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干预不同类型失眠障碍的比较

    作者:陆红宇;宋鲁平;李泓钰;徐舒;王曼

    目的 探究心率变异性(HRV)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类型失眠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对17例单纯性失眠患者、19例失眠伴焦虑患者及19例失眠伴抑郁患者均进行HRV生物反馈训练及相同的药物治疗(酒石酸唑吡坦,每晚服用10 mg),训练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估并进行HRV数据采集.结果 HRV生物反馈训练后,三类失眠患者PSQI、SCL-90、HAMA、HAMD评分及低频段功率/高频段功率(LF/HF)均降低(t>1.446,P<0.05).训练后,三组PSQI评分有显著性差异(F=3.537,P=0.038).失眠伴焦虑、失眠伴抑郁组训练前后PSQI评分差值、LF/HF差值大于单纯性失眠组(P<0.05),失眠伴焦虑与失眠伴抑郁组间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RV生物反馈训练对三种类型失眠患者均有改善作用,其中,对失眠伴焦虑及失眠伴抑郁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单纯性失眠患者.

  • 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作者:李明义;林志峰;张志谦;林俊杰

    目的 开发前交叉韧带重建后膝关节康复单元及游戏软件,提供量化评估及训练工具.方法 利用单芯片MSC1211结合电位计、膝关节护具制作便携式膝关节角度测量记录装置;利用Borland C++工具软件设计视觉反馈刺激以及趣味性康复训练处方游戏软件.对8位前交叉韧带膝关节重建术后患者,采用本开发系统进行30 min膝关节运动控制训练,比较训练前后闭眼状态下膝关节角度位置觉(JPS)、单脚站立身体晃动轨迹(BCS)、单脚站立膝关节晃动角度(KAS)及单脚站立维持时间(STT)等评估指标.结果 受测者患侧膝关节在接受训练后,较训练前膝关节JPS平均改善2.03°(改善率21.5%),闭眼BCS平均减少5.66 cm(改善率15.2%),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闭眼STT平均增加0.5 s(改善率17.6%),闭眼KAS平均减少2.5°(改善率10.7%),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本开发系统在膝关节运动稳定性及膝关节活动本体感觉方面有明显的康复疗效.

  • 阴道压力反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作者:皮周凯;张盘德;周惠嫦;陈惠琼;徐坤玉;冯顺燕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配合盆底肌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2014年2月~2015年5月,将本院125例SUI女性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n=65)采用凯格尔盆底肌锻炼,嘱患者用力收缩盆底肌,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试验组(n=60)用XFT-2002型盆底刺激仪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20 min,引导患者仔细体验盆底肌收缩的感觉后,再指导患者根据XFT-0010型盆底肌刺激仪的语音导航用力收缩盆底肌,挤压阴道内的充气探头,每次持续用力10 s,休息10 s,每次30 min。两组患者均治疗30 d。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会阴肌力测试(GRRUG)和女性下尿路症状国际尿失禁标准问卷简化版(ICIQ-SF)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肌力(t=-3.570)和ICIQ评分(t=4.198)均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6.833, t=-2.445, P<0.01)。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Z=63.954, P<0.001)。结论阴道压力反馈抗阻肌力训练治疗女性SUI的疗效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

  • 八段锦联合生物反馈对功能性排便障碍的疗效及脑肠肽的影响

    作者:高远;王菁;陈慧;吴加勇;施婧媱;黄铭涵

    目的 探讨八段锦联合生物反馈干预功能性排便障碍(FD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2月,按随机数字表法将FD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n=34)和观察组(n=34).两组均接受生物反馈疗法,观察组在生物反馈基础上接受八段锦功法锻炼,共12周.对两组临床总疗效,以及干预前后便秘主症积分、便秘患者生存质量问卷(PAC-QOL)和血清脑肠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剔除脱落病例,观察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Z=-2.065,P=0.039).干预后,两组便秘主症积分均改善(t>2.162,P<0.05),观察组干预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腹胀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2.837,P<0.01),排便费力程度积分也低于对照组(t=-2.070,P<0.05);两组PAC-QOL积分均降低(t>2.085,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2.243,P<0.05);两组血清5-羟色胺(5-HT)、一氧化氮(NO)、血管活性肽(VIP)均明显降低(t>2.420,P<0.05),血清P物质(SP)显著增高(t>6.780,P<0.001),观察组血清5-HT、NO、VIP均低于对照组(t>2.039,P<0.05),SP显著高于对照组(t=3.500,P<0.001).结论 八段锦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FDD患者临床疗效,其机制与调控脑肠肽的异常分泌和表达密切相关.

