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李斯文教授治疗结直肠癌经验

    作者:李艺;郭利华;李斯文

    阐述导师李斯文教授对结直肠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认识,总结李斯文教授辨治结直肠癌的经验,将导师的临床经验上升为科学性的理论,从而为中医药治疗结直肠癌的理论创新和疗效提升提供依据.

  • 伊春锦老中医治疗脂肪肝的经验述要

    作者:邱志洁;马坤;伊春锦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脂肪肝发病率较前明显升高.伊春锦主任认为,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主要是因饮食不节、年老体弱、七情内伤、服用肝损伤药物等导致肝失条达,气郁血瘀,脾失健运,湿痰内生;肾失气化,浊邪不泄,致使瘀血、湿痰、浊邪蓄积于肝,形成本病.临床常辨肝气郁滞、痰湿瘀阻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四型,强调化痰清湿、健脾消导、活血化瘀、疏肝解郁,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

  • 论中医师承授受的优势

    作者:周路红;宋志萍

    中医学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其强调实践经验的特性决定了师承授受在中医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一是师承名师有利于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流派的发展,是中医药学术思想延续的重要途径;二是师承授受能发挥口授心传的特点,有利于家族传统医术的延续和光大,是培养中医临床人才的重要方式;三是师承名师有利于中医药杰出人才的培养.中医学薪火相传,绵延至今的事实证明,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师承授受在中医药人才培养上的优势非常明显.

  • 李斯文教授治疗肝癌经验

    作者:李艺;李俊

    阐述导师李斯文教授对肝癌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认识,总结李斯文教授辨治肝癌的经验,将导师的临床经验上升为科学性的理论,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肝癌的理论创新和疗效提升提供依据。

  • 中医学术流派与师承教育是中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模式

    作者:罗颂平

    中医学术流派与中医师承教育是中医独特的文化与学术现象.这是中医学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生存与发展方式,是中医学术创新的平台,人才培养的土壤.现代中医院校教育具有规模大的优势,但亦淡化了中医学的学派与流派特色.应该根据中医学的发展规律与人才成长特点,保护其生存环境,拓展其发展空间,把中医流派研究和师承教育作为院校教育的补充,作为学科建设、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 基于默会知识理论的中医学术传承探讨

    作者:冯慧卿

    1中医学术传承的现状20世纪以来的中医学一直笼罩在科学主义的光辉与阴影之中.一方面,科学主义提倡用近、现代科技的概念、方法、手段来阐述、研究和发展中医,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而另一方面,科学主义将科学视为高的价值标准而片面地追求实证,甚至把中医学源远流长的人文内涵视为伪科学加以批判、排斥甚至否定.于是便有了"废止中医"、"废医存药"、"中医科学化"等思潮及主张,这种思潮也深刻地反映在中医学术传承中.

  • 落实"六个坚持" 培养中医临床人才

    作者:李宏印;李丽

    中医师承是中医药人才成长的重要途径.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创新师承教育模式,并在师承教育中落实"六个坚持",使医院中医人才梯队结构凸显,为医院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源动力.

  • 中医师承教育的发展与当代创新

    作者:阮红芬;潘露茜;王欣;施扬;侍鑫杰;陆玲丹;陆征宇

    通过对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深入研究,肯定了师承教育的价值和意义,也从当代中医医学教育的发展形势和需求出发,客观分析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了改革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多角度阐述如何助力中医师承教育模式的当代创新.

  • 挖掘中医师承精髓创建多元师承模式

    作者:王欣;刘更生;郭栋;赵衍刚;杨广杰

    总结传统中医师承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提出"重经典,跟名师,勤临证"为中医师承教育的核心内涵,并对创建中医学术传承流动站、中医学术流派工作站、高层次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培养、师承教育与院校教育相结合、非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师承等现代多元化师承教育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 师承教育融入高等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探索

    作者:郭栋;刘更生;张蕾

    中医临床人才具有全科的特点,中医师承模式是中医全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把师承放到中医教育和学术发展的大背景中,提出中医师承的核心要素是“根于经典,学有所宗,习在临证”,作为领悟中医思维、用活用好中医理论、提升中医临证能力的着力点。围绕中医全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中医经典课程教学模式和中医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传统中医师承教育与现代高等中医教育的有机融合。

  • 中医师承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黄素英

    中医师承是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医师承是中医教育的重要形式;中医师承是形成医学流派的重要因素;师承名医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师承与学位相结合是培养名医的佳模式.提出:师承名医,必须要有较高的悟性;师承名师,必须主动学习,捕捉灵感;师承名医,必须持之以恒,开拓创新.

