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2004-2017年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初迪;跃华;郭卫东;姜晓峰;宋健

    目的 分析2004-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内蒙古2004-2017年流腮病例的个案资料及暴发疫情资料,描述其时间、空间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的分布特征,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间年均发病率的差异.结果 2004-2017年,内蒙古累计报告流腮病例4943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43/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 562.59,P<0.01),其中2012年高(44.12/10万),2004年低(2.59/10万),病例随时间呈双峰分布,第1个高峰在4月至7月(占总病例数的47.29%),第2个高峰在11月至次年1月(占总病例数的29.90%);各盟市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 391.02,P<0.01),呼伦贝尔市高(21.88/10万),乌兰察布市低(4.67/10万);各年龄组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 =179 958.01,P<0.01),其中5~9岁组高(91.87/10万),≥25岁组低(1.17/10万);男性发病率(16.87/10万)高于女性(11.89/10万)(x2=1 466.13,P<0.01).共报告流腮暴发疫情42起,均发生在学校,其中小学暴发疫情29起(69.05%).结论 发病高峰期与学生在校时间吻合,5~9岁男生高发,提示学校和托幼机构为流腮发生的重要场所.

  • HIV-1的分类与命名

    作者:陈健平;邵一鸣

    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HIV-1的分类与命名不断地发生变化.本文介绍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HIV-1亚型研究对人们深入理解HIV起源、流行趋势、传播路线所起的积极作用,对合理开发用于HIV感染诊断、疾病监测的试剂及合理地设计疫苗所起的指导性作用.

  • 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作者:任晓岚;格鹏飞;魏志真;何健

    目的了解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的肿瘤死亡情况,探索肿瘤死亡特点,为制定肿瘤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监测点负责收集、核对和上报辖区内所有死亡个案,并以死亡证明书形式邮寄至省CDC;省CDC负责逐一核对,并按国际疾病统计分类ICD.9对确定的根本死因进行编码,同时完成计算机录入和统计工作.结果2003年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肿瘤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胃癌(29.56/10万)、肝癌(16.26/10万)、肺癌(12.00/10万)、食管癌(9.29/10万)、白血病(2.45/10万)、宫颈癌(2.07/10万)等,且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的死亡在两性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男性死亡率明显高于女性死亡率.另外,1993~2003年胃 癌、食管癌死亡呈下降趋势,而肺癌死亡呈缓慢上升趋势,肝癌死亡上下波动变化不大.结论甘肃省疾病监测系统报告肿瘤死亡以胃癌、肝癌、肺癌、食管癌为主,占全部肿瘤死亡85.95%;男性死亡率明显大于女性死亡率.今后应加强这四种肿瘤危害因素的研究,预防和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 西藏疾病监测1999年资料分析

    作者:嘎玛仓决;格桑

    1999年西藏监测点共有55 150人,其中农村监测点40 275人,城市监测点14 875人;男性26323人、女性28 827人,性别比为0.91:1,女性多于男性.14岁以下儿童20 524人、15~59岁青壮年29 527人、60岁以上人口5 099人,构成比例分别为37.21%、53.35%、9.25%.

  • 河南省综合疾病监测系统漏报调查报告

    作者:马桂芳;杨凤杰;底秀娟;申振元;冯子健

    为了校正疾病监测数据资料,提高准确性,我们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在全省各监测点内开展了新生儿出生、居民死亡3年和35种法定传染病1年回顾性漏报调查.总的出生和死亡漏报率各年波动在19.18~39.69 %之间,平均漏报率在30%左右,农村高于城市.医疗单位传染病总漏报率为18.03%,农村明显高于城市,居民传染病总漏报率为60.39%,城乡之间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 疾病监测 漏报调查
  • 湛江口岸1989~1995年疾病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吴珊

    本文报导湛江口岸1989~1995年对30 648名入出境人员及口岸饮服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中,发现监测传染病有淋病21例,梅毒13例、HIV感染者2例、肺结核35例、肝炎155例及HBsAg阳性2 341人等.

  • 山东省1999年疾病监测死亡分析

    作者:金同玲;张建国;金秀媛;郭晓雷;李维卡

    1999年我省的疾病监测工作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于当年年底顺利完成,我们于11月份在漏报调查过程中对其中6个监测点进行了检查,检查结果令人满意.现将我省1999年的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监测报告

