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雄激素受体在比卡鲁胺影响前列腺癌PSA表达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杨柳;杨达荣;徐红梅;吴时军;米粲

    目的 探讨雄激素受体在比卡鲁胺影响前列腺癌的前列腺癌特异性抗原(PSA)表达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Western Blot检测 LNcap及PC-3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R)表达差异;比卡鲁胺作用两种细胞24,48,60和72 h后,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PSA表达差异;收集2000~2011年50例前列腺癌经比卡鲁胺治疗的病例,穿刺癌组织并SP法免疫标记AR,分为AR(+)及AR(-)两组,随访血清PSA及影像学等,评价比卡鲁胺疗效与前列腺癌患者AR表达与否是否有关联.结果 比卡鲁胺作用细胞48 h后,表达AR的LNcap细胞中PSA水平明显降低,而不表达AR的PC-3细胞中的PSA变化不明显(t=7.228 52E-06,0.005<P<0.01);AR(+)的前列腺癌病例比卡鲁胺内分泌治疗有明显的疗效,而AR(-)的前列腺癌病例疗效不明显(χ2=19.026,P<0.005).结论 比卡鲁胺对前列腺癌细胞中PSA的影响依赖雄激素受体,而且前列腺癌组织中AR的表达与否能影响患者内分泌治疗疗效.

  • CK2抑制剂四溴肉桂酸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作者:尧凯;高晓燕;黄必军;李再尚;周芳坚;李本义;韩辉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人工合成CK2选择性抑制剂四溴肉桂(TBCA),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方法 CK2选择性抑制剂TBCA应用到多种前列腺癌细胞系,Alamar blue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意义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低剂量(<25 μmol) TBCA干预下未发现细胞聚集和分离,而在高剂量(> 50μmol)则可观察到细胞明显分离,剂量依赖性抑制细胞生长和增殖(P<0.05),半抑制浓度值(IC50)为25μmol.TBCA诱导前列腺癌细胞停滞在G2/M期细胞周期.结论 TBCA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停滞在G2/M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再次手术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分析

    作者:孙庆增;管同郁;戚景光;曹敬毅;吴刚;杨宁;承征宇;卓士超

    目的 分析再次TURP患者前列腺组织VEGF、AR的表达,探讨其在再次TURP发生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选取有再次TURP手术史(再次TURP组)和仅有一次手术史(对照组)的BPH患者各5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CD34、VEGF、AR的表达,计算MVD值及VEGF、AR指数, 并对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和对照组标本、再次TURP组两次手术标本分别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再次标本及对照组中MVD值分别为: 35.83±20.92、32.16±16.65、20.56±6.99;VEGF指数分别为:7.55±2.72、7.06±2.36、4.28±2.62;AR指数分别为:6.17±1.86、6.99±2.44、4.16±1.34.再次TURP组首次标本MVD值、AR、VEGF指数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再次TURP组前后两次手术标本间各指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AR指数和VEGF指数、VEGF指数和MVD值、AR指数和MVD值之间均存在正相关.结论 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高MVD值及AR、VEGF的高表达是导致其TURP术后复发及再次手术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作为判断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的指标.

  • 前列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表达的意义

    作者:张秉鸿;南勋义;陈昭颉

    目的探讨Pca发生、发展过程中A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PCa(N=40)和NP(N=40)中AR相对含量.结果PCa中AR相对含量显著高于NP组(0.24±0.03 VS 0.13±0.01 P<0.05);随着PCa病理分级增高,AR相对含量有明显降低趋势;AR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期明显较阴性者为长(9.3 VS 21.4月,P<0.05).结论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AR及其基因存在着复杂的变化,检测AR相对含量对判断患者预后有一定意义.

  • 前列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的表达

    作者:居小兵;薛冬;华立新;李百周;吴宏飞;眭元庚

    目的研究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探讨AR与PC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PCa标本和4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结果PCa组AR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前列腺对照组(p=0.001);正常对照组前列腺腺上皮的AR表达明显高于间质(P=0.0001),阳性染色颗粒主要分布在前列腺的腺上皮的细胞核中.早期前列腺癌AR阳性表达率高于晚期(P=0.0227).高、中分化癌的AR阳性表达率高于低分化癌(P=0.0403).结论PCa组织中的AR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前列腺组织.AR的表达与肿瘤的分期、分级相关.

  • 前列腺干细胞抗原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雄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联合检测的意义

    作者:丘佳明;叶凯

    目的 探讨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在前列腺癌(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中的表达,及其与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SCA、AR和ER在50例PCa和30例BPH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PSCA在PCa中高表达,在BPH中少量表达或不表达,PSCA表达的变化与PCa的Gleason评分具有明显相关性.AR在PCa中的表达与其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PSCA无明显相关性.ER在BPH中表达阳性率为100%,且普遍强阳性,在PCa中表达的阳性率为12%,均与PSCA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SCA在前列腺细胞增殖、肿瘤形成的演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PSCA和ER有助于PCa和BPH的诊断和治疗.

