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价值分析

    作者:夏正超

    目的:探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放射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收治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先进行脑CT检查,CT阳性者行MRI检查、MRA检查及DSA检查.结果:本组100例患者经CT检查,阳性率92.0%.经MRI、MRA和DSA检查,MRA明确诊断率76.1%,DSA明确诊断率91.3%.结论:CT、MRI、DSA是放射影像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要依据,临床要结合患者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方式.

  • 用CT检查、MRI检查和MRA检查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效果探析

    作者:阮小锋

    目的:探讨用CT(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MRI(磁共振成像)检查和MRA(磁共振动脉成像)检查诊断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二济困医院收治的4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MRI检查、MRA检查和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然后,将DSA检查的结果作为终的诊断结果,比较使用CT检查和MRI检查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并观察对这些患者进行MRA检查的结果.结果:使用DSA检查对这4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结果是:其均患有后循环缺血性眩晕.使用CT检查对这4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30%,使用MRI检查对这40例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为77.5%.使用MRI检查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高于使用CT检查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P<0.05.对使用MRI检查被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31例患者进行MRA检查的结果是:有24例患者发生缺血的动脉为基底动脉A型(24条),有3例患者发生缺血的动脉为基底动脉B型(3条),有3例患者发生缺血的动脉为基底动脉C型(3条),有1例患者发生缺血的动脉为基底动脉A型合并B型(1条).结论: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进行MRI检查,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对其病情进行诊断的准确率,还可同时通过进一步的MRA检查判断其发生缺血动脉的类型,有利于临床医生尽快地找到其病因,以便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 肱动脉迂曲误诊为动脉瘤1例

    作者:夏正东

    患者女,68岁,临床诊断为左肘部动脉瘤.因左肘部包块10余年,加重伴局部搏动性胀痛1年余入院.既往无特殊病史.查体在患者左肘关节上方偏内侧可见约3 cm×2 cm大小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局部轻压痛,可触及血管搏动,未闻及杂音.超声检查:于患者左侧肘部肱动脉走行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彩色血流信号充盈良好,未见反流及动静脉瘘.对该患者同时行MRA检查提示左上肢肱动脉瘤可能.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梅芳;余晓梅;戴旭辉

    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主要疾病,在门诊和住院病人中,存在大量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昏、头痛,或存在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 DSA、MRA因为有创、费用昂贵,不能作为常规反复检查的手段,因而TCCD成为首选筛查颅脑疾病的检查方法.本文选取306例(排除无颞窗者)施行了TCCD检查的患者,通过对彩色和频谱多普勒的分析,结合临床资料及与CT、DSA、MRA检查结果对照,研究TCCD在颅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CT与MR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分析

    作者:葛鹏

    目的 分析在颅内动脉瘤患者诊断当中采用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的诊断价值.方法 120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诊的颅内动脉瘤病例,随机乱序分成两组,观察组60例行CTA检查,对照组60例行MRA检查,评估并比较两组的检出情况.结果 观察组发病24 h内的检出例数58(96.7%)例,高于对比组检出37(61.7%)例(P<0.05).结论 颅内动脉瘤患者早期诊断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更为有效,检出率相对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