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爱普列特对前列腺5α-还原酶活性及雄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

    作者:龚志勇;崔曙;鲜述彦;邓显忠;王继忠

    目的 探索爱普列特对前列腺组织5α-还原酶活性及雄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例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试验组服用爱普列特以及特拉唑嗪,对照组只服用特拉唑嗪.两周后全部患者行手术取前列腺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0个前列腺标本中5α-还原酶的活性及雄激素受体水平.结果 试验组前列腺标本中5α-还原酶染色呈弱阳性或阴性,对照组前列腺标本中5α-还原酶染色呈强阳性.40例前列腺标本雄激素受体染色均呈强阳性.结论口服爱普列特可明显抑制前列腺内5α-还原酶的活性,但对前列腺内雄激素受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 复方麦芽丸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模型大鼠AR、INSR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爽;兰楠;陈蓉

    目的:建立来曲唑诱导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大鼠模型,探讨复方麦芽丸(Compound Malt Pill)对PCOS大鼠卵巢组织形态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龄清洁级雌性SD大鼠按8ml/kg每天灌服0.125mg/ml来曲唑-羧甲基纤维素溶液,建立PCOS大鼠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炔雌醇环丙孕酮1.44 g/kg组、复方麦芽丸5.76g/kg组、11.52 g/kg组、23.04 g/kg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相应浓度药物干预21d,另设同龄正常组大鼠8只.观察治疗后各组大鼠体重情况、卵巢形态大体变化,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检测AR、INS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造模成功后,造模大鼠体重增加明显;药物干预治疗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体重变化不明显;(2)观察治疗后卵巢HE染色,与模型组比较卵泡囊状扩张数减少或缩小,颗粒细胞增多,原始卵泡增多,黄体增多;(3)ELISA结果:模型组睾酮(testosterone,T)、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升高;复方麦芽丸各剂量组血清T、INS浓度较模型组明显降低,炔雌醇环丙孕酮1.44 g/kg组血清T值明显降低,而INS浓度较模型组差异不明显;(4)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模型组AR、INSR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复方麦芽丸5.76g/kg、11.52 g/kg、23.04 g/kg组均能下调AR、INSR表达.结论:复方麦芽丸可能通过调节AR、INSR水平,以改善PCOS模型大鼠异常的内分泌代谢状态、促进排卵.

  • 大鼠心内神经节雄激素受体和免疫因子白介素-6的共存

    作者:刘晓柳;李光千;赵小明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和免疫因子白介素-6(IL-6)的表达,证实它们在心内神经节共存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双重标记技术.结果切片上观察到3种细胞:①AR单标细胞,胞核呈棕褐色;②IL-6单标细胞,胞浆呈红色;③AR/IL-6双标细胞,胞核棕褐色,胞浆为红色.双标细胞占全部阳性标记细胞的50~60%.结论AR和IL-6可共存于同一大鼠心内神经节细胞,从而首次于细胞水平为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在心脏的存在提供了直接的形态学证据.

  • IL-6、IL-8上调卵巢癌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的作用分别依赖MAPK途径和Src活化

    作者:王越;杨洁;高燕;东莉洁;姚智

    目的 探讨IL-6、IL-8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选择兼有IL-6、IL-8受体及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的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OVCAR-3作为研究模型,观察AR阻断剂氟他胺(flutamide,Flu)对IL-6、IL-8诱导的促卵巢癌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两种细胞因子对AR表达的调节作用及相关信号传导通路.结果 ①AR阻断剂Flu不能阻断反而增强IL-6、IL-8诱导的促卵巢癌细胞增殖效应.②在无雄激素的条件下,IL-6、IL-8不仅能增加AR表达而且还能活化AR基因启动子,后者可被Flu完全阻断.③IL-6诱导的AR水平增加可被p38 MAPK、MEK1/2及ErbB2 MAPK阻断剂阻断,而IL-8诱导的AR水平增加则可被Src阻断剂阻断.结论 IL-6、IL-8很可能通过提高AR水平和AR活性从而增强卵巢癌细胞对雄激素的敏感性,由此通过产生的放大信号通路促进卵巢癌的生长和发展.IL-6、IL-8的上述活性分别依赖MAPK途径和Src活化.

