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救治作用研究

    作者:董燕;王仙园;周娟;郑江

    目的探讨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兔的治疗作用.方法 15只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模拟高原环境,低压舱减压至海拔4 000 m,将动物股动脉放血使其MAP降至5.33 kPa(40 mmHg),实验组动物给予80%O2吸入和抗休克治疗;对照组只给予抗休克治疗,动态测定两组动物的心肌收缩性能、动脉血气,并观察存活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氧疗能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PaO2 、SaO2 、HCO3-、PaCO2,减轻代谢性酸中毒;同时,还可以显著提高实验组动物的MAP、LVSP和±dp/dtmax(P<0.05,P<0.05,P<0.05,P<0.05),改善心肌收缩性能;明显提高动物的治疗后8 h存活率(P<0.05).结论氧疗对高原失血性休克的救治具有重要作用.

  • 危重老年患者ICU存活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关青;吕佳萌;马淑珍;韩霞

    目的应用APACHE量表对137名危重老年患者ICU存活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存活、死亡患者一般状况及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改变.结果预示ICU死亡的主要因素是疾病的严重程度及气管插管,而非年龄、性别因素.死亡患者平均住院时间较长,且健康评估分值较高.存活患者在输氧疗法上存在差异.此外,年龄因素与ICU治疗不相关.结论运用APACHE评分系统能客观地了解危重患者综合状况,为管理者科学指导和质量监控奠定基础.

  •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人胆汁中的存活和L型变异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满琴;张文元;何浙生

    目的探索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H7人源株能否在人胆汁中长期存活及发生L型变异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菌液稀释法,将受试菌株接种在已灭菌的人胆汁中,置35℃温箱中体外培养,经2、7、3、240 d及4年后,取此温箱中染菌人胆汁,在不同鉴别培养基上分别进行细菌总数及L型菌落形成单位的计数与鉴定.结果发现该菌能在灭菌人胆汁中35℃条件下繁殖并长期存活达4年以上,且发现活菌中已有35 6%至37 5%发生L型变异.结论提示该菌有可能构成人胆囊慢性带菌,需引起临床和流行病学上的重视和防范.

  • 以巨噬细胞为靶点的结直肠癌防治新策略

    作者:何娜娜;曹海龙;朴美玉;王邦茂

    活跃于结直肠癌(CRC)肿瘤微环境中的不同类型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产生的作用不同,M1型巨噬细胞可发挥抑瘤作用,而M2型巨噬细胞却参与了肿瘤血管生成,常常表现为促瘤作用.因此,基于巨噬细胞的不同亚型和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其促瘤活性、增强抑瘤活性、促进巨噬细胞由M2型向M1型转化、抑制巨噬细胞募集及存活成为CRC防治新策略.

  • STAT3在神经系统发育和神经细胞存活与再生中的功能

    作者:颜晔;景乃禾

    信号转导是当前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蛋白STAT3被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激活而介导多种生理过程.STAT3蛋白含有DNA结合域,SH2区和转录激活区等保守区域,通过705位酪氨酸的磷酸化而激活,形成二聚体,入核与特异DNA元件结合,启动靶基因的转录.STAT3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有表达,并与其他信号途径协同调节体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命运,STAT3结合元件的甲基化状态还决定了细胞的分化潜能.此外,STAT3蛋白还参与维持神经细胞的存活和促进神经损伤后的再生.

