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冻干无佐剂Vero细胞CTN狂犬病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陈伟;郑新雄;张隆明;郑景山;张良豪;廖学舟;洪孔清;祝玉桃;邓化芳;郑晓丽;杨晓明;黄佐林;李军;孙文;徐葛林

    目的 观察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抗体持久性.方法 对450名健康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300人(试验组)接种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CTN疫苗株),150人(对照组)接种进口冻干无佐剂狂犬病纯化疫苗;按照0、3、7、14、28 d免疫程序;观察每针次接种后局部和全身反应.采用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FFIT)检测0(首剂接种前)、3、7、14、28d血清中和抗体水平(GMT).首剂免疫后365 d采集试验组血样本212份,对照组血样本97份;首剂免疫后730 d采集试验组血样本176份,对照组血样本80份,RFFIT检测GMT.结果 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和全身反应.首剂免疫后3、7、14、28、365和730 d试验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2.35%、80.78%、100.00%、100.00%、98.58%和73.30%;GMT分别为0.12、1.01、9.83、12.61、3.68和2.81 IU/ml.首剂免疫后3、7、14、28、365和730 d对照组抗体阳转率分别为4.00%、87.20%、100.00%、100.00%、97.94%和76.25%;GMT分别为0.13、1.18、10.24、11.61、4.18和1.92 IU/ml.所有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用冻干狂犬病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抗体持久性.

  • 5μg和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5年抗体持久性比较

    作者:张丽;张卫;吕静静;张继娟;刘甲野;颜丙玉;冯艺;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阳性率(抗-HBs≥10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 ~ 11.16) mIU/ml和28.91 (95%CI:26.65 ~ 31.35) 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 ~ 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 新型百日咳疫苗的研发

    作者:邵祝军

    细菌蛋白-多糖结合物疫苗能有效诱导保护性抗体,并维持较长时间,这种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特性已经在肺炎球菌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 Hib)疫苗以及脑膜炎球菌疫苗的长期使用中已得到验证。近年来,全球百日咳发病例数大幅度上升,称为“百日咳再现”。目前百日咳疫苗主要以PT、FHA等蛋白成分为主要抗原,免疫诱导抗体持久性较弱,不能对百日咳博德特菌有直接杀菌活性等问题,研究者设计了针对百日咳的新型蛋白-多糖结合疫苗,将气管炎博德特菌的核心寡糖与化学处理后的小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结合物注射小鼠后,能有效诱导产生针对百日咳博德特菌有杀菌活性的抗体,研究计划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对百日咳类毒素进行改造,未来用作百日咳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的载体蛋白。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24个月免疫持久性观察

