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术后创伤程度比较

    作者:俞家顺;王健;刘定益;唐崎;周燕峰;李文敏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RLIP)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术后创伤程度.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在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诊断为肾盂单发结石的118例患者,随机分为RLIP组和PCNL组,分别接受后腹腔镜肾窦内肾盂切开取石术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术后1周和4周时观察结石排出情况,术后3 d和7 d时采集肘静脉血3 mL,并检测肾功能指标、炎症指标及应激指标.结果:RLIP组患者术后1周和术后4周时的取石成功率均显著高于PCNL组,RLIP组和PCNL组患者术后3 d及7 d时血清中BUN、Scr、Cys-C含量以及eGFR水平无显著性差异,RLIP组患者术后3 d及7 d时血清中Cor、NE、HSP70、NO、IL-6、hs-CRP、TNF-α、PGE2的含量均显著低于PCNL组.结论:RLIP的取石效果显著优于PCNL且术后创伤程度显著弱于PCNL.

  • 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的手术护理

    作者:康卉娟;陈新凤;顾栋华;马灵驭;郑兵

    目的 总结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在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碎石中的手术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利用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下行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55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结果 55例患者在术中安放体位前后以及术中血压心率以及脉搏均无明显改变,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手术室护士对斜仰卧位联合截石位微创经皮肾钬激光碎石的手术体位充分的理解和掌握以及良好的术前准备,熟练、合理、有效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及护理顺利进行、大限度的预防手术并发症、达到佳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 半截石斜仰卧位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应用

    作者:高燕平;刘燕君;廖秀清;范立新

    目的:探讨半截石斜仰卧位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法将80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半截石斜仰卧位(观察组)和传统体位(对照组)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中,患者体位安置前后以及术中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对体位的耐受性和舒适感。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脉搏和血氧饱和度平稳,在体位安置后和术中均无明显改变;术中躁动少,程度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截石斜仰卧位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患者安全舒适,护理配合简便易行。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162例上尿路结石的应用体会

    作者:张伟;姜道彬;窦建国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62例接受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150例患者成功一期取尽结石,8例二期取尽石,4例结石少许残留,一期结石取净率92.6%;手术时间30~150 min,平均70 min,平均住院9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6个月,肾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具有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结石清除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理想的微创治疗方法.

  • 经不同肾盏单通道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周立权;农振良;邓耀良;徐广龙;黎承杨;黄海鹏;关晓峰

    目的:比较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单通道穿刺上盏或中、下盏治疗肾结石及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0月至2017年6月单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1 438例上尿路结石的病历资料.将结石患者分成鹿角形肾结石组、多发肾结石组、单发肾结石组(合并或不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和输尿管上段结石组4组,并从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3个方面比较经不同路径PCNL的疗效差异.结果:鹿角形肾结石组经上盏和中、下盏通道PCNL的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多发肾结石组一期结石清除率、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单发肾结石组(合并或不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一期结石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有统计学差异;输尿管上段结石组一期结石清除率及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均成功建立通道,成功率为100%.结论:对于鹿角形肾结石与多发肾结石经上盏通道路径的手术结石一次清除率更高,手术时间也更短.

  • 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鑫;何云锋;吴小候;唐伟;尹志康;陈刚;刘航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并发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手术方式包括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ic lithotripsy).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上尿路结石且接受腔道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孤立肾、马蹄肾以及术前已出现尿脓毒血症或诊断为肾积脓、脓肾的患者.分别收集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2 032例,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1 781例,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625例,其中分别发生尿脓毒血症123例、98例、37例;发生率分别为6.05%、5.50%、5.92%.未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对照组,发生脓毒血症的患者为病例组.首先将术后脓毒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再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用多元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找出与术后发生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的因素.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尿常规(OR95%CI=2.008~7.584)、尿培养(OR95%CI=1.496~3.489)、结石大小(OR95%CI=1.811~5.420)与PCNL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常规(OR95%CI=1.602~6.776)、尿培养(OR95%CI=2.659~7.924)与输尿管硬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尿培养(OR95%CI=1.739~12.770)输尿管软镜术后尿脓毒血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术前已存在尿路感染是上尿路结石腔道手术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重要危险因素,在PCNL中,结石大小也是尿脓毒血症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 四种微创方式治疗1275例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何昊;尹志康;吴小侯;唐伟;刘航;陈刚;罗生军

    目的:探讨输尿管上段结石佳微创治疗方式.方法: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wave lithotripsy,SWL)、输尿管硬镜碎石取石术(rigid ureteroscopy,RURS)、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术(flexible ureteroscopy,FURS)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中任一种治疗的输尿管上段结石1 275例进行分层分析,各治疗方式组根据结石大小、病程长短和输尿管扩张程度分为3个亚组,统计分析各亚组清除率、复发率和并发症率.结果:RURS清除率高于SWL,低于FURS和PCNL(P<0.01).RURS、FURS和PCNL复发率无差异(P>0.01),均低于SWL(P<0.01).对于并发症率,在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 3个亚组中四者无差异(P>0.05);在结石≥1 000 mm3亚组中RURS高于SWL、FURS和PCNL(P<0.01);在病程≥3月亚组中SWL高于RURS、FURS和PCNL(P<0.01);在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亚组中FURS和PCNL低于SWL和RURS(P<0.01).结论:结石大小、病程长短和输尿管扩张程度对选择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方式有重要参考意义.SWL是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三者兼有的结石首选.PCNL是结石≥1 000 mm3、病程≥3月和输尿管扩张直径≥10 mm三者兼有的结石首选.结石≥1 000mm3者不单独使用RURS.病程≥3月者不单独使用SWL.