  • 离体培养嗅鞘细胞促进新生大鼠螺旋神经节细胞的存活

    作者:刘全;余洪猛;戴春富;李雯;朱雅颖;顾瑜蓉;李华伟

    本文旨在探索离体实验中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有无促进耳蜗听觉传入神经元--螺旋神经节细胞(spiral ganglion cells,SGCs)存活作用及可能机制.取成年大鼠嗅球和新生大鼠蜗轴组织块进行OECs与SGCs的培养,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培养OECs.实验分OECs与SGCs共培养组和SGCs单独培养组.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OECs和SGCs生长状态,神经营养因子受体p75免疫组织化学法鉴定OECs,神经元特异性标志物βⅢ-tubulin标记SGCs.为了研究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前者促进后者存活的可能机制,共培养组中分别加入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500pg/mL)和BDNF抗体(IgY型,50 μg/mL),对照组为未加任何处理的共培养组,然后检查各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和存活时间.结果显示,OECs贴壁培养7 d后形成一细胞单层,在OECs与SGCs共培养体系中,SGCs在OECs形成的细胞单层的表面生长,并伸出长突起,呈现典型的双极神经元形态:在培养的前6天内,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两组中的SGCs都较接种前减少,但共培养组中SGCs存活数量明显高于SGCs单独培养组(P<0.01);单独培养组的SGCs数量在培养的第6天出现人幅度减少,在培养的第9天几乎没有生长;共培养组的SGCs数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共培养中加入BDNF对OECs促进SGCs存活无明显影响,而加入BDNF抗体(IgY)后存活的SGCs减少(P<0.01).本研究结果提示,OECs与SGCs共培养能够促进新生大鼠SGCs存活和突起生长,延长存活时间,OECs分泌BDNF可能是促进SGCs存活的机制之一.

  • 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成体大鼠脑内的区域特异性存活与分化

    作者:鲁文果;陈红;王东;黎逢光;张苏明

    全能区域非特异性的胚胎干细胞是研究成体不同脑区控制干细胞分化能力的十分有力的工具.胚胎干细胞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成体脑后可分化为功能性神经元,但是未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各个部位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的潜能差异尚不清楚.本文旨在探讨成体脑组织对胚胎干细胞的影响及胚胎干细胞在成体脑内的一系列行为.将少量转绿色荧光蛋白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移植入成体大鼠脑内不同部位,分别于移植5、14和28 d后处死大鼠,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定性,以了解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在大鼠脑内不同区域的存活、生长与分化.结果发现未分化的小鼠胚胎干细胞可逐步整合入受体组织并向nestin阳性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移植细胞及其后裔在海马生长为旺盛,而在隔区差(P<0.01);移植细胞分化为神经干细胞的效率也是在海马高,而在隔区低(P<0.01).提示只有部分脑区适合胚胎干细胞及其后裔生存,并提供促进其分化的有益环境.因此,由于位置特异的微环境因子及环境因素的存在,宿主组织特性对决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替代疗法策略是相当重要的.

  • 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王薇;李景;李文菊

    脑出血又名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病死率居中国脑血管疾病首位[1].超过80%的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导致血管破裂引起的,是高血压常见的脑部并发症,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而中老年脑出血死亡和残疾患者明显多于其他年龄段[2-3].脑出血起病较急,主要临床表现为神经功能损害,预后较差,有资料[4]表明,在治疗时配合急救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了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湖北省水网地区生存繁殖及期望寿命研究

    作者:黄重峰;邹节新;李枢强;周宪民

    目的 探讨湖北钉螺滇川亚种在垸内水网地区生存繁殖的可能性和期望生存时间.方法 采用笼养法,将采自四川省丹棱县的湖北钉螺滇川亚种、湖北省江陵县实验区内的湖北钉螺指名亚种进行雌雄鉴定分离,分别以雌雄比1∶1配对后,放养在江陵县实验区的螺笼内,分别于3、6个月和9个月后,定期观察其生存和繁殖情况.将采集的滇川亚种钉螺采用室内瓷盘饲养法饲养,采用动物生存寿命表法计算滇川亚种钉螺在脱离原孳生环境后的期望生存时间.结果 滇川亚种钉螺在同种及混合现场放养状态下,经过3个月和6个月后,存活率>75%,至9个月后仍有20%以上的存活率.两个亚种钉螺3个月的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个月=38.641,P<0.05),同一亚种雌螺与不同亚种雄螺放养后,雌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af=13.255,P<0.05;x2cg=4.882,P<0.05);9个月后各组均可查获数量不等的子代钉螺.室内实验推算滇川亚种钉螺和指名亚种钉螺的期望生存时间分别为35.84 d和41.16 d.结论 滇川亚种钉螺离开原孳生环境后有足够的存活时间完成远距离被动迁移;迁入水网地区后能够继续生存繁殖,并能产生子代.

