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肝癌患者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李凤珠;魏红;刘明林

    目的 通过对肝癌病人脉象多维信息的临床观察研究,揭示肝癌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及相关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变化.方法 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应用TL-MZ-XM-Ⅱ型三探头脉象分析仪进行脉象采集,并运用中医特色的脉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寻找肝癌脉波的独特表现.结果 和对照组比较,肝癌患者的脉象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P<0.05),其脉象主要表现为弦脉、涩脉,并有数脉相兼表现.结论 运用TL-MZ-XM-Ⅱ型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以检测到肝癌患者的特异性脉象信息特征,此研究对中医脉诊客观化及肝癌的中医客观化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SM-1A中医四脉脉诊仪脉象诊断准确性的评价

    作者:胡镜清;赵婷;徐贵成;吴烈;寇秋爱;庄红;李振华;宿明良;张广福

    目的: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脉象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应用诊断性试验设计,评价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120例受试者溢脉、聚脉、韧脉、紊脉4种基本脉象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的一致性及其自身重复性.结果:与中医专家脉诊结果对照,SM-1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对溢脉、聚脉、韧脉、紊脉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0.859,0.945,0.957和0.898;特异度分别为0.875,0.8,0.907和0.833; Kappa值分别为0.733,0.631,0.763和0.549;正确率为0.867,0.933,0.917和0.892;Youden指数分别为0.734,0.745,0.864和0.731.其自身两次重复诊断的完全符合率为81.7%.结论:SM-IA中医四脉脉诊测量仪可以较为准确地进行四脉诊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关键词: 脉诊仪 诊断性试验
  • 压力与B超整合的中医取脉装置的研究与应用

    作者:杨杰;牛欣;司银楚;牛淑冬;朱庆文;沙洪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中医取脉装置,该仪器探头由B型超声仪与压力传感器耦合,仪器还包括光电容积传感器、心电传感器,采集的多维信号经计算机数据处理后,得到复合的含有脉象的信息,以利于脉诊客观化.方法:对该装置采集的桡动脉运动变化数据,进行影像学分析.结果:应用仪器探测正常寸口桡动脉的声像图,测量其远桡骨小头处与皮肤之间的距离、内径、血管运动的变化,与彩色多普勒成像结果进行比较,可靠性强.不同时段图象分析,其稳定性好.结论:新型中医取脉装置,操作简便,提供更丰富的信息量,可靠性及稳定性好,可以实时直观观察寸口桡动脉运动情况.

  • 中医脉诊学现代化研究

    作者:林炳岐;关静;戴宁;李峰

    脉诊是中医学诊法中一种独特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诊断学的标志性方法,但是,大部分人很难准确地掌握中医脉诊,在临床实践中也不能灵活运用.因此,加速脉诊的现代化研究,使中医脉诊标准化,不仅是中医脉诊学创新和发展的要求,而且可以使脉诊更加客观化,有利于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 脉诊 客观化 脉诊仪
  • 基于复杂性科学理论的脉诊研究方法学探讨

    作者:朱庆文;牛欣;杨杰;牛淑冬;郭宙;张治国;董晓英;赵翠敏

    中医脉诊系统是一个非线性复杂的巨系统,笔者在复杂性科学理论指导下,引进"复杂-简单-复杂"的理念,对中医脉诊信息数字化后按"位、数、形、势"4种特征属性进行多维的提取、降阶分析与升维升阶整合.按此机理进行新型脉诊仪的研制,实现脉诊数字化、可视化.

  • 脉象标准化研究中的多因素影响分析

    作者:陈淑阳;汤伟昌;刘聪颖

    脉象客观化、信息化、标准化已成为当今中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中医脉象蕴涵着丰富的人体生理病理信息,是传递机体功能变化信息的一个窗口.然而,脉象又随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脏腑功能异常、气血的运行、年龄、地域、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脉象客观化、信息化、标准化的研究过程中,应考虑各种因素对脉象的干扰与影响,在多因素差异中建立脉象标准体系,才是有效的、科学合理的研究方法.文章从因时而异、因人而异、因地域而异这3个方面对脉象的影响搜集了以往大量的研究文献与结果,并作一综述;提出在脉象客观化、标准化研究中,应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在脉象检测仪器的标准化、共享数据库的建立等方面开展切实有效的工作,在充分分析多因素对脉象检测结果影响的前提下,逐步建立各种标准体系,以实现中医药事业发展、走向国际的需要.

