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方剂学》《中药学》与《药征》带给中医教育的反思

    作者:张亚莉;姚丛

    《方剂学》《中药学》是介于中医学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在对统编教材《方剂学》《中药学》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著作《药征》的学习和临床运用中,发现这些教材存在试图借助病因病机,模糊药物客观指征的现象,以酸枣仁汤、小青龙汤、济川煎等方剂以及酸枣仁、麻黄、桂枝等药物为例对此问题重点阐述.认为过于强调方剂或药物对应的病机在组方遣药治病中的重要性可能是症结所在,而相比之下《药征》对每昧药物分别从功效主治、考征、互考、辨误和品考这5方面进行论述,很好地弥补了当前《方剂学》《中药学》重病因病机,轻方证、药证之不足,对于今天临床用药遣方更有直接指导意义.故此提出,方证、药证应当分别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核心,寻找方药与其主治病证症状体征的对应关系是方剂学和中药学教学的关键,重视方药使用的客观证据指征是方药学的大特色.

  • 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

    作者:熊兴江;王阶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氏活血化瘀名方,本方证由四逆散方证、桃红四物汤方证合桔梗药证、牛膝药证而成.结合多年来的方证研究体会及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得,从祖剂药证分析、经典方证阐释以及体质特征研究这3方面阐释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为方证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方证对应内涵及原则探讨

    作者:王阶;熊兴江;何庆勇;王师菡

    强调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方证对应思想蕴涵方证原则、药证原则、量证原则、合方原则和类方原则.研究方证对应有望实现中医规范,提高临床疗效,深化辨证论治思维模式.

  • 方证对应特征探讨

    作者:王阶;熊兴江

    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经典中蕴藏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疾病辨治模式.该模式以经验为基础,以经典为依据.临证经验是形成其雏形的基础,<伤寒论>等经典中的方证对应是对临证经验的升华,临证实践又对其进行不断重复、验证、发展与完善.证据是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内涵,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疾病和体质3个方面内容以及方证、药证2种形式,其中疾病和体质是对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延伸.临证时主张以症状、体征为治疗靶向,以方证、药证为诊断单元,进而表现为一种以直觉判断和跳跃性思维为特征的疾病辨治过程.

  • 人参汤方证病机释微

    作者:李小可;王阶

    人参汤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此篇专为胸痹心痛病而设,篇中论述该病的症状特点以胸膺部满闷窒息,甚则疼痛为主.原文对人参汤证的主要描述是:"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人参汤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白术四味各三两组成,其药味与《伤寒论》之理中丸(汤)方完全相同,一般被大多数医家认为是同方异名.而仲景270余首经方之中,同方异名者亦仅此而已.

  •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病证方药探析

    作者:周俊杰;宫丽鸿

    比较《金匮要略》与《内经》中“胸痹心痛短气篇”所载内容,认为胸痹心痛主证以胸痛为主,轻证以气短胸闷为主,重证以剧痛为主.胸痹较之心痛,病变部位更为宽泛.根据《神农本草经》分析《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用药原则,以期更好地理解此类疾病的病、证、方、药,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 药证相关的中药理论层次分析

    作者:陈萌;张冬梅

    药证是中医界和汉医界均较为流行的一种中药应用和研究思路.文章从药证出发,通过引证古代经典中相关的中药理论文献,认为中药理论可以分为证、象、气3个层次.3个层次密切相关,各有侧重,不可偏废.

    关键词: 药证 中药理论
  • 《伤寒杂病论》人参药证研究

    作者:柴程芝;刘志刚;黄煌;余伯阳

    人参首载于<神农本草经>,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该研究通过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人参应用指征和配伍规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张仲景时期,人参药证以形体消瘦,精神萎靡,面色少华,腹部扁平、硬满、脉搏沉细少力为体质特征.人参主治呕吐、腹泻等体液大量丢失后引起的消化功能、呼吸功能减退为主的疾病.人参药证以发热、烦躁、口舌干燥、口渴;脉沉而喘;头痛、发热;腹痛、呕吐;下利、心下痞满及恶寒为临床表现特点.

  • 桂枝茯苓丸方证考证

    作者:王学军;田凤花

    桂枝茯苓丸是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篇中名方,由桂枝、茯苓、牡丹皮、芍药、桃仁组成.笔者结合桂枝茯苓丸方证研究体会和临床运用心得及历代文献研究,通过对桂枝茯苓丸方剂药证分析、方证考证及体质特征3方面研究,认为此方是张仲景为治妇人癥瘕所设之方,立方之意为活血化瘀,缓消癥瘕.冀望通过我们对桂枝茯苓丸方证的研究,为进一步挖掘、完善既有的方证诊断依据,为临床运用得出科学严谨的方证诊断标准,以及为推广并扩大桂枝茯苓丸临床运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学习中药学的三个层次

    作者:王兵;侯炜

    笔者对于中药学的学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梳理,认为中药学的学习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取类比象的方法,感性理解中药的性味功用 ;第二个层次是通过对历代本草的整理,知晓中药全部主治病证 ;第三个层次是通过对经方、时方的组方以及应用分析,把握中药的具体药证,只有达到这三个层次,才能真正提高临床处方用药的水平.

