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香砂六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作者:石伟

    在慢性胃炎中,表现为湿阻的患者占了大半部分,它主要分为湿浊中阻,脾胃湿热,脾胃虚弱兼脾胃虚寒,肝郁气滞合并肝胃郁热,脾胃虚弱兼湿浊中阻五型,它的根本病因病机是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或寒湿客胃所致,以致长期郁而化热,气滞血瘀等病理产物产生,造成病情久久不愈,反复发作,提出了以治病治本、脾强胜湿为主要原则,采取温中健脾、活血化湿为主要治法,共奏和谐之曲.

  • 湿阻证治心悟

    作者:刘仁泉;姜莉萍

    湿阻是脾胃病中常见证型,其发病机制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劳逸失度致脾胃功能失调,湿邪阻滞中焦.临床辨证应在把握湿阻脾胃虚、实两组主要症状的基础上,辨明湿热的孰轻孰重.治疗应用温运脾阳,苦寒燥湿和淡渗利湿等法.其代表方为苍藿泻心汤.

  • 基于症状量值矩阵的湿阻病阴虚湿热证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作者:张平;窦丹波;余小萍;成福春;刘华;房敏

    目的 探讨湿阻病阴虚湿热证中医证候疗效可视化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湿阻病阴虚湿热证的症状量值标准,对30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数据采集,对纳入患者采用阴虚湿热方干预2周.根据概率分布“中心极限定理”,构建症状量值矩阵,基于治疗前后症状量值矩阵,通过矩阵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等变换,计算椭球体球心及半径.对椭球体进行绘图,实现对相关症状量值变化的可视化展现. 结果 30例患者治疗前后症状量值产生的椭球体的空间形状变化,椭球中心点(均值)发生了向原点方向的移动,椭球体的体积也在缩小,其离散度变小,趋向于中心集中,表明阴虚湿热方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 结论 基于症状量值矩阵进行中医证候疗效可视化评价直观、准确、可行.

  • 温病湿热病证综合病理变化及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邓添才

    温病湿热病证是临床一类常见病证,因湿热胶结、缠绵难解常反复发作,为中医难治病证.凡地理气候环境比较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多发.马来西亚地处南洋,一年四季皆夏,气候潮湿,湿热病发病率甚高.文章从中医辨证角度提出"湿阻、热蕴、气滞、血瘀、气虚"为温病湿热病证之综合病理变化,并提出"祛湿、清热、行气、化瘀、益气"为其基本治疗法则.

    关键词: 温病 湿热病证 湿阻
  • 常见内科病中医诊治 (十三 )

    作者:章永红;章迅;赵镇兰

    9 纳呆 指不欲饮食,又称食欲不振.甚者恶闻食味,见食物则恶心. 9.1 诊治要点 肝气犯胃,不思饮食,兼见嗳气呃逆等,且其病情多与情绪变化有关.治宜舒肝和胃,方用逍遥散合香苏散加减. 脾胃湿热,脘腹痞闷,呕恶,且厌油腻,恶闻食味,周身倦怠等.治宜清化湿热,方用三香汤加减.若舌苔腻者宜三仁汤加味.

    关键词: 纳呆 湿阻 噎膈 诊治
  • 健脾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袁瑞兴;王家华;卢晓敏

    [目的]观察健脾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抽签法简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拉米夫定,0.1g/次,1次/d.治疗组44例健脾清肝方(黄芪、云苓各15g,太子参20g,白术30g,绵茵陈、田基黄各15g,叶下珠20g,田七10g,白芍15g,丹参20g,枳壳、柴胡15g,甘草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口服;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24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症状积分、胆红素、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2例,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45%.对照组痊愈6例,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0例,总有效率34.78%.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症状积分两组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清肝方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从瘀论治慢性前列腺炎

    作者:郁春;王家辉

    慢性前列腺炎可归属“淋浊、精浊、白淫、白浊、少腹痛”等范畴,血瘀贯穿于始终,乃病机关键.前列腺属肝经循行部位,湿热蕴结,经络阻滞,肝经气血瘀滞;久病成瘀,因虚致瘀,以致血脉瘀滞.现代医学也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前列腺及盆腔的慢性充血、瘀血,纤维组织增生,腺小管阻塞,前列腺腺泡的炎性物质引流不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症状.综论病机,详析证候,有气滞血瘀、湿阻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等;“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从瘀论治,提纲挈领,不可斤斤计较于望诊所见,有些虽无瘀证可辨,但一经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即可取得明显疗效;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善走散通行,主归肝、心二经,入血分,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止痛的作用.在辨证基础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 七味白术散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蒋琴芳

    七味白术散载自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原名白术散,由人参、白茯苓、白术、藿香叶、木香、甘草、葛根组成,治脾胃久虚,呕吐泄泻,频作不止,津液内耗,烦渴多饮等.该方为笔者临证常用,随证化裁,用治于湿阻脾胃,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厌食、慢性泄泻等病症,每获良效.现选介于下.

  • 陈意运用加减不换金正气汤治疗湿阻经验

    作者:夏永良

    陈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在不换金正气散基础上加减创立加减不换金正气汤,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结肠炎、失眠等湿热阻滞中焦之证,并认为湿热之证,治疗当苦寒参以苦温,方能化其湿,泻其热,同时强调应慎用健脾益气之品,以防助湿生热.