  • 终末期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移植

    作者:尚明花;杨虎天;徐琴君

    功能衰竭是狼疮性肾炎的严重并发症,近年来,虽然新型免疫抑制剂相继应用于临床,治疗方案也不断改进,但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终不可避免的进入终末期肾衰.长期以来,对于狼疮性肾炎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的患者是否进行肾脏移植,一直存在着争论,焦点是狼疮复发是否影响术后移植肾的存活,国内尚未见相关文献报道.本文总结我院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移植及术后随访资料,报道如下.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的生存情况分析

    作者:杨雪;周红卫;杨红梅;李明芬;祝敏;薛静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的生存情况.方法 对11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资料采集并随访1年,对患者随访1年后的存活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随访1年后死亡21例,病死率为18.1%.与存活患者比较,死亡患者的年龄明显增高,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增高(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和肺部感染为缺血性脑卒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r=1.058,95%CI:1.010~1.108,P=0.018; r=0.119,95% CI:0.037 ~0.375,P=0.000).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后病死率为18.1%.高龄和肺部感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1年内病死的风险较高.

  • 高浓度腺苷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存活

    作者:贾坤志;华子春

    目的:研究危机环境下腺苷浓度增高对细胞的意义.方法:向细胞培养物中添加高浓度的腺苷来模拟危机环境,研究细胞对高浓度腺苷的生物学反应.结果:高浓度腺苷抑制细胞增殖,而不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腺苷通过抑制细胞周期的进行而抑制细胞增殖;腺苷促进细胞在无糖环境下的存活.结论:腺苷通过抑制细胞增殖从而促进细胞在无糖环境下的存活.

  • El-Tor霍乱弧菌在不同水体存活时间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萍;胡琳;邵荣标

    目的:观察El-Tor霍乱弧菌在不同类型自然水体中的存活时间.方法:将已知量的菌种投入到定量的水样中,定期增菌、分离、培养,观察其存活情况.结果:小川型El-Tor霍乱弧菌的溶源、复愈、抗性株在自然水体中的存活时间分别为5~20天、6~19天、5~25天.结论自然水体的pH值对El-Tor霍乱弧菌的存活时间没有明显影响,在氯化物较高的水体中存活时间有延长的趋势,水温较高时存活时间明显缩短.

  • EGF对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

    作者:肖海涛;李永林;王立夫;岑瑛;陈俊杰

    目的探讨皮下局部注射表皮生长因子(EGF)对SD大鼠背部随意皮瓣存活的影响.方法将16只SD大鼠背部制成2 cm×8 cm随意皮瓣,随机分为EGF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皮瓣存活率、微血管密度(MVD)的检测.结果 EGF组皮瓣第5天、第10天时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EGF组皮瓣内见较多新生血管,高倍镜视野下单位MVD超过对照组(P<0.01).结论 EGF一次性皮瓣内用药能促进大鼠背部超长皮瓣的存活比例,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皮瓣血管新生有关.

  • ECM对植入大鼠心梗组织内的CDC分化、定植及存活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姜大庆;谷天祥;徐兆发;刘爽;李学渊

    目的:探讨心室肌细胞外基质(ECM)对植入大鼠心梗组织内的心肌球源性心肌干细胞(CDC)分化、定植及存活的影响.方法:取雌性Wistar大鼠建立急性心梗模型,并分别采用心肌组织块法和脱细胞法制备CDC和ECM.IC组(n=6)在依斯考夫改进的杜尔贝科培养基(IMDM)中加入CDC进行培养,培养终浓度为1×106·(150 μ1)-1;EC组(n=6)在ECM中加入CDC进行培养,培养终浓度为1×106·(150μ1)-1.24h和3周后测定两组的血管内皮细胞(vWF)、心肌细胞(a-SA)、平滑肌细胞(a-SMA)蛋白表达情况.结果:IC组心肌组织a-SA、vWF、a-SMA的灰度比,心梗后24 h及3周CT值(SRY基因)检测结果与E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0.46±0.06)vs.(0.83±0.03)、(0.15±0.08)vs.(0.31±0.01)、(0.18±0.11)vs.(0.5±0.07)、(1.89±0.67)vs.(5.58±1.44)、(0.5±0.26)vs.(2.18±1.28)].结论:心肌组织源性的ECM能够促进植入心梗组织内的CDC向心肌、内皮及平滑肌细胞分化,促进心梗后植入CDC的定植及存活.