    作者:张丽;吕静静;颜丙玉;刘甲野;冯艺;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徐爱强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加强免疫后24个月的免疫持久性效果。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酿酒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并分别按照0-1-6程序,采用以上4种HepB,对其中的初次免疫无应答者进行再次免疫,其所属组别不变,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24个月(T24)分别采集静脉血5 ml,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组间年龄、性别、BMI及T1和T24时抗-HBs阳性率差异;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别调查对象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差异;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体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1590名调查对象中,无应答者为900名,其中,完成3剂次HepB再次免疫及T1时血标本采集者占71.7%(645/900)。T24时,共随访到再次免疫者467名(72.4%)。再次免疫者抗-HBs阳性率由T1时的85.65%(95%CI:82.14%~88.71%)下降到T24时的60.60%(95%CI:56.01%~65.06%),抗体GMC由T1时的175.62(95%CI:139.03~221.84)mU/ml下降到T24时的21.43(95%CI:17.62~26.06)mU/ml。多因素分析显示,T24时20μg HepB-CHO再次免疫者抗-HBs阳性率高于20μg HepB-SC再次免疫者[OR(95%CI)值为2.16(1.10~4.23)],女性高于男性[OR(95%CI)值为1.88(1.07~3.31)],T1时抗体GMC为50~99和≥100 mU/ml者高于T1时抗体GMC<50 mU/ml者[OR(95%CI)值分别为3.43(1.55~7.60)和21.26(12.12~37.29)];T24时,T1时抗体GMC为50~99和≥100 mU/ml者的抗体GMC高于T1时抗体GMC<50 mIU/ml者[β(95%CI)值分别为0.95(0.35~1.54)和2.90(2.54~3.25)]。T24时未发现HBsAg阳转者,抗-HBc阳转率为3.64%(17/467)。结论 HepB成年无应答者3剂次再次免疫24个月后抗-HBs阳性率和抗体GMC下降,但多数人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疫苗种类、性别和再次免疫1个月时的抗体GMC有关。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张丽;颜丙玉;吕静静;刘甲野;冯艺;吴文龙;曹传昭;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徐爱强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免疫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其血标本,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后,对其中的无应答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并按照相同程序再次免疫,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和4年(再免后4年),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再免后4年,645名初次免疫无应答者中,共随访了356名对象,随访率为55.2%,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体GMC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356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8.3%(172名),女性占51.7%(184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90.4%(322例),再免后4年为55.9%(199例);T1时抗-HBs的GMC为240.5(95%CI:186.4~310.4)mU/ml,再免后4年为15.0(95%CI:12.2~18.5)mU/ml。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的抗-HBs阳性率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7.14(3.90~13.05)和28.40(13.16~61.30);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或≥1000 mU/ml者抗-HBs的GMC亦均较高,其b(95%CI)值分别为1.66(1.26~2.05)和3.16(2.72~3.60)。再免后4年HBsAg阳转率为0,抗-HBc阳转率为11.0%。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无应答者再免4年后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下降,但仍维持在保护水平之上;随访对象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再次免疫后抗体水平有关。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吕静静;张丽;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宋立志;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徐爱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3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人群,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按照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对其中的6386名正常应答(2869名)和高应答(3517名)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共随访4677名,随访率为73.24%。于初次免疫后1个月(T1)和3年(初免后3年)采集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4677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3.06%(2014名),女性占56.94%(2663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100%,初免后3年为80.99%(3788例);T1时抗-HBs的GMC为1413.48(95%CI:1358.86~1470.30)mU/ml,初免后3年为60.33(95%CI:56.97~63.90)mU/ml。与初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CHO者相比,接种20μg HepB-SC、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初免后3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5(0.50~0.84)、0.52(0.41~0.67)和0.31(0.28~0.45),其抗-HBs的GMC亦较低,b(95%CI)值分别为-0.33(-0.47~-0.20)、-0.41(-0.55~-0.28)和-0.78(-0.92~-0.65);与初次免疫接种年龄为18~29岁者相比,30~39和40~49岁者初免后3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分别为-0.31(-0.47~-0.15)和-0.24(-0.39~-0.09);与T1时抗-HBs的GMC为100~9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1999、2000~2999和≥10000 mU/ml者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4.97(3.80~6.49)、7.87(16.19~10.01)和9.67(6.47~14.44),其抗-HBs的GMC亦较高,b(95%CI)值分别为1.00(0.87~1.14)、1.85(1.74~1.97)和3.28(3.12~3.44)。初免后3年HBsAg阳性者4例,抗-HBc阳转率为4.68%(219/4677)。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3年后,抗-HBs的GMC下降,但抗-HBs的阳性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保护水平较强;初免3年后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初次免疫疫苗类型、年龄和T1时抗-HBs的GMC有关。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吕静静;殷修旺;颜丙玉;刘甲野;冯艺;吴文龙;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丽;徐爱强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于2009年9月,以山东省章丘市3个乡镇共79个村为研究现场,选取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居民,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c)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后,对其中892名低应答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并按照相同程序再次免疫,于再次免疫后1个月(T1)、4年(再免后4年),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检测抗-HBs、HBsAg和抗-HBc。再免后4年,共随访了529名对象,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GMC的影响因素。结果892名初次免疫低应答者中,共随访到529名对象,随访率为59.3%。其中,男性占52.2%(276名),女性占47.8%(253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82.6%(437例),再免后4年为28.2%(149例);T1时抗-HBs的GMC为542.06(95%CI:466.72~629.56)mU/ml,再免后4年为27.69(95%CI:23.08~33.23)mU/ml。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 mU/ml者的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为39.67(13.81~114.01);与再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SC者相比,接种20μg 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再免后4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分别为-0.40(-0.78~-0.02)、-0.57(-1.01~-0.15)和-0.63(-1.03~-0.23);与T1时抗-HBs的GMC为0~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999和≥1000 mU/ml者抗-HBs的GMC均较高,b(95%CI)值分别为0.93(0.53~1.33)和3.31(2.88~3.73)。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4年抗-HBs阳性率和GMC下降,但仍可以获得良好的保护;低应答者再次免疫后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疫苗种类、再次免疫1个月时抗-HBs滴度水平有关。

