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价值

    作者:娄樱;蒋锦琪;谢文晖;袁方;王彤;杨奕清

    目的 探讨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在诊断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共48例,按患者体质量0.56mg/kg予双嘧达莫针剂静脉注射(4min),在心脏负荷达高峰后注入201Tl 111 MBq,10min及240min后分别进行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对出现“反向再分布”现象的患者采用山莨菪碱(654-2)治疗2周后,再次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SPECT显像,同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平板运动试验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2例延迟(240min)显像时均显示部分心肌节段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即“反向再分布”,检出阳性率为87.50%(42/48).在42例出现“反向再分布”现象的患者中,治疗后临床症状及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均有改善的36例患者再次进行延迟(240min)显像时原受累的49个节段中有45个节段放射性分布有不同程度改善,检出阳性率达91.84%(45/49).两者有1项未改善或2项均未改善的6例患者延迟(240min)显像时原受累的7个节段放射性分布无改善.结论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诊断以心脏X综合征为代表的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疾病有一定的价值.

  • 用双嘧达莫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作者:李殿富;冯建林;李建华;程旭;曹克将;黄峻

    笔者对双嘧达莫(潘生丁)负荷门控心肌灌注显像(G-MPI)的负荷和静息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其差值进行比较,研究其是否与运动负荷/静息G-MPI一致,也能反映左室储备功能[1],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分析

    作者:娄樱;蒋锦琪;袁方;谢文晖;张鹏;樊济海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表现.方法 2008年8月至2009年12月临床符合扩张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30例,按体质量0.56 mg/kg给予其双嘧达莫,于4 min内静脉注射,2 min后注射201Tl,注射完后10及240 min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 27例(90.00%)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201Tl图像(10 min)显示左心室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延迟(240 min)显像时所有患者均出现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异常,其中6例患者出现"反向再分布".结论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指导扩张型心肌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用于缺血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的价值

    作者:蒋锦琪;林启蓉;陈良;张鹏;袁方;谢文晖

    目的 观察根据心电图等临床疑诊为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缺血型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的表现.方法 选取根据排除法临床疑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后遗症——心肌缺血型患者79例,年龄19-55岁.按体质量0.56 mg/ks给予双嘧达莫,于4 min内静脉注射,2 min后注射~(201)Tl,注完后10及240 rain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不同性别组间显像结果 比较行χ~2检验,经SAS 8.1软件处理.结果 在有ST-T改变的79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双嘧达莫负荷~(201)Tl图像(10 min)均显示左心室心肌放射性分布正常,延迟(240 min)显像时有34例(43.04%)患者(包括正常共272个节段)出现部分心肌节段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即"反向再分布",共累及36个节段:前壁9个(25.00%)、下壁11个(30.56%)、前间壁8个(22.22%)、前侧壁4个(11.11%)、心尖部4个(11.11%);其中单个节段受累32例(94.12%),2个节段受累2例(5.88%).79例中其余45例(56.96%)患者延迟显像则为放射性分布正常.有70.83%(17/24)的男性和30.91%(17/55)的女性患者延迟显像出现"反向再分布",不同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1).结论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对指导缺血型心肌炎诊治有益,另外对有ST-T改变的女性患者诊断需慎重考虑.

  • 心脏X综合征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l SPECT显像分析

    作者:蒋锦琪;陈良;谢文晖;张鹏;林启蓉

    目的 观察心脏X综合征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I SPECT显像特点,分析其表现机制.方法 选取临床符合心脏X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29例,按体质量0.56 mg/kg予双嘧达莫,于4 min内静脉注射,10及240 min后分别进行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1 SPECT显像,原始图像经三维重建后由2位以上有经验的核医学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29例患者的双嘧达莫负荷201T1图像(10 min)均显示左室心肌放射性分布正常.延迟(240 min)显像时有25例(86.2%)患者(共200个节段)出现部分心肌节段反向放射性分布稀疏或缺损,即"反向再分布",共累及34个节段:前壁6个(17.6%)、下壁10个(29.4%)、前间壁4个(11.8%)、心尖部11个(32.4%)、前侧壁3个(8.8%).后间壁、后侧壁和后壁无放射性分布异常;其余4例(13.8%)患者延迟显像则为放射性分布正常.结论 双嘧达莫负荷心肌201T1 SPECT显像的"反向再分布"现象对于心脏X综合征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99Tcm-MIBI双嘧达莫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TID比值正常值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石洪成;陈绍亮;刘文官;朱玮珉;顾宇参;陈曙光

