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硬红斑皮损中结核杆菌DNA的检测

    作者:李保强;张春梅;于立勤;陆洁;段昕所;齐保权

    为了探讨皮肤血管炎和结核杆菌的关系,应用PCR技术对硬红斑病理组织进行了结核杆菌DNA的检测.结果显示4例作为阳性对照的淋巴结结核中3例呈阳性,正常皮肤组织及5例硬红斑均呈阴性.表明完整的结核杆菌在硬红斑并不多见,可能部分由其产生的蛋白或细菌碎片引起的变态反应所致.

  • 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

    应用PCR方法对致病性外瓶霉进行分类鉴定.以ITS3和ITS4为引物,对常见的7种致病性外瓶霉的模式株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进行扩增,4种内切酶(HinFI、MspI、BsuRI和RsaI)酶切.各种间多态性显著,常规方法难以鉴别的皮炎外瓶霉和甄氏外瓶霉较易区分.PCR-RFLP准确可靠,可用于形态及其他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病菌种的鉴别.

  • 幽门螺杆菌在牙菌斑中定居或偶居的临床实验研究

    作者:曹静玲;曹恒军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在牙菌斑中的偶居与定居的确定性,探讨牙菌斑中Hp与胃内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行胃镜检查并主诉有上消化道症状的4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其胃窦部活检标本2份和上下颌2个磨牙的龈下牙菌斑标本两份,内科治疗半年后再取同一患者上下颌两个磨牙龈下菌斑标本2份,分别行多聚酶链反应和快速尿素酶检测,以检测Hp的存在,然后对所得的数据实施统计学分析.结果 提示无论是6个月前还是6个月后,无论是胃内Hp阳性组还是胃内Hp阴性组的患者,其牙菌斑中Hp的检出率均很低.胃内Hp阳性组和胃内Hp阴性组的患者相比,2组差别无统计意义.但6个月后与6个月前相比,患者牙菌斑中Hp的检出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结论 Hp口腔中提示是偶居,牙菌斑是Hp的储存库及是Hp躲避全身攻击的藏匿处的观点在本研究中没有得到证实.

  • 半重叠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移植后残留白血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平;张亚卫;张秀英

    目的: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骨髓移植(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BMT)后残留白血病情况,评价BMT效果.方法:对16例ALL患者在BMT前后的不同时期,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reaction,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mmunoglobin heavy chain,IgH)和T细胞受体γ链(T-cell reception γ,TCRγ)单克隆性基因重排情况,了解微小残留白血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阳性率.结果:BMT前MRD阳性率为81.2%,BMT后3个月时MRD阳性率显著降低为37.5%(P<0.05).而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与自体骨髓移植(auto-BMT)之间在3个月时MRD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半重叠PCR方法检测ALL-MRD敏感性及特异性极高,对auto-BMT前骨髓的净化处理有指导意义;对BMT后(包括auto-BMT和allo-BMT)效果的评价、BMT后疗效的追踪观察以及BMT后化疗方案的制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BMT后长期随访、判断预后、预测复发的理想指标.

  • 无环鸟苷对脑脊液单纯疱疹病毒DNA影响初探(附8例报告)

    作者:唐金荣;侯熙德;王颖;邓晓萱;姚娟;丁新生

    目的:探究无环鸟苷对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1)DNA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了8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系列CSF中HSV-1,并将无环鸟苷治疗前后的HSV-1DNA量作比较分析.结果:无环鸟苷治疗后的CSF中,HSV-1DNA量较治疗前减低.结论:无环鸟苷可使CSF中HSV-1DNA量减低,CSF中HSV-1DNA定量检测可作为判断无环鸟苷疗效及给药与否的依据之一.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意义

    作者:张晓艳;盛瑞兰;夏薇;朱广荣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患者中N-ras基因突变率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银染法检测MM患者的N-ras基因突变,并结合临床分析.结果 14例MM患者中,4例在N-ras第61密码子,1例在第12、13密码子处发生突变,突变率为35.7%.突变者中4例已死亡,其中2例检测突变时已处于疾病终末期.结论 N-ras基因在MM中有较高的突变率,对其的检测有助于病程进展和预后的分析.

