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通心络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78例

    作者:邱慧玲

    目的 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门诊156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基础上,治疗组予通心络胶囊2粒口服,每日3次,1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予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溶液或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14天后改为复方丹参片3片口服,每天3次,连服16天,1个月为1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指标.结果 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4%,显著高于对照组53.8%(P<0.01);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达标率84.6%,显著高于对照组8.97%(P<0.01).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通心络胶囊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参数变化分析

    作者:罗锦花;田亚平;张竹红

    凝血功能检测广泛应用于临床,作为出血性疾病及口服抗凝药物的监测指标.目前不少报道认为恶性肿瘤患者多呈高凝状态,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本文通过对比恶性肿瘤患者与正常查体人群的临床凝血参数及综合指标分析,来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变化及其在肿瘤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

  • 抵克力得、阿司匹林对糖尿病患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影响的比较

    作者:王新民;张木勋;徐平;崔艳凤

    目的 观察抵克力得(T组)、阿司匹林(A组)对糖尿病(DM)高纤维蛋白原(FG)血症的治疗作用和副作用. 方法 选择无明显异常心电图和感染及脑梗死病史的DM高FG血症患者473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抵克力得、阿司匹林治疗, 以脑或心肌或皮肤梗死、出血倾向、白细胞减少事件为观察终点,治疗时间8~47个月,观察两组FG等炎性因子和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 T组的FG、WBC、hsC-RP明显降低,而A组则无明显变化;T组病人的心、脑、皮肤梗死和消化道、牙龈、皮肤出血倾向较A组病人明显减少;T组有6例发生白细胞减少症(A组0例),但均未发生粒细胞缺乏和感染,且停药或(和)集落细胞刺激因子等升白细胞治疗后缓解. 结论 与阿司匹林相比,抵克力得治疗DM高FG血症更有效,并明显减少患者的梗死和出血倾向,但白细胞减少事件明显多于使用阿司匹林.在不宜使用阿司匹林(如过敏等)的病例可小心试用抵克力得.

  • 恶性肿瘤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作者:刘秀巧;王淑娟;吴振茹;孙巍;万文徽

    目的通过监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其在治疗及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ACL-200血凝分析仪对43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的血浆进行FIB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的FIB水平较非恶性肿瘤患者显著升高;部分化疗后好转的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FI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复发转移的恶性肿瘤患者FIB水平再次升高.结论 FIB在辅助诊断恶性肿瘤、监测疗效及评估预后方面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

    作者:李瑞霞;张艳林;曹勇军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又称凝血因子Ⅰ,是由肝细胞合成并分泌的一种糖基化蛋白,其半衰期为3~4 d,80%存在于血浆中,正常血浆含量为2~4 g/L[1].目前研究大都将空腹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4.0 g/L者称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yperfibrinogenemia)[2].在各种病理状态下,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升高会增加血液黏度、促进血小板聚集、参与调控与炎症细胞、内皮细胞以及其他蛋白质的结合,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损伤血管内皮、介导炎症反应以及参与血栓形成等多种途径参与机体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

  • 蚓激酶治疗心肌梗死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43例疗效观察

    作者:高颖;秦明照

    用蚓激酶治疗心肌梗死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43例,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测定血纤维蛋白原.发现用蚓激酶2周后,血纤维蛋白原质量浓度明显下降[(4.33±1.09) g/L],与用药前[(5.34±0.89) g/L]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3周后纤维蛋白原进一步降低[(3.71±0.48) g/L],与用药前和用药后2周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用药后2周和3周,蚓激酶组与对照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提示蚓激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有一定疗效,可以考虑做为冠心病的预防用药.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应用巴曲酶对脑梗死和TIA的预防作用

    作者:徐格林;刘新峰;张申宁;陈开明;吴文涛;朱武生;张仁良;殷勤;张媛

    目的:观察在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间断使用巴曲酶预防脑梗死和TIA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和(或)TIA患者依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根据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有93例符合标准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52例,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41例.在平均3.3±2.5年的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有17例(32.7%)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或)TIA,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6例(14.6%)发生脑梗死和(或)TIA,经卡方检验,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再发脑梗死和(或)TIA的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发生,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内脏出血发生.结论: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间断使用巴曲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和TIA的发生.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明显增加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

