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早期综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进展

    作者:肖作平

    急性脑血管病又称卒中或中风,缺血性中风发病率占脑血管病的一半以上.现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进展作一综述.1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损伤机制及治疗认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原因是神经元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提供的氧及其它营养物质(主要为葡萄糖)之间的骤然供不应求.供氧血流被剥夺造成的直接损害为缺血中央区的神经元坏死.通常缺血区中心脑组织在脑动脉闭塞后10分钟即坏死,而周边区通过侧支循环尚存在一层可恢复的神经元和水肿带(半暗区),防止"缺血半暗区"组织进一步梗死的措施能挽救残存的神经元功能[1].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中,能量衰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能量衰竭、酸中毒、细胞离子失衡及细胞内Ca2+增加,兴奋性毒性作用和自由基损伤[2].

  •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张允;陆学胜

    目的 探究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5月—2017年5月上海市同仁医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28例,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4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注射用尿激酶,100万U(发病时间>3 h:剂量为150万U)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100 mL中,滴注30 min内完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4 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92.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黏度(WBV)、血浆黏度(PV)、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RF)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水平均显著升高,内皮素-1(ET-1)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养血清脑颗粒联合注射用尿激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凝血功能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苟吉玉;余松

    目的 探讨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静脉输注注射用阿魏酸钠,0.3 g加入到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三七通舒胶囊,1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28 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炎症因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的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7%、93.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细胞比容(HCT)和红细胞聚集指数(RF)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血栓素B2(TXB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下降,而一氧化氮(NO)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均显著上升,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而BI评分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七通舒胶囊联合阿魏酸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NIHSS评分和炎症因子水平,提高BI评分,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袁州

    目的 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上海市松江区九亭医院进行治疗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苷肌肽注射液,2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脉络宁注射液,20 mL加入到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中,1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分、血清学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28%、95.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白细胞介素-6(IL-6)、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均显著降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黏度(PV)、全血黏度高切(HS)、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观察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脉络宁注射液联合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中青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段永桂;徐雪莹

    脑血管病(或称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老年中有所增加,且有年轻化倾向,笔者对中青年脑卒中者危险因素和发病特点探讨如下.

  • 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21例疗效观察

    作者:徐爱华;赵桂芝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用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09年1-6月收治的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二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二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和进步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可改善脑梗死所致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速受损神经功能恢复;降低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 糖化血红蛋白及血栓前体蛋白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谭莹;张吉才;李文斌

    目的 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栓前体蛋白(TpP)检测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67名,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51例(TIA组),缺血性卒中116例(IS组),并取同期健康人员50例设立健康对照组.同时检测HbA1c和TpP浓度;依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对缺血性卒中组患者进行神经缺损程度评分,分析HbA1c 和TpP浓度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灶大小和预后的影响.结果 缺血性卒中组的HbA1c浓度和TpP浓度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高(P均<0.01).结论 HbA1c 和TpP浓度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密切相关,不仅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及预后,还可作为判断病情、估计预后的指标,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

  • 去纤维蛋白原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06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庆威;史功

    我院自1997年6月~1999年2月应用降纤酶去纤维蛋白原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0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低血糖反应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11例分析

    作者:吴孝华;汤兆君

    低血糖可引起肢体瘫痪等神经系统局灶症状而易误诊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笔者在临床工作中误诊11例,现将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 降纤酶治疗脑梗死30例观察

    作者:关中宪

    我们于1997年8月至1998年9月使用国产降纤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30例,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硫酸镁佐治老年缺血性卒中37例临床观察

    作者:蒋兴家;张桃英;蒋跃先

    老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情重,原发病和伴发症多,致残率和病死率高,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我科自1996年6月至1997年12月应用硫酸镁佐治老年脑梗塞37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现行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筛选标准的利与弊

    作者:张毓英;郑国华

    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致残率、致死率高的疾病之一,每年各国政府均要花费巨资用于脑血管病的防治工作.现今,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各阶层普遍关注的焦点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更是"焦点中的焦点".

  • 内皮素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江桥;刘其强;史晓红;索爱琴;冯周琴

    内皮素(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强效缩血管多肽[1],ET的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内广泛存在,能产生多种生物效应,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2,3].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ET-1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ET-1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作者:王斌

    目的 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2粒,3次/d,口服治疗,12 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减少≥46%)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效果明显.

