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视网膜坏死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焱;刘哲丽;张帆;温晓霞;杨琳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以视网膜血管炎、玻璃体和眼前节炎症、视网膜坏死以及后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为特征的严重致盲眼病[1].因其发病急骤,进展迅速,若不能及时确诊并进行有效地治疗,预后极差.现将我院收治的ARN患者14例20只眼的临床资料回顾报告如下.

  • 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氩激光光凝疗效观察

    作者:邢怡桥;梅海峰;艾明;杨安怀;柳玲

    硅油填充广泛应用于治疗复杂的玻璃体视网膜疾病,使不少患者恢复了部分视功能.但硅油填充眼仍可能发生视网膜脱离,对于此类患者,一般采用硅油下视网膜复位术或硅油置换术等治疗.然而,多次手术必然会增加对患眼的损害,并且有出现手术并发症的可能.我们对部分硅油填充眼下方视网膜脱离的患者采用氩激光光凝"筑堤"的方法固定视网膜脱离的范围,待硅油填充术后3~4个月再行硅油取出术并同时处理下方脱离的视网膜,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多波长氪激光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清;吴又凯;卜菊芬;张洁;武志峰

    视网膜大动脉瘤是指视网膜中央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局限性扩张.本病好发于颞侧视网膜动脉的第3分支以前,瘤壁因渗漏、破裂而出现的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极易波及黄斑中心凹,严重影响视力[1].由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上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我院1997年1月~2000年11月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大动脉瘤8例8只眼,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0年11月间在我科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中选取病变波及黄斑的8例8只眼,采用氪离子激光光凝并进行随访.诊断主要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动脉早期可见动脉干圆形强荧光斑,晚期荧光素渗漏或血管壁着染.其中男3例,女5例;右眼6例,左眼2例;年龄 20~80岁,平均年龄62.9岁.6例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2例主诉眼前黑影遮挡.所有患者激光治疗前均作常规的国际视力表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眼前段检查,直接、间接检眼镜眼底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和 FFA检查.视力低于0.1者4例,0.2~0.4者3例,0.7者1例.动脉瘤位于颞上方者5例,颞下方者3例.瘤体直径200~500 μm.1例仅有黄斑水肿,6例见视网膜出血,1例视网膜有出血及黄白色渗出.2例合并玻璃体积血.1例伴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余无全身特殊病史.所有患者均确诊后即行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治疗时间距发病时间为半个月至半年不等.

  •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指导光凝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作者:陈松;韩梅;王兰惠;时冀川;魏景文

    老年性黄斑变性(aging-macular degeneration,AMD)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引起视力下降的重要原因[1].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可有效发现CNV及供养血管和热点,为准确地激光光凝治疗提供了依据[2-4].我们在ICGA指导下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光凝AMD的CNV4例6只眼,报告如下.

  • 眼内气体填充下视网膜裂孔的光凝治疗

    作者:缪浴宇;杨桦;郑高欣

    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后眼内气体存在的情况下,我院用广角眼底镜观察眼底,及时发现未封闭裂孔以及术后出现的新裂孔,并光凝封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氩绿激光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疗效观察

    作者:叶存喜;史丰;马景学;刘崇哲

    全层特发性黄斑裂孔严重损害患者的中心视力,Schocket等[1]用氩激光光凝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后患眼视力得以改善.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七年筛查治疗结果临床分析