  • 步长脑心通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尼卡;蒋晓江;李训军;郎莹

    目的 观察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及住院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220例,分为治疗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给予相同基础药物治疗,无特殊纤溶药物.治疗组给予步长脑心通胶囊4粒/次,3次/日;对照组给予丹参片3片/次,3次/日.均于1个月后复查血浆纤维蛋白原.同时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TEG血栓弹力图检测.结果 1个月后,治疗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TEG血栓弹力图K值与α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好转(P<0.05),且疗效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步长脑心通能显著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疗效明确,安全可靠.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陶连方;吴君;徐剑刚;邱桂华

    目的探讨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应用田牛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对健康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进行观察、测量、计分、比较.结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前(患病组)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及流态、襻周状态积分明显高于健康人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治疗后(治疗组,P<0.05).结论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可引起明显的甲襞微循环改变,经有效治疗后,甲襞微循环异常可得到恢复.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评价

    作者:徐宁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中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公认的大血管病变危险因素之一,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起重要作用.严格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和延缓血管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疗效,兹报道如下.

  • 后循环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潘公华

    目的 探讨后循环进展型脑梗死危险因素,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169例急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作回顾性分析,并对67例进展型患者的有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重要的因素为高血糖,入院后血压降低,高纤维蛋白原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结论 分析和控制患者椎基底动脉系统进展型中风的相关因素,对预后估计及指导治疗有一定价值.

  • 基线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复发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关睿

    目的 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肿瘤复发转移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不同病理特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初始治疗前的纤维蛋白原水平,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32例患者中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发生率为61.3%,与治疗后出现肿瘤复发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和ECOG评分状态无明显相关.52.3%的基线时高纤维蛋白血症患者会在治疗末期出现肿瘤复发转移,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线时纤维蛋白原正常的患者(P<0.001).病理分期较晚(HR=1.79,P=0.009)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HR=1.78,P=0.013)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因素.基线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与纤维蛋白原正常患者相比,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缩短,分别是9.5个月VS 13.7个月和4.2个月VS 6.8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13).结论 初始治疗前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复发转移和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 东菱克栓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甲襞微循环观察

    作者:陶连方;吴力萍;刘雨银;杜国琴

    目的:探讨东菱克栓酶对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使用东菱克栓酶治疗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应用田氏甲襞微循环综合定量评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的甲襞微循环。结果: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治疗前甲襞微循环的总积分值及流态、袢周状态积分值明显高于治疗后,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东菱克栓酶可以有效地改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甲襞微循环。

  • 蝮蛇抗栓酶治疗2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60例

    作者:夏冰

    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血液高凝状态,易发生血栓,其严重程度与血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我们应用精制蝮蛇抗栓酶治疗2型糖尿病高纤维蛋白原血症60例,并与香丹注射液治疗者40例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剩余风险——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时代到来?

    作者:陈启稚

    目前认为虽经过积极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仍未能完全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心血管疾病"剩余风险".血脂剩余风险主要包括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或同时伴有载脂蛋白B和微小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非脂类因素中,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等也在动脉粥样硬化等血管事件中起推动作用.此外、C反应蛋白、代谢综合征、激素、感染、内脂素等也通过不同途径影响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临床意义

    作者:侯小明;元淑巧;赵达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ACL200分别测定肿瘤组7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浆Fg含量及对照组70例健康体检者血浆Fg含量.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Fg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中晚期患者Fg含量显著高于早期患者(P<0.01).经治疗后缓解者Fg含量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g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Fg含量在恶性肿瘤患者疗效判断及预后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 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温斌;吴玲俐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法治疗肾病综合征(NS)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活血化瘀中药,观察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活血化瘀中药可良好地降低NS高Fib血症,有降凝,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