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贵成;王秋风;刘坤;尹倚艰

    目的 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治疗组326例口服芪苈强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对照组162例口服心宝丸,心功能Ⅱ级每次2粒,每日3次;心功能Ⅲ级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均4周.4周后进行心功能疗效、中医证候疗效、Lee氏心力衰竭计分等疗效性指标及血、尿、便常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K+、Na+、Cl-及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评价.结果 心功能疗效:冠心病心力衰竭或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近(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埘照组(P<0.05或P<0.01).Lee氏心力衰竭计分冠心病心力衰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组与对照组相近(P>0.05).安全性指标方面2组均未见异常变化.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满意,且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未见不良反应.

  •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内皮素-1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刘慧平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SHF)患者Tei指数和血浆内皮素-1(ET-1)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108例SHF患者按入院时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II级(35例,B组)、III级(36例,C组)、IV级(37例,D组),另选择5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A组),分别测定各组患者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频谱峰值与舒张晚期血流频谱峰值比值(E/A)及血浆ET-1水平.结果 SHF各组Tei指数、血浆ET-1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LVEF及E/A比值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Tei指数、ET-1水平显著增高,LVEF显著降低,而各组间E/A比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心力衰竭患者Tei指数与ET-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9,P<0.05);结论 SHF患者Tei指数与ET-1水平有较好的相关性,二者的联合检测可估测患者的病情、评价疗效和判断SHF患者的预后.

  • 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肾功能正常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戴士鹏;马增才;张建刚;徐泽升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2011年12月—2012年12月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14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每天螺内酯20 mg组72例、60 mg组76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及用药12个月后检测B型脑钠肽( BNP)水平,同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左室射血分数( LVEF)的变化。并监测血钾、肾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个月时,2组 LVEDVI、LVESVI、 LVMI、LVEF和BN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05),60 mg组较20 mg 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0 mg组较20 mg组高钾血症(血钾≥5.5 mmol/L)的发生率升高不明显(7.9% vs.2.8%),无统计学差异(P >0.05)。2组中均末发生严重高钾血症(血钾≥6.0 mmol/L)。20 mg组较60 mg组低钾血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2.6%vs.11.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60 mg组较20 mg组乳房发育及乳房疼痛的发生率明显升高(13.2%vs.2.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各有2例血肌酐增长较上次检验值>50%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均无血肌酐增长>180μmol/L者。结论肾功能正常的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每日60 mg螺内酯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室重构,降低BNP水平,减少低钾血症的发生,在密切监测下应用是安全的。

  • 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比较

    作者:桑明敏;朱芳一;马生龙;徐珊珊;霍建霞

    目的 比较胺碘酮分别联合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1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心律失常科诊治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4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心功能疗效、心律失常疗效、心率(HR)、右室射血分数(RVEF)、QT离散度(QTc)、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Barthe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及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92.86%vs.71.43%,χ2=6.574,P=0.010;83.33%vs.57.14%,χ2=6.891,P=0.009),HR、QTc均低于对照组(t=3.958、2.731,P=0.000、0.008),RVEF、LVEF均高于对照组(t=13.998、10.851,P=0.000、0.000);NT-proBNP及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t=2.699、10.247,P=0.000、0.000);Barthel评分及6 min步行距离均优于对照组(t=14.197、7.960,P=0.000、0.000);在6个月随访中,观察组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4.29%vs.2.38%,χ2=3.896,P=0.048),而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联合比索洛尔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可有效改善机体心功能,降低NT-proBNP水平,提高预后,疗效优于胺碘酮联合美托洛尔.

  • 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然;张丽;张继伟;田领;李向欣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C反应蛋白( CRP)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80例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各40例。2组患者均常规应用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洋地黄等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3次/d。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患者血浆BNP、CRP表达水平及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2组有效率比较,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82?.5% vs.65.0%, P <0.05)。治疗前2组患者血浆BNP、CRP水平及LVEDV、LVESV、LVEDD、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8周后血浆BNP、CRP水平均降低( P <0.05),LVEDV、LVESV、LVEDD、LVEF均得到有效改善( P <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血浆BNP、CRP水平明显降低( P <0.05),心功能显著改善( P <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能明显降低慢性肾衰竭合并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CRP表达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芪苈强心胶囊改善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双平;常丽萍;袁国强;李彦霞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卡托普利片,12.5 mg/次,每天3次;治疗组7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每天3次。疗程均为4周。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C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以及心脏超声心动图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血清ET水平明显下降,NO、CGRP水平显著上升( t =7.694、117.850、27.727, P均<0.01),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降低( t =26.862, P <0.01),且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P <0.01)。2组心功能及中医证候均明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2.357、2.589,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LVEDD、LVESD 均下降,LVEF明显提高( P均<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 P <0.01)。结论芪苈强心胶囊可保护慢性心收缩性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心力衰竭症状及程度,有效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王海洪;王海雁

    目的 探讨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163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Ⅰ级8例、Ⅱ级33例、Ⅲ级53例、Ⅳ级69例.所有患者均予以完整的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并测定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不同NYHA分级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YHA分级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水平与NYHA分级呈正相关(r=0.23,P<0.05),但与LVEF无明显相关(P=0.36).结论 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室收缩功能呈负相关.

  • 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疗效分析

    作者:周先红

    目的 了解分析胺碘酮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仅予以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2组患者的心功能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抗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入院率以及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心功能改善、心力衰竭再入院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积极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应合理地对胺碘酮的用药剂量和指征进行把握,这对于收缩性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是非常安全、有效的.

