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霉素过敏者应怎样使用头孢菌素

    作者:方忠宏

    编辑部:我是北京郊区一个卫生院的医生.平时遇到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我们要给他换用其他药物,其中经常选用的就是头孢菌素类.

  • 医疗纠纷用药利弊分析——头孢菌素医疗纠纷用药分析

    作者:孙安修

    头孢菌素药品抗菌谱广,对厌氧菌有高效,变态反应发生率较青霉素类低,对酸、β-内酰胺酶较稳定.头孢菌素类已发展到第4代产品,第3代头孢菌素类提高了抗绿脓杆菌的活性,延长了半衰期,减轻了对肾的毒性.第4代头孢菌素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更强,对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更稳定.

  • Telithromycin--第一个螺内酯类抗生素

    作者:刘新华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发生率在逐年上升,特别是近些年来,耐药株已发展多个种属,特别是革兰阳性球菌,经常是对不同类的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而且对那些已受到耐药株感染的病例,可供选择的药物治疗非常有限.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耐药在很多年前就已经产生了,而现在由葡萄球菌和肺炎球菌产生的耐药已变得相当普遍.且这种耐药常常是伴随着对大环内酯类(一类用于替代青霉素的重要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虽然大环内酯类-林可酰胺类-链阳性菌素B类(macrolide-lincosamide-streptogramin group B,MLSB)抗生素可用于治疗耐青霉素致病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但耐MLSB类抗生素的病原菌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威胁着这些药物的应用.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研究

    作者:蔡青

    目的 探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和使用方法.结果 研究表明,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频度12.76%,高于第一代的3.76%,低于第二代的17.87%(P<0.05);其中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主要有3种:一是头孢地嗪;二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三是头孢他啶.成人用药多选择静脉滴注、肌内注射等方式用药;其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征明显存在差异.结论 我院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比较合理,因此严格掌握各种药物的药理知识,才能更好的确保临床上的合理用药.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的试验及皮试方法的研究

    作者:黄卫娟;王淑芬;陈丽英

    目的:观察和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皮肤过敏的实验以及皮试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接收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500例住院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皮试组与非皮试组,分别观察患者用药后的情况。结果有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占19.80%,皮试阳性占有率中,其他物质过敏史的占12.02%,无过敏史的占0.55%;皮试阴性组用药后发生的不良用药反应以及过敏反应明显低于非皮试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头孢菌素类药物出现不良药物反应以及皮试阳性发生率的主要因素是患者的过敏史,因此,对具有过敏史患者用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采取拟用药皮试。

  •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树春

    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为繁殖期杀菌剂,属于β内酰胺类.该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是广谱半合成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轻、过敏少等特点,临床应用极为广泛.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

    作者:上官路

    头孢菌素类是一类广谱半合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目前,已有四代产品,应用十分广泛。临床发现,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存在7种常见不良反应。本文将针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及严重的不良反应进行重点阐述。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

    作者:肖学秀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应用效果.方法 从抗菌谱、药物浓度、给药方式、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总结性分析.结果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体液浓度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过敏反应少等特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结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临床应用广泛,导致该类抗生素耐药率增高,不良反应增多,因此必须合理的应用头孢类抗生素.

  • 淋球菌对头孢菌素低敏耐药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吴丹;董森林;訾秋叶;王艳青

    淋球菌(即淋病奈瑟菌)极易产生耐药,头孢菌素是治疗淋病的首选.近几年国内外相继出现对第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和低敏的淋球菌,因此淋球菌耐药机制的研究显得格外重要.研究显示淋球菌耐药的机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抗生素作用位点的改变,如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影响抗生素和淋球菌的结合;②细菌的膜外孔蛋白的改变,影响药物的内流;③外排系统的改变,使药物的外排作用增强,从而药物产生耐药.研究和探讨淋球菌耐药机制对淋病的防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 头孢妥仑匹酯对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李家秦;高磊;薛峰;郝凤兰;王琪;蔡柏蔷;干春兰;刘又宁;余秉翔;何礼贤;胡必杰;陈雪华;郑经川;俞云松;吕芳芳;梁德荣;蔡永宁;康健;孔灵菲;肖正伦;郑劲平;刘杰;杨维兴;周泾

    目的探讨头孢妥仑匹酯片剂对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的方法,对199例经病原学和临床证实为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的患者,以口服头孢妥仑匹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共对196例患者进行疗效学评估,对199例患者进行安全性评估.临床总有效率为94.9%,细菌清除率为96.7%.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实验室异常发生率为3.5%.结论头孢妥仑匹酯对轻、中度急性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有很好的疗效,安全性高.且耐药率及有效性与7年前国内试验相比均无明显差别.