  • 仲景病证、方证、药证三位一体的辨证体系构建

    作者:田永衍;秦倩;徐勤磊

    从病证、方证、药证的内涵入手,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为研究对象,探讨仲景通过以方证现病证,以药证"活"方证的方法,构建其病证、方证、药证三位一体辨证论治体系的思维过程.

  • 葛根类方探析

    作者:薛蓓云;李小荣

    葛根为常用中药,亦是食品,为豆科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在我国除新疆、西藏以外均有出产.《神农本草经》谓葛根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伤寒杂病论》所载方剂中,与葛根有关的有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桂枝加葛根汤、葛根芩连汤共4方次;《金匮要略》入3方次,分别为葛根汤、竹叶汤、奔豚汤.

  • 经方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黄煌

    论述经方方证、药证、方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并阐述经方用量、原方与加减、煎煮法与剂型、疗效的判定原则.

    关键词: 经方 方证 药证 方根
  • 类湿关节炎中医证候特征分析研究进展

    作者:海亚美;程青青;何东仪

    中医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上有一定的优势,且辨证论治在RA的临床诊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RA中医证候的研究颇多,包括基本的临床经验辨证分型,以及影响证型的年龄、性别、病程、地域等方面的因素归类;与中医证候相关联的病理生理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指征之间的规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疗RA能提高整体疗效,并从现代药理学机制出发,沟通“方证”在分子生物网络之间的联系.这些研究丰富了证候信息的内容,有利于从宏观与微观角度把握证候的本质,但RA证候规范化的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有待不断补充和完善.

  • 经方的魅力与学习的方法

    作者:黄煌

    经方是以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为代表的汉唐以前的经典配方,其结构严谨,主治明确,疗效可靠,久经实践检验,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分析了现在经方不流行的原因,并指出学习经方要善于抓药证、配伍以及剂量在大关键.还就目前在经方学习与应用方面存在的一些认识提出了看法.

  • 黄煌教授临证思维特点探析

    作者:温兴韬;杨大华

    笔者在南京进修期间,有幸随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侍诊.兹就本人侍诊的切身体会,对黄老师的临证思维特点作一探析.

  • 《古今录验》续命汤治肺胀解

    作者:魏韬;张永;张树森;胡勇

    围绕《古今录验》续命汤的药物组成、配伍规律,探讨续命汤治疗肺胀类疾病的方证、药证,分析归纳出续命汤所治之肺胀之病机属于疾病发作期因虚寒客,痰饮内伏,饮热互结证,并结合自身临床实践,指出其使用要点及加减规律,从而为临床治疗肺胀类疾病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丰富治疗思路.

    关键词: 肺胀 续命汤 方证 药证
  • 吴茱萸汤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

    作者:万清;马宗华

    吴茱萸汤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由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4味药物组成.<伤寒论>[1]原著中采用吴茱萸汤论治的条文共有3处:一为阳明病"食谷欲呕",二为"少阴病,吐利,手足厥逆,烦躁欲死",三为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排除与<伤寒论>中重复的条文,<金匮要略>[2]中采用吴茱萸汤论治的条文为:"呕而胸满".吴茱萸汤具有温中补虚、降逆止呕功效,对呕吐(伴随胸满)、下利、手足厥逆、烦躁及头痛等多种临床常见症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对吴茱萸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黄连的药证及临床应用

    作者:杨文斌;马世民;张秋锦;王艳萍

    黄连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enensis F.)、三角叶黄连、峨嵋野连或云连的根茎,其味苦寒,是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重要药物.黄连是常用药物,宋以前13部方书中,含黄连的方剂约占5%.总结其药证主治烦、痞、利三证.临床应用:(1)以烦躁、焦虑乃至精神障碍为主诉的疾病;(2)以心下痞、上腹部不适感、疼痛感为主诉的疾病;(3)以下利、腹痛为主诉的疾病;(4)以烦热而有吐血、衄血等出血倾向为特征的疾病;(5)以烦热、心下痞为兼有症状的疾病.

    关键词: 黄连 药证 临床应用
  • 白术方证应用举隅

    作者:于盼盼;张鹏;常燕磊;李伟伟

    白术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谓其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止汗,除热消食";在《伤寒论》入方10次,《金匮要略》入方25次.白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功用主要为补气健脾、温中理脾、燥湿利水、健脾消积、健脾止汗、健脾通便等;方药如四君子汤、理中汤、五苓散、痛泻药方、枳术汤、玉屏风散等.方证是某一方剂运用的指征和依据,按照方证用药必定有效.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袁红霞老师善用经方治疗脾胃病,现将袁老师运用白术方证的几个案例列举如下,以飨同道.

    关键词: 白术 药证 方证
30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