  • 乙型肝炎疫苗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5年抗体持久性观察

    作者:吴文龙;颜丙玉;吕静静;刘甲野;冯艺;陈士玉;周立波;梁晓峰;崔富强;王富珍;张国民;张丽;徐爱强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5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9月,选择山东省章丘市北部相邻的3个人口流动性较小的乡镇,在其全部79个村中选择既往无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史和/或HepB免疫史、居住6个月以上、健康状况良好的18~49岁人群,共24237名。采集静脉血3~5 ml,采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经检测,以上3项指标均为阴性者11590名,按照以村为单位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将其分为4组,按照0-1-6免疫程序分别接种3剂次20μg重组酵母HepB(HepB-SC)、20μg重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HepB-CHO)、10μg HepB-SC和10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HepB-HP)进行初次免疫,对其中的6386名正常应答(2869名)和高应答(3517名)者进行随访(调查基本情况、HBV感染史、HepB免疫史、吸烟史、饮酒史、慢性病史等),共随访1902名,随访率为29.78%。于初次免疫后1个月(T1)和5年(初免后5年)采集血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定量检测抗-HBs和抗-HBc。分别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抗-HBs阳性和抗-HBs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结果1902名随访对象中,男性占43.32%(824名),女性占56.68%(1078名)。T1时抗-HBs阳性率为100%,初免后5年为73.29%(1394例)。T1时抗-HBs的GMC为1527.15(95%CI:1437.84~1622.01)mU/ml,初免后5年为35.07(95%CI:32.20~38.19)mU/ml。与初次免疫接种20μg HepB-SC者相比,接种10μg HepB-SC和10μg HepB-HP者初次免疫后5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41(0.28~0.61)和0.27(0.18~0.39),其抗-HBs的GMC亦较低,b(95%CI)值分别为-0.20(-0.28~-0.12)和-0.36(-0.44~-0.29);与偶尔饮酒者相比,经常饮酒者初免后5年抗-HBs阳性率较低,OR(95%CI)值为0.51(0.30~0.87);与初次免疫接种年龄为18~29岁者相比,40~49岁者初次免疫后5年抗-HBs的GMC较低,b(95%CI)值为-0.10(-0.19~-0.01);与T1时抗-HBs的GMC为100~999 mU/ml者相比,GMC为1000~1999、2000~9999和≥10000 mU/ml者抗-HBs阳性率较高,OR(95%CI)值分别为10.11(6.90~14.82)、20.42(13.98~29.82)和54.58(22.08~134.92),其抗-HBs的GMC亦较高,b(95%CI)值分别为0.55(0.47~0.62)、0.94(0.88~1.00)和1.63(1.54~1.72)。初免后5年HBsAg阳转率为0,抗-HBc阳转率为3.89%(74/1902)。结论 HepB初次免疫成年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5年抗-HBs阳性率和GMC均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的保护水平;正常应答和高应答者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主要与初次免疫接种疫苗类型、年龄、饮酒史和T1时抗-HBs的GMC有关。