  • V5抗原表位融合性人雄激素受体基因酵母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作者:杨晨;罗方妮;戴卫星;李姗姗;黄仁华;谢阳梅;薛飞玥;李湘鸣

    建立重组基因酵母筛选雄性内分泌干扰物的关键是雄激素受体(AR)在酵母细胞中的表达.为此,本文用PCR方法从W303-1A酵母基因组扩增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启动子,将其插入到pYestrp2载体的SwaⅠ和BamH Ⅰ酶切位点,将所构建成的载体命名为pGPD.将5 '和3 '端含有BamH Ⅰ和EcoR Ⅰ黏性末端Ⅴ5抗原表位DNA,插入到pGPD相应的酶切位点,构建成pGPDV5载体.用PCR方法从pcDNA3.1/AR扩增2723 bp全长的AR开放性阅读框(ORF),将其插入到pGPDV5载体,构建成与V5抗原表位相融合的酵母表达载体pGPDV5/AR,将其转入W303-1A酵母细胞.用Western blot检测该酵母细胞提取液中的AR与V5相融合的表达蛋白,一抗选用小鼠源性V5单克隆抗体(IgG2a),二抗选用偶联有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羊抗小鼠的多克隆抗体(IgG).结果表明,与V5相融合的AR蛋白在酵母细胞中成功表达.

  •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吴维青;罗福薇;耿茜;郝颖;陈武斌;蔡筠;谢建生

    目的 对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一家系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并对发现突变的基因进行分析.方法 应用PCR扩增、DNA序列测定等技术分析所有AR基因外显子及其邻近DNA序列片段;应用核苷酸内切酶诊断方法观察其是否存在于正常人群;应用跨物种比对方法探讨突变所在位置的保守性.结果 3例患者AR基因第4外显子均发生E681D(GAG→GAT)错义突变,患者母亲为此突变杂合子携带者;患者父亲未见异常;正常人群未发现AR基因E681D突变;681位谷氨酸在不同物种间高度保守.结论 AR基因E681D(GAG→GAT)突变可能是导致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新的突变方式.

  • 雄激素受体基因剪接受点突变G3346→T引起一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作者:张蔚;李修琪

    目的 探讨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发病的分子机理,并研究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构、功能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用银染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及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1例完全型AIS患者AR基因外显子B~H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 外显子F片段在SSCP分析时有泳动变位,经测序,突变发生在内含子5与外显子F交界处G3346→T。结论 为首例发现的AR基因剪接受点突变,GU-AG的高度保守对于维持AR的正常功能非常重要。

  • 用长链RT-PCR技术分析一个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家系AR基因的突变

    作者:张晓;曾健;林炎鸿;涂向东

    目的 分析一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患者及其家系成员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的潜在突变.方法 提取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和总RNA,应用PCR技术扩增X染色体上AR基因的7个外显子,对产物直接进行DNA测序,寻找突变位点;应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分析相应的基因组片段,进一步确证AR基因的突变位点;用逆转录PCR扩增AR基因,再次验证其突变位点.结果 发现患者及其舅舅AR基因第7外显子的第2880个核苷酸G被A替换,引起错义突变,导致第840位密码子CGT突变为CAT,即精氨酸被组氨酸替代.该突变可能引起雄激素受体结合能力的变化,导致CAIS.患者母亲一条AR等位基因的第840位密码子亦存在CGT--CAT改变,另一条等位基因则未发现突变.结论 AR基因第7外显子核苷酸序列2880位点碱基G引起的错义突变很可能是引起CAIS的原因.应用长链RT-PCR技术扩增AR基因可为CAIS的分子诊断提供新的方法.