    关键词: 中医师承 研究 实践
  • 如何成为名医

    作者:郑文龙;祝光礼

    自古以来,医生犹如漫天繁星,而真正能成为名医、大家的可谓寥若晨星.文章根据一些古今名医的事迹,简单论述如何成为一名名医.

  • 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医师承研究概况与分析

    作者:孙越异;辛晓芸;刘娜

    目的 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的现状.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1949年1月至2016年12月有关中医师承研究的文献,分别统计纳入文献年代数量分布情况,并从文献的性质与研究类型对文献进行分类.结果 共纳入文献2401篇.1949-1982年年平均文献量不足1篇,1983-2007年年平均26篇,2008-2016年年平均192篇.定性研究2360篇(98.3%),定量研究41篇(1.7%);调查报告41篇(1.7%),单位经验总结243篇(10.1%),理论分析301篇(12.5%),历史回顾与分析类288篇(12.0%),个人经验1465篇(61.0%),政策分析63篇(2.6%). 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师承研究文献量呈增长趋势,以质性研究和个人经验总结研究为主,量化研究方面则需加强.

  • 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40例

    作者:李红霞;李明霞;孟建荣;王婷婷;缴秀珍

    目的:观察缴师自拟清眩降压汤治疗眩晕伴高血压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予倍他司汀止晕,尼群地平降血压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眩降压汤,两组疗程均为14d,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眩晕治愈率92.5%,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治愈率60%,总有效率7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血压治愈率75%,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治愈率87.5%,总有效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眩晕伴高血压患者加用缴师自拟清眩降压汤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

  • 朱丹溪脾胃观源流与特征初探

    作者:沈堂彪

    [目的]探讨朱丹溪脾胃观形成源流及其理法方药规律与特点,拓展丹溪学术研究内容。[方法]以文献学的方法,对照分析朱丹溪脾胃观形成的师承脉络,从脾胃的生理病理、脾胃病的治法用药以及从脾胃论治三方面分析其脾胃观的主要特征。[结果]丹溪脾胃观的形成与其师承老师、名家有密切关系,其基本观点源自于刘完素,汲取李东垣脾胃论用药规律,批判性地保留张从正对脾胃学术主张,全面继承罗知悌的临床经验,从而形成自己的生理病理重视脾胃、治法用药顾护脾胃的特点,并创立健脾调气解六郁、健脾扶正祛外感、健脾养血除痈肿、健脾发汗消痎疟、清胃利肠倒仓法等从脾胃入手、灵活加减治疗外感、杂症的方法。[结论]丹溪脾胃观形成及其特点对于指导当今临床应用和中医师培养具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 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特点与理论内涵探讨

    作者:史亚飞;潘华峰

    结合本校实践与探索,通过对该模式主要内容与相应特点的认真分析,提出该模式的基本理论内涵为: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指导下,以师承教育继承教学为培养过程主体,以名老中医学术继承创新研究为主要学习研究内容,构建临床医学(中医师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新模式,为构建师承制专业学位工作培养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 中医师承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调研报告

    作者:宣江雷;柯瑜;刘新亚;陈瑶;徐伟

    对江西省部分国家级名老中医及其学术主要继承人和相关医疗工作者,采用了资料查询与整理、Delphi法、多轮问卷调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就师承工作的基本情况、指导教师的带教情况、师承学员的继承情况、管理者对其综合评价以及对师承工作的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调研,为完善中医师承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

  • 正念研究对中医师承研究的启示

    作者:辛晓芸;严顺琴;孙越异

    以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正念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简单化、操作化.进而以此为借鉴对中医师承教育的科学化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医师承经验需要挖掘;中医师承教育研究需要科学化;中医师承需要引入心理学方法.后,作者提出中医师承需要寻找中医师承特点的研究方法;需要关注中医师承自身的规律;需要避免盲目套用西方医学教育经验;重新明确中医师承的核心概念.

  • 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本科生师承班学习情况问卷调查与分析

    作者:王昕宇;高静;安冬青

    通过对师承生的问卷调查,分析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以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新疆中医药教育院校结合师承的培养模式奠定基础,为新疆地区新一代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做积极的探索与推动.

  • 《中医药法》背景下中医师承体系优化刍议

    作者:孙东东;周亮亮;田侃

    中医师承是中医药乃至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是中医文化、中医事业不断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形式.由于现代中医教育模式的转变和发展,我国中医师承发展速度放缓,师承人员规模尚且不足.《中医药法》作为中医药行业的首部法律,创新性地设立了包括师承人员在内的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新规定,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中医医师准入制度的缺陷,让更多有技无证的中医医师通过执业门槛,提供中医服务.笔者将结合当下机遇,分析中医师承发展现状,提出相关优化建议.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