  • 低分子肝素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疗效观察

    作者:邵亮;高兰平;曹亚薇

    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内科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如不积极防治,可能发展为完全性卒中.阻止TIA的发作,正确评价和适时干预TIA,对预防永久性脑缺血有着重要意义[1].我院近两年使用低分子肝素治疗TIA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治疗71例观察

    作者:庞玉树;张瑞民

  • 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干预预测量表的编制及其应用价值研究

    作者:冀瑞俊;贾建平;许燕;马欣;武剑;宿英英;许二赫;楚长彪;李慎茂;朱凤水;高艳;孙菲;宋旸;黄小钦

    目的 本研究旨在于编制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以期预测溶栓干预的风险和收益,从而达到指导临床溶栓决策和提高溶栓疗效的日的.方法 本研究以2003年2月-2008年12月间宣武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98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评分者信度、准则关联效度,以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等方法对昔表的信度、效度、临床预测价值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信度检测结果提示,量表的总评分和分项评分均显示较高的α信度系数.以患者溶栓干预后30天mRS评分改善≤2作为溶栓干预有效性的评价准则,对不同溶栓干预预后患者的基线风险-效益量表评分进行显著性检测分析提示,溶栓后改善组、无改善组、恶化组之间有十分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POST hoc分析提示,以35分和45分分别作为溶栓干预"良好预后"和"不良预后"预测界点显示较好的预测效果,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和0.873.结论 在本研究的平台上,椎-基底动脉系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溶栓干预的风险-效益评价量表显示较好的信度、效度、临床应用价值和经济学价值,有望成为一种新的用于预测溶栓治疗风险和收益,指导临床溶栓干预决策的简便、有效评价工具.

  • 补体C3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波;徐秋梅;马悦荣

    目的:动态观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死)患者发病后半月内补体 C3 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含量的变化及其与梗死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在发病后 12 小时、24 小时、48小时、72 小时、7 天、15 天,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 40 例脑梗死患者补体 C3 和 Hs-CRP 含量,并选取 30 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病灶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脑梗死组血清 C3、Hs-CRP 的浓度于发病后 12 小时、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7 天均高于对照组,P<0.05;15天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与梗死灶体积有关,体积越大,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越高.大、中病灶组血清补体 C3 浓度、Hs-CRP 浓度明显高于小病灶组,P<0.05.脑梗死组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缺损越重,血清补体 C3、Hs-CRP 水平越高.重、中度神经功能缺损组血清补体C3、Hs-CRP 浓度明显高于轻度缺损组,P<0.05.结论:C3、Hs-CRP 浓度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升高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76例多模式CT影像学分析

    作者:韩玺河;车丽红;邹梅;郭淼;王琳琳;刘学玲;钟玲;肖艳;刘燕

    目的 探讨76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VD)的多模式CT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320排多层螺旋CT对76例AICVD(发病时间<24h)患者急诊进行CT平扫(NCCT)+CT灌注成像(CTP)+CT血管成像(CTA)一站式扫描检查,分析灌注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等灌注参数变化及CT血管成像(CTA),并于入院后3d内行头颅MRI,评估其脑灌注特点及血管影像.结果 在获取的76例CTP数据中,通过感兴趣区识别划分筛查,有59例患者有明确的异常CTP,有17例患者未发现明确感兴趣区.59例异常CTP中包括急性脑梗死47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异常CTP特点:发病在4.5h以内的4例患者CTP表现为患侧CBF均较健侧下降,CBV正常或者轻度增高,MTT、TTP延长;发病时间在4.5~6h内的4例:其中2例CTP表现为CBF降低,CBV正常,MTT、TTP延长,2例表现为CBF降低,CBV轻度降低,MTT、TTP延长;发病时间在6~24h内的39例:其中30例梗死区与CTP异常脑灌注区部位一致,均表现CBF明显降低,CBV明显降低,MTT、TTP延长;12例TIA患者CTP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灌注异常:MTT、TTP延长,CBF正常或减低,CBV升高.CTA发现责任动脉重度狭窄5例,血管闭塞10例,7例可见血流缓慢,排空延迟及侧支血管形成.结论 多模式CT能够对AICVD提供血流灌注参数的变化及血管情况、供血区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治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主要用于评估大脑半球卒中,多模式CT有临床价值.

  • 氢化麦角碱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多中心研究

    作者:秦绍森;文诗广;罗盛;许贤豪;张晖;攀东升;谢汝萍;郑梅;叶红卫;陈丹阳;邵自强;王立仁;张海燕;胡宝泉;王国相

    材料和方法:参加单位北京医院、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三院和中日友好医院分别承担40例、30例、20例总计90例,其中男性63例,女性27例,年龄平均62.8岁.病例选择入选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均经头颅CT或MRI证实; ②急性发病后12~72小时; ③年龄45~70岁; ④SSS评分大于21分.排除标准①影像检查有出血性梗塞表现; ②TIA发作; ③既往有过卒中发作且病程不到一年; ④严重意识障碍; ⑤实验室检查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或有出血倾向.

282 条记录 4/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