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工作场所空气中矿物油烟雾浓度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许敏;张裕曾;刘世锋;汪利民;刘克俭

    目的 研究工作场所空气中矿物油烟雾浓度的测定方法.方法 选择混合纤维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慢性定量滤纸、微孔滤膜4种滤料,用2种粉尘采样器在生产现场进行短时间高采气流量和长时间低采气流量采样,用电子分析天平称重,以滤料的采样效率和增量大小为主要指标.分析比较不同滤料对矿物油烟雾的采样吸附能力.结果 混合纤维滤膜在10~20 L/min的采气流量和采样10~15min(10L/min可采样20min),平均采样效率为95.61%,增量在0.87~2.60mg;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在10~20L/min采样流量下,采样10~20min,平均采样效率为97.57%,增量在0.75~2.47mg;在5~10L/min采样流量下,采样10~20 min,慢性定量滤纸和微孔滤膜平均采样效率分别为48.94%和63.15%,增量分别为0.75~2.15 mg和0.23~0.85 mg.在采气流量为3.5 L/min、采样时间为100~166 min时,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和混合纤维滤膜的平均采样效率分别为94.44%和93.45%,平均增量超细玻璃纤维滤膜为1.28 mg,混合纤维滤膜为0.78 mg;慢性定量滤纸和微孔滤膜平均采样效率分别为37.65%和88.21%,平均增量分别为4.30、1.23 mg.结论 利用混合纤维和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的滤膜称重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矿物油烟雾浓度是一种准确可靠、简单可行的方法.

    关键词: 工作场所 油烟雾
  • 国外工作场所职业应激干预研究的文献分析

    作者:华钰洁;戴俊明

    目的 应用系统分析的方法评价当前国外工作场所职业应激干预效果,为国内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Medline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搜索,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4日出版的职业应激干预相关文献,使用统一标准提取职业应激干预措施类型、干预内容、干预对象、研究设计、结果指标、干预效果、证据质量等关键信息对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30篇文献,包括随机对照试验20项,类试验或自身前后对照试验10项.研究现场来自德国、日本、英国等12个国家,总样本量为5 699人,干预期限集中在4~16周.干预措施可分为6类,包括认知行为技能培训、放松技能、身体活动、组织改变、联合干预以及多水平干预,其中认知行为疗法是常见的干预方法.结局变量以社会心理学变量和工作相关变量为主.职业应激干预能较显著地改善职业应激及抑郁症状,对工作相关结局也有一定效果.干预前被干预对象的职业应激水平不同,其干预效果可能不同;组织水平的干预效果优于个体水平干预,而多水平的综合干预效果不一定优于单个水平.结论 职业应激干预是改善职业应激较有效的方法,但干预前被干预对象职业应激水平、干预期限和频率、干预措施和干预水平、随访时间等因素对干预效果有一定影响.未来的研究应注意方法学问题,关注组织水平以及基于网络为基础的干预,并增加成本-效益的分析.

  • 苯系物与噪声联合暴露对听力影响的Meta分析

    作者:刘弢;张传会;张鹏

    噪声主要对听觉系统有特异的损伤作用,且在我国也开展了大量关于噪声对工人听力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在许多工作场所,噪声不是唯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噪声与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往往同时存在,其中单独苯系物暴露或与噪声相互作用造成职业性听力损失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但是,不同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受时间、地区、研究的样本量等因素的限制,误差较大.因此,本文中我们收集1990至2011年关于苯系物与噪声联合暴露对听力影响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探讨苯系物是否可加重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为今后苯系物噪声联合暴露状况下劳动者听力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 某纳米氧化铁生产企业工作场所中纳米颗粒暴露特征分析

    作者:张元宝;付朝晖;王煜倩;赵鹏;邢鸣鸾;张美辨;唐仕川

    目的 研究纳米氧化铁颗粒在工作场所中的暴露特征.方法 选取某纳米氧化铁生产企业,检测不同工作地点纳米颗粒物的实时数量浓度、表面积浓度和质量浓度,对采集的颗粒物进行形态学和元素成分分析.结果 各检测点平均数量和表面积浓度分别为黄粉(α-Fe2O3· nH2O)粉碎(16 566pt/cm3,106.082μm2/cm3)、包装(12 386 pt/cm3,89.861μm2/cm3)、装运点(13 808 pt/cm3,102.071μm2/cm3)、成品储存室(17 192 pt/cm3,115.044 μm2/cm3),与车间空白(11 420 pt/cm3,85.026 μm2/cm3)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量浓度和表面积浓度高度相关(r=0.784);数量浓度、表面积浓度均与质量浓度低度相关(r1=0.323,r2=0.331);扫描电镜显示纳米氧化铁颗粒呈纺锤状;铁(Fe)的重量百分比占所采集颗粒物化学成分的19.33%.结论 黄粉粉碎和成品储存室的纳米颗粒暴露浓度较高,主要是纳米氧化铁颗粒;数量浓度与表面积浓度间具有高度相关关系.