  •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61例疗效分析

    作者:宋克玲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8周.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2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70例疗效观察

    作者:吕书娟;杨备战

    目的 观察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0例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螺内酯组34例和大剂量螺内酯组36例,观察2组用药量、用药前后心功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大剂量螺内酯组螺内酯、氢氯噻嗪的使用量均多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剂量螺内酯组呋塞米的使用率为30.5%高于小剂量组的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时,2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I)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且大剂量螺内酯组改善情况均优于小剂量螺内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高血钾,无严重肾功能损害.结论 大剂量螺内酯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 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洋地黄中毒疗效观察

    作者:陈安芳;李勤;姜荣泸

    目的 观察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洋地黄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2例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洋地黄中毒患者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结果 32例患者中,显效21例(65.6%),有效8例(25.0%),无效3例(9.4%),总有效率为90.6%.结论 应用硝酸异山梨酯联合多巴酚丁胺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伴洋地黄中毒,疗效显著.

  • 生脉片佐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蒋义生

    目的 观察生脉片(党参方)佐治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92例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片(党参方)8片,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15d为1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2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的86.95%,LVEF改善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中西药联用治疗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安全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心衰合剂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30例临床观察

    作者:李发安

    目的 探讨心衰合剂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心衰合剂治疗的3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其疗效.结果 对21例服用西药而心力衰竭不能控制者,加服心衰合剂后,全部有效;9例未用西药者,单纯服用心衰合剂后,有效7例,无效2例.结论 心衰合剂治疗收缩性心力衰竭有较明显的临床效果,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低分子肝素辅治收缩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作者:唐井刚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对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皮下注射,每天2次,共15d.2周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血浆D-二聚体(D-dimer)、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左室舒张末径(LVEDd)水平明显降低,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LVEDd、LVEF水平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浆D-dimer、FI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低分予肝素辅治既能降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又可改善其心脏功能,有益于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戒烟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杨锐

    目的 探讨戒烟对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 将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且有吸烟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另给予戒烟干预.治疗后比较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可导致患者的肺功能下降,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戒烟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体会

    作者:李晓龙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所致心脏疾病的终未阶段,长期以来学者都认为无法阻止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病情进展,也无法降低其病死率.但自2002年我国发布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以来,我院对60例此类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临床预后明显改善,现将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 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中血清尿酸水平与左心室舒张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王海洪

    心力衰竭患者中,很多会发生高尿酸血症,其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血清中尿酸是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的终产物,而黄嘌呤氧化酶是体内氧化作用中重要的参与者,其活性的大小与氧化负荷直接相关.与其他组织低氧性疾病相似,很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会出现血尿酸(SUA)水平增高.高尿酸血症可由产生过多或排出减少所致,也可二者共同作用所致[1].有资料显示,组织供血或供氧不足可消耗三磷酸腺苷,激活嘌呤核苷酸降解通路,产生尿酸,致使心脏、肺脏、肝脏和骨骼肌中尿酸产生过量尿酸[2].血清中尿酸水平上升与组织低氧症的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紫绀性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动脉性疾病密切相关[3].

  • 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比较探讨

    作者:蔡志龙

    目的:研究分析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心衰患者186例,根据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EF)分为两个小组,其中(EF≥0.45)共126例患者为舒张性心衰组(HF-PEF),60例患者(EF<0.45)为收缩性心衰组(HF-REF),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影响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的因素和差异。结果:舒张性心衰组(HF-PEF)患者的平均年龄较大,高血压和女性患者占比较高。舒张性心衰(HF-PEF)组患者的白蛋白、血钠、血氯的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收缩性心衰(HF-REF)组患者,但舒张性心衰(HF-PEF)组患者的心率、肌酐(Cr)、血尿酸、血钾、脑钠肽(BNP)水平均明显低于收缩性心衰(HF-REF)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张性心衰和收缩性心衰存在不同的差异,因此不同类型的心衰应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治疗手段。

  • 舒张性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特征的对比研究

    作者:尉希清;张金国;谭洪勇;陈昱;张洪生;纪翠玲;刘志华

    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收缩性心力衰竭(SHF)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心力衰竭住院的8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相关指标分为DHF组385例与SHF组441例,分析两组患者各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 DHF组患者385例(占46.6%),多见于年长、女性患者,高血压心脏病和冠心病分别是DHF的第一、二位病因.SHF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增大,QRS时限延长;而DHF患者心室腔无明显扩大,但室壁增厚明显,且房颤发生率高.DHF组NYHA分级Ⅳ级、肝肾功能受损、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再次住院率均显著低于SHF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地高辛、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安体舒通的应用明显低于SHF患者.结论 与SHF患者相比,DHF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较轻,住院死亡率及1年内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的事件发生率低,预后相对较好.利尿剂是改善DHF症状的有效药物,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和β-受体阻滞剂能改善DHF患者的预后.

  • 高血压可能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

    作者:

    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人类精神药理学研究中心的学者在美国心理科学协会年会上宣读的一项新研究成果显示:高血压(特别是向头部和颈部供应血液的动脉)可能与认知能力下降有关.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患者(特别是中央动脉,包括人体中大的主动脉和颈动脉)在视觉处理测试中的表现较差,而且他们进行思考的速度较慢,识别能力较弱.在通常情况下,医生是在病人的肱动脉处测量血压;然而,对中央动脉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可能是评估认知能力的一种更为敏感的方法.中央动脉直接控制流向大脑的血流.跳动的心脏会向身体各个部位输送大量血液,而中央动脉的柔韧性、扩展性和收缩性较强,以保持血液稳定地流向大脑.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央动脉会逐渐变得僵硬和缺乏弹性,大脑就会接受到压力较高的血液,从而对认知功能造成损伤.

205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