    作者:王继斌;毕振强;王庆云;薛堂渠;孙保轩;武尚志;刘通;陈文斌;张风英;颜培东;白晨;孙秀风;郑丽;马华军;马秀新;尹军;于宪梁;陈玉芳;扬建民;张玉文

    用病史前瞻性研究方法,于1991年4月至1992年3月对淄川区、曹县、庆云县6个自然村0~4岁组全部儿童(768人)进行了急性呼吸道感染(ARI)疾病监测.共监测668人年,发病1 497人次,发病率为224.10次/100人年,无死亡病例,共报告19种疾病,普通感冒发病率高为134.43次/100人年.7月龄至3岁组发病率高为240.60/100人年.男女间发病率无显著差别.冬季发病率(70.22次/100人季)较其它各季节为高,2、3、4、12月份为发病高峰.病人就诊率81、90%,乡(镇)医院门诊0~4岁组病人中ARI占47.76%,抗生素使用率79.21%,激素使用率27.85%,静脉输液率29.85%.难产、低出生体重、营养差、产育差、文盲、未计划免疫、未接种A群脑膜炎茵多糖菌苗、人工喂养、居室通风差、采光、居住条件差等与ARI发病有关.单相关分析表明,普通感冒和肺炎同气温、降雨(雪)量因素均呈显著负相关,与气压均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上呼吸道感染与风速显示出显著正相关;支气管炎与气温为显著负相关关系;耳、鼻、咽、喉疾病与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雪)量、风速、气压因素的关系均不显著.

  • 三峡库区蓄水后一年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静;毛德强;贺圆圆;汪诚信;苏崇鳌;颜朝阳;黄玉英;江斌;杨维中;白呼群

    目的初步评价三峡水库蓄水后对库区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三峡库区监测点卫生资源变化情况、出生和死亡资料、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资料、媒介生物鼠、蚊监测资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资料等,对所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三峡水库蓄水后一年,库区监测点年人口出生率上升7.16%,死亡率下降4.45%.传染病发病以散发为主.各监测点均未报告鼠疫、钩体病、流行性出血热、疟疾和急性血吸虫病例,仅丰都、奉节报告3例乙脑病例.2004年室内鼠密度(1.61%)略高于2003年(1.21%),但明显低于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3.94%).户外鼠密度(2.69%)则低于2003年(3.55%)和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4.22%).畜圈和户内成蚊总密度均低于2003年和蓄水前5年的平均值.主要病媒生物的密度和病原阳性检出率均较低.结论三峡水库蓄水后一年人群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未发生明显变化.

  • 1998-2004年桂林市疾病监测点居民全死因调查分析

    作者:麦浩;杨莉;黄运能

    目的 了解桂林市疾病监测点人群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建立疾病监测系统,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1998-2004年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用Excel软件统计.结果 1998-2004年桂林市监测点人群年均死亡率为528.89/10万,标化死亡率593.93/10万,男女死亡比为1.3:1.平均寿命74.13岁,其中男性71.55岁,女性77.06岁.死因中感染、慢性病、伤害三大类疾病比例为1:14.45:1.08.人群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血管疾病(225.23/10万)、肿瘤(149.95/10万)、意外伤害(34.51/10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8.23/10万)和消化系统疾病(19.45/10万).结论 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监测人群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同时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控制仍然是卫生防病重要工作之一.

  • 中国肝癌死亡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的地理分布研究

    作者:黄正京;周脉耕;王黎君

    目的 描绘中国肝癌死亡水平地理分布图(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水平地理分布图,描述中国肝癌死亡水平和HBsAg携带水平的地理分布特征.研究肝痛死亡水平和HBsAg携带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死亡监测数据和全国肝炎血清学流调数据,分别绘出中国疾病监测点的肝癌死亡水平和各省HBsAg携带水平的地理图.比较两者的地理分布,并对各省肝癌死亡率和HBsAg携带率进行相关性检验.绘制监测点不同性别人群的肝癌死亡水平图,揭示不同性别人群的肝癌死亡率和HBsAg携带率的分布特点.结果 中国肝癌死亡率和HBsAg携带率均表现为男性高于女性,肝癌死亡率分布特点为东高西低即东部沿海地带为高发区,西部(西北、西南)为低发区,HBsAg携带率的高发区为东南沿海一带以及内陆的西藏和宁夏.两者的地理分布特点有相似性,统计学结果显示肝癌死亡率和HBsAg携带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 中国HBsAg携带率的高低和肝癌死亡率的水平存在相关关系.

  • 《疾病监测》1998-2002年引文统计分析

    作者:郭青;张伟;李平

    引文分析是利用各种数学和统计学方法、比较归纳等逻辑方法对科技期刊、论著、著者等各分析对象的引证和被引证现象进行分析,以便揭示出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或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文献计量研究的方法.