  • AR-V7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作者:许洪修

    前列腺癌是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雄激素受体(AR)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内分泌治疗,即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但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常常对其产生耐药,并发展成为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有研究表明,CRPC的发生、进展及耐药性的产生与AR信号通路的再活化有关,其中雄激素受体剪接变异体7(AR-V7)在AR信号通路的再活化中起关键作用.本文对AR-V7在CRPC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 抗雄激素分子靶向治疗前列腺癌药物的新进展

    作者:刘昭辉;吴登龙

    前列腺癌作为男性泌尿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已经严重威胁我国男性健康.药物治疗作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前列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对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预后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雄激素轴线进行的分子靶向治疗的新疗法,更加精确地针对雄激素或雄激素受体发挥作用,为延长患者存活率提供了可能.现就目前抗雄激素分子靶向治疗前列腺癌相关研究现状及药物做一综述.

  • 雄激素抵抗型前列腺癌的新观念与治疗新方案

    作者:SARTOR Oliver;PATTEN David Y;NG San San;贺大林;吴开杰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肿瘤之一,每年大约有25万新发病例[1].随着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出现及其应用的推广,前列腺癌在尚局限于原位、可治愈的早期阶段就可被诊断.当前在美国,约20 %的原位前列腺癌患者虽经过有效的局部治疗,病情仍将继续进展、发生远处转移;而约15%的患者一开始就被诊断有远处转移.

  • 前列腺癌雄激素非依赖性演进分子机制的研究现状

    作者:Gao Allan C;朱国栋

    前列腺上皮细胞的生长需要生理剂量的雄激素来刺激细胞的增殖,并抑制细胞的凋亡[1].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对前列腺癌恶性程度的影响

    作者:梁国庆;顾燕青;沈薇;陈伟杰;江宁东;陈春雷;沙建军

    目的:检测正常人群、前列腺癌(PCa)低危和高危组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 )n微卫星多态性,探讨该重复序列长度对PCa恶性程度的影响。方法应用PCR和双链循环DNA测序技术,对98例正常人群(对照组)和95例经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为PCa的患者,进行外周血标本(CAG)n串联重复序列检测,分析该微卫星多态性与PCa恶性程度的影响。结果 PCa组CAG重复序列为15~31,平均(23.21±3.07);参照组重复序列为14~34,平均(24.20±3.50),两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5)。根据PCa患者肿瘤Gleason评分进行分级,≤7分为低危,共68例,≥8分为高危,27例。低危组的CAG重复序列为18~31,平均(23.65±2.92),高危组C A G重复序列为15~27,平均(22.11±3.2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危组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受试者AR基因(CAG)n重复序列呈现多态性,该重复序列长度与PCa的发生有关,较短的CAG重复序列预示发生PCa的可能性较大,恶性程度更高。

  • Nature Genetics:前列腺癌发生关键机制-雄激素受体表观遗传学重编程

    作者:郭鹏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前列腺癌发生机制上取得关键性进展,他们发现前列腺癌不通过重写正常的DNA编码,而是通过对细胞中调控基因表达的关键因子进行重编程驱动了细胞的恶性生长。这些成果近发表在Nature Genetics (POMERANTZ MM ,LI F ,TAKE‐DA DY ,et al .The androgen receptor cistrome is extensively reprogrammed in human prostate tumor‐igenesis .Nature Genetics ,2015,47(11):1346‐1351。

  • 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雄激素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黄涛;万苗坚;董佳辉;冯智英;谢小元;李英;赖维;计斌

    目的:了解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情况.方法:对来自10例男性AGA患者和3例正常人的头皮,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男性型脱发患者头皮不同区域AR的表达.结果:患者不同部位总的AR表达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脱发区强,且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毛囊隆突部和毛囊漏斗部,脱发交界区及脱发区的AR 表达强于枕部非脱发区及正常对照组(P<0.05);在表皮,枕部非脱发区、脱发交界区及脱发区AR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均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皮脂腺部位,各组的AR表达强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男性型脱发患者不同区域头皮AR的表达是有区别的;毛囊隆突部和漏斗部,交界区及脱发区AR表达明显增强,可能是男性型脱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他莫昔芬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杨珊珊;杨昊;穆旭东;刘尔钰;赵文辉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为人工合成的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物,被普遍的应用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但大约一半的ER阳性的患者会出现耐药.可见内分泌耐药是当前临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随着对耐药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72.9%的原发性乳腺癌病例中表达,并在约65%的乳腺癌中与ER同时表达.有研究显示:AR/ER越高预示着TAM治疗率越低;AR与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HER2)之间所形成的正反馈循环能够增加TAM耐药;AR、髓样细胞白血病-1蛋白(myeloid cell leukemia-1,Mcl-1)与TAM耐药有可能相关.所以探讨AR在TAM耐药中的作用和机制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乳腺癌的靶向治疗掀开了新的一页.

