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江浙沪地区正常(牙合)成人颅颌面的三维CT测量

    作者:闫晋;沈国芳;房兵;石慧敏;吴勇;邵滋旸;夏碧清;于德栋

    目的:探讨江浙沪地区正常(牙合)成年人颅颌面部结构形态特征的美学关系及其内在规律.方法:选取江浙沪地区正常(牙合)者50例(男22例,平均年龄22.9岁;女28例,平均年龄21.2岁),拍摄颅面部CT,运用SimPlant12.02软件(比利时)对颅面部CT影像进行三维重建及测量研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1.0软件包进行成组t检验及直线回归分析.结果:软组织测量值较硬组织测量值个体差异明显.颅颌面软硬组织结构均表现出显著的性别特征差异(P<0.05),但结构间的比例关系在男女间极为相近.结论:正常颅颌面三维结构间存在着比例协调的特征规律,研究建立的数据库可为颅颌面畸形的诊断分析、治疗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 应用螺旋CT重建并测量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畸形外鼻

    作者:梁赟;杨育生;张勇;乌丹旦

    目的:应用螺旋CT对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畸形鼻进行初步测量分析.方法: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后,应用Amira软件对30例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的畸形鼻定点,并进行线距及角度测量.采用SPSS 11.5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对17个标记点共19项测量项目进行测量标记.并对其中7项指标进行了患、健侧比较.结果.单侧唇裂和唇腭裂患者双侧鼻翼发育程度不一致,患侧较健侧发育不全:鼻尖位置偏健侧,导致患侧鼻尖下点到鼻翼基底点的距离大于健侧;鼻梁多偏斜,表现为骨性及软组织共同偏斜;鼻面角小于正常人;患侧鼻孔宽度较健侧大;鼻小柱向健侧偏斜;鼻孑L不同程度不对称.结论:应用螺旋CT及重建、测量软件能精确测量外鼻,并可以明确外鼻的畸形程度.患、健侧组织不对称程度及评价手术疗效.

    关键词: 三维CT 外鼻 测量
  • 三维CT定位在上颌阻生尖牙拔除中的应用

    作者:汪湧;杨驰

    目的:应用CT对拔除上颌埋伏阻生尖牙进行准确定位,以减少拔除时的盲目性,避免对邻牙及周围组织的损伤.方法:对30例临床上拔除较为困难的埋伏阻生尖牙,拍摄X线全景片和定位片进行分析,并对其中22例较难判断的病例加摄三维CT进行定位,判断埋伏阻生尖牙是否位于唇侧或腭侧,或穿行于唇、腭侧间.结果:30例尖牙埋伏阻生病例,仅8例通过全景片加定位片能较准确地判断其位于唇侧或腭侧,其余22例因移动不明显而难以判断,在通过加摄三维CT后才能准确判断尖牙阻生的位置及与邻牙间的位置关系.结论:三维CT定位准确性高,可避免全景片和定位片因重叠及平面效果而造成的判断错误,减少手术进路的盲目性,缩短手术时间,避免手术中对周围骨组织和邻牙的损伤.

  • 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前牙后牙槽骨的改建

    作者:房兵;许燕玲;毛丽霞;冯贻苗;夏韫晖;娄新田;吴勇

    目的:探讨种植支抗在大幅度内收前牙后牙槽骨的改建状况.方法:12例正畸治疗患者,上牙槽前突,UD-SN、U1-SN大于正常一个标准差,轻度拥挤,正畸需拔除第一前磨牙,以种植支抗辅助内收切牙.其中,男3例,女9例,年龄20~54岁,平均25岁;正畸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CT、三维重建,确定每颗牙的正中矢状面、牙长轴,分别在牙槽嵴、牙根1/2、根尖3个平面,测量每颗前牙的唇、腭侧牙槽骨厚度,分析牙槽骨随牙移动的改建程度.测量数据应用SPSS10.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测量数据显示,牙槽嵴区牙槽骨唇侧增厚,舌侧变薄;在根中和根尖处,唇侧变薄,舌侧增厚.牙相对于牙槽骨作倾斜移动,正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牙根尖移向唇侧骨皮质,牙根颈部移向牙槽骨舌侧;在个别牙发现牙根的唇侧骨皮质开窗,根尖明显穿破骨皮质,横断面可见根尖处骨皮质断裂、不连续.结论:种植支抗增强了正畸移动牙的能力,但牙移动中仍无法避免倾斜移动,牙槽骨腭侧致密的骨皮质改建缓慢,限制了牙的移动.在种植支抗辅助正畸治疗中,应避免盲目及过度矫正,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永久性损伤.