  • 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后7年血清学效果观察

    作者:刘怀风;张新江;张建立;郝志勇;张志勇;陈吉朝;褚娟;马景臣;刘洪斌;赵玉良;齐顺祥;汪萱怡;徐志一

    目的 观察甲型肝炎(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titis A Attenuated Live Vaccine,HepA-L)不同免疫程序免疫后7年的抗体持久性,并与甲肝灭活疫苗(Hepatitis A Inactivated Vaccine,HepA-I)进行比较.方法 按个体随机的方法,把筛检出的甲肝易感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按0、6、12个月程序接种3剂国产H2株HepA-L,B、C两组按0、6个月程序分别接种HepA-L和HepA-I,分别于免疫后1、6、7、12、13、24、84个月采集血清标本,检测抗甲肝病毒抗体(Anti-hepatitis A Virus Antibody,Anti-HAV)总抗体.结果 三组Anti-HAV阳性率均于接种第2剂后1个月达100%,抗体峰值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以C组高,为2938.1mIU/ml(毫国际单位/毫升),A、B组分别为1315.6 mIU/ml、1586.0 mIU/ml.A组于12个月时再加强免疫1剂,抗体GMC上升,达1945.3mIU/ml.首剂免疫后84个月,Anti-HAV阳性率三组均保持100%,尽管A组抗体GMC降至336.8 mIU/ml,仍显著高于B、C两组.结论 HepA-L近期加强免疫效果良好,抗体反应与持久性同HepA-I相当,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免疫记忆观察

    作者:安建会;邢秀生;闫以让;何晓红;光明;李国英;李太生;常少英;范富云;翟如芳

    目的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YDV)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免疫记忆.方法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0年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分别对免疫后5年和10年抗-HBs阴转的儿童,加强免疫YDV 1剂,观察其免疫记忆反应.结果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免疫后1年的92.08%、84.16%、29.21mIU/ml降至10年后的65.17%、40.45%、5.38mI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76%、7.82%、17.14%.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推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结论 YDV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年无需加强免疫.

  •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免疫后12年的抗体持久性研究

    作者:翟如芳;邢秀生;王海娇;光明;安建会;常少英;李太生

    目的 观察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 Made by Recombinant DNA Techniques in Yeast,HepB-Y)免疫的持久性.方法 追踪观察按照免疫程序全程免疫后12年的儿童的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持久性.结果 抗-HBs阳性率、有效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逐年下降,分别由基础免疫后1年时的92.08%、84.16%、29.21mIU/ml降至12年后的64.71%、40.00%、5.01mIU/ml;年均递减率分别为3.16%、6.45%、14.81%.抗-HBs阳性率下降速率较慢,而有效阳性率则下降较快,并随免疫时间的延长,各项指标的年均递减率逐年降低,可预测免疫的低阳性率水平可能维持较长时间.HepB-Y免疫后存在较好的免疫记忆,免疫后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和加强免疫.结论 HepB-Y免疫后低阳性率水平可维持较长时间,并存在免疫记忆,10~12年内无需考虑抗-HBs监测及加强免疫.

  •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与血源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动力学的队列研究

    作者:罗凤基;董春明;沈永刚;黄长江

    为评价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YDV)与国产血源乙肝疫苗(PDV)的免疫效果和抗体持久性,从YDV上市后不久,即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按照常规免疫的程序和剂量,建立了接种YDV和PDV两种疫苗的研究队列,并对两个队列进行了长达8年的跟踪研究(1994~2002年).对两种疫苗的免疫效果、有效保护水平及抗体持久性进行了血清学研究和比较,结果表明:在接种疫苗8年后,两种疫苗的有效保护水平大致相近,平均抗体滴度都维持在保护水平以上.虽然P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26mIU/ml,YDV的平均抗体水平为19mIU/ml,差异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t=5.14,P<0.001).但YDV的免疫剂量为5μg/ml/人,而PDV的免疫剂量却为10μg/ml/人,是YDV的2倍.提示YDV的免疫效果及抗体持久性至少可维持8年,PDV至少可维持9年.如能适当增加YDV的免疫剂量,可能会产生更为理想的效果.