  • 中医脉诊现代化研究思路探析

    作者:魏红;刘明林;郑洪新

    脉诊是中医学中具特色诊断方法.脉象的特征,医生诊脉时的指下感觉,几千年来一直以自然现象或简单图形来比喻和描述.建国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科研人员开始运用现代化的诊断仪器和分析方法,对传统的中医脉诊进行客观化研究与探讨.我国学者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将脉搏描记器用于中医脉象的研究,试图把古老而深奥的中医脉象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使脉象图像化、客观化、数据化.由于脉诊客观化是中医诊断客观化乃至中医现代化的先导,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作者:徐刚;魏红;李凤珠;依秋霞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 M波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 动态识别的寸口桡动脉运动多维脉诊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系统

    作者:牛欣;杨学智

    目的建立"动态识别的寸口桡动脉运动多维脉诊信息采集处理与分析系统",研制新型脉诊仪.方法在寸口桡动脉处,使用不同的传感器(血流阻抗传感器、超声脉搏信号传感器、光电脉搏传感器)采集脉诊部位的不同物理量(如压力、血流阻抗、指容积脉搏波、ECG),并应用数据挖掘手段分析所采集的脉诊信息,进行综合的脉诊研究.结果突破了目前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中通用的记录脉搏波形的一维信息采集处理模式,建立了中医脉诊动态识别、二维剖面、多路信号复合和数据挖掘的新模式.结论该系统可将脉诊信号转换为直观的、可视的、定量的血管运动信息,是中医脉诊客观化的重要进展.

  • 中医诊疗仪器研究进展

    作者:曹宏梅;田飞;陆小左

    中医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无论从诊断和治疗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一个伟大的知识宝库.但是与现代医学相比,虽然中医学认识理念先进,但是其利用现代技术和手段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促进了中医工程的发展,无论是诊断还是诊疗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现代化的中医诊疗仪器.目前,中医诊断仪器以舌脉象仪研究为主,逐渐向四诊综合分析平台发展;中医治疗仪器以电针仪、针麻仪、激光治疗仪、经络导平仪及磁疗仪器为主.将目前研究的中医诊疗仪器分为中医诊断仪器、中医治疗仪器与中药仪器3类,并对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NX-8型脉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及其应用

    作者:穆建萍;侯淑涓;张健;徐艳如;李海燕;朱庆文;牛欣;杨学智

    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医疗器械已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助推器,可视化的中医脉诊仪器——NX-8型脉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实现了中医脉诊的数字化,升华了传统诊断的方法.其可利用可视化的传感技术和图像采集与处理技术,显示清晰的B超图像;加上参数的设置与添加,可以清楚地看到脉搏的跳动、边界、厚度和形变,从而直观分析血管弹性程度,进一步客观地观察与研究“双管脉”、“反关脉”等特殊生理结构.通过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等指标,NX-8型脉动信息采集分析系统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及心绞痛等心血管疾病具有预防和诊断作用,有望实现动脉可视化的中医四诊合参辅助诊疗设备,并运用到远程医疗和航天科技领域.因此,其对中医诊断技术的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 基于MRI与B超技术的脉动信息获取方法比较研究

    作者:朱庆文;牛欣;牛淑冬;郭宙;张治国;赵翠敏

    目的:用MRI与B超不同的影像学方法获取可视化脉动信息,并进行比较.方法:应用MRI与B超影像学技术,获取正常人及脉诊模型的可视化脉动信息.结果:MRI与B超均可获得可视化脉动信息影像,MRI费用昂贵、成像速度慢,B超方便、快捷,且获得数据已足可进行研究分析应用;结论:可基于B超数字信息技术发展新型脉诊设备.

  • 肝郁气滞证与肝火炽盛证脉象信息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亚琳;魏红;刘明林;徐刚;郑洪新

    目的:通过对肝郁气滞证及肝火炽盛证患者双手六部脉进行脉象描记与分析,揭示其脉象信息特征,探索病因病机、证候与脉象之间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另对34例肝郁气滞证、28例肝火炽盛证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分析方法.结果:62例患者中有42例脉象出现独异或多部协同变异,其中肝郁气滞证组以弦脉或其变异类型(缓慢、圆钝的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70.6%;肝火炽盛证组以弦数、滑数脉及变异类型(较快、高尖负向波)为主,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4.3%.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仅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可初步揭示肝都气滞证和肝火炽盛证的脉象信息特征及其与病因病机、证候的相关性,为该类证候的中医客观诊断及辨证施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为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 刺激耳穴神门对心肺功能影响数字化研究

