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观察

    作者:张卫国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收治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0例.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试验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在接受基础治疗的同时辅以中医辨证治疗,有助于促进临床疗效的提高.

  • 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8例临床观察

    作者:韩鹏

    目的:总结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68例.结果:显效10例(14.7%),良效41例(60.3%),进步12例(17.6%),无效4例(5.9%),总有效率为94.1%.结论: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难治性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

  • 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在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作者:谭大义

    目的:探讨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本院血液科的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89例,随机分为联合组55例和常规组54例,联合组采用温灸治疗仪外治、中药内服,同时加用强的松治疗本病,常规组只给予强的松治疗和常规对症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治疗后临床疗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1周、4周、12周后血小板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治疗4周与12周后血小板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IgA、IgM水平明显下降,IgG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后C D8+水平明显下降,C D4+、C D4+/C D8+水平明显升高,与治疗前对比均P<0.05;且联合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④联合组在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面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温灸治疗仪联合中药具有升高血小板、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及降低激素毒副反应之功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血液二号"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8例

    作者:宋明福;赵为军;王安桥

    目的:观察采用中药"血液二号"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疗效.方法:将68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予不同方案,2组治疗每隔3个月作一次对照比较,观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数和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多,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比较A组无明显优势,但在治疗6个月时2组比较,A组疗效明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药物副反应A级明显低于B组.结论:"血液二号"治疗CITP能促进巨核细胞向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的生成,疗效好于单用西药醋酸泼尼松.

  • 疏风凉血补肾方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

    作者:曾英坚

    目的观察疏风凉血补肾方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CITP)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调节作用。方法将50例C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20例、联合组15例和西药组15例。中药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治疗,联合组以疏风凉血补肾方加强的松治疗,西药组以强的松为主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小板计数、骨髓巨核细胞总数和构成比例、骨髓TGF-β1水平的变化。结果中药组良效率(55.0%,11/20)显著高于西药组(20.0%,3/15),与联合组(60.0%,9/15)相近;中药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上升(P<0.01),且优于西药组(P<0.05),与联合组相似;中药组治疗后骨髓巨核细胞总数降低、产板巨核细胞比例上升(P<0.01),与联合组相似,而西药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中药组、联合组治疗后TGF-β1值降低(P<0.05),且和西药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风凉血补肾方能有效降低CITP患者TGF-β1水平,促进骨髓巨核细胞分化成熟,从而有效提高血小板计数。

  • 小剂量肝素治疗12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王敏芳;李民英;武国胜

    为了观察小剂量肝素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的临床疗效.对12例经强的松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半年以上无效的CITP患者,皮下注射小剂量肝素钠治疗.结果表明,经小剂量肝素钠皮下注射治疗后8例有效,4例无效,且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无出血加重情况.结论: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CITP安全有效.

  • 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6例观察

    作者:秦兰;袁忠;杜晓军;马西虎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一般采用激素治疗,必要时还需给予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了解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本研究将26例血小板数<60.00×109/L的CIT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激素与免疫抑制治疗,rhIL-11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IL-11 25 μg/(kg·d),每日1次,皮下注射,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表明:23例CITP患者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情况均得到不同程度好转,只有3例治疗后血小板减少情况没有改善.对照组和rhIL-11组的血小板计数分剐由治疗前的26.15×109/L和27.84×109/L增加为66.62×109/L和105.62 ×109/L,rhIL-11组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出血症状减轻,在rhIL-11组中8例患者的血小板恢复正常(>100×109/L),获得满意治疗效果.结论:rhIL-11联合传统的激素治疗对慢性ITP患者血小板减少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慢性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JAK2/STAT3mR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宋丽;杜宁超;李富荣;刘仿

    目的: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JAK2/STAT3 mRNA信号转导通路的基因表达,探讨JAK2/STAT3 mRNA变化与CITP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设立CITP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用RT-PCR、琼脂糖电泳等方法检测CITP组及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中JAK2/STAT3 mRNA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经PCR及RT-PCR实验证实,JAK2/STAT3 mRNA表达有清晰条带,熔解曲线峰值单一,CITP组JAK2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4);STAT3 mRNA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01);这表明CITP患者的JAK2/STAT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ITP组中JAK2/STAT3 mRNA均有表达,且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其升高与患儿CITP发生有关.