  • 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头孢克洛对常见社区感染细菌的抗菌活性及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特征比较

    作者:肖永红;高磊;李耘;吕媛;刘健;刘燕

    目的比较头孢地尼、头孢泊肟酯与头孢克洛三种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参数,评估推荐给药方案的合理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三种抗生素对238株临床分离社区感染细菌抗菌活性,拉丁方设计研究三种药物在12名健康男性单剂口服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利用药代动力学方程和低抑菌浓度(MIC)值计算抗菌药物对各种细菌的血药浓度维持在MIC以上时间(T>MIC).结果头孢地尼除对青霉素不敏感肺炎链球菌抗菌活性较差外,对其他细菌的MIC90为0.031~1 mg/L.头孢泊肟抗菌作用与头孢地尼相似,但对葡萄球菌抗菌活性较差.头孢克洛对大多数细菌的抗菌作用不如前两个药物;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口服头孢克洛250 mg后药物吸收较快,血药峰浓度为4.95 mg/L±2.41 mg/L,消除半衰期0.69 h±0.6 h;口服头孢地尼与头孢泊肟酯100 mg后,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血药峰浓度(Cmax)与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2.5 h±0.48 h、0.81 mg/L±0.19 mg/L、1.73 h±0.3 h与2.38 h±0.43 h、1.12 mg/L±0.28 mg/L、1.92 h±0.55 h.T>MIC时间测定表明头孢地尼每日3次给药对多数细菌可达到给药间隙的40%以上,头孢泊肟推荐给药方案对葡萄球菌基本缺乏T>MIC时间,头孢克洛口服250 mg对大多细菌低于期望值.结论头孢地尼对常见社区感染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口服100 mg每日3次T>MIC能达预期要求;头孢泊肟对葡萄球菌作用较差,头孢克洛250 mg给药剂量偏低,临床用药需进行调整.

  • 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治疗社区获得性轻中度细菌性肺炎的对照研究

    作者:江兴堂;杜艳萍;邓丽平

    目的评价头孢地尼治疗社区获得性轻、中度细菌性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平行对照临床试验,比较头孢地尼和头孢克洛在治疗社区获得性轻、中度细菌性肺炎的临床和细菌学效果及不良反应.用头孢地尼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33例(头孢地尼组),予头孢地尼每次100 mg,口服,每日3次;以头孢克洛治疗31例作为对照药物(头孢克洛组),予头孢克洛每次500 mg,口服,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7~14 d.结果头孢地尼组与头孢克洛组的临床痊愈率分别为84.8%和77.4%,有效率分别为93.9%和87.1%,细菌阳性率分别为81.8%和80.7%,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3%和88.0%,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3% 和6.5%,以上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头孢地尼组与头孢克洛组的平均用药时间分别为10.8±1.6 d和12.1±1.7 d,两组比较,具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头孢地尼治疗社区获得性轻、中度细菌性肺炎安全、有效并可缩短疗程.

  • 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因素分析

    作者:吕晓红

    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自本院2008年-2013年本院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患者2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常见的不良反应因素。结果:对器官和系统产生危害的不良反应前三位分别是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还有泌尿系统损害;三种损害均有特异性的不良反应表现。结论: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对其禁忌症有全面严格的把握,大可能的避免还有预防因服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产生的不良反应。

  •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

    作者:李逢春

    头孢菌类抗生素是以头孢菌培养得到的天然头孢菌素C为原料,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 A)加接不同的侧链而制成的一类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头孢菌类药物以其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副作用相对较小等优点而广泛于临床。但随着临床应用的增多,其不良反应也时有报道,其中又以包括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在内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报道为普遍,已引起了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 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作者:郑荣霞

    本文通过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的症状及原因,探讨预防不良反应的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 思密达对头孢菌素引起腹泻的疗效观察

    作者:丁淑艳

    本文对30例因使用头孢菌素类苗物引起腹泻的患者以思密达治疗,并与口服氟哌酸进行对照评价.思密达无毒、不致敏、见效快,现报告如下.

  • 2014—2016年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作者:彭华

    目的 调查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宜昌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6年9月产科收治的8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患者年龄以18~35岁为主,使用较多的抗菌药物为头孢菌素类,其中以五水头孢唑林钠和头孢替唑使用较为频繁,使用率分别为64.61%、49.40%;单一用药为主,构成比为95.25%;用药1~3 d内的仅有146例,占18.25%;使用预防类药物的有716例,占总数的89.5%.结论 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仅有少数药物的选择不恰当以及预防用药的时间相对较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和使用.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作者:王明贵

    1 引言β-内酰胺类(β-lactams)为临床常用的一大类抗生素,又包含下述数个类别: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单环β-内酰胺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β-内酰胺酶抑制药合剂等.

  • 第3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薛静;王鑫;王少华;张立;宋琳娜

    目的:研究第3代头孢菌素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正常混合血浆及含不同浓度第3代头孢菌素的混合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浓度,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头孢曲松钠在700mg/L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400mg/L时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孢哌酮钠在400 mg/L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头孢氨噻肟在700 mg/L时P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200 mg/L时APTT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3代头孢菌素血浆中Fbg与对照组相比虽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第3代头孢菌素对患者凝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临床在大剂量应用第3代头孢菌素治疗重症感染时,需注意动态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

  • 头孢吡肟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28例临床观察

    作者:薄剑;吴晓雄;达万明;王全顺;王书红

    头孢吡肟(马斯平,cefepime)是第四代头孢菌素,其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对革兰氏阳性细菌活性极佳,对内酰胺酶有高度稳定性,生物利用率高,细菌耐药形成机会少,临床取得了很好疗效.本文报道利用头孢吡肟作为首选药物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28例,结果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病例均为2000年1月~9月根据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诊断的白血病、淋巴瘤病人,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住院患者.体温≥38℃,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或伴有咳嗽咯痰,口腔或肛周感染,胸片示肺部感染.但除外以下情况:(1)严重心脏、肝病、肾脏疾病患者.(2)对头孢吡肟过敏者.(3)有精神系统异常,不能很好合作者.(4)已知病原菌为本药的耐药菌.(5)怀孕或(和)哺乳妇女[2].

490 条记录 7/25 页 « 12...45678910...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