  • 三维CT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顾仰葵;李长江;黄金华

    随着CT技术的发展,多排螺旋CT的出现,使得三维CT重建组织器官结构成为可能.对肝脏脉管结构的充分了解不仅有助于肿瘤诊断而且有助于介入治疗.

  • 三维CT在颅底缺损重建中的作用

    作者:王秉玉;吴逸群;陈若平;丁美修;竺涵光;张俭国

    目的用三维CT技术进行颅底重建手术的分析、设计,提高一期重建的成功率。方法手术前联合采用三维CT、MRI或CT了解病变与颅底的关系,颅底缺损的大小、范围及所涉及的重要结构。根据不同情况设计相应手术方案,以自体骨、颞肌瓣和硅橡胶为修复材料。结果10例中1例颅骨纤维结构不良者发生脑膜炎。3周后痊愈。余9例无类似或脑组织下垂、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三维CT为分析颅底重建手术方案提供了立体分析资料,同时也为手术后评价颅底重建效果提供了直接的实体影像。

  • 医用胶固定上颌窦前壁游离骨折片探讨

    作者:麻益可;林崇翔;朱形好;郑顺友;杨兆安

    目的 探讨医用胶固定上颌窦前壁游离骨折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上颌窦前壁游离骨折片复位后应用医用胶间断式固定治疗14例患者,以三维CT和临床观察来评定疗效.结果 14例患者均愈合良好,术后CT显示上颌窦前壁骨性外形恢复良好,游离骨折片愈合良好,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 医用胶固定上颌窦前壁游离骨折片疗效满意.

  • 三维CT评价腭裂骨缺损对羊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作者:徐海艇;王健;徐晓斐;余力;张波;朱昌

    目的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建立全层、全长腭裂骨缺损的山羊动物模型,并通过头颅CT三维重建来观察和研究单纯腭裂骨缺损对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8只山羊随机分为2组,组Ⅰ:正常组,4只;组Ⅱ:外科手术方式形成硬腭部0.5 cm×10 cm全层、全长硬腭骨裂隙,4只.于术后32周进行头颅螺旋CT拍摄,然后利用Mimics软件进行颅骨三维重建,对上颌骨长度、宽度和高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宽度的五个指标中:组Ⅱ均小于组Ⅰ,有统计学差异.上颌长度的一个指标(裂隙侧AH),组Ⅱ小于Ⅰ组,有统计学差异.上颌高度: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硬腭骨缺损阻碍上颌骨宽度和长度的生长发育,提示对腭裂骨缺损进行修复具有积极意义.

  • 基于三维CT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桑炜荣;刘雁鸣;严奉国

    目的:评价基于三维CT 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在下颌骨重建中的作用。方法本组选取7例下颌骨病变病例,术前均采用基于三维CT 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下颌骨实体模型,并在实体模型上设计下颌骨切骨范围和拟用髂骨瓣或腓骨瓣的骨量和形态。术中按拟定方案切除下颌骨病变,并同期以钛板、血管化游离腓骨瓣或髂骨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后定期观察随访。结果采用游离髂骨瓣移植修复者3例,游离腓骨瓣移植者3例,单纯以重建钛板固定者1例。移植骨块均顺利成活。已随访6个月~2年。下颌骨形态和面型基本对称,无下颌偏颌。余留牙咬合关系同术前,张口度正常,咀嚼和语音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基于三维CT 重建的快速成型技术为下颌骨缺损的个体化和功能性修复提供良好桥梁。