  • CITP患者外周血Breg与CD4+T细胞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伍昌林;王前;郑磊;顾大勇;何建安;邵超鹏

    本研究检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Breg亚群与CD4+T细胞数量、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它们在C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选择35例CITP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Th1、Th17、Th22以及Breg细胞亚群的比例变化;运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PBMNC培养液上清中IFN-γ、IL-17、IL-22以及IL-10水平,与同期选择的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表明,C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比例均升高(P<0.05),调节性B细胞(Breg)的比例降低,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ITP患者治疗前PBMNC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17、IL-22水平升高,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Breg细胞的比例变化与培养液上清中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719,P<0.05),Breg细胞与Th1、Th17、Th22细胞亚群的变化呈负相关性,IL-10水平与IFN-γ、IL-17、IL-22水平也呈负相关性.结论:调节性B细胞比例及IL-10的水平下调可能参与CITP患者的CD4+T细胞免疫调节紊乱机制,可为其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与新思路.

  • IL-11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秋荣;吴德沛;陈令松;曹若男

    为了探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的动态变化及意义,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CITP的治疗作用,采用ELISA方法对CIT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1含量进行动态测定,并将小IL-11应用于CITP患者,剂量1.5 mg,皮下注射,每天1次,1疗程14天,治疗1-2疗程.结果表明: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血清IL-11水平与CITP患者血小板数呈平行性升高;患者经2个疗程rhIL-11治疗后,血小板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CITP患者血清IL-11水平与患者的血小板数有一定的相关性,且rhIL-11对CITP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 IL-23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表达与作用探讨

    作者:黄颖;李永志;魏彩霞;黎承平;李维佳;杨弘

    本研究旨在探讨IL-23及其它的IL-12家族成员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萦癜(ITP)的表达及其免疫调节功能.运用反转录实时PCR方法检测30例慢性ITP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IL-23p19、IL-12p35、IL-12p40、IL-27、IL-17 mRNA的表达水平,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IL-23、IL-12、IL-17含量并分析其在慢性ITP中的表达规律及与T亚群的关系.结果表明,慢性ITP患者及正常人PBMNC均低水平表达IL-23p19、IL-12p35、IL-27、IL-12p40 mRNA;部分患者及正常人PBMNC微量表达IL-17 mRNA.IL-12p35、IL-27、1L-17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IL-23p19、IL-12p40 mRNA的表达水平比正常对照明显减低(p<0.01).慢性ITP患者血浆IL-12水平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IL-23、IL-17水平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ITP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异常主要与IL-12相关,可能与IL-23/IL-17调节轴无直接关系.

  •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价值分析

    作者:龚雪迪

    目的 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治疗时间4d,不再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清晨顿服应用泼尼松l mg/kg,用药时间4周,根据患者血小板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3d及5d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69.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3d及5d,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2例

    作者:闫晓婷;史素芳

    目的:观察养血清癜汤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慢性ITP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和西药组(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来判断养血清癜汤对慢性ITP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22例患者显效率、良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36.3%、22.5%和86.3%,对照组18例患者分别为22.2%、16.6%和55.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养血清癜汤对慢性ITP疗效明显.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分析

    作者:高健;于洁;王晓毅;任辉

    目的 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巨和粒)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对36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皮下注射巨和粒,3mg每天,用至PLT≥50×109/L停药.结果 36例患者有22例显著有效,应用10天左右血小板能升至30×109/L以上,6例有效能维持于PLT (20~30)×109/L之间,相关出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4例周身疼痛并发热,不能耐受而停用该药,4例无效.通过以上数据显示,有效率占78%.结论 巨和粒可安全有效地促进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小板的恢复,但疗效不持久.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对两种血小板减少症患儿骨髓巨核系祖细胞的作用