  •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作者:史丹丹;宓余强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病因主要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久病体虚4个方面,其中饮食不节,劳逸失常,忧思伤脾,或病后虚弱,正气未复,或肝脏失养,气机不畅影响脾之健运;七情失调,肝失疏泄,肝郁乘脾,脾失健运,精微不布,化为脂膏痰浊沉积于肝;肾阴不足,水不涵木,阴虚火旺,蒸熬津液,酿湿生痰;肾阳不足,脾失温煦,清浊不分,湿热瘀结,血行不畅,脉络壅塞,痰浊与气血搏结于肝胆等均可形成脂肪肝.病机为肝脾肾亏虚为本,痰湿瘀互结为标.

  • “湿阻”证治举隅

    作者:连家驰

    举例说明现代人为了工作或生活上的要求,所造成的小环境,与自然界的大环境一样,都可以形成“六淫”致病,如“湿阻”,可以通过审证求因,予以辨证论治。

  • 从湿阻论脾胃与“治未病”关系

    作者:周芬敏;邵霞;富立群

    论述湿阻病的临床特点、湿阻与脾胃的关系,及调理脾胃化湿、燥湿以“治未病”.

  • 蔡淦辨治湿阻临床经验

    作者:练慧

    介绍蔡淦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湿阻及常用药对的临床经验.认为湿阻的病机以脾失健运为本,湿浊内蕴为标;疾病发展具有寒化、热化,与风暑之邪兼夹为病,日久湿聚成痰的特点;治疗以健脾祛湿,分利三焦为原则;药随证转;遵循"治中焦如衡"的法则,以通补兼施,寒温相适,升降并调为主.

    关键词: 湿阻 名医经验 蔡淦
  • 升阳除湿防风汤加味治疗湿阻便秘52例临床观察

    作者:张苗;赵永萍

    湿阻便秘是指由湿邪所引起的便秘,临床常表现为大便并不干硬但排便周期延长,便而不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转变,此病症在临床上颇为常见,尤其是在江南沿海一带,因多雨潮湿,特别是到了梅雨季节前后,湿秘患者尤为多见.此病内服泻药或外用通便药可起一时之效,但要根除本病并不容易.笔者采用升阳除湿防风汤加味治疗本病5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徐志瑛辨治湿阻经验

    作者:傅淑艳;徐志瑛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以脘腹痞满,肢体困重,纳食呆滞等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湿邪致病在临床常见,尤其是我江南沿海之地,气候潮湿,每到长夏季节更甚,故湿阻病极为常见.湿邪为病,到体内可转变成许多疾病,分布在不同阶段之中,较为难治.现代医学没有该病名,其治疗方法极少,中医中药显出其突出的疗效.吾师对湿阻的治疗有其独特的见解,现介绍如下.

  • 潘智敏教授治疗痰证的学术经验

    作者:罗科学;潘智敏

    [目的]总结继承潘智敏教授治疗痰证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长期跟师查房、门诊抄方、教学面授、整理分析病例等方法,归纳总结潘智敏教授对痰证的病机认识和临床治疗中用药特色。[结果]潘智敏教授认为在痰证的形成与发展中,痰浊与气滞、湿阻、瘀血等因素有着相生、相兼为病的胶着关系。治疗中运用“五积理论”,立方始终以利水化湿积、祛痰积、化瘀积为主,临床中每获良效。[结论]潘智敏教授对痰证的病理病机有深入的研究,治疗始终抓住气滞、湿阻、瘀血相兼为病及发病链条的关系,组方灵活,对指导临床有实用价值。

  • 论虚不受补

    作者:刘逴慜;曹凡华;宋磊莱

    <素问·三部九候论>日:虚则补之.大凡补法治虚证,乃医门之律令.虚者,不足也,指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降低,生理机能减退.虚证之病因复杂,有先后天之别.先天者,禀受于父母,由精血不足所致;后天者,依赖于脾胃,由脾胃失调引起,或营养不良、或劳逸失度、或病后失调等.

  • 平胃散合三仁汤化裁治疗湿阻60例

    作者:宋国安

    湿阻是指湿邪阻滞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以全身困重乏力、脘腹满闷、纳食呆滞、苔腻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古代又称为"湿证"、"湿病"、"伤湿".多发于夏令之梅雨季节.在我国南方气候潮湿的地区尤为常见.此病因肢体困倦乏力、口淡无味食少,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西医检查往往无阳性体征,各种辅助检查亦无阳性结果,诊断不知何病,治疗也无从下手,往往使用一些抗病毒、消炎、助消化、对症等治疗,效果均不理想.但中医药对湿阻病的治疗有较强优势.笔者运用平胃散合三仁汤化裁治疗湿阻病60例,取得非常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口涩之辨证论治刍议

    作者:王姝瑞;张欣;林雪娇;李鲜

    目的:探析口涩的辨治方法.方法:通过临床实践,探索口涩之证治规律.结果:临床可将口涩分实火(胃火、心火)、湿阻、阴虚(胃阴、脾阴、肝肾之阴)三大病机进行分型治疗,依证选方,辨证论治.结论:谨守病机辨治口涩可获良效.

  • 蒋士卿教授运用温阳法治疗恶性肿瘤经验

    作者:裴俊文

    恶性肿瘤乃本虚标实之证,以肾阳虚为本,气滞、痰凝、湿阻及血瘀为标,故治疗应以温阳为原则.诊治方面,应坚持现代医学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在明确疾病的基础上,把握病机,辨证施治.同时,辨证与辨病二者不可偏废.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