    作者:倪颖勤;黄欣;单海冬;俞笳;薛康;常青;赵培泉

    目的 观察遵循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防治指南进行ROP筛查和及时治疗对ROP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3~2010年7年间筛查确诊的1379例ROP患儿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由经验丰富的小儿视网膜专科医生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或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检查确诊,并密切随访记录病变发展过程.对于1期病变,2周复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化、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对于2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周复查1次,若病变程度下降,改为2周复查一次,直至病变完全退化.对于3期病变或怀疑急进性后部型ROP,1周复查2~3次,如达到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在72 h内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激光光凝治疗后每1~2周复查ROP变化,病变退化者随访处理,病变进展者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或视网膜冷冻治疗,出现视网膜脱离的4、5期患者接受巩膜环扎手术、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本组患儿随访6个月~2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2.3 d.结果 7年间筛查确诊ROP 1379例2758只眼.患儿出生孕周26~35周,平均孕周30.6周.出生体重800~2200 g,平均体重1424.6 g.其中,206例400只眼达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1型需进行激光光凝治疗,占患眼数的14.5%.激光光凝治疗后,345只眼病变完全退化,占治疗眼数的86.2%;55只眼进展到视网膜结构不良,占治疗眼数的13.8%.其中,10只眼仅有视盘黄斑牵引,32只眼进展至4期,13只眼进展至5期.未达到需要治疗程度的2358只患眼病变均退化.病变自然退化或干预后退化者共2703只,占98.0%;视网膜结构不良55只眼,占2.0%.其中,4期占1.2%,5期占0.5%.进展至4、5期的45只眼中,6只眼行巩膜外环扎或垫压手术治疗,视网膜均复位,但残留视盘黄斑牵引;39只眼行保留或不保留晶状体的闭合式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17只4a期患眼视网膜均复位,15只4b期患眼中10只眼视网膜复位,5只眼未复位,13只5期患眼中仅4只眼视网膜复位,1只眼视网膜大部复位.结论 及时有效的筛查和早期治疗能够减少导致视网膜结构不良的严重ROP的发生.

  •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作者:黄欣;单海冬;常青;赵培泉

    目的 观察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8例AP-ROP患儿35只眼的临床资料.暗室条件下,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配合28 D透镜、巩膜压迫器、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检查所有患儿视网膜并记录病变.所有患儿在确诊后12 h内,采用半导体倍频532 nm波长激光,应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输出系统对病变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区进行激光光凝.其中,因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继续进展再行玻璃体手术治疗者13只眼,占37.1%;单纯行激光光凝治疗者22只眼,占62.9%.治疗后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23.5个月.观察视网膜病变的转归.结果 所有患眼均为后极部病变,位于1区或2区的后部.4个象限的视网膜血管高度扩张纡曲,难以区分视网膜小动静脉,出现视网膜内血管短路、动静脉弓;视网膜无血管区和血管化区域边界不清,新生血管网呈扁平形态,不易识别;无明显的分界线或嵴等典型病变形成.单纯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2只眼,治疗后血管形态及走向趋于正常,病变消退,无血管区光凝斑均匀覆盖.行玻璃体切割手术的13只眼,激光光凝治疗后玻璃体在后极部环形增生收缩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8只眼;玻璃体渗出及出血,视网膜未复位5只眼.结论 AP-ROP临床表现特殊.及时激光光凝治疗可使大部分患眼病变消退.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继续进展者行早期玻璃体手术干预,可使大部分患眼视网膜复位.

  • 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疗效分析

    作者:王宗华;李耀宇;黄秋闽;邸玉兰

    目的 观察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97例ROP患儿18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高危阈值病变88只眼,阈值病变98只眼.186只眼中,1区病变70只眼,2区病变116只眼.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采用波长为810 nm的Iridis激光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进行激光光凝治疗.治疗后随访35~852 d,平均随访时间(316±274)d.观察病变完全消退和病变进展情况.结果 186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168只眼,占90.3%;出现局部纤维增生10只眼,占5.4%;进展为局限性视网膜脱离8只眼,占4.3%.高危阈值病变组88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84只眼,占95.5%;病变进展4只眼,占4.5%.阈值病变组98只眼中,病变完全消退84只眼,占85.7%;病变进展14只眼,占14.3%.两组病变完全消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8,P<0.05).1区病变70只眼中,病变消退56只眼,占80.0%;病变进展14只眼,占20.0%.2区病变116只眼中,病变消退112只眼,占96.6%;病变进展4只眼,占3.4%.1区病变进展眼数明显高于2区病变进展眼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86,P<0.01).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高危阈值前和阈值病变ROP均有较好疗效,提前干预能减少其不良预后;无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发生.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国明;唐松;曾键;田汝银;郭金莲;谭文静;钟晖;吴本清;连朝辉