    目的 探讨99Tcm-MIBI双嘧达莫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心腔一过性缺血扩大(TID)比值的正常值及其对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TID比值正常上限是健康人群TID比值平均数加2倍标准差((-x)+2s).健康组由67名患冠心病概率<5%的人群组成,患者组由112例可疑冠心病患者组成.所有受试者进行99Tcm-MIBI双嘧达莫负荷/静息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患者组在显像后14 d内接受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心肌灌注图像进行定量分析,计算TID比值.结果 TID的上限值为1.31.患者组中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者12例,其TID比值为1.07±0.21;冠状动脉单支狭窄者30例,其TID值为1.15±0.23;冠状动脉双支病变者28例,其TID比值为1.18±0.24;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者42例,其TID比值为1.31±0.22.以1.31为TID比值的正常上限值,其发现冠状动脉三支病变冠心病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98.4%.结论 以1.31为TID比值的正常上限值,是发现同时具有三支冠状动脉病变冠心病的有效方法,是对心肌灌注显像目测分析法的有效补充.

  • 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电图及201Tl心肌灌注显像负荷试验的特征

    作者:向定成;尹吉林;何建新;滕爱萍;龚志华;马骏;洪长江;邱建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心电图运动试验和201 Tl心肌灌注显像双嘧达莫(潘生丁)试验的特征及非创伤性检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理想方法.方法以临床上52例具有胸痛、冠状动脉造影无显著狭窄而接受乙酰胆碱试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201 Tl心肌灌注显像双嘧达莫试验,探讨其试验结果与冠状动脉痉挛的关系.结果52例受检者中阳性即冠状动脉痉挛患者42例,多以静息性胸闷为主,不同于冠状动脉狭窄所引起的劳累性胸痛;10例阴性患者多以与活动和休息无关的刺痛为主.心电图运动试验阳性3例.52例患者中48例201 Tl心肌灌注显像呈反向再分布.单纯反向再分布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100%和40%;而以同时具备静息性胸闷、运动试验阴性和反向再分布3个特征预测冠状动脉痉挛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8%和90%.结论反向再分布可能是冠状动脉痉挛的特征之一;同时具备静息性胸闷、运动试验阴性和反向再分布是预测冠状动脉痉挛较理想的非创伤性方法.

  • 潘生丁与乙酰唑胺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对比研究

    作者:马宏星;陈绍亮;许兰文;许开平;石洪成;李蓓蕾

    目的探讨潘生丁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可行性.方法 8例健康志愿者和23例患者于1周内先后进行静息、乙酰唑胺及潘生丁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自身比较静息/负荷状态下的脑血流灌注情况.结果健康志愿者的脑血流灌注双侧对称.患者组中8例正常;1例患者静息态脑局部血流灌注低下,潘生丁和乙酰唑胺负荷态正常;余14例静息态局部脑血流灌注低下或正常,应用潘生丁/乙酰唑胺后局部脑血流量更低或出现低灌注区.两药显示低血流储备区的能力无明显差异.结论潘生丁可以替代乙酰唑胺实施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

  • 潘生丁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作者:修雁;陈绍亮;孙晓光;陈婕;毛悦时;汪忻

    目的研究潘生丁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方法 2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8例健康对照者均进行了静息和潘生丁负荷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间隔时间1周内.显像剂为99Tcm-双半胱乙酯(ECD), 仪器为Elscint Apex Sp-6 SPECT仪,潘生丁剂量按体重0.56 mg/kg.结果采用半定量方法进行分析,比较静息及负荷显像探测脑缺血性病变的灵敏度及不对称指数.结果潘生丁负荷试验脑血流灌注显像缺血性脑血管病判断病变的灵敏度可由静息时的58.3%提高至83.3%.对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负荷试验可将静息时的灵敏度从46.7%提高至73.3%,对照组负荷前后不对称指数差异无显著性,患者组不对称指数差异有显著性.患者组负荷后脑血管呈不同的反应类型.结论潘生丁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有助于脑血管病变的检出,有望用于探测脑血管储备力.

