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双侧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周晓霞;遇涛

    单侧颞叶癫痫(Uni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UTLE)是适合外科手术的对象之一,手术疗效已得到肯定.但是仍有部分颞叶癫痫患者术后发作控制不理想,可能与致痫灶为双侧颞叶起源或颞叶附加癫痫综合征等因素相关.其中双侧颞叶癫痫(Bilateral temporal lobe epilepsy,BTLE)是临床治疗的难题,常常药物疗效差,而又不被建议外科治疗.然而,目前BTLE的诊断标准、发病率、以及外科治疗策略等方面仍不明确.文章对BTLE的临床概念、发生率、形成机制、临床特点、诊断依据、神经心理学检查及外科手术策略进行分析、探讨.结果显示,基于头皮发作间期、发作期脑电图(EEG)判定BTLE并不可靠,经过颅内电极发作期EEG记录后,部分患者可以诊断为UTLE,接受手术切除后,效果满意;部分患者的颅内EEG记录显示癫痫发作具有明显的偏侧倾向,也可以考虑切除性手术.高频(EEG)监测、神经影像学检查及神经心理学检查对BTLE的诊断和治疗策略也有重要意义.

  • 机器人立体定向手术辅助系统辅助下的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精准定位致痫灶及切除

    作者:周健;翟锋;关宇光;赵萌;栾伟;滕鹏飞;陈述花;王静;王梦阳;栾国明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对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间行立体定向颅内电极置人的140例癫痫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0例患者电极置入,其中单侧置入109例,双侧置入31例.3例在置入过程中出血.139例完成了长程视频脑电(VEEG)监测,平均监测8.4 d(2~35d),平均捕捉到10.8次(0~98次)惯常发作.置入电极后无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和死亡病例发生,2例患者出现头皮感染(感染率为1.43%).140例患者中7例进行了二次置入,1例进行了三次置人.130例监测后明确了致痫灶.行致痫灶切除并且随访时间超过6个月的共71例,其中Engel评级I级56例(占78.9%),Ⅱ级2例(占2.8%),Ⅲ级3例(占4.2%),Ⅳ级10例(占14.1%).结论 对难治性癫痫患者,当非侵人性评估结果难以确定致痫区时,采用颅内电极置人并进行VEEG监测是定位致痫区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无永久性副作用及可以精确定位致痫灶.

  • MRI图像中颅内栅格电极定位算法的研究

    作者:周律;张志广;高小榕;高上凯

    在癫痫的手术治疗中,往往需要在患者颅内植入电极,通过记录和分析颅内脑电来精确定位致痫病灶.通常情况下电极植入后,依靠MRI检查来定位这些电极的位置并找到它们和脑组织结构的空间位置关系.但是这些电极定位方法不是需要较多的人工参与就是计算效率较低.为此,本文开发了一种只需要用户很少参与,便可以自动高效地在MRI图像中定位颅内栅格电极的算法.本算法充分利用栅格电极的几何特征以及它在MRI图像中的成像表现来对其定位,之后利用一个光滑曲面模型对结果进行修正,后在重建的三维人脑结构中标定这些电极的位置,从而帮助实现手术前的规划.应用本算法对数例患者的MRI脑图像进行了实验分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 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部位的选择

    作者:尚建文;马云川;李德鹏;苏玉盛;张琳瑛;彭程;张建国;孙振荣

    目的 探讨18F-FDG PET脑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的价值.方法 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其中男28例,女24例,年龄在7~38岁之间,平均22岁.所有患者脑MRI检查结果无异常.头皮EEG检查阴性23例,头皮EEG检查不确定癫痫部位的29例.采用SIEMENS ECAT47 PET扫描仪行18F-FDG PET脑断层显像,在PET指导下经颅内电极定位后行癫痫灶切除.结果 52例癫痫18F-FDG PET 显像阳性患者中,发作期8例呈18F-FDG摄取增高,发作间期44例呈18F-FDG摄取减低.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所提示的18F-FDG摄取增高部位,颅内电极都可检测到癫痫波.18F-FDG摄取减低44例患者,能记录癫痫波者39例,有效率为88.6%.5例不能检测癫痫波,无效率为11.4%.结论 18F-FDG PET显像对癫痫颅内电极放置位置选择具有指导的价值,尤以发作期18F-FDG PET显像明显.