  • 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的存活、变异与致病

    作者:盛清;何浙生

    由霍乱弧菌El Tor生物型引发的第七次霍乱世界大流行已越时40年,但对其流行规律和隐蔽性仍未充分阐明.本文就El Tor弧菌的存活、变异与致病之间的相关性作了综述,并提出当前已进入霍乱弧菌转型期,有可能导致霍乱高发的危险性,尤其应对非产毒El Tor弧菌的致病性引起关注.

  • 人参皂苷Rg1对植入痴呆大鼠海马中BMSCs存活、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邬伟;陈晓红;杨景全;王小同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痴呆大鼠海马中的存活、分化情况及人参皂苷Rg1对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窿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在模型制作2周后,每只大鼠接受1×106个BMSCs治疗;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人参皂苷Rg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两者联合与BMSCs组同时进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NSE、BrdU双染阳性细胞,RT-PCR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在FF切断术后6周,联合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34.2±5.4)较BMSCs组(10.3±4.3)多(P<0.05)。联合治疗组海马NGF mRNA表达水平(1.13±0.21)较BMSCs组(0.75±0.12)有所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能够促进植入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BMSCs生存,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1能够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GF mRNA的表达有关。

  • NMDA受体依赖的神经元存活及保护作用的机制

    作者:杜嵩;罗建红;邱爽

    NMDA受体属于谷氨酸受体,它在突触传递和突触可塑性中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介导的兴奋性毒性是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等导致脑损伤的重要分子机制.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在生理和某些病理情况下,NMDA受体的激活具有促进神经元存活及保护神经元免受损伤的作用.

  • 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

    作者:储利胜;俞天虹;刘志婷;印媛君;柯庆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诱导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缺血后24h开始灌胃补阳还五汤(13g·kg-1),1次/d,缺血后第5~7天腹腔注射BrdU(50mg·kg-1,2次/d,间隔8h),分别在缺血后第8和35天处死,免疫组化检测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缺血后第8、35天,补阳还五汤组BrdU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加(P<0.01).[结论]补阳还五汤能促进脑缺血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存活.

  • 霍乱弧菌小川型在人胆汁中存活和变异及其血清型别转换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作者:盛清;凌志强;王满琴;何浙生

    目的追踪观察霍乱弧菌小川型流行株在离体人胆汁样本中的存活和L型变异状况;探索小川型在其抗体作用下对转换为稻叶型的发生频度和对Ctx基因的影响.方法对保存染菌胆汁样本进行细菌和L型测数、鉴定.以抗体软琼脂法诱导血清型别转换;以蔗糖半固体平板检测细菌趋化性.用PCR和测序法比较转型前后的肠毒素基因改变.结果在2份染菌人胆汁中,发现1份存活达22年,其总菌数为2.5×103个/ml,其中L型构成比为32%.3株小川型流行株在人胆汁及抗体作用下,转换为稻叶型发生频度为2%~ 6%;酶切电泳显示转型前后其Ctx基因图型相似,经CtxAB测序后,差异≤7Nt(7/1226),显示有一定的变异.3株转型前后细菌的化学趋化性未见显著改变.结论为霍乱弧菌在某些患者胆囊中长期存活而成为慢性带菌者提供了实验依据.为阐明霍乱弧菌可在患者体内发生血清型别转换充实了科学数据.

152 条记录 4/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