    目的 观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接受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ROP患儿17例3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0例18只眼,女性7例13只眼,胎龄24.7~31.0周,平均胎龄(28.2±1.9)周,出生体重750~1600 g,平均出生体重(1150±263)g.所有患儿散瞳后行双目间接检眼镜和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眼底检查,其中,阈值期ROP 3例4只眼;阈值前期1型ROP 1例2只眼;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13例25只眼.治疗指征包括瞳孔不能散大或屈光间质混浊不能进行激光光凝和激光光凝治疗后病变不能控制者.31只眼中,激光光凝辅助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联合治疗)者25只眼,单纯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者6只眼.治疗后随访1.4~40.8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8±13.2)个月.观察ROP病变是否完全控制和视网膜不良结构的发生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结果 31只眼中,治疗后病变完全控制27只眼,占87.0%;治疗后新生血管继续发展引起牵引性视网膜脱离2只眼,占6.5%.单纯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后病变继续发展,终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者2只眼,占6.5%.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2只眼中,经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网膜复位,后极部视网膜结构恢复正常1只眼;终形成后极部视网膜局限性牵拉1只眼.治疗中和治疗后所有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眼内感染,未出现角膜烧伤、白内障、眼前段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辅助激光光凝治疗ROP,在观察期内表现出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并发症.

  • 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李松鹤;高玉先;董宇

    目的 观察急进性后部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P-ROP)视网膜激光光凝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检查确诊的AP-ROP患儿14例2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检眼镜及二代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Ⅱ)行眼底检查并记录AP-ROP病变.其中,1区病变24只眼,2区病变4只眼.确诊后24 h内采用氩离子激光机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系统,在巩膜顶压器顶压下使用黄绿光对分界嵴边无血管区至锯齿缘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起始能量200 mW,使用能量为200~500 mW,曝光时间为200 ms,每2个光凝斑相连,但无重叠.治疗后随访3~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1.5个月.观察视网膜血管扩张纡曲是否好转,虹膜表面血管扩张或新生血管是否消退,后极部视网膜有无纤维增生、脱离或皱褶形成等.结果 28只眼中,病变治愈或控制25只眼,占89.3%;治疗后1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1只眼,占3.6%,行玻璃体切割手术,视网膜解剖复位;病变加重家长放弃治疗2只眼,占7.1%,视力无光感.随访中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角膜,虹膜及晶状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能控制大部分AP-ROP患儿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安全有效.

  • 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引导下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作者:张国明;曾键;黄丽娜;赵东升;唐松;吴本清;连朝辉

    目的 观察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RetCam Ⅱ)在激光光凝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连续发现的阈值ROP或阈值前Ⅰ型ROP患儿共30例58只眼,其中36只眼为阈值前Ⅰ型ROP,19只眼为阈值ROP,3只眼为外院冷冻术后有冷冻遗漏区ROP;1区ROP 8只眼,2区ROP 50只眼.54只眼(93.1%)进行了一次激光光凝,4只眼(6.9%)进行了2次激光光凝.应用半导体532 nm激光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手术前后分别进行RetCamⅡ眼底检查,手术中对激光光凝遗漏区即刻进行补充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3~11个月,平均5.5个月.结果 54只眼1次激光光凝术后1~3周反应良好,ROP病变得到控制.4只眼行第2次激光光凝术后,2只眼病变静止、消退;2只眼发生后极部局限性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随访结束时2只眼(3.4%)发生视网膜不良结构后果.结论 激光光凝手术前后行RetCamⅡ检查在治疗ROP时能够有效避免激光光凝"遗漏区",提高一次激光光凝成功率,减少手术后视网膜不良结构后果发生率.

  • 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作者:单海冬;赵培泉;黄欣;许宇;周晓红;陈奕烨;王旌;吕骄

    目的 评价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的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激光光凝治疗的ROP阈值病变、阈值前病变患儿126例241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于确诊后3 d内在眼表面麻醉下采用半导体倍频YAG激光经双目间接检眼镜输出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随访129.4 d.结果 所有接受治疗的患儿中,ROP退化203只眼,占84.2%;视网膜结构不良预后38只眼,占15.8%.后者包括黄斑牵引增生条索16只眼,占不良预后的42.1%;进展至4A期(未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4只眼,占10.5%;4B期(累及黄斑的局限视网膜脱离)7只眼,占18.4%;5期(完全视网膜脱离)11只眼,占28.9%.常见的治疗后眼部并发症包括结膜下出血(38只眼,占15.8%)和感染性结膜炎(22只眼,占9.1%),呼吸暂停等全身并发症少见(1例,占0.8%).结论 经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治疗ROP阈值病变和阈值前病变有效、安全.