  • 上颌骨骨折手术治疗前后的临床及CT影像分析

    作者:王靖虓;方一鸣;谷志远;陈伟建

    目的比较分析三维CT、二维CT及常规X线在上颌骨骨折术前诊断及术后骨折愈合中的准确性.方法对39例上颌骨骨折患者术前行华氏位片、颌骨全景片及采用Somaton plus-4 CT机行二维平扫、三维重建、记录咬合关系,术后1月、3月、1年复查.结果常规X线,二维CT对上颌骨Le Fort型骨折的分型难以准确.二维CT在显示细微骨折中占有优势,能观察骨折线内外两侧的愈合情况.三维CT能提供直观的骨折及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三维空间信息,能显示横行骨折线,能判断典型的上颌骨骨折类型与判断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对位情况.结论三维CT图像综合二维CT可准确显示上颌骨各种类型的骨折和骨折愈合情况,对上颌骨骨折的正确诊断,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三维CT在颌骨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方一鸣;陈伟建;王靖虓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技术在颌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7例颌骨肿瘤进行螺旋CT扫描成像,8例做了增强扫描,全部病例均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全部病例能清楚地显示颌骨肿瘤的骨质改变及与邻近结构关系的立体解剖图像.结论:三维CT简化了观察者的思维过程,可直观地了解颌骨肿瘤在三维空间的破坏范围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特别对已波及颅底的颌骨肿瘤诊断价值大,能帮助确定手术中骨质切除或保留的量,为手术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

  • 三维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

    作者:马金兰;石四箴

    三维CT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的三维立体影像,可精确测量其表面积、体积、距离等数据,在口腔科中的应用日趋增多,本文就三维CT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三维CT在颌面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永盛

    目的了解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中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我院15例颌面部骨折病例的三维CT扫描重建成像分析,与手术所见进行对比.结果三维CT能清楚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解剖图像,其显示的骨折程度、范围、移位方向与手术所见一致.结论三维CT是颌面部骨折治疗中有效、直观的辅助检查方法.

    关键词: 颌面部骨折 三维CT
  • 3DCT扫描矢状重组评估腰椎滑脱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价值

    作者:王新宏;刘婷婷;曹和涛

    目的 探讨三维(3D) CT扫描矢状重组评估腰椎滑脱(LS)节段椎间盘退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162例LS患者的3DCT扫描资料,在矢状重组像作下位椎体后上角与上位椎体后下及后上角连线L1、L2;于椎间盘上终板平面上,以椎间盘后缘与L1、L2不相交者为正常,与L1相交为膨隆,与L2相交为突出.结果 162例中,3DCT扫描矢状重组诊断椎间盘突出16例,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总符合率为87.50%.其中,12例椎间盘后缘与L2相交,2例与L1相交.结论 采用3DCT扫描矢状重组显示LS节段椎间盘后缘与L1、L2的关系评估椎间盘退变程度时,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高,有助于提高LS节段椎间盘退变的影像学诊断.

  • 定量评估肩盂骨质缺损的解剖及三维CT研究

    作者:李成;董启榕;范志海;俞晨;周海斌

    目的 通过观察肩盂下方形态结构,探讨应用三维CT及肩盂裸点评估肩盂缺损程度的可靠性.方法 对10具国人尸体(20例肩关节,A组)肩关节解剖结构及20例正常成人(B组)肩关节盂CT三维重建图像进行研究,分别测量关节盂前后径中点至关节盂前、后、下方的距离,同时观察关节盂裸点是否存在及其分布位置.结果 两组肩盂下半部分为圆形结构,关节盂前后径中点到肩盂前侧、后侧和下侧的距离大致相等,A、B组平均距离分别为(12.92±2.30) mm、(11.78±2.10) mm.但A组肩盂裸点并非作为圆心而恒定存在.结论 三维CT可以直观显示肩关节盂形态,精确评估肩盂骨质缺损的位置及比例,临床应用价值较高.而肩盂裸点并不恒定存在,故使用裸点来测量评估肩盂下方骨缺损时应慎重.