    作者:张羽良;丑易倩;肖锶瑶;李静颐;朱庆文

    目的:探究刺激耳穴神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四诊合参诊疗仪中的脉诊装置、肺功能测量仪、台阶测试设备、电子血压测量仪、脉搏血氧仪对30名受试者进行数字化研究,对测试所得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检验,来探讨耳针刺激耳穴神门对心肺功能的影响.结果:台阶测试指数明显上升、血氧饱和度变化趋势发生明显改变,脉诊相关指标中脉率参数、脉律参数、流利度参数升高,肺功能FEF25%~75%、FEF25%、FEF50%、PEF等指标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上升.结论:刺激耳穴神门可改善心肺功能,同时,对血氧饱和度也具有调节作用,且这种作用可能属于一种双向调节作用.

  • 抑郁症患者中医脉象信息规律性研究

    作者:魏红;王宇;桂森;徐刚

    目的: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揭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应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采集分析112例抑郁症患者脉象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对所得脉象信息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结果:112例患者的脉象特点与证型均设为变量x,经K-均值聚类分析后,重新划分成5组,且每组特点中都含有一个证型特点且不与他组重复,重新划分成组后所得特点与本试验分析所得规律基本相符.结论:抑郁症患者的脉象信息,可以提示抑郁症的发生发展与肝、心、脾、肾四脏关系密切;运用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可以揭示不同证型抑郁症患者的脉象信息与其脏腑功能异常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 脉诊仪在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作者:张丽娜;李垠含;张文顺

    通过观察研究脉诊仪在中医诊断实验教学中的使用情况,作者发现中医脉诊仪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几个应该注意的问题:(1)寸关尺三部指示灯不亮,电子芯片不稳定;(2)诊脉部位不明确;(3)仿真手指容易断裂;(4)设备运行时噪音太大;(5)机身后侧闪烁灯暴露;(6)配套的计算机软件不稳定.改进对策:(1)加强寸关尺三关芯片与仿生手臂的黏合程度,或将芯片与三关部位嵌合为一整体;(2)将寸关尺三关、桡动脉脉道与仿真手臂三者嵌合固结为一体;(3)在手指内部置入钢性介质或者其他韧性的类似骨架介质,更换成其他耐用耐磨的材料;(4)在多方面采取降噪措施;(5)设备生产时将闪烁指示灯密封于机器内部,或者有专门的灯罩将其遮盖;(6)应该强化技术进一步提高计算机软件的稳定性和可行性.

  • 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作者:刘明林;魏红;郑洪新;刘静溪

    要想切实可行地实现中医脉诊客观化研究,必须有符合中医特点的脉诊仪及相应的软件相配合,更要有中医特色的脉象信息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中医脉象的特点来探讨脉象客观化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冠心病中医脉诊客观化临床研究

    作者:宋伟庆;陆小左

    使用TD-Ⅲ型智能脉象信息检测仪器进行收集分析临床数据,提供中医脉诊的量化指标,对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前后脉象的改变进行观察.经统计结果表明: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U角增大并趋于正常值,press增大,t1减小,t5减小,h1值增大.根据其统计结果并进行探讨冠心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并且在中医客观化诊疗疾病评价临床疗效方面进行初步试探,为今后中医诊疗的客观化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 脉诊仪的研究现状及对寸口三部脉象客观检测的初步设想

    作者:费兆馥

    尽管脉诊客观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脉诊仪的研发一直在不断进步,但与传统切脉方法和脉诊的诊断意义仍相差甚远.寸口脉法为历代医家诊断疾病的重要手段.为实现寸口三部九候脉象的客观化检测,简要阐述研制寸口三部脉象仪的初步设想及其脉图信号特征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 惊恐伤肾的中医脉象信息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王莉;张君;魏红;刘明林

    目的:通过对25例遭受惊吓刺激而出现肾气不足患者的双手六部脉象观察,揭示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根据传统中医诊脉三部九候方法,分别对25例患者及25例正常人群,进行寸关尺六部脉象信息的动态采集与描记,并运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对于有条件的患者给与疗程的跟踪监测.结果:正常人群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88%,肾气不足证组的脉证诊断符合率为60%,试验组与正常人群组在异常脉象检出率上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中老年患者以脉沉无力为主,青少年患者以沉滑为主,另有变异类型,位在两尺,其他余部可有改变.结论:运用DY-SS-1型三探头中医脉诊仪及中医脉象分析方法,初步观察、揭示了恐则气下,恐伤肾的脉象信息特征,为进一步情志疾病的中医脉象观察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2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