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进展

    作者:邓博;贾立群;姚暄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发达国家中,胃癌居癌症新发病数第4位,在我国在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排在第2位.目前对中晚期胃癌治疗效果仍不理想,所以早期诊断治疗,是目前提高胃癌存活率的唯一有效措施.胃癌的早期诊断主要依赖于对胃癌前期变化进行跟踪随访[1].因此,胃癌癌前变化的治疗药物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

  • 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俊;张云波

    目的:探讨中药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临床症状、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活检结果,将胃癌癌前病变患者进行中医分型的辨证治疗,总结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气滞瘀血型和胃阴不足型的总有效率为75.0%、69.0%、80.0%、62.5%和70.4%,总有效率为71.2%,胃黏膜萎缩积分、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积分均显著下降,但五组类型的总有效率和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辨证治疗PLGC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不可替代的优势,可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胃癌癌前病变p16抑癌基因表达及胃炎消的调控作用

    作者:胡玲;劳绍贤

    目的:观察胃癌癌前病变(PLGC)组织中p16抑癌基mRNA水平的表达及胃炎消的调控作用.方法:胃镜病理证实为PLGC病例共40例,分为胃炎消治疗组25例,维酶素对照组15例,治疗前、后胃黏膜固定部位活检标本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标记的方法,做p16 mRNA转录水平的检测.结果:胃炎消组症状总有效率84.00%,病理疗效以中度异型增生为好,作用优于对照药维酶素;在PLGC 组织中,p16抑癌基因在mRNA水平有表达的缺失,且其随病变的进展而表达逐渐下降;胃炎消能使p16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上调.结论:胃炎消对PLG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本方上调PLGC组织中与细胞周期调控因子相关p16抑癌基因mRNA的表达有关.

  •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分型与pRb、P16和CyclinD1基因的表达关系

    作者:常东;劳绍贤;樊亚巍;乔丽华;陶永胜;殷旭红

    目的:探讨胃癌癌前病变(PLGC)中医分型与基因表达的相关性,为本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PLGC患者的P16、CyclinD1、pRb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中医辨证分型情况相比较.结果:胃热型的pRb表达明显高于血瘀型(P<0.05).气滞型和胃热型的P16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血瘀型(P<0.05).结论:提示胃粘膜良性病变的加重与中医分型的演变规律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

  • CDX2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

    作者:张晶;付伟;汪龙德

    目的 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PLGC)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胃黏膜组织CDX2基因的表达,探讨不同中医证型与CDX2基因表达之间的相关性及CDX2表达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24例健康人及120例PLGC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脾虚气滞证组、阴虚有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例取新鲜胃黏膜6块,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CDX2基因的表达.结果 CDX2基因阳性表达在脾虚气滞证中为16.67%(6/36),阴虚有热证中为52.17%(24/46),胃络瘀阻证中为63.16%(24/38),健康对照组无表达;其在Ⅰ型肠化生表达为33.33%(18/54),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5.93%(14/54),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7.78%(15/54),异型增生表达为12.96%(7/54).结论 CDX2基因的表达与病理类型有关,在不同中医证型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可为PLGC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分型与CDK4、PCNA和Ki-67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常东;劳绍贤;胡玲;黄志新;唐芳芳

    目的探讨胃癌癌前病变(PLGC)中医分型与CDK4、PCNA和Ki-67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为本病中医证型的客观化开辟一条新途径.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PLGC患者的CDK4、PCNA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并与中医辨证分型相比较.结果CDK4在气滞、胃热、血瘀各型当中均有较明显的表达,各型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气滞型的PCNA、Ki-67的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血瘀型(P<0.05).结论胃黏膜良性病变的加重与中医分型的演变规律存在一定的关系.

  • 胃炎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作者:李岩;徐进康;陆喜荣

    目的 研究胃炎系列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G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或)异型增生(dysplasia,Dys)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逆转胃癌前期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确诊为CAG伴IM和(或)轻度Dys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为肝胃不和型(32例)、脾胃虚弱型(35例)、胃阴不足型(28例)及胃络瘀阻型(25例)4个证型,分别给予胃炎系列方I~Ⅳ号方口服;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均以3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胃镜下改变、病理改变以及胃黏膜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蛋白表达.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6.7%)及胃镜改善总有效率(78.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6.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及病理学变化总有效率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胃炎系列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能显著改善萎缩、IM及Dys,促进病变胃黏膜的逆转,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胃癌前期病变时胃黏膜HIF-1α和VEGF的过度表达有关.