  • 20号染色体与X染色体上的8个SNP位点与云南汉族雄激素性脱发的相关性

    作者:叶萌;杨智;李貌;邢豫明;曾发明;程宝文

    目的 探讨20号染色体上4个SNP位点(rs6152、rs16990427、rs1352015、rs1385699)以及X染色体上4个SNP位点(rs6137444、rs2180439、rs913063、rs1160312)与云南汉族雄激素性脱发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关联分析,建立8-SNPs复合扩增体系,应用SNaPshot方法检测115例男性雄激素性脱发患者和125例健康男性20号染色体及X染色体基因上8个SNPs位点的基因型.采用SPSS17.0、Haploview4.2、SHEsis和MDR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染色体上的4个SNP位点的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无差异.rs2180439、rs913063、rs1160312基因型频率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组rs2180439 T等位基因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rs913063和rs1160312 A等位基因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由rs6137444-rs2180439-rs913063-rs1160312构建的C-T-C-G、T-C-C-G和T-T-A-A单倍型的分布在两组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s6137444、rs21804393与rs1160312之间存在较强的协同交互作用.结论 X染色体可能与云南汉族雄激素性脱发无相关性.rs2180439、rs913063、rs1160312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雄激素性脱发相关联,携带rs2180439 T等位基因、rs913063和rs1160312 A等位基因者更易发生雄激素性脱发.

  • 基因检测确诊一例肯尼迪病及其家系的调查分析

    作者:范润萍;张龙一;张杰;邵蓓;潘东波;吕建新

    目的 对1例临床疑似肯尼迪病的患者及其家系成员进行雄激素受体基因(androgen receptor,AR)变异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阐明其临床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点.方法 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及其家系共7名成员的AR基因第1外显子CAG重复序列进行基因检测,同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分析临床表型.结果 先证者进行性四肢近端肌肉无力、震颤、萎缩,伴乳房女性化、性功能减退、肌酶增高;肌电图显示感觉、运动神经均受累.经基因检测检出先证者AR基因CAG重复数为43,两名女性成员等位基因上的CAG重复数分别为22/43和23/43,另有两名男性成员CAG重复数分别为42和43,其中一名成年男性有与先证者类似的临床症状.结论 经基因检测疑似患者确诊为肯尼迪病,家系中发现另外两名男性受累者和两名女性携带者.

  • 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雄激素受体基因突变的鉴定与分析

    作者:谢建红;瞿京辉;肖奇志;周玉球

    目的 对l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CAIS)患者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潜在的突变位点,并进一步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AR基因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患者AR基因在第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3507位点缺失一个碱基C而引起移码突变,致使在第808位密码子出现终止密码子(TGA)使得翻译提前终止形成截短的雄激素受体蛋白.该突变可能诱导雄激素受体结合能力发生功能上的变异,导致CAIS的发生.结论 AR基因第6外显子核苷酸序列3507位点缺失碱基C引起的移码突变是一种导致CAIS新的基因突变方式,该研究丰富了AR基因突变谱,为了解CAIS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 雄激素受体基因新突变引起的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

    作者:罗福薇;吴维青;耿茜;李芳;陈武斌;甘万霞;谢建生

    目的 对1例完全型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complete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CAIS)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进行分析,寻找致病突变.方法 提取外周血全基因组DNA,扩增位于X染色体上的AR基因所有8个外显子及邻近外显子与内含子之间的剪切位点DNA序列,对扩增片段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与基因库中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 该病例AR基因第1外显子的441位密码子发生无义突变(GAA→TAA),由编码谷氨酸(Glu)变为终止密码,导致雄激素受体蛋白翻译至441位时终止,产生没有功能的氨基酸多肽残段.结论 Glu441stop(GAA→TAA)是一种导致CAIS的AR基因新的突变方式,之前在世界范围内均未见报道,丰富了AR基因突变谱,增加对CAIS发病机制的了解.