  • 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分析

    作者:魏涛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康复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60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A组给予盆底锻炼,即Kegel训练;B组联合雌激素局部治疗;C组联合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结果 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52,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1个月后,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明显降低(P<0.01);A、B两组比较,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B两组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盆底锻炼、低频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 物理因子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

    作者:韩淑霞;谢瑛

    物理因子治疗是在神经系统损伤中较常用到的治疗方法。近些年来,物理因子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因疗效好、费用低、操作简单、适用范围广等优势得到广泛关注。本文从电刺激疗法、磁刺激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3个方面对物理因子治疗在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综述。

  • POEMS综合征临床特点及后遗症期康复疗效分析:2例报道

    作者:张心怡;胡雪艳;何静杰;杜晓霞;徐莹

    目的:观察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疗效。方法对2例以多发性周围神经损伤为主要表现的POEMS综合征患者,进行物理疗法、作业疗法、针灸、表面肌电生物反馈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康复治疗后患者肌力、躯干平衡、站立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所提高。其中,第1例患者Berg平衡量表得分由18分增加到28分,第2例患者改良Bathel指数由55分提高到70分。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改善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患者的功能,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在POEMS综合征后遗症期的康复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 运动训练结合生物反馈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疗效的观察

    作者:于洪燕;苏丹;李丽;李湘琴

    目的 观察运动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不同类型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35例,采用运动训练与生物反馈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35例患者治愈2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85.7%.结论 运动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简单、有效、无痛苦的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方法.

  • 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晓宁;魏东;李力;万琪;田英然;施艳;杜军丽;陈静

    目的探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疗效.方法通过人体腔内(阴道或肛门)电极探头,捕捉和测量盆底肌群肌电值,利用盆底肌肉收缩放松的机理,按照不同尿失禁类型确定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图形,对23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为期4周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肌电值、尿失禁等级、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尿、漏尿次数减少,盆底肌肉收缩力提高.结论神经功能重建治疗可以重建患者的控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吴玉玲;林建强;吴立红;孙晓敏

    目的 探讨表面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简式Fugl-Meyer(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定和表面肌电图肌电积分值(iEMG)测定.结果 4个疗程结束后,两组的Brunnstrom分级、FMA及iEMG较治疗前均有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玉清;裴慧慧;陈蓓;姚书忠;王子莲

    目的:评价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结合阴道哑铃盆底康复训练对改善产后盆底肌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1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住院阴道分娩,产后6周复诊盆底肌力筛查小于3级的产妇,进行1疗程盆底康复训练(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辅以阴道哑铃训练).产后6周及治疗1个疗程后测定盆底肌肉Ⅰ类、Ⅱ类及总肌纤维的大肌电值及张力,填写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调查尿失禁发生情况.其中资料完整者有91例.结果:康复训练后手测盆底肌力及PHENIX USB4盆底生物反馈治疗仪(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测总肌电值(10.41±5.23 vs 8.24±4.14μV)、Ⅰ类肌纤维肌电值(4.93±2.47 vs 3.71±1.88μV)、Ⅱ类肌纤维肌电值(5.75±2.83 vs4.71±2.43μV)均较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提高50%以上者(治疗有效者)为40.7%.存在尿失禁者康复训练后ICIQ-SF各项及总分(1.83±2.66 vs 9.17±2.18)均较前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产后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肉训练辅以阴道哑铃训练能提高盆底肌力,改善尿失禁发生情况.

  • 中医导引反馈康复技术机制和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赵文汝;赵海红;张学敏;孙爱萍;曹效;李欣

    目的:研究一种符合促进中枢神经系统(CNS)可塑性变化的"技巧性使用一依赖"原理、恢复CNS损伤后运动功能的主动训练方法,观察其临床效果并进行机制探讨.方法:用六步法中医导引术诱发CNS潜能,用信号接收设备实时接收并以曲线形式显示该潜能信号,结合反馈技术,有的放矢地导引患者不断增强动作肌信号强度、减弱拮抗肌信号强度,使运动程序逐渐得到重新建立.对64例病史1年以上的陈旧性卒中偏瘫伸膝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一疗程、90次、每次45min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Lovett MMT、膝关节ROM、Fugl-Meyer、程序信号强度和比例等功能评定.结果:治疗前后各项功能评估数据间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患者主动伸膝功能明显改善.其机制可能是在开发CNS潜能的基础上重建运动程序.结论:中医导引反馈康复技术是改善卒中偏瘫患者伸膝功能的有效方法.

  • 运动学习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脑性瘫痪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才;杨少华;洪芳芳;周远京

    目的:探讨运动学习联合生物反馈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脑瘫患儿按性别、年龄、分型、病情进行前瞻性随机配对设计.对照组(28例):采用运动学习法;观察组(28例):运动学习法+生物反馈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FM-66项),以盲法测评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GMFM-66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观察组P<0.01,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分值比较P<0.05;分值改变量比较P<0.01).结论:运动学习联合生物反馈能更有效地提高脑瘫患儿的运动功能.