  • 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应用效果初步评定

    作者:董旭辉;贾润霞

    目的:研究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应用效果.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2年收治的83例胃癌癌前病变病患.病患分组方法:中心随机系统随机分组.83例病患分为西医常规组和中医辨证组.西医常规组采取西医内科综合疗法;中医辨证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观察指标:①总有效率;②治疗前和治疗后病患症状积分、胃液酸碱度、蛋白酶的差异.结果:①中医辨证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总有效率更高,X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②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胃液酸碱度、蛋白酶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中医辨证组相比于西医常规组症状积分、胃液酸碱度、蛋白酶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应用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病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PTEN基因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的表达

    作者:汪龙德;刘晓燕;毛兰芳;张晶;杜晓娟;刘俊宏;吴亚娜

    目的:通过检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三种不同中医证型(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胃黏膜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探讨中医证型与PTEN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将实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26位健康体检者,取其正常胃组织标本,实验组为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脾胃虚弱证、阴虚内热证、胃络瘀阻证),故共有4组(健康对照组、脾胃虚弱证组、阴虚内热证组、胃络瘀阻证组);每位患者取新鲜胃黏膜6块,其中包括胃体、胃角和胃窦各2块.新鲜组织经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后,做连续切片,组织厚度为4μm;采用S-P染色法进行染色,DAB显色,苏木精复染,封片实验用已知阳性片作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由病理医师观察,阳性反应判定标准:PTEN表达为胞浆中出现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阳性细胞占10% 以上为阳性表达,<10% 为阴性.结果:PTEN阳性表达在脾胃虚弱证中有85.71%,阴虚内热证中有41.30%,胃络瘀阻证中有23.08%,健康对照组中有96.16%.PTEN阳性在Ⅰ 型肠化生表达为32.07%,Ⅱ型肠化生表达为28.30%,Ⅲ型肠化生表达为24.53%,异型增生表达为15.09%.结论:胃黏膜组织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胃癌癌前病变的病理类型有关,而且在胃癌癌前病变不同中医证型中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为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型客观化提供依据.

  • 胃癌癌前病变分子遗传学改变研究进展

    作者:陈曦;孙明瑜;刘宁宁;叶冠;赵亚红;张也青;朱梅萍

    胃癌癌前病变是包括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在内的胃黏膜及腺上皮的某种病理变化,是肠型胃癌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鉴于目前胃癌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早期诊断和干预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防控过程的关键.本文综述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分子遗传学改变,以期为诊断胃癌癌前病变寻找高灵敏度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新靶点,以降低胃癌的发病率.

  • 中医治疗痞满

    作者:彭德军

    痞满是指胃脘部闭塞不通,满闷不舒的一种自觉症状,一般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之不痛.目前认为主要涉及到现代医学中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胃下垂以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一些类型.有人认为胃癌癌前病变亦属中医"痞满"范畴.痞满证出现的机制,中医认为与外邪侵袭、痰湿阻滞、情志失调、脾胃虚弱等有关,西医认为与胃电频率改变或胃肠动力障碍有关.六诊时主要侧重点在触诊,通过触摸患者自觉痞结之处,分析是否包块,是否柔软、移动、疼痛.临床主要考虑胃脘疼痛、鼓胀、胸痹心痛等相鉴别,应当排除由胃癌、肝硬化等病所致的痞满症状.

  • 胃炎消对胃癌癌前病变中ICAM-1表达的影响

    作者:唐纯志;陈孝银;劳绍贤;胡玲

    目的:观察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对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治疗前后ICAM-1蛋白表达.结果:胃炎消能明显降低ICA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强度,而对照药维酶素对其无明显影响.结论:胃炎消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确切.

  • 中医不同治法对胃癌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粘膜相关基因CDX2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小军;魏瑞娟;汪龙德;毛兰芳;杜晓娟

    目的:运用甘肃道地药材党参、黄芪、当归为基础形成不同组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进行干预治疗.通过对分子生物学指标的影响,即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PLGC)敏感及特异基因CDX2的表达,探讨不同辨证治法的作用靶点和作用强弱的异同,为临床更准确地立法组方,选择用药,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将70只Wistar大鼠中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空白组(分10只大鼠),造模组(分60只大鼠);空白组(常规饲养,每日灌胃生理盐水2ml),造模组按照以上造模方法进行造模,大概第16周,判断造模成功后,在存活的造模组中把大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各组10只大鼠),模型组予生理盐水(2ml/只)、益气健脾组、益气健脾燥湿组和益气健脾化瘀组开始分别给予中药制剂2.7g/kg、5.4g/kg、5.4g/kg灌胃满16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材处理.结果:治疗组干预均可以使CDX2的表达减少,与模型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气健脾化瘀方要优于其它药物.结论:各组中药均可以通过减少胃黏膜组织CDX2的表达达到对胃癌前病变的治疗作用,其中益气健脾化瘀方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作用要明显优于其它方.