  • 潘生丁负荷试验脑灌注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价值

    作者:张蓉;蒋茂松;常杰

    目的 使用潘生丁负荷试验脑灌注显像评估缺血性脑血管疾病(CVD)患者的脑储备功能。方法 正常对照组8例,CVD组66例。用99Tcm-双半胱乙酯先做脑潘生丁负荷显像:按体重静脉注射潘生丁0.14 mg·kg-1·min-14 min,30min后行脑SPECT显像;2~5 d后在同样条件下进行脑SPECT基态显像。图像行视觉及定量分析。8例患者治疗后随访。结果 根据视觉及定量分析结果将脑血流对潘生丁的反应分为4型:A型,潘生丁试验后原有病灶扩大,不对称指数(AI)及摄取指数(UR)均下降;B型,基态显像正常,用药后出现明显灌注低下区,AI值下降,UR由正常变为低于正常;C型,原有病灶用药后缩小或消失,AI、UR值均上升;D型,用药前后图像及AI、UR值均无差异。14例小脑交叉性失联络现象在潘生丁试验后8例恢复正常。结论 潘生丁负荷试验有助于CVD的诊断、预后估测及治疗方案制定。

  • 肾病综合征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曾创;宋香清

    目的:报道我院肾病综合征(NS)抗凝药物的合理应用情况,探讨药师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几例NS的抗凝治疗来阐明合理用药。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凝血常规及其他反映高凝状态的指标,结合抗凝药物的药理作用机制、药效/药动学特性及应用时潜在的风险,对抗凝药物的选择、用法、更换、过渡及联用进行探讨。结果与结论:抗凝方案的正确调整对治疗起到了良好效果。

  • RP-HPLC法测定复方双嘧达莫缓释片中双嘧达莫与阿司匹林的含量

    作者:杜云;陆步实;陆军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双嘧达莫缓释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用ODS-C18柱;流动相以0.02 mol/L Na2HPO4缓冲液(20% H3PO4调节 pH3.2)-乙腈-甲醇(67∶28∶5);检测波长227 nm;流量1.0 ml/min.结果双嘧达莫的线性范围:20.06~401.2 μg/ml(r=0.9995),平均回收率100.8%,RSD为0.7%;阿司匹林的线性范围:2.892~57.84 μg/ml(r=0.9995),平均回收率99.94%,RSD为0.3%.结论本法简便、灵敏、准确.

  • 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微栓子的影响

    作者:张景;朱向阳;周永;黄怀宇

    目的:通过不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对微栓子的干预效果,以探讨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在微栓子阳性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00例微栓子监测阳性患者,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随机分为4组,均口服用药。 A组:阿司匹林100 mg/次,qd;B组:氯吡格雷75 mg/次,qd;C组:阿司匹林100 mg/次,qd,氯吡格雷75 mg/次,qd;D组:阿司匹林100 mg/次,gd,双嘧达莫25 mg/次,tid。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4组患者治疗前后微栓子的数量和阳性率。结果:4组微栓子的数量和阳性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A、B组相比,C和D组的数量、阳性率显著降低,但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明显降低颅内微栓子的的数量、阳性率,且有价格优势。

  • 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分析

    作者:单艳;肖海刚

    目的:观察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门诊诊治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5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28例.对照组单纯予缬沙坦80~160 mg/d;观察组予缬沙坦80~160 mg/d,联用双嘧达莫片50 mg,ti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及肾功能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血压及肾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双嘧达莫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使用缬沙坦.

  • 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川芎嗪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评估

    作者:李东海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并对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作一简单评估.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4天分别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小板功能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4.8%(28/33),对照组63.6%(2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小板功能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及川芎嗪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且与常规治疗有协同作用,无明显副反应.