  • 广州市某造船厂的职业卫生状况

    作者:王敏;苏艺伟;杜伟佳;周浩;邓颖聪;刘移民

    目的 了解广州市某造船厂职业卫生状况,为改善劳动环境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工作场所职业有害因素监测结果和职工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职业卫生标准综合评价造船厂劳动卫生状况.结果 除苯、甲苯、电磁辐射外,其他粉尘(2.02%)、砂轮磨尘(3.85%)、木粉尘(检测4人,2人超标)、电焊烟尘(16.85%)、二氧化锰(17.98%)、二甲苯(8.00%)、噪声(53.20%)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超标;该厂2450名职工健康检查结果显示,粉尘作业工人的呼吸系统损害(3.19%)和接触噪声工人的听力损害(12.21%)较为严重.结论 该造船厂的职业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亟需改善作业环境,加强个人防护措施,从而保护劳动者的职业健康.

  • 不同职业场所员工听力防护认识和行为比较及影响因素初探

    作者:杨萌;欧宗宙;杨敏;何平;何东奎;陈惠清;廖锡庆

    目的 探讨不同职业场所员工听力防护认识和行为比较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6年8~11月,选取工作场所噪声危害严重的2家企业,通过现场调查和资料核查分析健康管理水平;设计调查问卷,从听力健康基础知识、噪声危害接受程度、护听器佩戴舒适性、工作场所氛围影响等四个方面分析员工听力防护认识与行为.结果 企业均为员工配发了符合防护性能要求的护听器,A企业的噪声强度水平较低,但管理落实不到位,工作中坚持佩戴护听器的员工比例明显低于B企业(P<0.01);A企业员工倾向于低估噪声水平(P<0.01),且对噪声聋的健康危害认识明显低于B企业(P<0.01);虽然2家企业员工都有罹患噪声聋的担心(P>0.05),但B企业员工能够更加积极地看待防护用品的重要性(P<0.01)并依赖其提供的防护作用(P<0.01),该意识也反过来促使其尽快适应和习惯在工作过程中自觉佩戴防护用品(P<0.01).结论 良好的健康管理实践在帮助员工形成健康认识和行为中起关键作用,有效保护员工健康需要企业构建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 某化纤企业作业工人二硫化碳接触水平

    作者:李奎荣;崔守明;吴辉;郭丽敏;马军营;谷桂珍;余善法

    目的 了解某化纤企业二硫化碳(CS2)的污染水平.方法 选择该企业有代表性的车间和工种,对作业工人接触CS2的浓度进行检测,同时,收集该企业历年来CS2浓度检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79.6%的工种接触CS2的短时间接触浓度≤10 mg/m3,92%的工种接触CS2的短时间接触浓度≤20 mg/m3;约70%的工种接触CS2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5 mg/m3,约90%的工种接触CS2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0 mg/m3,仅有个别工种作业工人接触CS2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15 mg/m3或短时间接触浓度>30 mg/m3.结论 该化纤企业大部分工种作业工人接触CS2的浓度相对稳定在较低水平,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工种作业工人接触CS2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今后仍需加强对CS2污染的治理.

  • 国内外紫外辐射限值研究现状

    作者:徐岩;何丽华;王生

    紫外辐射(ultraviolet radiation,UV)又称紫外线,是指波长范围在100~400 nm的电磁波.紫外辐射有两大来源:人工光源和天然光源,涉及的职业接触人群主要有电焊工、医务人员、建筑工、园艺工人、救生员、渔民等.近年来,关于紫外辐射对职业人群健康损伤的报道越来越多,因此,为了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相继制订了紫外辐射限值,并提出了紫外辐射的测量及防护方法.我国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场所紫外辐射限值(threshold limit value,TLV)及测量方法.

