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威尼克外瓶霉引起小儿掌黑癣一例

    作者:伍启康;李启欣;罗晓群;何艳嫦

    掌黑癣,又称黑色角质真菌病,是一种多发生在热带和亚热带的由暗色孢科真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感染,本病属浅表的暗色丝孢霉病,我院于2004年6月收治1例.

  • 皮炎外瓶霉的核糖体基因研究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孔繁荣;卜定方;冀朝辉;马圣清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在基因学上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试验菌株包括皮炎外瓶霉16株(模式株、标准株、临床及自然分离株),甄氏外瓶霉1株(标准株),丛梗孢外瓶霉1株(临床株).煮沸冷冻法提取DNA,常规PCR扩增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应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DNA多序列分析方法等进行研究.结果: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较为保守,PCR-RFLP对于该菌种的鉴定具有较大意义;DNA序列分析显示,不同来源、不同致病性的皮炎外瓶霉分属于不同的生物群落,提示不同群落致病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遗传学基础.结论:皮炎外瓶霉核糖体基因及其转录间隔区序列保守,对于该菌种的分类鉴别具有重要的意义.

  • 致病性外瓶霉的PCR-RFLP分类

    作者:李东明;李若瑜;王端礼;王晓红;万哲;马圣清

    应用PCR方法对致病性外瓶霉进行分类鉴定.以ITS3和ITS4为引物,对常见的7种致病性外瓶霉的模式株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Ⅱ)进行扩增,4种内切酶(HinFI、MspI、BsuRI和RsaI)酶切.各种间多态性显著,常规方法难以鉴别的皮炎外瓶霉和甄氏外瓶霉较易区分.PCR-RFLP准确可靠,可用于形态及其他方法难以确定的致病菌种的鉴别.

  • 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作者:金海生;许爱娥;刘继峰;夏修蛟;楼晓航

    患者女,45岁,因右上肢起暗色斑块,结节,溃烂反复2年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5月9日入院.2004年2月无明显诱因右手背上起一个直径约1 cm大的硬结,黑色,不活动、不痛,稍痒,搔抓和挤压后硬结破溃,流出淡黄色液体.当时未予重视,自行外涂金霉素眼膏,约1月后右手腕、前臂及上臂外侧陆续出现新的硬结,且破溃流脓,结黑色厚痂,反复发作.

  • 甄氏外瓶霉所致暗色丝孢霉病1例

    作者:夏修蛟;周顺铭;许爱娥

    暗色丝孢霉病是一大组暗色条件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皮肤、皮下组织和系统性感染.皮肤暗色丝孢霉病在我国已有多篇报道1-5,浙江地区尚未见报道,我们报道1例甄氏外瓶霉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

  • 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

    作者:孙志坚;李东明;李若瑜;万哲;王晓红;王端礼

    目的:探讨应用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微量法检测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由外瓶霉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提供依据.方法:参照M-27A方案(1997)检测7种66株外瓶霉小抑菌浓度(MIC),其中皮炎外瓶霉(E.d)19株、甄氏外瓶霉(E.j)18株、棘状外瓶霉(E.sp)12株、丛梗孢外瓶霉(E.m)13株、威尼克外瓶霉(E.w)2株、鲑鱼外瓶霉(E.sa)1株、嗜鱼外瓶霉(E.p)l株,菌悬液终浓度(0.5~2.5)×103CFU/ml,孵育温度27℃,培养时间5~7天.分别应用RPMI-1640和SDB培养基比较其MIC值的差异.结果:特比萘芬对66株外瓶霉的MIC范围为0.004~0.5 μg/ml,小于O.125 μg/ml的菌株有58株,占87.9%,MIC50分别为E.d 0.03μg/ml,E.sp 0.093μg/ml,E.j 0.03μg/ml.E.m 0.03μg/ml,E.w 0.012μg/ml.应用RPMI-1640和SDB培养基时MIC值具有一致性.结论:经过改良的M-27A方案可以用于特比萘芬对外瓶霉的药敏实验.致病性外瓶霉对特比萘芬的敏感性较高,由该类菌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可用特比萘芬治疗.

    关键词: 外瓶霉 MIC 特比萘芬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