  • 天津市百日咳不同聚集发病类型的传播特征研究

    作者:黄海涛;高志刚;刘勇;李永成;刘鹏;张颖;曹卫华

    目的 研究天津市百日咳聚集性发病的类型,揭示免疫规划时期百日咳传播的新特征.方法 采用医院被动监测、社区症状主动监测相结合的方法,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百日咳聚集发病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天津市百日咳聚集性发病存在4种类型,其中以家庭聚集性发病为主(85.33%,P<0.001),不同聚集发病类型交互存在.家庭聚集性发病类型中以成人-婴幼儿传播模式为主(67.19%),家庭罹患率平均为77.88%,父母亲为婴幼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78.44%).学校聚集发病感染率高达64%.临床医生和疾控人员中也出现了聚集性发病.结论 免疫规划时期百日咳的发病类型和传播模式已发生改变,应当采取针对性的监测、检测和预防措施予以控制.

  • 2009-2013年广东省深圳市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张振;谢旭;李媛;路滟;梅树江

    目的 揭示深圳市2009-2013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深圳市疾病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获取疫情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深圳市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365起,占同期全部传染病聚集性疫情的21.1%(365/1727),其中16起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占同期全部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6.8%(16/236).聚集性疫情高峰集中在3-6月(66.6%,243/365);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93.7%(342/365);原特区内地区占68.2%(249/365),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原特区外(11/16).疫情发生后1天内报告的占38.6%(141/365);罹患率为0.59%~100%,中位数为10.3%;持续时间为1~41 d,中位数为3.0d.疫情发生报告间隔与疫情持续时间和发病人数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21和0.416,P均<0.05).2009年和2010年肠道病毒71型(EV71)为优势毒株,各占39.5%、48.4%,2011年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各占27.6%、23.5%和22.4%,2012年和2013年其他肠道病毒为优势毒株,各占39.4%和28.2%.结论 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可有效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深圳市报告的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3-6月为高发期,应加强原特区外地区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报告处置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2011-2015年上海市长宁区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

    作者:姜璎慈;卫鹭;夏仪;袁祖英;李颖

    目的 了解上海市长宁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开展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长宁区2011-2015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数据信息,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5年长宁区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227起,涉及病例839例,占总报告病例的24.47%(839/3 429).聚集性疫情高峰集中在3-6月(51.10%,116/227),主要发生在托幼机构70.93%(161/227).疫情发生后1d内报告的占16.30%(37/227);疫情持续时间1~18 d,中位数为4d,四分位数间距为2~6d.疫情持续时间与措施反应时间呈正相关(r =0.318,P=0.001).EV71引起的暴发高峰集中在5-6月,早于Cox A16和其他肠道病毒的流行高峰(6-7月).聚集性疫情病原以EV71为主,占40.94% (70/171);每个季度病原检出种类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9,P=0.032).结论 及时开展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调查处置可有效减少疫情持续时间,长宁区手足口病不同流行期病原检出种类不同.建议5-6月应积极开展监测,重点关注EV71引起的聚集性疫情,警惕重症病例发生.

  • 与WHO的合作——有关与官方和私人机构在与传染病作斗争中的合作实例

    作者:曹严华

    WHO与科学家和疫苗生产商间的合作历史与WHO本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第一次合作距今已超过50年.从1948年起,流感网络启动,并越来越强大,并于世界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除每年建立用于各国的流感疫苗的组成方案和保证下一季度所需疫苗的及时生产外,网络服务同时作为疾病监测的一个全球监测者,限制疾病的传播、减少其严重性和危害.

  • 一种整体性的传染病监测方法

    作者:赵惠敏

    有效的传染性疾病的控制依赖于有效的反应系统;有效的反应系统依赖于有效的疾病监测.一种机能性的检测系统对提供主要传染病的活动信息是必不可少的.

  • 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的调查报告

    作者:孙爱民;迟立宗;王治电;于立明;周淑琴;赵菊香;孟慧;王俊;张德娟;隋敬强

    2004年8月28日至12月15日,蓬莱市村里集镇大赵家小学发生一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流行,据了解实际发病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系统统计数据相差甚远,这表明没有通过正规医院就诊的病例还有相当一部分,为此,市卫生防疫站组织专业人员赴现场进行了专题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 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沙门菌监测网2006-2010年规划简介

    作者:冉陆;余华丽;王子军;冯子健

    在全球范围内,食源性及其他感染性肠道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旅行、移民以及食品贸易加重了全球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 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使用前后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作者:杜虹

    目的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使用前(2001~2003年)、后(2004年)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对比,对系统进行评价,揭示系统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1~2003年、2004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作对比.结果 2001~2003年武汉市甲乙类传染病相对稳定,报告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没有流行病学资料支持的情况下,2004年报告发病率出现极显著差异.结论 报告系统的改变使疫情报告方式发生很大变化,减少了中间环节造成的漏报,传染病报告率上升,从而导致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上升,其中乙肝和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增长明显,这主要是由乙肝和肺结核重、错报引起,急需改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的查重功能,增加判断疾病的智能系统,提高传染病报告的准确性.

557 条记录 1/28 页 « 12345678...272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