  • 12周Tergumed标准化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影响

    作者:王连成;章礼勤;许世波

    目的:观察12周Tergumed标准化运动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60例男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随机分为Tergumed训练组(n=30)和对照组(n=30),Tergumed组接受12周的Tergumed标准化运动治疗,每周3次(36次训练课).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主动运动治疗.12周前后使用Tergumed系统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腰背部神经肌肉功能评价和VAS疼痛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躯干肌力量、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躯干肌力量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屈伸肌力量比、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指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后Tergumed组患者的躯干肌力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屈伸肌力量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12周Tergumed标准化运动治疗能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躯干肌力量,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 面肌痉挛患者心理治疗配合生物反馈训练的研究

    作者:秦洪云;陆雪松;何家声;陈现红;程岗

    目的:探讨心理治疗配合生物反馈训练对面肌痉挛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40例面肌痉挛患者在心理治疗基础上,配合生物反馈训练.心理治疗每周2次,每次15min.生物反馈训练每次30min,每周4次,共8周.治疗前后进行痉挛级别转化、临床疗效判定、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生存质量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痉挛级别减轻,SAS、SDS评分、SF-36v2生存质量评分生理职能、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5个纬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心理治疗配合生物反馈训练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 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金挺剑;叶祥明;林坚;刘晓林;谭同才

    目的:探讨强化患侧下肢负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平衡训练法,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入负重率生物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方法.以上平衡训练两组均进行30min/d,6d/周,共6周.分别于治疗前、后用Berg平衡量表(BBS)、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改良功能性前伸测试(MFRT)评定平衡与步行功能.结果:6周治疗后,两组的BBS和MFRT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TUGT较治疗前缩短(P<0.01);观察组的BBS、TUGT和MFRT值均优于对照组(P<0.01,P<0.05,P<0.05).结论:在常规平衡训练基础上,负重率反馈下强化患侧下肢负重的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与功能性步行能力.

  • 肌电生物反馈在陈旧性颈脊髓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赵文汝;Bernard S Brucker;王秀汝;刘金敬

    目的:观察EMG生物反馈治疗是否能够恢复和增强陈旧性颈脊髓(C1-C6)损伤患者上肢各肌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方法:139例非完全性颈脊髓(C1-C6)损伤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伴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和肌力缺陷,且经其它康复方法治疗而无进一步功能恢复者.全部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15次、每次50min的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中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指伸肌和指屈肌肌电信号和肌力测定分级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患者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01).结论:EMG生物反馈是治疗非完全性、陈旧性颈脊髓(C1-C6)损伤的有效方法.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对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亦男;霍速;杜巨豹;孙丽;赵文汝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是否能明显增强脑血管意外偏瘫伴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方法:22例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病程全部在6个月以上,均经其他康复方法治疗未能再进一步改善功能.全部患者均接受1个疗程,15次、每次50min的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屈髋肌、髋外展肌肌力评估和肌电信号数据采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01).结论: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是改善脑血管意外偏瘫患者髋关节的屈髋肌和髋外展肌的肌力和自主肌电信号有效方法.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陈旧性颈脊髓损伤多疗程疗效观察

    作者:赵文汝;Bernard S Brucker;杜巨豹

    目的:观察操作性EMG生物反馈多疗程连续治疗是否能够在前一疗程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恢复和增强陈旧性颈脊髓(C1-C6)损伤患者上肢各肌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方法:39例非完全性颈脊髓(C1-C6)损伤患者,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均有不同程度上肢功能障碍和肌力缺陷,而且均经其它康复方法治疗而无进一步功能恢复者.全部患者均接受每年1疗程,每疗程15次,每次50min,连续4个疗程的治疗.记录中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指伸肌和指屈肌治疗前后的肌电信号和肌力测定分级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每疗程治疗后患者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均较前一疗程治疗后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多疗程操作性EMG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在前一疗程疗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陈旧性颈脊髓损伤患者上肢各肌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

  • 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治疗陈旧性颈脊髓损伤零肌力肌肉的疗效分析

    作者:赵文汝;Bernard S Brucker

    目的:观察操作性肌电生物反馈是否能够治疗陈旧性颈脊髓(C1-C5)损伤患者上肢零肌力肌肉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探讨临床检查的零肌力与零肌电信号间的差别,以及对该肌肉自主活动恢复的意义.方法:77例非完全性颈脊髓(C1-C5)损伤患者,均来自于美国迈阿嘧大学医学院附属Jackson医学中心骨、康复科门诊.其病程在6个月以上、有不同程度的上肢功能障碍,而且均经其它康复方法治疗而无进一步功能恢复者.77例中采用Lovett肌力评估的343块零肌力肌肉均接受1个疗程的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后的零肌力中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伸肌、腕屈肌、指伸肌和指屈肌肌电信号和肌力测定分级数据.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EMG生物反馈治疗能够提高陈旧性颈脊髓(C1-C5)损伤患者上肢零肌力肌肉的自主肌电信号和肌力.临床评估的零肌力并不意味着该肌肉为零肌电信号,治疗后仍有功能恢复的可能.

904 条记录 5/46 页 « 12345678...454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