  • 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眼前段早期改变的干预效果

    作者:于强;张欣;柳青;陈秀琦;钟晓菁

    目的探讨达纳康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视网膜光凝术后眼前段改变的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72例DR患者的72只视网膜光凝治疗眼(DRⅢ~Ⅳ期)分为达纳康干预组和对照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观察和定量分析两组患者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7 d前房深度、前房角、睫状体和前段脉络膜的改变. 结果术后第3 d,对照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821,P<0.01);除鼻侧前房角外其余象限前房角较术前变窄(t= 2.033~3.150,P<0.01).药物干预组视网膜光凝术眼眼压和各象限前房角均无显著改变.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脱离、前段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分别为11.11%、5.56%,对照组分别为86.11%、88.89%.药物干预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高度亦显著低于对照组. 结论达纳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视网膜光凝术所致的睫状体脉络膜脱离和眼压升高、前房角变窄等眼前段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的程度.

  • 光凝所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定量研究

    作者:张欣;于强;余敏忠;柳青;欧杰雄;陈景荣

    目的探讨视网膜光凝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功能的早期影响. 方法应用多焦视觉诱发反应图象系统(visual evoked response image system, VERIS )对21例30只眼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前、术后第3 d和术后第7 d的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s,MERG)进行了定量研究. 结果与术前比较,光凝术后第3 d黄斑中央5°区域和鼻上象限N1波潜伏期显著延长,MERG各波反应密度均较术前显著降低.与接受光凝部位相应的视野鼻下象限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变化值大于其余三个象限,但仅在鼻下象限与颞上象限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黄斑中央5°区域MERG各波反应密度下降幅度大,黄斑中央10°区域次之,均大于各象限.术后第3 d术眼视力的变化值与黄斑区各波反应密度的变化值呈显著的正相关.术后第7 d,MERG各波反应密度有所恢复,但N1波和P1波反应密度仍较术前降低. 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光凝术后早期视网膜功能显著下降,光凝间接引起的黄斑区视网膜功能损害是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重要因素.

  • 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陈蕾;温晓霞;张含;柳力敏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 方法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对35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5只眼,根据病变性质、部位和屈光间质情况选择不同波长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术前行视力、裂隙灯、检眼镜、眼压、眼B型超声、视野、视觉诱发电位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1年. 结果 20只眼视力提高,占36.4%,视力无变化34只眼,占61.8%,视力下降1只眼,占1.8%,其间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多波长氪离子激光,可依实际需要组合使用不同波长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不同光凝顺序治疗近期疗效的观察

    作者:陈君毅;刘哲丽

    目的 观察增生前期或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有临床意义黄斑水肿(clinical significant macular edema,CSME)的患者不同光凝顺序治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门诊由三面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检查确诊的DR有CSME的连续病例63例103只眼,分为A、B 2组.A组(54只眼)先行黄斑局部光凝(macular local photocoagulation,MLP),1个月后再行全视网膜光凝(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PRP);B组(49只眼)先行PRP,1个月后再行MLP.随访3~13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中心 5°光敏感度、FFA的变化.结果 治疗完成后 2个月, A组视力恢复明显好于B组(P<0.01),其余各时间段 2组患眼视力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4个月时2组患眼中心5°光敏感度改变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患眼中 59只眼(A组32只眼,B组27只眼)黄斑渗漏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对于CSME的增生期或增生前期DR患者,先行MLP后行PRP比先行PRP后行MLP视力恢复较快;不同光凝顺序对中心 5°黄斑光敏感度没有明显影响.

  •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进展

    作者:Carol L.Shields;孙红;张军军;Jerry A.Shields

    当前对视网膜母细胞瘤(RB)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减容法(chemoreduction)、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冷冻疗法、激光光凝、巩膜敷贴放射治疗、外照射放射治疗、眼球摘除、眶内容剜除和全身化学治疗.近年来,对于单眼为Reese-Ellsworth V级肿瘤的患者行眼球摘除术、I~IV级的患眼则采用化学减容法或局部治疗方法;对于大部分双眼RB患者采用化学减容治疗,而对双眼病变程度极不对称的病例,在摘除高度进展患眼后,肿瘤较小的对侧眼常采用保守的局部治疗.