  • 国产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免疫后1~8年效果观察

    作者:李军;马景臣;田茶;陈吉朝;齐顺祥;张志勇;郝志勇;孙印旗;张勇

    目的 观察新生儿接种国产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后1~8年免疫效果.方法 2005年9~10月在4个试点乡对1997~1999年出生的儿童全部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和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结果 免疫后1~8年,抗-HBs阳性(S/N≥2.1)率平均为91.95%,有效抗-HBs阳性(S/N≥10.0)率为75.74%,抗体S/N值几何平均浓度(GMC)为30.14毫国际单位/毫升.总的趋势是抗体阳性率和GMC随免疫年限延长逐渐降低.HBsAg阳性率为0.67%,抗-HBc阳性率为1.39%,未见HBsAg随免疫年限延长而逐渐升高的现象.结论 国产重组乙肝疫苗(CHO细胞)免疫后1~8年抗体持久性下降,但保护效果良好.

  • 麻疹减毒活疫苗抗体衰减趋势的幂曲线模型拟合及抗体持久性预测研究

    作者:罗凤基;赵伟;张菁

    目的 建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幂曲线模型,预测抗体水平的持久性,缩短接种MV后抗体免疫持久性的实际观察时间.方法 利用已追踪观察5年以上的资料,拟合接种MV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幂曲线模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再用所拟合的模型来预测接种MV后抗体水平的持久性.结果 用幂曲线所拟合的模型为:Y=90.95X-0.61,决定系数R2=0.997,误差E=0.003;预测接种MV后第24年时的血凝抑制(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87.结论 所拟合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性,预测接种MV免疫成功后的HI抗体可维持24年以上.

  • 国产吸附无细胞白百破联合疫苗的免疫持久性

    作者:陈秀丽;徐岷田

    目的 探讨国产吸附无细胞白百破联合疫苗(DTaP)的免疫持久性.方法 选择无接种禁忌证、3月龄未接种DDT的健康婴儿,采用随机、双盲、同类疫苗平行对照设计的方法,将受试者分为2组,分别接种甲、乙2个生物制晶研究所生产的DTaP,全程免疫后1个月、1年采静脉血,白喉抗体(DT)、破伤风抗体(TT)测定采用间接血凝法.抗百日咳毒素抗体(PT)和抗丝状血凝素抗体(FHA)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结果 DTaP全程免疫1年后,DT、TT、RT、FHA抗体GMT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与免后1个月抗体GMT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2家生物制品研究所DTaP免疫原性(免后1个月、1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国产DTaP疫苗安全,免疫原性强,质量稳定,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后将有效控制相关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 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抗体持久性的预测

    作者:罗凤基;董春明

    目的建立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方法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对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接种者的血凝抑制抗体(HI)滴度进行5年的追踪观察,利用观察数据建立免疫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其免疫持久性进行预测.结果接种国产冻干风疹减毒活疫苗5年后,HI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由接种后第1月的157.6下降到31.2.按照模型预测,到初免后第6年时,其GMT为12.3,已接近1:8临界水平.结论国产冻干风疹疫苗抗体的保护性水平理论上可维持6年,加强免疫应在初免后第6年进行.这个预测结果与国家所建议的6~8月龄时初免,到学龄前进行加强的免疫程序相一致.

  • 麻疹自然感染后抗体衰减趋势指数模型的建立与抗体持久性的预测

    作者:罗凤基;赵伟;张菁

    目的建立麻疹自然感染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指数曲线模型,预测抗体水平的持久性,为麻疹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已追踪观察9年的历史资料,拟合麻疹自然感染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指数曲线模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再用所拟合的模型来预测麻疹自然感染后抗体水平的持久性.结果用指数曲线所拟合的模型为:(Y)=70.53exp(-0.02x),决定系数R2=0.99,预测误差E=0.01.预测麻疹自然感染后第15年时,GMT为2.00,到第25年时则下降到0.18以下.结论用模型所预测的麻疹自然感染后的HI抗体可维持15年左右.

  • 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的抗体持久性和免疫记忆

    作者:

  • 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和水痘疫苗在健康儿童中的安全性、耐受性、免疫原性及水痘抗体持久性和保护作用持续时间的观察

    作者:

  • 077 一种新腮腺炎病毒株RIT4385诱导的抗体持久性与中和活性

    作者: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