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ˉ±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ˉ±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t=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P值(如P=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M(QR)方式表达,不应采用x珋±s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 t 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 t =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 P 值(如 P =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 M(QR )方式表达,不应采用珋x ±s 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 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作者在投稿时,应在研究方法中写明所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具体名称(如成组设计资料的 t 检验、两因素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等)和统计量的具体值(如 t =3.45),并尽可能给出具体的 P 值(如 P =0.023);当涉及到总体参数时,在给出显著性检验结果的同时,再给出95%可信区间。对于符合偏态分布的定量资料,应采用 M(QR )方式表达,不应采用珋x ±s 方式表达。对于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应根据所采用的设计类型、资料所具备的条件和分析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前者不应盲目套用 t 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者不应盲目套用χ2检验。要避免用直线回归方程描述有明显曲线变化趋势的资料。不宜用相关分析说明两种检测方法之间吻合程度的高低。对于多因素多指标资料,要在一元分析的基础上,尽可能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以便对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和多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出全面、合理的解释。使用相对数时,分母不宜小于20;要注意区分百分率与百分比。统计学符号按 GB 3358-82《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有关规定书写,一律用斜体。

  • PPA与出血性中风相关性

    作者:Walter N. Kernan;Catherine M. Viscoli; Ph. D;Lawrence M. Brass; M. D;Joseph P. Broderick; M. D;Thomas Brott; M. D;Edward Feldmann; M. D;Lewis B. Morgenstern; M. D;Janet Lee Wilterdink; M. D;Ralph I. Horwitz; M. D;陈关君

    背景:PPA(phenylpropanolamine,苯丙醇胺)常见于食欲抑制药和咳嗽感冒药中,以往病例报告表明含PPA的药物与出血性中风有关,通常发生在首次使用后.为阐明二者相关性,我们设计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18~49岁的男、女性研究病例来自美国43所医院,其合格标准包括在参与项目前30天内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出血,而既往并无确诊的脑损伤史.采用随机电话拨号,为每个病例安排2例对照进行面访.结果:调查人群包括702名病例和1376名对照.女性服用含PPA食欲抑制药和出血性中风危险之间相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6.58(95%可信区间1.51~182.21,P=0.02);女性首次服用含PPA药物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之间关联的调整比值比3.13(95%可信区间0.86~11.46,P=0.08),所有首次服用的PPA皆为咳嗽感冒药.男、女性调查人群服用含PPA药物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二者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49(95%可信区间0.84~2.64,P=0.17);男、女性调查人群服用含PPA的咳嗽感冒药与出血性中风危险二者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23(95%可信区间0.68~2.24,P=0.49),服用含PPA的食欲抑制药与出血性中风危险关联的调整比值比为15.92(95%可信区间1.38~184.13,p=0.03).对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服用含PPA的咳嗽感冒药未引起出血性中风危险增加,男性无一例使用食欲抑制药.结论:结果显示食欲抑制药中的PPA(咳嗽感冒药中的PPA也有可能)是女性出血性中风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 非劣效性/等效性试验中的统计学分析

    作者:刘玉秀;姚晨;陈峰;陈启光;苏炳华;孙瑞元

    随着医药事业的发展进步,许多疾病的治疗已有现成的有效药物,以阳性标准治疗而不是安慰剂作为对照的临床试验愈来愈多,导致了许多新药临床研究的目的发生转变,更多遇到的情形是要确认新药的临床疗效是否不差于或者相当于标准的有效药物,因而非劣效性/等效性试验在新药临床试验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此,本文主要根据国际上实施非劣效性/等效性试验的原则和要求,对相应的一些统计学事项进行论述。结合有关的事例,作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临床非劣效性/等效性界值的确定、统计学推断的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方法、样本含量及检验效能的计算等。就实际应用中的有关问题,作者还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讨论。相信这对于加强生物统计学在我国临床试验中的正确应用,推动我国临床试验与国际的接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

    作者:盛玉成;何迎春;杨娟;郑青山

    目的 探讨药代动力学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的研究方法及其线性评价.方法 利用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可判断药物在体内是否呈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是新药早期临床试验中的基础研究,可为后继的临床试验及剂量调整提供依据.结果 基于安全性考虑,早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例数较少,给此类研究的设计带来挑战;且几乎所有的药物达到足够高的剂量时,都会呈现非线性特征;评价比例化剂量反应关系不仅检验其是否成立,更重要的是定量评价药代动力学参数和剂量之间的关系.结论 目前常用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不同方法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

  • 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有效性的可信区间评价方法

    作者:张高魁;姚晨;夏结来;苏炳华

    目的介绍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中3种有效性评价的可信区间方法,并将其与传统的假设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与结果用假设检验和可信区间方法分别对3个阳性药对照试验进行了计算与分析在3种情况下均显示了可信区间方法的适用性.结论在阳性药对照临床试验中,传统假设检验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建议结合可信区间方法使用.