  • 工作场所中超细颗粒暴露测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宾平凡;张美辨;陈苘;丛黎明

    超细颗粒(ultrafine particles)或纳米颗粒一般定义为空气动力学、几何学或迁移直径<100 nm的颗粒[1].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研究、生产、生活中接触超细颗粒或纳米颗粒的机会日益增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空气污染引起的相关疾病与超细颗粒的暴露有关[2-3].超细颗粒的暴露测量是评价其潜在健康危害的重要条件.近几年,国内外在工作场所中超细颗粒暴露测量方面取得一定进展,本文中作一综述.

  • 环境暴露与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作者:LI Si-yuan;张小敏;CHENG Long-xian;邬堂春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当今人类主要死因,包括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心肌疾病和心律失常等,其病因复杂,属于多因素疾病.现代医学模式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足生物因素、行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对疾病的发生起促进作用,在缺乏防护和诊疗手段的情况下,则起重要作用.人们除了长期生活在空气污染的环境里,工作场所大量存在的各种污染源也使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传统的生物学因素及行为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已经明确,大气污染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也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但作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关键的职业卫生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却了解不多,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一交叉领域开始了探索性的研究.我们将对近年来环境因素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做一综述.

  • 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氯丙烷测定的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

    作者:王翔;赵忠林;仇建国;郭盈;吴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的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氯丙烷经活性炭管采集,丙酮解吸后,GC-ECD法测定.结果 环氧氯丙烷在1.0~50 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 7,方法检出限为0.012 μg/ml,回收率为88.1%,精密度在1.11%~3.57%之间,样品在室温下可至少保存7d.结论 该方法有效去除共存烷烃类对环氧氯丙烷测定的干扰,灵敏度提高1或2个数量级,可解决GBZ/T 160.58-2004中“检出即超标”的问题.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氰氨化钙测定的分光光度法

    作者:赵玮;雍莉;李春伶;闫慧芳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氰氨化钙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玻璃纤维滤膜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氰氨化钙,以盐酸溶液洗脱,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中性,再与氨基亚铁氰化钠反应生成红棕色络合物,在530 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值.结果 方法检出限为0.8 μg/ml,定量下限为1.2 μg/ml.低检测浓度为0.5 mg/m3(以采集602空气样品计).线性范围为1.2~32μg/ml,相关系数=0.9998.精密度范围2.1%~8.9%,加标回收率92.2%~107.6%,洗脱效率97.1%~101.2%,平均采样效率95.0%.样品室温下可稳定保存7d.结论 本方法各项指标均达到《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

  • 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测定的离子色谱法

    作者:许瑞卿;刘彤;李郁;宁宇;侯旭剑

    目的 探讨固体吸附剂采样离子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氮的方法,以改进现有检测方法的不足.方法 空气中的NO2用浸渍过三乙醇胺的13X分子筛固体吸附剂采样管进行采集,用一定浓度的三乙醇胺溶液解吸后转化为NO2-,NO2-经阴离子色谱柱分离,电导检测器检测定量,通过NO2与NO2-的转换系数,准确定量NO2浓度.结果 采样管经不同时间,对不同浓度的NO2标准气采样后,采样效率和解吸效率均可达到90%以上;采样管的穿透容量大于1.1 mg;新方法与国标方法(溶液吸收法)的比对试验结果,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样后的采样管室温下可放置16d以上;新方法所作校准曲线线性范围0.1~20.0 μg/ml,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01 μg/ml,低检出浓度0.05 mg/m3(以V0=3.0 L计).结论 本方法符合GBZ/T210.4-2008《职业卫生标准制定指南第4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要求,优点明显,简单易行.

  •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测定的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

    作者:刘峻通;刘艳;陈娅;赵岩;汪彤

    目的 了解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量滤膜铅的性能指标,为其用于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铅含量提供数据依据.方法 通过X射线激发铅元素,激发态铅原子返回基态的过程中,发射特征X射线荧光,以荧光的能量和波长定性,以荧光强度定量,完成对铅元素的快速检测.在设定的仪器条件下,通过测量定制的系列浓度铅标定滤膜,制作标准曲线,完成对滤膜铅的定量分析.结果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滤膜铅含量,回归方程:y=0.004x-0.182,决定系数为0.999 9,线性范围对应浓度为0.00~10.40 mg/m3,低检出浓度为0.53 μg/m3,测定下限为1.76 μg/m3,不同浓度样品测量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8% ~6.22%,批间精密度RSD为2.51 %~5.09%,准确度测量结果在标准样品的标定范围内.结论 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测定滤膜铅样本操作简便,检测快速,结果重现性好,准确度高.