  • 岛叶皮层的功能解剖

    作者:周沁;朱权;陈武超

    岛叶参与的网络复杂,与额、顶、颞叶、边缘系统及基底节均有纤维联系,涉及多种功能,本文主要通过国内外影像后处理技术和颅内置入电极后的皮层电刺激方法得出的数据分析,全面阐述岛叶皮层的功能及其分布特点,并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

  • 颅内电极的临床应用和进展

    作者:任连坤;吴立文

    在现代医学快速进展的背景下,仍然有20%~30%的癫痫患者呈现药物难治性.外科手术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力手段,而良好的手术效果基于全面的术前评估.在成熟的癫痫中心,通过细致评价临床发作症状学,结合包括头皮脑电图长程监测、结构性和功能影像学等非侵袭性检查,70%~80%的药物难治性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手术治疗效果.而其余的患者由于非侵袭性手段未能提供准确或者提供了矛盾的定位信息,颅内电极的应用为精确癫痫源以及脑功能定位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 脑膜血管瘤病二例报告

    作者:卫华;王玉平

    脑膜血管瘤病(Meningioangiomatosis,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的、发生于软脑膜的局限性病变,其特点是大脑皮质的脑膜上皮细胞、小血管及纤维母细胞样细胞的增生性改变.脑膜血管瘤病在国内罕见报道[1],现报道2例脑膜血管瘤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例1 男性,17岁,因发作性抽搐13年入院.患者13年前突然出现意识模糊,原地转圈,约半分钟后自行缓解.以后频繁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持续数秒钟至1 min不等,有时表现为突然无目的行走、旋转或睡眠中忽然坐起,发作时意识有时清醒,但不能说话,每天发作3~10次,服多种抗癫癎药无明显效果.否认家族癫癎及神经纤维瘤病史.神经系统查体:除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外,未见其他阳性体征.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异常.脑电图(EEG):发作间期右额颞散在尖慢复合波.发作期颅内电极EEG示右额低幅快节律异常放电.行右额癫癎灶切除.

  • 应用长程颅内电极监测定位癫(癎)致(癎)灶

    作者:蔡立新;李勇杰

    癫(癎)致(癎)灶(EZ)是指能够引起癫(癎)发作的某部分大脑皮质,如果通过手术将该皮质彻底切除,癫(癎)发作将不再出现[1].事实上,致痫灶是个理论上的概念,是引起癫(癎)发作的整个神经网络系统中为基础的部分.目前各项癫(癎)术前评估手段都无法精确地判定这个区域.

  • 立体定向辅助系统引导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定位中的作用

    作者:周健;关宇光;鲍民;翟锋;赵萌;滕鹏飞;陈述花;王静;栾国明

    目的 初步探讨机器人立体定向辅助系统(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术在致痫灶精确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三博脑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采用ROSA引导下的颅内电极置入术的40例局灶性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的资料.资料包括患者的自然情况、非侵袭性检查资料、电极置入后致痫灶的检出率、并发症以及手术疗效.结果 ROSA引导下颅内电极置入共40例,其中39例完成电极置入并行视频脑电监测.1例因出现颅内出血而中止电极置入.电极留置颅内4 ~34 d,平均11.4d;捕捉到临床发作2~38次,平均9.9次.置入电极后无一例出现脑脊液外漏、颅内血肿、电极折断或死亡.1例出现头皮感染.37例明确致痫灶,其中32例行局灶性切除手术.术后随访结果:Engel Ⅰ级27例、Ⅱ级2例、Ⅲ级1例、Ⅳ级2例.结论 采用颅内电极置入并进行长程脑电图监测是定位难治性癫痫致痫灶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是ROSA引导下的立体定向电极置入术,因其微创、手术时间短、安全、致痫灶定位精确,故而可以有效地指导致痫灶的精确切除.

  • MRI和CT阴性表现的脑致痫灶定位研究

    作者:遇涛;李勇杰;张国君;王玉平;卢德宏;陈莉;蔡立新;杜薇

    目的回顾性分析难治性癫痫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探讨MRI和CT阴性表现病例的致痫灶定位方法.方法经MRI和CT检查呈阴性表现的癫痫患者42例,应用发作症状评估、长程头皮和颅内电极视频脑电图(video-EEG)监测等方法综合定位致痫灶.结果36例(85.7%)患者可以明确定位致痫灶,其中位于颞叶19例,额叶12例,额叶+颞叶3例,顶枕叶2例;多灶性起源或定位不明确者6例,2例放弃手术.40例脑致痫灶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结论一些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微发育不良等细微脑组织改变通过现有的MRI和CT影像学检查尚难以发现,而它们常常是导致癫痫发作的病理基础.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发作特点,特别是长程EEG监测资料,可为大部分的此类病例明确定位脑致痫灶.