  • 儿童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在激光光凝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观察

    作者:李忆安;张琦;彭婕;黄秋婧;李鑫;赵培泉

    目的 观察评估儿童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在激光光凝治疗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FEVR)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方法 临床确诊为FEVR 2期的34例患儿46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儿均于全身麻醉状态下应用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仪拍摄彩色眼底像,随后行FFA检查.对比分析彩色眼底像及FFA像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识别度.根据FFA检查显示的异常渗漏血管范围,用双目间接检眼镜激光光凝视网膜周边血管异常渗漏处.波长532 nm,持续时间0.25 s,能量200~280 mW.激光光凝结束后,重复进行眼底影像检查并与治疗前检查像进行对照,对激光光凝遗漏区即刻补充激光光凝.治疗后平均随访时间14.4个月.激光光凝后3个月内,主要观察是否有新生血管、渗出病灶、玻璃体牵引以及激光光凝斑是否融合形成色素斑块;激光光凝3个月后,主要观察是否有纤维增生膜牵拉黄斑、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或类Coats样反应出现大量渗出等视网膜不良结构.同时观察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彩色眼底像对血管识别困难,有时会遗漏无血管区,无法从血管形态辨别新生血管;FFA像可以发现彩色眼底像中无法识别的新生血管,异常新生血管表现为无血管区交界处荧光素渗漏.FFA像结合相同角度的彩色眼底像,沿血管定位,能在双目间接检眼镜下快速精准地定位病变区域.所有患眼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激光光凝遗漏区,未再补充激光光凝.激光光凝后3个月内,所有患眼未出现新的新生血管、渗出病灶及玻璃体牵引.随访期末,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视网膜不良结构.FFA检查过程中以及激光光凝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所有患儿均未发生眼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 FEVR患眼激光光凝治疗前应用儿童广角FFA检查,可清晰识别异常新生血管,定位病变区域;在其指导下行激光光凝治疗可一次成功,无眼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

  • 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激光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形态变化观察

    作者:黄江;易全勇;季晓燕;徐国旭

    目的 观察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激光光凝治疗前后渗漏灶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形态变化.方法 临床确诊为急性CSC并行激光光凝治疗的24例患者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22例22只眼,女性2例2只眼;平均年龄(39.2±7.2)岁;平均病程(1.1±0.6)个月.所有患眼均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发现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外荧光素渗漏,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发现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而确诊.激光光凝治疗前,FFA检查共发现荧光素渗漏灶26个.其中,渗漏灶呈炊烟状改变5个,占19.2%;渗漏灶呈墨迹样改变21个,占80.8%.对FFA检查发现的26个渗漏灶行SD-OCT检查,发现均存在RPE形态异常.RPE形态异常可分为RPE脱离(PED)、突起样RPE改变、不规则样RPE改变及RPE缺损4种类型.26个渗漏灶中,SD-OCT中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16个,占61.5%;突起样RPE改变5个,占19.2%;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未见RPE缺损者.采用多波长眼底激光治疗仪,根据FFA检查结果对患眼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激光波长561 nm,能量80~100 mW,光斑直径100 μm,曝光时间0.1 s,Ⅰ级光斑反应.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2个月再针对原渗漏灶行SD-OCT检查.对比分析治疗前后患眼渗漏灶RPE形态变化.结果 激光光凝治疗后2周,患眼渗漏灶处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PED 7个,占26.9%;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16个,占61.5%.未见RPE缺损者.激光光凝治疗后2个月,患眼渗漏灶处均未见明显的PED及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26个渗漏灶中,SD-OCT形态异常表现为突起样RPE改变3个,占11.5%;不规则样RPE改变5个,占19.2%;RPE缺损2个,占7.7%;RPE形态恢复正常16个,占61.5%.结论 急性CSC患眼渗漏灶处存在PED、突起样RPE改变、不规则样RPE改变等形态异常.激光光凝治疗后,PED可以向不规则RPE转变并且出现了RPE局限性缺损.

313 条记录 13/16 页 « 12...891011121314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