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Fugl-Meyer量表在脑卒中康复评定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作者:钟耀华

    目的:分析Fugl-Meyer量表评定脑卒中康复情况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肢体功能,B组采用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肢体功能.结果:A组和B组治疗前的Fugl-Meyer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用Fugl-Meyer量表评定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具有可行性.

  • 益气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偏瘫肢体功能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

    作者:张见平;赵刚;陈健;黄伟;王景叶;方捷

    目的 探讨益气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及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8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康复治疗组在对症治疗基础上配合偏瘫运动康复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组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方.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各疗程结束后进行患侧上肢Fugl-Meyer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采用表面肌电图仪检测偏瘫侧肱二头肌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大等长收缩肌电图波形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和中位频率值(median frequency,MDF).结果 治疗后1、2、3个月,联合治疗组FMA评分均高于康复治疗组(t值分别为2.702、4.595、4.444,P值均<0.01).治疗后2、3个月,联合治疗组RMS值(t值分别为7.188、5.405,P值均<0.01)与MDF值(t值分别为3.336、4.584,P值均<0.01)均高于康复治疗组.结论 益气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疗法可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偏瘫侧上肢的运动功能,提高肌张力.

  • 腹针治疗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62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文雅;樊凌云;王惠生;邓晓鹏;孙俊珍;周慧文;王晓霞

    目的:观察腹针治疗对脑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影响.方法:依照本研究纳入标准选取入选病例脑卒中患者6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常规取穴,治疗组在上述体针基础上加用腹针疗法,两组均留针35min.疗程共计21d.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在患肢感觉及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分别以Fugl-Meyer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进行相应客观评定.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显著提高FMMS积分与ADL积分,并降低NIHSS量表积分(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提高FMMS积分与ADL积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针在改善患者感觉功能与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上均具有明显作用,证实其对缺血性脑卒中偏身感觉障碍具有良好疗效.

  • 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李丹;许志强;任海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脑损伤患者随机分配为A组(单纯药物治疗组)、B组(运动疗法+药物治疗组),每组30例.于入院时和入院后3个月检测血流变,并用Fugl-Meyer量表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B组较A组效果明显(P<0.05).B组Fugl-Meyer量表分较A组改善(P<0.05).结论运动疗法不仅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还可能降低复发的危险.

  • Fugl-Meyer量表在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评定中的应用

    作者:桑德春;纪树荣;张缨;金萍

    目的: 运用Fugl-Meyer量表评定社区脑卒中康复疗效、判断其可行性.方法: 对313例社区脑卒中偏瘫的患者分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运用偏瘫实用训练技术进行康复治疗3个月.治疗组在康复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3个月利用Fugl-Meyer量表对肢体功能进行评定.对照组仅做定期跟踪康复评定,评定内容同治疗组.结果: ①康复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②康复治疗组较对照组效果好,治疗2个月后两组间Fugl-Meyer评分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结论: 运用Fugl-Meyer量表可显示出社区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该量表可以在社区作为评定标准使用.

  • 弥散张量成像联合Fugl-Meyer量表在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后运动转归中的应用

    作者:姜蔼玲;胡才友;庞国防;李嫦;何丽艳;秦娇琴;周苗;陈梓斌;李宁虎;黎祖越

    目的 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和Fugl-Meyer量表在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转归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随机选择2017年1月至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药物和偏瘫肢体功能康复治疗,并于入院后第1周、12周完成核磁共振DTI检查和Fugl-Meyer量表评估,对比分析治疗前后DTI参数和FMA与运动功能转归的情况.结果 ①入院不同部位DTI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患者第1周和第12周感兴趣区(ROI)患健侧各向异性分数比值(rFA)和FMA量表评分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1,p=0.01;r=0.46,p=0.03).③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大脑脚FA值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26.5%.内囊后肢FA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22.4%.感兴趣区FA值联合FMA在运动功能转归总体变异度中的贡献占40.6%.结论 DTI联合Fugl-Meyer量表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转归优于单独使用Fugl-Meyer量表,对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转归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Fugl-Meyer量表在脑卒中镜像治疗中应用及与FIM量表相关性分析