  • 三维CT影像学分析对小儿血管瘤的诊治价值

    作者:邹继军;崔杰;陈建兵;沈卫民

    目的 探讨三维CT(3DCT)影像学分析在小儿血管瘤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不同三维成像,分析20例患儿血管瘤的血液供应及其与血管瘤类型的关系.结果 20例中,呈现斑片状影3例、絮状影3例、团块影6例、蚯蚓状影4例、混合影4例.根据3DCT影像学分析定位血管瘤的供血及回流血管,行单纯结扎滋养血管或手术切除后皮瓣转移修复创面18例,均治愈;未行手术2例,观察1年半后消退.结论 3DCT影像能提高对血管瘤血供的判断,指导小儿血管瘤的临床诊治.

    关键词: 三维CT 血管瘤 儿童
  • 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应用

    作者:杨建新;刘瑾;金豪;顾松筠;龚建平

    目的探讨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13例颌面复杂骨折患者,进行三维CT体积重建.结果三维CT影像可以任意旋转和切割,从不同的角度,直观精确地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情况,为诊断和制订手术方案提供了有益的影像资料.结论三维CT在颌面部骨折诊治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三维CT 颌骨骨折
  • 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CT诊断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作者:喻忠;龚建平;钱铭辉;宦坚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三维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有神经根症状的颈椎病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平均53岁,通过三维CT对椎间孔的狭窄作出评诂,并与临床表现相比较.结果椎间孔狭窄与神经根性症状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P>0.05),符合率为86.3%.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椎间孔的大小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三维CT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螺旋CT血管成像(SCTA)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茹选良;赵大正;杨泉森;葛焕祥

    目的 评价螺旋CT血管成像在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应用。 方法 用三维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对24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动脉进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的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观察椎动脉有否压迫,迂曲,狭窄,畸形等改变。结果 22例患者(占总数91、7%)椎动脉不同程度地改变。椎动脉平直,一侧变细4例;迂曲,无压迫5例;受压、管腔狭窄11例;闭塞1例;畸形1例。结论 螺旋CT血管成像能同时显示椎动脉和毗邻结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 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辅助置入经皮骶髂螺钉

    作者:尤传飞;邱维胜;裴儒;徐雷军;倪前朝;李林东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CT理想钉道测量在经皮骶髂螺钉置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15例骨盆后环损伤行CT三维重建后,在三维图像上设计骶髂螺钉的理想钉道(进钉点为髂前上棘与髂后上棘连线的中后1/3处,通过S1椎弓根中轴线)。在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理想钉道的进钉角度(∠A、∠B)。术中C臂机射线投照方向与术前三维图像测量时的位置保持一致,参照所测角度置入克氏针,并测量术中C臂机图像上克氏针进针角度(∠a、∠b),然后置入螺钉。按Mears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进行临床评价。结果15例患者术前在三维图像的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理想钉道进钉角度(∠A、∠B)分别为1°~19°(7.9°±5.8°)、1°~9°(5.6°±2.8°),术中在C臂机透视下骨盆出口位及入口位上测量克氏针进钉角度(∠a、∠b)分别为1°~21°(8.4°±4.9°)、1°~15°(6.9°±4.5°),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置入18枚螺钉。15例均获随防,时间5~35(14.2±5.1)个月。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无螺钉断裂发生。 Mears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7例。根据CT图像判断螺钉的穿透情况:0级16枚,1级2枚,无2、3级穿透。 Majeed功能评分:优10例,良4例,可1例。结论通过三维CT测量获得理想钉道在出口及入口位上的进钉角度,结合术中C臂机透视个体化进钉能够保证经皮置入骶髂螺钉的准确性。

190 条记录 5/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