  • 颅内电极在功能区癫痫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崔志强;栾国明;张玮;周健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在功能区癫痫治疗中致痫灶定位及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我科治疗的涉及功能区的癫痫患者34例,经颅内电极植入明确致痫灶后,均行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根据致痫灶与功能区关系图决定治疗方案.结果 致痫灶与中央前后回相邻者10例,术中行单纯致痫灶切除术;与中央前后回部分重叠者14例,术中行非功能区致痫灶切除,功能区致痫灶皮层电凝热灼术;完全位于中央前后回皮层区域内者5例,术中行单纯皮层电凝热灼术.术后癫痫发作较术前明显减少,无明显术后功能缺失.结论 颅内电极植入是定位功能区癫痫致痫灶及功能区的有效方法.

  • 岛叶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及电传播途径分析

    作者:梅珊珊;李云林;刘庆祝;郑苏;马康平;郑瑞峰;代金东;易林华;张景

    目的 探讨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痫性放电的传播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多种术前评估手段(病史、影像学、头皮脑电图和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发作起源于岛叶或岛盖的7例患者,对其发作症状、头皮脑电图和颅内电极脑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记录到101次发作,3例头皮脑电图表现为发作起始于中后颞区,5例行颅内电极埋置.颅内脑电图监测显示,癫痫样放电自岛叶起始后,传导存在多种路径.结论 岛叶参与了多种致痫网络,发作症状及放电传导形式多样,但初始症状及异常放电仍有其独特的表现.

  • 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

    作者:陈旭;舒凯;蒋伟;朱遂强;雷霆;李龄

    目的 探讨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0年10月~ 2012年10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3例中央区结构性病变继发癫痫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皮层电刺激的33例中,神经功能缺损术后加重4例,5例术后出现对侧肢体轻瘫,2例出现对侧偏麻,4例出现一过性失语;10例行颅内电极皮层电刺激功能区定位,1例出现对侧手指轻瘫,1例出现一过性对侧肢体偏瘫及一过性失语,其余术后随访无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全组术后癫痫无发作达到Engel Ⅰ级35例(81%).结论 中央区病变继发癫痫的外科治疗涉及病变切除、致痫灶的处理以及功能保护.综合运用多种检查方法,在保护功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地切除病变.颅内埋藏电极长程脑电监测定位致痫灶,并经皮层电刺激定位功能区,可进一步明确中央病变与致痫灶、功能区重叠程度及毗邻关系,从而为手术切除范围的界定提供了关键信息.

  • 颅内电极长程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国君;李勇杰;遇涛;杜薇;王玉平

    目的评估颅内EEG(intracranial EEG,iEEG)监测在致痫灶定位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头皮EEG(scalp EEG,sEEG)监测致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46例,采用颅内硬膜下和(或)脑内电极,长程视频iEEG监测.根据术中痫样放电的表现、术后病理结果、疗效和sEEG复查结果,分析iEEG定位致痫灶的价值.结果深部电极埋置8例、硬膜下电极埋置17例、二者联合应用21例;电极留置4-23d,平均8.6±3.8d;iEEG监测8-552h,平均132±34h;捕捉到发作436次,平均9.4±7.8次.术后随访1年以上,82%(38/46)的患者癫痫发作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少于2次/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那些无创检查不能明确致痫灶的病例,iEEG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定位方法.

  • 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在功能区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刘广韬;潘隆盛;凌至培;许百男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技术在难治性癫痫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行颅内电极置入术,进行皮层及深部脑电图监测(intraeranial EEG,iEEG),对致痫区进行定位,二次手术前行MRI扫描,影像资料传输至计算机工作站,明确致痫灶与功能区皮层的解剖关系及功能联系,行神经导航下及iEEG精准定位的显微手术,大限度地切除致痫灶同时大程度的避免功能区损伤.结果 术后随访2-26个月:Engel Ⅰ级13例,Ⅱ级2例,Ⅲ级1例.无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结论 颅内电极监测结合神经导航的应用可使难治性癫痫外科手术更精确,侵袭更小.