  • 中医药对胃癌癌前病变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

    作者:周杰;朱萱萱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胃黏膜上皮细胞癌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其主要癌前病变为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近年来中医药已经被广泛用于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研究发现中医药通过对癌前病变相关基因表达的调控来达到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目的.

  • 论胃癌癌前病变中医病机

    作者:冯宁宁

    胃癌癌前病变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阶段,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在胃癌的防治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现代医学对胃癌癌前病变发病机制的认识,从中医整体学说之邪正盛衰理论分析其发病的病理机制.正虚是胃癌癌前病变发生的内在因素,邪实是疾病发展的重要条件,邪正胜负是决定疾病发生、发展的终环节,扶正祛邪是治疗疾病的根本措施.文章分别从脾胃虚弱、先天不足、湿热中阻、肝胃不和、气机郁滞及血脉瘀阻方面分析胃癌癌前病变的发病机制.

  • 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缪春润;沈洪

    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搜索单纯中药与西药对照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试验质量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Meta分析.结果: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治疗1714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试验均在中国进行.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有优势,合并RR、95%可信区间(CI)及P值分别为[RK 1.51,95%CI(1.42,1.62),P<0.00001)、[RR 1.34,95%CI(1.16,1.54),P<0.0001]、(RR1.85,95%CI(1.57,2.19),P<0.00001]、[RR 1.77,95%CI(1.42,2.21),P<0.00001],[RK 2.19,95%CI(1.66,2.88),P<0.00001]、[RK 1.90,95%CI(1.60,2.27),P<0.00001].结论: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仍须科学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 三维多元通络排邪法辨治胃癌前病变的研究

    作者:乔伊娜;朱西杰;张蔷

    朱西杰教授认为胃癌前病变(PLGC)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萎缩性胃炎的长期反复发作终导致胃络的损伤,而胃络的损伤可导致胃黏膜缺氧增生,终变性.辨治须从胃络入手,通过对PLGC胃黏膜络病的时间、空间,以及形态结构三维立体的研究,提出清络(清热、解毒、泻火)、温络(祛寒、温阳、益气)、疏络(活血、利湿、消食、涤痰)、排络(逐瘀、利胆、通腑、泄浊)等多元辨治方法,修复损伤胃络,营养胃黏膜,使肠化增生得消,为PLGC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

  • 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治则和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敖慧

    胃癌癌前病变是当前胃癌防治工作的重点.中医药在治疗胃癌癌前病变上有明显优势.本文拟从中医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治则和临床研究两方面进行综述.

  • 胃癌癌前病变的免疫学治疗

    作者:喻大军;钱军

    胃癌癌前病变(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PLGC)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上皮腺体萎缩、上皮纤维化和胃黏膜上皮肠化生,无论是何种病理表现,其都可以表现为正常的组织异常化。现在研究认为造成胃黏膜萎缩的主要是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和自身免疫系统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造成的胃黏膜损伤主要起源于幽门,逐渐向胃底扩展[1];但是由免疫系统引发的损伤却主要起始于胃底,逐渐向幽门进发。同时这两者之间可以相辅相成协同作用,造成PLGC病理状态的不断恶化。既往关注幽门螺旋杆菌的研究较为多见,在此篇综述中,笔者将免疫相关因素与PLGC发生发展的关系做一详细的论述。

  • 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李玢玢;王琳;褚明亮;刘杰民

    胃癌目前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Lauren分型将胃癌按组织病理学分为胃型胃癌、肠型胃癌及混合型胃癌,其中肠型胃癌与胃黏膜上皮化生有密切联系,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作为肠型胃癌癌前病变的重要病理类型近年被广泛研究,该病理形式经研究发现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酸反流、不当的饮食习惯、吸烟、年龄及性别等流行病学因素有关,临床上通过根除幽门螺杆菌、定期的内镜监测及个体化治疗等防治手段控制其进一步进展.本文就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定义与分类、流行病学研究及危险因素、治疗方法作简介综述,旨在临床工作中提高对该病理转变的认识水平,更好的开展对胃癌的早期预防与监测.

5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