  • 维吾尔族前列腺癌与雄激素受体CAG重复多态性的关系

    作者:古力米热;李鸿伟;王军起;龚侃;那彦群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基因CAG重复长度与维吾尔族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危险性及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应用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维吾尔族31例PC和80名健康老年男性患者外周血标本进行AR基因CAG重复长度测定.结果 PC和对照组AR基因CAG重复长度平均为22.3和22.8,范围为13~30,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572).AR基因CAG重复长度<22与≥22比较,OR值为2.32(95%可信区间为1.00~5.46,P=0.05),AR基因CAG重复长度与PC发病年龄(相关系数0.201,P=0.28)、前列腺特异抗原(相关系数-0.092,P=0.62)无相关性,与前列腺癌分级也无关 ( P>0.05 ).结论短的AR基因CAG重复长度与维吾尔族前列腺癌的危险性有关,而与前列腺癌的发病年龄、PSA水平及病理分级无关.

  • 雄激素受体在新疆地区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邓锋;阿迪力江·买买提明;栾哲尧;地力木拉提·艾斯木吐拉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AR)与新疆地区的汉族与维吾尔族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与维吾尔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提取AR表达情况及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资料,结果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178例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汉族127例,维吾尔族51例.在178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率为21.3%(38/178),AR阳性表达与TNBC患者的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表达有关(x2=15.196,P<0.001),而与TNBC患者的民族(x2=0.203,P=0.688)、年龄(x2=0.221,P=0.715)、肿瘤大小(x2=0.047,P=0.855)、组织学分级(f=0.001,P=1.000)及淋巴结状态(x2=0.874,P=0.354)均无关,且在新疆地区的维族和汉族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新疆地区的TNBC患者中,AR阳性表达与Ki-67表达有关,而维族与汉族TNBC患者间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差异.

  • 性激素受体在肝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肖开银;李绍森;卢全书

    运用S-P免疫组化法对30例手术治疗的男性肝细胞癌(HCC)患者癌组织、癌周组织及20例良性病变肝组织的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以及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肝癌组织AR阳性率为80.0%,显著高于癌周组织(46.7%)及良性病变肝组织(40.0%),P<0.01,后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癌组织ER阳性率为43.3%,显著低于癌周组织(80.0%),P<0.01,与良性病变肝组织(50.0%)比较无差异(P>0.05);PR阳性率在3种组织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本实验结果提示:性激素通过其受体介导在H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测定癌组织性激素受体状态可对肝癌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因此,AR及ER状态可作为其预后判断指标.

  • 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表达研究

    作者:安宇;刘雪辉;唐耘熳;刘竞;李俊;罗一钊;邱明星

    目的 观察先天性尿道下裂和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阴茎皮肤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和阴茎下曲中的表达特征及规律. 方法 以2005年8月—2007年1月行矫正术的25例先天性尿道下裂和4例单纯性阴茎下曲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和尿道板组织.尿道下裂患者年龄1岁11个月~19岁,平均3岁7个月;阴茎下曲患者年龄3岁6个月~16岁,平均7岁1个月.以18例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的正常背、腹侧包皮作为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检测标本AR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先天性尿道下裂、单纯性阴茎下曲和正常包皮组织中均有AR表达.正常阴茎背、腹侧包皮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62.94%±5.40%、62.87%±5.33%;先天性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分别为59.00%±3.75%、58.46%±4.14%、52.30%±3.53%,AR表达均低于正常背、腹侧包皮(P<0.05);且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低于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P<0.05),自身背、腹侧包皮皮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背、腹侧包皮比较:远、中段型尿道下裂阴茎背侧包皮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道板组织AR表达显著降低(P<0.05);近段型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0.05);下曲<45°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AR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曲≥45°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尿道板组织AR表达均降低(P< 0.05).单纯性尿道下曲患者阴茎背侧包皮、尿道口腹侧皮肤及尿道板组织AR表达核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9.69%±2.73%、55.71%±1.67%、51.92%±1.87%,与正常包皮组织比较,AR表达呈减弱趋势. 结论 先天性尿道下裂及单纯性阴茎下曲阴茎皮肤组织AR表达低于正常阴茎,尿道板组织AR缺陷突出.