  • 双嘧达莫缓释滴丸的制备及体内外研究

    作者:管海燕;黄华;欧云国

    目的:制备双嘧达莫缓释滴丸,使药物释放不受pH变化影响,提高生物利用度.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不同pH条件下缓释滴丸释放特性.以硬度、释放度为主要考察因素,选取代表处方制备缓释滴丸,在此基础上以正交试验优化处方.采用单次给药双周期交叉方案,以市售双嘧达莫普通片为参照,进行兔体内药动学初步研究.结果:缓释滴丸的体内外药物释放达12 h,且不受pH变化影响,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7.4±3.4)%,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结论:采用联合载体技术制备的双嘧达莫缓释滴丸缓释性良好,药物释放不受pH变化影响,兔体内药动学研究表明生物利用度优于市售普通制剂.

  • 双嘧达莫脂质体对小鼠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骥;朱家壁

    目的:考察双嘧达莫(dipyridamole,DIP)脂质体对小鼠油酸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7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DIP注射液组、对照脂质体组和DIP脂质体低、中、高剂量组.给药15 min后,静注油酸致小鼠肺损伤.2 h后测定各组小鼠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SACE)、肺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总蛋白含量、肺系数和湿重/干重比,并作肺组织病理切片.结果:模型组所有指标均较空白对照组有极显著性改变(P<0.001),病理损伤明显;对照脂质体组各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DIP注射液组仅肺系数值比模型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病理损伤无明显改善;DIP脂质体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BALF总蛋白含量、肺系数、湿重/干重比、SACE和肺组织MDA有极显著性降低(P<0.01,P<0.001),而肺组织SOD则有显著性升高(P<0.05),病理切片显示肺损伤程度有显著改善;低剂量组仅SACE和肺系数有显著性降低(P<0.05),病理损伤无明显改善.DIP脂质体与等剂量DIP注射液相比,BALF总蛋白含量、肺系数、湿重/干重比、SACE和肺组织MDA显著性降低(P<0.05),而肺组织SOD则有显著性升高(P<0.05).结论:DIP脂质体可以明显减轻小鼠油酸性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脂质体保持DIP原型靶向于肺部,缓解脂质过氧化反应,保护肺血管内皮细胞有关.

  • 银杏达莫治疗后循环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敏;马建军;赵桂华

    银杏达莫是银杏提取物与双嘧达莫组成的复方制剂.其中,银杏的有效成分为黄酮苷类和银杏内酯类,具有调节血流动力学、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双嘧达莫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血管闭塞性疾病[1].我们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对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后循环脑梗死有效性进行了临床观察.

  • 腺苷与双嘧达莫预适应在心肺转流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作者:李琳;秦建伟;邵永丰;张憬;梁永年;陈宇;李芝

    目的 观察腺苷与核苷转运抑制剂双嘧达莫药理性预适应在心脏直视术心肺转流(CPB)中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5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腺苷组转流前微量泵入腺苷;联合组术前口服双嘧达莫,余同腺苷组;双嘧达莫组仅口服双嘧达莫;对照组泵入同体积生理盐水.分别于转流前、主动脉开放后2、6、16 h采集患者桡动脉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钙蛋白I(cTn I)、丙二醛(MDA);观察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术后正性肌力药物的应用.结果 腺苷组术后多巴胺用量少,开放后2 h CK-MB、6 h MDA,开放后cTn I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联合组开放后CK-MB、cTn I、MDA均降低.结论 外源性腺苷预适应有显著心肌保护作用,核苷转运抑制可增强这一作用,内源性腺苷对心肌保护的效果不明显.

  • 缺血性卒中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方案新进展

    作者:刘宇嘉;刘嫚;丰宏林

    卒中是颅内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是一种重要的公共卫生事件.卒中复发的比例很高,占总体卒中发病的1/4左右.抗血小板治疗作为二级预防的主要方案已被广泛研究,因其在高危人群中的疗效而得到认可.多种不同的抗血小板方案相继产生,或单药治疗,或双抗治疗,各自效果的优劣在各种研究中被评估.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抗血小板方案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单抗治疗,以及阿司匹林加用双嘧达莫缓释剂的双抗疗法.近年来也开发出一些新的制剂以及新的组合方式,但这些新的方法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在本文中作者对各种抗血小板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也许可以对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管理有所裨益.

399 条记录 12/20 页 « 12...9101112131415...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