  • 人参皂苷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作者:楼雨蛟;张青川

    人参皂苷单体Rh2和Rg3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中的TLR4可通过MYD88等下游信号蛋白经由NF-κB反应途径激活白介素6和白介素8的表达,而IL-6和IL-8可以进一步通过JAK-STAT、Src类酪氨酸蛋白激酶、FAK-Ras-MAPK等配体非依赖性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活化雄激素受体,而非配体依赖性AR的激活则进一步促进了前列腺癌肿瘤细胞的增殖,由此推测TLR4、IL-6/IL-8、AR的逐级活化正是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进展的重要机制,研究发现人参皂苷可以下调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活性,由此推测人参皂苷通过下调TLR4,进而抑制IL-6/IL-8和AR受体的表达,终抑制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进展.

  • PAK6对前列腺癌的双向调控作用

    作者:唐诣超;陈思蕾;刘彤

    前列腺癌为一类男性患病率较高的癌症,对该癌症机制的认识以及治疗手段非常有限,在西欧和美洲男性中是一类致死率较高的癌症。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进展,p21活化激酶(PAK)蛋白家族在癌症中发挥的作用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p21活化激酶6(PAK6)初是以雄激素受体的配体结合域(LBD)上的氨基酸序列629~919,通过酵母双杂交识别出来的雄激素受体相关蛋白。而雄激素与雄激素受体在前列腺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 PAK6蛋白作为前列腺癌治疗的靶向蛋白被不断研究。本文主要介绍 PAK6在前列腺癌中的双向调节作用,包括通过磷酸化雄激素受体抑制雄激素受体向核内转移的抑癌作用,和通过抑制 BAD 凋亡通路、影响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周期以及促进前列腺癌细胞从细胞集落中脱离的促癌作用。同时 PAK6的表达水平和激酶活性的调节对 PAK6在前列腺癌中发挥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激素与生长因素和内质网应激可能是提高 PAK6表达水平和激酶活性的两条途径。PAK6在前列腺癌中发挥的作用与其表达水平和激酶活性的调节机制对前列腺癌的治疗手段以及其治疗药物的靶向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胡斐;朱雅慧;许青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去势治疗是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为临床治疗难点,化疗虽为后续主要治疗手段,但易出现耐药。新研究表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化疗后再使用抗雄激素药物能提高总生存率。本文就近年来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化疗耐药相关机制做一综述,探讨雄激素受体、自噬、JAK/STAT3信号通路在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发生化疗耐药过程中所发挥的调控作用。

  • 癌性贫血与雄激素及其受体

    作者:伊雪飞;郑玲

    癌性贫血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重要因素.癌性贫血在实体瘤和血液系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很高,而放化疗进一步加重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癌性贫血的常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输血、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疗法(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补充铁剂以及更改放化疗方案.接受大剂量化疗的患者对EPO反应差,雄性激素可能通过改善骨髓对EPO的反应性而发挥疗效,本文综述了癌性贫血的原因,治疗及雄激素治疗贫血的机制.

  • 雄激素受体的表达与胃癌

    作者:古巧燕;高振峰

    胃癌是一种由多种综合因素作用引起的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与死亡率都很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到两方面:一方面是胞外胞内促进细胞增殖的信号过多,另一方面是抑制细胞增殖的信号减少,使细胞的生长失去正常生理信号的调控,从而产生肿瘤的各种生物学和病理学的改变.雄激素受体就是胃癌发病机制中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雄激素受体与胃癌各生物学行为方面的关系.

  • 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表达与瘤体大小、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铁灵;郭海峰;孙治国

    目的:探讨三阴性年轻乳腺癌患者雄激素受体(AR)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三阴性乳腺癌(TNBC)年轻患者76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所有患者的AR表达情况,同时分析AR的表达与患者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76例TNBC患者中,AR表达阳性的患者15例,阳性率为19.74%.AR表达阳性的患者可见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并且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染色细胞也逐渐增多.AR表达阴性的患者则无细胞核着黄色颗粒.合并肿瘤家族史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组织学分级G1/G2的患者AR阳性率为66.67%,淋巴结阳性的患者AR阳性率为53.33%,肿瘤瘤体直径在2cm以上的患者AR阳性率为20.00%,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AR阳性率为13.33%.结论:TNBC患者AR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瘤体大小、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较之AR表达阴性的患者具有更恶性的生物学行为.

623 条记录 29/32 页 « 12...2425262728293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