  • 额叶癫痫致痫病灶定位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新宇;魏明海;尹剑

    目的 分析额叶癫痫的临床发作的症状学特征及脑电图特点, 探讨额叶癫痫的病灶定位及手术治疗.方法 对30例额叶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图长程监测, 并对其中12例患者施行颅内皮质电极记录脑电图.分析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及脑电图特点,定位致痫灶, 行手术切除.术中采用脑皮质电极(ECoG) 探测定位,选用或联用胼胝体切开术(CCS),局部痫灶切除及多软膜下横纤维切断(MST) .结果 额叶癫痫的发作临床症状学表现与癫痫病灶有临床关联,结合VEEG监测可发现特征性脑电活动,颅内电极记录可进一步精确定位致痫病灶,30 例额叶癫痫患者经上述2~3种方法联合治疗后随访1年以上,疗效满意.结论 观察临床症状学及颅内电极记录有助于揭示其脑电活动变化.对于难治疗性额叶癫痫, 准确定位致痫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中的应用

    作者:孟凡刚;孙振荣;张建国;葛明;张凯;杨岸超;胡文瀚;刘焕光;陈宁;白勤;史增敏

    目的 探讨颅内电极长程记录在颞叶癫痫定位、定侧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10月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60例经颅内电极定位的颞叶癫痫患者,电极类型采用硬膜下条状、栅状以及深部电极,手术方式包括颅骨钻孔电极植入、立体定向深部电极植入和骨瓣开颅电极植入.结果 额-颞皮层电极植入34例,额-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7例,双颞皮层电极植入7例,深部电极联合颞叶皮层电极植入7例,颞前-颞枕交界电极植入3例,条状电极联合栅状电极植入2例.手术方式包括前颞叶切除术50例,联合额叶致痫灶切除7例,联合胼胝体切开1例,颞后枕新皮层痫灶切除联合海马杏仁核切除2例.结论 颅内电极长程记录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和重要的定位手段,可应用于无创评估方法难以定位、定侧的颞叶癫痫.

  • 脑磁图与术中颅内电极在8例双侧颞叶癫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毓青;杨卫东;王凤楼;张建宁;杨树源

    颞叶癫癎(temporal lobe epilepsy, TLE)是难治性癫癎中常见的类型.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一侧TLE的诊治研究较多,有关双侧颞叶癫癎(bitemporal lobe epilepsy, BTLE)的报道较少.我们回顾性总结了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2003年9月至2005年7月收治的8例TLE病例,行脑磁图(MEG)检查证实为双侧颞叶致癎灶,并经术中皮层电极脑电图(ECoG)和/或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 检测进行了验证,术后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颅内皮层及深部电极埋藏治疗难治性癫痫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

    作者:陈跃

    难治性癫痫的诊断标准是指癫痫频繁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经过正规的第一线抗癫痫药物治疗且能够证明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在观察了至少2年以后,仍然不能控制发作,并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同时无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占位性病变[1].难治性癫痫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神经系统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好的方法就是手术治疗.植入式长程颅内电极监测技术已成为癫痫外科的一项重要的“金标准”技术.该技术通过术中核磁扫描定位,将数据输入立体定向及导航计划工作站,通过一期开颅手术将电极植入颅内可疑的致痫灶,术后通过监测癫痫发作期颅内电极EEG异常放电的部位和范围来制定二期手术治疗计划.植入颅内电极的另外一个重要目的是脑功能区定位(cortical mapping),以明确与癫痫源关系,从而避免或者减少手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发生[2].但由于手术需要分期,而且手术时间长,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因此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工作复杂.我科通过对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24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颅内电极埋藏定位癫痫灶治疗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癫痫病人颅内电极埋置术后视频脑电监测期的护理

    作者:王惠娟;张文杰;杜微;张国君;李勇杰;朱宏伟

    近年来,难治性癫痫的外科治疗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而癫痫灶定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步骤,通过现有的无创方法不能定位者需要应用颅内电极埋置进行长程视频脑电监测(VEEG),这一技术被认为是目前定位癫痫灶的佳方法.本文总结了2001年4月-2003年4月期间我科接受颅内电极埋置术的38例难治性癫痫病人资料.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