  • 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肝细胞白蛋白mRNA和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岑瑛;李凯;刘晓雪;严晓蓉

    目的研究苯丙酸诺龙对烧伤大鼠肝细胞白蛋白影响的分子机制. 方法将健康成年Wistar大鼠32只(雌雄各半)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制成烫伤大鼠模型.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应用苯丙酸诺龙治疗大鼠2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分别于伤后第4、7、14和21天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RNA一步法提取肝细胞总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扩增检测白蛋白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显示检测肝细胞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 结果实验组肝细胞白蛋白mRNA和雄激素受体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在各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伤后第7和14天为快速增长时期(P<0.05),白蛋白mRNA表达上调与雄激素受体表达上调有相关关系(r=0.936,P<0.05). 结论苯丙酸诺龙能有效上调肝细胞白蛋白mRNA和雄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促进蛋白质合成,有利于逆转负氮平衡及创面愈合.

  • 子宫内膜癌雄激素受体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丹丹;王颖梅;张慧英;赵敬;马学功;薛凤霞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1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不典型增生及11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AR、ER、PR的表达.结果:①子宫内膜细胞普遍存在AR的表达,在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424).②AR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随患者FIGO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下降(P =0.011;P =0.047),而与患者发病年龄、是否绝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有无转移、肌层有无浸润无明显关系(P>0.05).③AR的表达与ER、PR的表达呈正相关(r =0.293,P=0.001;r=0.275,P=0.003).结论:AR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AR阳性表达者的生物学行为较好.

  • 不对称性多囊卵巢的卵巢局部受体异常的探讨

    作者:尧良清;邝健全;杨冬梓;王文军;何英明;李琳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和胰岛素受体(INSR)在不对称性多囊卵巢(PCO)局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不对称性PCO 38例,应用ElivisionIM二步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双侧卵巢细胞上AR和β-INSR的表达.结果:在卵巢间质细胞上,PCO侧AR和β-INSR的阳性表达为16例(42.1%)和22例(57.9%),明显少于非PCO侧AR的阳性表达38例(100%,P<0.01),明显多于非PCO侧β-INSR的阳性表达2例(5.3%,P<0.01);在卵泡内膜细胞上,PCO组AR和β-INSR的阳性表达为29例(76.3%)和9例(23.7%),明显多于非PCO侧AR的阳性表达12例(31.6%,P<0.01),明显少于非PCO侧β-INSR的阳性表达20例(52.6%, P<0.01);PCO发生在右侧者28例(73.7%),明显多于左侧10例(26.3%,P<0.01). 结论:卵巢局部AR和INSR信号表达异常与PCO的发生有关;不对称性的PCO多数出现在人体右侧.

  • 基底细胞样乳腺癌中CD109、AR的表达分析

    作者:侍朋举;蔡海峰;牛凤玲;赵刚

    目的:探讨基底细胞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ncer,BLBC)的生物学特征及CD109、AR在BLB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对本院病理科2005年~2008年手术存档乳腺癌石蜡标本全部病例的HE组织切片进行形态学观察以确定诊断,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09、AR在86例BLBC和9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ncer,IDC)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LBC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其癌组织异型性明显,组织学分级较高.在BLBC中CD109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IDC,而AR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IDC;CD109在BLBC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关,而AR在BLBC中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有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累及情况无关.结论:BLBC是一组具有一定形态学特点的乳腺癌,CD109的高表达和AR的低表达在BLBC中具有明显特征,CD109不随肿瘤临床病理指标变化而具有稳定的高表达率说明了它可能是BLBC新的特异性标志物,而AR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分级升高而降低则可能与肿瘤的侵袭进展有关.

623 条记录 27/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