  • 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等效性检验

    作者:姚晨;陈峰;张高魁;刘玉秀;陈启光;苏炳华

    交叉试验是新药临床试验中常用的一种实验设计方法,一般用于比较两种或多种药物或处理的效应是否相同.本文探讨了交叉试验设计资料的两种等效性检验方法,即双单侧t检验和可信区间法.对2×2的交叉试验,以及m×m交叉试验(m>2)中单纯比较两种处理时,双单侧t检验与可信区间法是等价的;对复杂的对比情形只能用可信区间法.交叉试验的等效性检验是基于交叉试验方差分析中的误差均方计算的.

  • 非劣性/等效性试验的样本含量估计及统计推断

    作者:刘玉秀;姚晨;陈峰;陈启光;苏炳华

    就近年应用逐渐增多的非劣性/等效性试验中涉及的一些关键统计学问题进行详细介绍,其中包括设计过程中的非劣性/等效性界值的确定、样本含量的估计方法和统计推断过程中的检验假设建立、检验统计量计算以及可信区间计算方法.结合7个有针对性的应用实例有助于对相关事项的理解和在非劣性/等效性试验时进行参照.

  • 加替沙星门诊治疗和老年人的糖代谢紊乱(译)

    作者:吴桂芝

    背景 已知加替沙星与糖代谢紊乱有关联性,对约140万加拿大安大略省≥66岁的患者进行了使用抗菌药品与血糖相关的健康调查.方法 对调查结果进行2项以人群为基础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在第1项研究中,788例病例患者是在门诊使用大环内酯类、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或用于呼吸系统的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品(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或环丙沙星)30天后因为低血糖症而入院治疗;在第2项研究中,470例病例患者是由于高血糖症而入院治疗.针对每1例病例患者,依照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以及抗菌药品治疗的时间等,设置5个对照组.结果 2002年4月~2004年3月,第1项研究结果发现,与大环内酯类相比,加替沙星有低血糖症增加的风险(调整后的相对危险性[RR]为4.3,95%的可信区间[CI]为2.9~6.3).左氧氟沙星也轻微增加低血糖症的风险(调整后RR为1.5,95%的[CI]为1.2~2.0),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及头孢菌素类却未观察到此风险.同时,第2项调查结果发现,与大环内酯类相比,加替沙星显著增加高血糖症的风险(调整后RR为16.7,95%的[CI]为10.4~26.8).其他抗菌药品未观察到此风险.无论患者是否有糖尿病,加替沙星的风险在2项研究中是相似的.结论 与使用其他口服广谱抗菌药品相比,(包括其他氟喹诺酮类),在门诊患者中,使用加替沙星可以增加高血糖或低血糖而导致住院的危险.

  • 痉挛性斜颈病因及其诊断和治疗

    作者:柳成荫;周忠清;石祥恩

    痉挛性斜颈(spasmodic torticollis,ST)亦称为颈肌张力障碍(cervical dystonia),是常见的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根据Stacy[1]报道,ST的患病率大约是9/10万,其发病率与性别和年龄相关,女性的发病率通常是男性的1.5~1.9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0岁,70%~90%的患者在40~60岁发病.美国明尼苏达州罗斯切特市在1960-1979年的ST整体发病率为1.2/10万(95%可信区间为0.5~1.9),女性的发病率为男性的3.6倍,提示ST的病因和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性.

  • 功效系数及其可信区间在餐饮卫生监督工作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林瑞生;孙爱峰

    餐饮业卫生监督是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2008年某市五地区餐饮卫生监督质量资料,采用加权秩和比法[1]和联系数法[2]所得排序结果一致,但与加权TOPSIS法[3]的排序不同.本文采用功效系数及其可信区间法再次分析该资料,以便为综合评价提供更为可靠、科学、客观的统计方法 ,从而指导餐饮卫生监督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加权秩和比法在整体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赵丽娟;孙爱峰;孙齐蕊

    目的:探讨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的价值。方法应用基于加权秩和比的可信区间法评价某医院四个科室的整体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反映整体护理质量的综合指数秩和比的排序及其数值分别为内一科(0.8336)>外一科(0.8313)>内三科(0.4484)>外二科(0.3862),其平方根反正弦代换值的95%CI分别为53.96~77.88、53.79~77.71、30.08~54.00和26.46~50.38,两两比较表明内一科和外一科、内三科和外二科护理质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两科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据此可认为内一科和外一科护理质量较高,其余两个科室较差。结论加权秩和比法原理简单,算理清晰,与综合指数法排序相同,但可进行多重比较,用于整体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200 条记录 3/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