    作者:白松婷;盛光耀;赵晓明;王璐;邹湘

    目的 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 11,rhIL-11)对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hronic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CITP)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儿骨髓巨核系祖细胞(megakaryocyte progenitor)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 收集17例CITP患儿及14例AA患儿骨髓,对照组为骨髓检查三系造血功能正常、排除血液系统疾病儿童10例.无血清培养各组骨髓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培养体系中包含血小板生成素(TPO)、可溶性补体结合(SCF),IL-3,rhIL-11,或TPO,SCF,IL-3.培养第14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1+细胞率,CD41结合的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nti-alkaline phosphatase,APAAP)桥联酶标技术鉴定半固体培养的巨核细胞集落形成单位(megakaryocyte colony forming unit,CFU-MK)和巨核细胞爆式集落形成单位(megakaryocyte burst forming unit,BFU-MK).结果 rhIL-11联合TPO等细胞因子,可促进对照组、CITP组CFU-MK和BFU-MK生成(P<0.01),提高CD41+细胞率(P<0.01);但对AA组,CFU-MK和CD41+细胞率无明显的作用(P>0.05).结论 rhIL-11联合TPO等细胞因子,可促进CITP患儿骨髓巨核系祖细胞在体外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的增殖,提示rhIL-11具有治疗CITP的潜在价值,但对AA患儿的骨髓巨核系祖细胞生成并无明显的效果.

  •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进展

    作者:皮光环;汤静燕

    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约20%~25%的急性ITP发展而来,其治疗特点呈慢性难治性,目前治疗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免疫球蛋白、抗D抗体、α-干扰素治疗、脾脏切除及其它免疫抑制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间歇短程大剂量冲击疗法副作用小、花费低且能获得几乎50%的有效率;静脉免疫球蛋白已广泛用于临床特别对急危重症其疗效可达83~88%;抗D抗体有效率可达80%,且能持续保持良好反应;α-干扰素的治疗可用于延迟小儿脾切除或者脾切除术前提高血小板数;抗CD20单抗可尝试用于治疗儿童慢性、难治性ITP.脾切除是治疗慢性ITP的有效方法,其完全缓解率可达70~80%,但应严格掌握指征.

  • 脾切除在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意义

    作者:胡群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正常或增加为特征,又称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依据其发病持续时间可以分为急性和慢性型.通常儿童多以急性ITP为主,仅少部分为慢性ITP.

  •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的探讨

    作者:赵鸿鹰;王宇;赵鸿雁;徐建军;江荣科

    目的 探讨巨核细胞负调控因子PF4和TGF-β1在CITP患者血浆中的变化,为难治性CITP的发病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依据.方法 用ELIJSA试剂盒检测待测血浆中PF4和TGF-β1,水平,用光学显截镜分类计数标准化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结果 CITP未正规治疗组及复发难治组外周血浆中PF4和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组治疗后PF4和TGF-β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接近正常对照组,未缓解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CITP患者治疗前骨髓涂片均以颗粒巨核细胞为主伴产板障碍;治疗后缓解组患者骨髓涂片以产板巨核细胞为主.结论 巨核细胞负向调控因子如PF4及TGF-β1可能参与CITP的发病.

  • 血清瘦素水平及其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

    作者:赵辉;任贺;韩之波;战梅;杨仁池

    目的评价激素样细胞因子-瘦素(leptin)与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CITP)的相关性.方法用ELISA法分别检测了46份CITP患者和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瘦素水平.并且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加入瘦素体外培养评价血小板抗体产生情况.数据以student's t检验处理.结果CITP患者平均血清瘦素水平(22.11±15.84ng/ml)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5.44±4.84ng/ml);瘦素水平阳性的CITP患者血小板数明显低于瘦素水平阴性的患者,而血小板相关抗原则明显高于后者.结论瘦素在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发病机制中可能有重要作用,值得进一步探讨.

  • 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效果

    作者:段云雁

    目的 研究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214例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107例.参照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维生素C治疗,试验组则联合归脾丸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对患者血小板计数、特异性抗血小板有关抗体PAIgA、PAIgG、PAIgM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 (1)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2.16±0.51)d,参照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3.45±0.2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测定结果显示,试验组血小板计数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要高,PAIgG、PAIgM指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PAIgA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归脾丸联合西药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83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