  • 构建RNA干扰载体特异性抑制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张镁;刘苏虎;张王刚

    目的:利用PCR构建RNA干扰质粒载体的方法,促进RNA干扰技术的广泛开展.方法:PCR方法获得小鼠U6+27启动子序列,以及干扰绿色荧光蛋白(EGFP)表达的siRNA的相应DNA模板序列.将其序列克隆入pUC19,获得RNA干扰载体pU6-siEGFP.将pU6-siEGFP及pcDNA3.1/EGFP共转导COS-7细胞,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所构建的pU6-siEGFP能够成功干扰COS-7细胞中EGFP的表达.结论:PCR方法成功构建了RNA干扰载体,为RNA干扰技术在更多实验室的广泛开展奠定基础.

  • 肾病综合征患儿PBMC IL-10表达的研究

    吴元俊,陈荣华,陈吉庆,等 (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上海免疫学杂志 2001,21(5):311 摘要: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在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中的变化及其与病理形态之间的关系.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及ELISA法检测了PNS患儿PBMC IL-10 mRNA及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形态改变关系.结果:(1)PNS患儿急性期IL-10 mRNA与蛋白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均>0.01);而缓解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2)IL-10表达与患儿肾脏病理形态存在一定关系,系膜增生性肾炎及IgA肾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BMC IL-10可作为观察病情活动、判断病理类型的一个免疫学指标.IL-10在PNS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 临床检测解脲支原体方法的实用性研究

    作者:马海军

    目的探讨临床检测解脲支原体的实用方法.方法对60例尿道炎、阴道炎患者的尿道或阴道分泌物同时作解脲支原体培养和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再将培养阳性的阳性产物作PCR法复核.结果60例患者,培养法的阳性率为45%(27/60),PCR法阳性率为41.7%(25/60).2种方法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27例培养阳性产物作PCR复检有23例阳性,此23例与2种方法均阳性病例相同.结论PCR法可用于临床检测解脲支原体.

  • 多聚酶链反应对早期梅毒的诊断价值

    作者:马海军

    目的探讨检测早期梅毒的实验诊断方法.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对92例硬下疳或无硬下疳症状的早期性病患者进行梅毒螺旋体基因扩增,同时对患者作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对照.结果PCR法检测阳性率在硬下疳期为100%,无硬下疳患者为5.2%;而血清抗体阳性率在病程长于2周硬下疳患者为83%,短于2周者几乎测不到抗体,无硬下疳患者均阴性.结论PCR检测对梅毒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人微小病毒B19-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许伟;薛天阳;程华;张彭三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人微小病毒B19(HPVB19)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对66例ITP患儿和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66例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26例,阳性率39%;4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4例,阳性率10%;2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11.36,P<0.05).ITP组中急性型与慢性型之间有显著差异(X2=12.65,P<0.05).而初发与复发、治疗前与治疗后、外周血血小板高与低以及不同性别之间其检出率均无明显差异.结论ITP患儿血清中HPVB19-DNA阳性率高,尤其是急性型ITP.

  •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中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和EB病毒DNA表达的研究

    作者:徐进;徐其昌;邢光前;武景阳

    目的探讨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IP)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的关系.方法对28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病理组织标本,用多聚酶链反应(PCR)进行HPV和EBV的DNA检测.结果 28例IP标本中10例HPV-DNA阳性(35.7%),4例EBV-DNA阳性(14.3%).6例伴不典型增生的IP标本中HPV-DNA阳性4例(66.7%),其中1例同时伴EBV-DNA阳性;22例不伴不典型增生的IP标本中HPV-DNA阳性6例(27.3%),3例EBV-DNA阳性(13.6%).IP伴不典型增生组和IP不伴不典型增生组的HPV-DNA检出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PV感染在IP的发生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EBV与IP的发生无明显关系.IP伴不典型增生与HPV感染无关.

  • 双囊四腔导管注药治疗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

    作者:刘成;王保先;李家承

    我院自1995年~1997年共收治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248例,其中38例经前列腺液(EPS)细菌学检查或多聚酶链反应(PCR)证实为慢性淋菌性前列腺炎.选用菌必治、糜蛋白酶等药经双囊四腔导管注入前列腺体内,使局部药物浓度提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bcl-2基因产物在EB病毒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作者:石群立;于镔;孙桂勤;陈亚莉

    目的:探讨抗凋亡基因产物blc-2与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发生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双温PCR技术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鼻咽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EB病毒DNA和抗凋亡基因产物bcl-2的表达.结果:15例EB病毒DNA阳性病例中7例出现blc-2表达(46.67%),3例EB病毒DNA阴性病例中有1例bcl-2呈阳性反应(33.3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鼻咽T细胞淋巴瘤发病可能与EBV感染有关.bcl-2基因产物在鼻咽T-细胞淋巴瘤中异常表达与EB病毒感染无明显关系.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研究