    作者:胡国金;孙秀丽;张义发;孙李慧子;耿超;张丽;黄维;肖尧

    目的 研究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上肢部分(upper Fugl-Meyer motor function assessment,U-FMA)在脑卒中患者镜像康复治疗中的评估作用及与功能独立性评测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FIM)的关系.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组(40例)和镜像治疗组(40例).常规康复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镜像治疗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加用镜像疗法;疗程均为24周.治疗前及治疗8、16、24周后采用U-FMA量表评估运动功能、FIM量表评估日常独立活动能力.分析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程度,并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 两组治疗8周、16周、24周后,与治疗前U-FMA评分、FIM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U-FMA评分、FIM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U-FMA评分与FIM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镜像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U-FMA量表、FIM量表均能较好反映卒中患者康复后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程度,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早期针刺干预对偏瘫平衡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作者:邓多喜;郭奎奎;李国民;张志琦;谢娇;彭亮;谢辉

    目的 观察平衡针刺第4颈椎到第1胸椎(C4-T1)、第12胸椎到第1腰椎(T12-L1)夹脊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平衡针刺组(60例)、普通针刺组(60例)和基础对照组(60例).在治疗后与治疗后3个月从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站起-走计时测试量表)、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进行观察.结果 在治疗后和治疗后3个月,平衡针刺组肢体功能、平衡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平衡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3个月,平衡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普通针刺组平衡功能与基础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基础治疗同时联合平衡针刺比单纯基础治疗以及普通针刺治疗偏瘫患者的肢体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更有效,并能改善平衡能力.

  • 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周亚芬;陈露妮;王超;陈利芳;方剑乔

    [目的]评价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针刺组接受针灸治疗和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周期2个月,随访期3个月。主要疗效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次要指标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量表以及Fugl-Meyer量表。[结果]两组受试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在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满足均衡性。治疗2个月后,针刺组的HAMD量表、Barthel量表以及Fugl-Meyer量表较常规治疗组明显改善(P<0.05);随访3个月时,各项指标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可以改善PSD患者的抑郁状态,并对PSD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 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致踝关节运动障碍31例

    作者:张廷峰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结合牵张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致踝关节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综合组除了做常规康复治疗外,增加专门牵张训练,肌力训练和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两组患者于治疗8周时进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步行功能采用Holdden步行功能分级进行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结果:综合组踝关节运动障碍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临床意义(P<0.05).结论:利用肌力训练、牵张训练,肌电生物反馈三者综合训练对踝关节运动障碍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 整体控制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功能训练效果的影响

    作者:毛志明

    目的:探讨整体控制疗法(GCT)对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运动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5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GCT.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下肢运动与平衡功能(FugI-Meyer量表)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6周,两组UE-FM、LE-FM、FM-B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锻炼中应用GCT能改善运动功能,增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 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疗效评价

    作者:卞镝;隋月皎;田辉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 踝三针治疗中风后足内翻临床研究

    作者:夏梦;鲁海

    目的 评价以足临泣为主穴的踝三针治疗轻中度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有效性.方法 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踝三针组)和对照组(丘墟透照海组),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采用改良Tardieu量表评定下肢痉挛程度;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评定下肢的运动功能;足内翻角反应足内翻纠正情况.结果 各量表评级、评分显示:组内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踝三针可以有效改善轻中度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便于操作.

  • 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的疗效观察

    作者:武国德;李珍花;张学范;张廷华;王欢;梁德胜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残余血肿和血肿周围水肿、瘫痪肢体FMA量表的影响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头颅CT确诊的基底节区出血量在45~70ml之间的患者27例,发病后72小时内行微创血肿引流术,拔除引流管当日即给予地塞米松10mg/d,连用7天后减量停用,川芎嗪200ml/d,连用14天.同时以行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未用地塞米松和川芎嗪的2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测定术前、术后24h、7d、14d、21d CT上的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评定术前、术后7d、14d、21d FMA量表,并对与用药有关的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终止点在术后第21天.结果治疗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7.1/2.5ml,20.5/10.9ml,15.3/16.9ml,7.8/9.6ml,3.1/4.6ml;FMA评分为(64.0±12.2),(70.0±10.8),(81.0±11.5),(94.0±8.7);消化道出血2例,继发性血糖增高1例,死亡3例.对照组各时间点血肿体积/水肿体积为56.4/3.0ml,21.2/9.4ml,15.8/17.6ml,11.2/14.1ml,6.4/8.4ml;FMA评分为(66.0±13.5),(71.0±12.3),(79.3±13.2),(84.0±10.1);再出血1例,消化道出血1例,心功能衰竭1例,死亡2例.2组病例残余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前、术后24h、7d的变化,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术后7 d、14 d的FMA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在术后14d、21d的变化与术后21d的F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和川芎嗪对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血肿的吸收有促进作用,对血肿周围水肿有抑制作用,能提高患侧肢体肌力,但不增加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