  • 工作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硫酸氧钛分光光度测定法

    作者:张昊;王延让;张健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过氧化氢的硫酸氧钛分光光度检测方法.方法 空气中的过氧化氢用硫酸氧钛吸收液吸收,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在410 nm波长下比色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的测定范围10-180μg,方法的检出限为1.2μg/ml.本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9%,采样效率为100%.结论 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毒性低、便于推广,可满足工作场所空气检测的要求.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氯化亚砜测定方法的研究

    作者:罗毅;李建国;刘黛莉;李志华;扈健

    空气中氯化亚砜(SOCl2)的测定方法国内尚无报道.我们采用以四氯化碳(CCl4)为吸收液,多孔玻板吸收采集,将国外报道的比浊法[1]改为比色法,并按有关规范[2]进行了实验研究,报道如下.

  • 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胺测定的离子色谱法

    作者:周长美;张昊;吴健;张琳昀;李小娟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胺的离子色谱法测定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乙二胺经碱性硅胶管吸附,加0.1 mol/L硫酸溶液超声解吸后由离子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0 μg/ml,标准曲线线性方程为y=0.11x+0.29,相关系数r=0.999;方法检出限为0.1 μg/ml,低检出浓度为0.13 mg/m3(以采样7.5 L计);方法平均解吸效率为96.1%,精密度为1.8%~2.1%,加标回收率为98.5%~104.2%.结论 该方法简化了前处理步骤,提升了灵敏度,各项指标均符合方法制定指南要求,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乙二胺的测定.

  • 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法

    作者:潘亚娟;杜会方;闫慧芳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丙烯酰胺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空气中丙烯酰胺用多孔玻板吸收管采集,样品过滤后经C18色谱柱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结果 丙烯酰胺在O.2~10.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9.相对标准偏差为0.6%~0.8%.检出限为0.02μg/ml,低检出浓度为0.004 mg/m3(以采集45 L样品计).高、中、低3种浓度平均回收率为99.O%.结论 该方法 前处理简单,测定快速灵敏,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巾丙烯酰胺的测定.

  • 工作场所空气中铟及其化合物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作者:徐小作;尹江伟;何俊涛;易娟;吴礼康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铟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中铟及其化合物用0.8 μm微孔滤膜采集,硝酸消解,定容后通过蠕动泵和三通混合器在线加入铑标准溶液作为内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工作曲线与标准曲线定量无差异,标准曲线在0~2.00 μg/ml线性良好(r=0.999 8,回归方程y=1.195 9x+0.072 24);检出限为0.0002 μg/ml,定量限为0.000 6 μg/ml;方法日间精密度为1.80% ~6.15%,日内精密度为0.80%~5.88%;加标回收率为95.0%~103.2%,平均加标回收率99.2%;常温下样品可稳定14d;同时应用该方法和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加标0品及38份氧化铟锡生产线的现场空气样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定性定量准确可靠,分析速度快,适用于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铟及其化合物.

  • 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氰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作者:白玉萍;李清钊;郑国颖;关维俊;王茜;马冬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氰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以水溶液作吸收液,用冲击式吸收管,以2.8~3.0 ml/min速度采集60 ain,以丹磺酰氯为衍生试剂,进行柱前衍生,衍生方法为待测样品中加入2.5 ml丙酮溶液,1.0 ml含0.016 mol/L碳酸钠和0.184 mol/L碳酸氢钠混合溶液,0.5 ml丹磺酰氯丙酮溶液(浓度为10 mg/ml),50℃水浴中反应1h.经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ODS(C18)分离;流动相为乙腈-磷酸盐缓冲液(35:65);流速:1.0 ml/min,柱温25℃;荧光检测器检测,激发波长360 nm,发射波长495 nm.结果 本法低检出浓度为0.05 μg/ml,当氨基氰浓度为0.2~100.0 μg/ml呈良好线性关系,日内相对标准偏差0.28%~1.18%,日间相对标准偏差0.22%~2.16%;回收率95.7%~ 103.0%,采样效率为95.8%~96.9%.在避光条件下,氨基氰水溶液(pH<6.5)常温可稳定7d.结论 本方法稳定,可靠,操作方便,灵敏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氨基氰的测定.

1017 条记录 10/51 页 « 12...78910111213...505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