    作者:陈愉;赵彤;韩西群;吴炳绪;陈美燕

    目的 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IgH基因重排研究.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标记筛选DLBCL,用针对IgH 单轮扩增引物对DLBCL石蜡包埋组织进行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 60例DLBCL IgH基因重排阳性率为51.7%(31/60),其中中心母细胞型阳性率54.5%(30/55),免疫母细胞型阳性率0.0%(0/3),间变性大细胞型阳性率50.0%(1/2).结论 DLBCL IgH基因重排检出率低于B细胞淋巴瘤总检出率, 可能与DLBCL 中存在IgH可变区体细胞超突变及背景细胞的数量有关.

  • 半重叠PCR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临床意义

    作者:石平;张亚卫;张秀英

    目的用半重叠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免疫球蛋白重链(IgH)、T细胞受体γ链(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微小残留白血病(MRD)的动态变化和消长规律,预测复发,判断预后.方法选择14例完全缓解(CR)的ALL患者,采集CR后不同时期骨髓标本,用半重叠PCR检测IgH、TCRγ克隆性基因重排.结果经过正规化疗的14例ALL患者在CR后不同时期,MRD水平不同;MRD的消长规律为波浪式7例,呈直线下降3例,持续阴性2例,复发2例中1例为MRD持续阳性、1例MRD由阴性转为阳性.结论一次MRD-PCR检测不足以说明体内残留白血病细胞水平,连续PCR检测及动态观察对于预测复发、判断预后、评价骨髓移植(BMT)效果、研究白血病化疗方案及停药时间更有临床价值.

  • 银染PCR-SSCP法检测52例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点突变

    作者:范红;阮励冰;郑晓芙;王少亭;张黎;王征;陈精予;孔祥光

    目的通过检测白血病患者p53基因点突变,了解其与白血病的发展、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用银染PCR-SSCP法检测5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p53基因第5、6、7、8外显子的点突变。结果在4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有5例发生p53基因突变,其中3例对化疗不敏感;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1例有p53基因突变,此例患者在住院1个月内死亡,1例毛细胞白血病发生p53基因点突变。结论 p53基因点突变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 戊型肝炎患者粪便中病毒RNA的半定量检测

    作者:吕海芹;张建琼;赵宇;林陵;董莉

    目的 探讨戊型肝炎病毒(HEV)RNA半定量检测的意义和可行性,为HEV RNA的定量PCR(多聚酶链反应)检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逆转录-套式PCR基础上,采用样品倍比稀释法对戊型肝炎患者粪便中病毒RNA作半定量检测。结果 20份粪便标本中有14份检测结果阳性,其中病毒RNA拷贝水平为8×105、8×107、8×108、8×109PCR单位·ml-1的分别为2、10、1、1份。对同一标本而言,在不同稀释度时,其PCR产物在量上无显著差异。结论定量PCR技术检测戊型肝炎病毒RNA是可行的,但应以起始模板来定量而不是以终产物定量。

  • 细胞培养与PCR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志瑾;黎庶;杨杰;侯瑞;胡福泉;饶贤才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检测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的效率. 方法:采用病毒培养和PCR法检测疑为生殖器疱疹病毒感染者标本60例,并用PCR作病毒分型. 结果:根据病史及临床表现确诊的生殖器疱疹患者标本60例中,病毒培养法阳性36例,阳性率60%(36/60);PCR 检测单纯疱疹病毒(HSV)阳性45例,阳性率75% (45/60),和病毒培养相比,差异非常显著(χ2=26.76,P<0.01);PCR分型结果显示阳性标本均为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水疱和脓疱标本的病毒培养和PCR检测阳性率均较高(80.0%~93.3%),糜烂、结痂、斑丘疹标本检测中PCR阳性率(20.0%~66.7%)高于病毒培养(0~33.3%). 结论:对疑为生殖器疱疹患者作病原学诊断,采集水疱、脓疱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或PCR检测较佳.

  • 血清HBV-DNA检测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梅起化

    目的:进一步探讨HBV-DN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检测(PCR)HBV-DNA与放免法检测结果比较.结果:HBV-DNA阳性率与HBsAg、HBeAg存在明显相关性.结论:PCR检测HBV-DNA对乙肝传染性的判定有重要意义.

318 条记录 8/16 页 « 12...567891011...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