  • 后腹腔镜联合经肾盂输尿管软镜治疗巨大多发性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京;肖亚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联合经肾盂输尿管软镜治疗巨大多发性鹿角形肾结石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后腹腔镜联合经肾盂输尿管软镜治疗巨大多发性鹿角形肾结石的4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9例,女性18例,年龄28 ~ 67岁,平均45岁.左肾结石27例,右肾结石20例;肾外型肾盂20例,肾内型肾盂27例;肾盂结石合并2个肾盏结石23例,肾盂结石合并3个及以上肾盏结石24例;每例病例患者结石数量均≥3枚;每例病例单枚肾盂结石大直径1.9 ~4.3 cm,平均2.9 cm.术中所有患者先行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术取出鹿角形结石肾盂内部分,残余结石由输尿管软镜经肾盂切口置入集合系统内取出或粉碎.统计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一期结石清除率,术后常规随访3个月了解结石复发情况.结果 4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23±12) min,其中输尿管软镜操作时间为(34 ±9) min,手术出血量(76±18)mL.44例(93.62%)患者一期取净结石;2例(4.26%)患者术后残余结石大直径≤3 mm,保守治疗(大量饮水联合口服盐酸坦索罗辛)2周后排尽结石;1例(2.13%)术后残余结石大直径5 mm,保守治疗2周无效,体外冲击波碎石联合保守治疗2周后排尽结石.随访3个月结石无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盂切开取石联合经肾盂输尿管软镜治疗巨大、多发性鹿角形肾结石安全高效,结石一期清除率高.

  • 彩超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85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杰;李春茂;李大平;杨烁;杨天;夏茂楠;游云超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小、安全可靠等优势已成为临床治疗上尿路结石的首选方式[1-2].我科从2008年4月至2012年9月于彩超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通道行超声负压联合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285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 体位护理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应用的研究

    作者:冯玲燕

    目的:探讨体位护理对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有效性.方法:将252例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体位干预.观察体位护理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并记录患者术中舒适度及手术满意度.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舒适度、手术满意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舒适的体位护理,在预防及减少术中出血、获得清晰的手术视野、增加结石清除速度及碎石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方面疗效显著,可增强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护理工作者进行更多关注.

  • 术前心理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罗梓月;马灵莉;侯桂芳;李梦婷

    目的 探讨术前心理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80例行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观察组则加施术前心理评估及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并发症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焦虑(AN)、抑郁(DE)、偏执(PA)等维度心理情绪评分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干预后3个月躯体功能(PF)、躯体疼痛(BP)、心理健康(PH)等维度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 术前心理评估及针对性干预对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后生活质量影响效果显著,具有借鉴意义.

  • 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治疗术后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

    作者:窦畅;曾朝蓉

    目的 探讨鹿角形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治疗术后的优质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行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的鹿角形结石患者3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拔造瘘管时间、拔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出血、发热、剧烈疼痛、感染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优质护理的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适用于一般结石临床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肾镜碎石术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2 cm肾下盏结石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小勇;邬韬;向宸辉;陈胜龙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联合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处理≥2 cm肾下盏结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因肾下盏结石于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PC N L联合fURL或仅行PCNL手术的5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采用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PCNL联合fURL组(n=30)和PCNL组(n=29).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血红蛋白下降量和结石清石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结石大小和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NL联合fURL组和PCNL组在一期结石清除率(93.3%、72.4%),手术时间(115.75±16.13)min、(68.78±11.50)min和住院时间(13.40±0.76)d、(9.60±1.13)d等结局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8.50±0.73)g·L-1、(7.20±0.21)g·L-1)和并发症发生率(16.7%、10.3%)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NL联合fURL治疗≥2 cm肾下盏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吴可明;沈朋飞;刘年;李思;徐鹏;罗钰辉;王佳

    目的 分析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NL)治疗马蹄肾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采用PNL治疗的9例马蹄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信息.结果 9例患者均行一期手术,术后复查泌尿系平片(KUB),7例患者无结石残留,PNL一次清石率77.8%;2例术后残石者中,1例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1例行二次PNL,二次清石率达100%.PNL的平均取石时间约为40 min,术中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1例患者术后发现肾假性动脉瘤形成,行高选择性肾动脉栓塞术后治愈.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3.3月,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14个月发现结石复发.结论 PNL是治疗马蹄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勤;魏新川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6年1至12月择期行PCNL患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CSEA,根据罗哌卡因用药浓度分为0.375%组、0.500%组、0.750%组,每组各60例,比较3组感觉、运动阻滞情况,记录麻醉前(T0)、蛛网膜下腔麻醉后10min(T1)、俯卧位后硬膜外给药前(T2)、俯卧位后硬膜外给药10min(T3)、给药30min(T4)、给药60min(T5)点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并统计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3组高感觉间阻滞平面、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0.375%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长于0.500%组、0.750%组,其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均短于0.500%组、0.75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0.500%组、0.750%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及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点比较,0.375%组T 2~4点时HR下降(P<0.05),0.50%组、0.750%组T 2~4点MAP、HR均下降(P<0.05);0.375%组T2~4点时MAP、HR均明显低于0.750%组(P<0.05),但0.375%组与0.500%组、0.500%与0.750%组相同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75%罗哌卡因CASE既可满足PCNL手术麻醉需求,又可减少对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二期碎石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中的应用

    作者:曾德朗;李建勇;鲜述彦;唐铁龙;鲁栋梁;程树林;杨雪松

    目的 探讨二期碎石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共292例,其中一期碎石174例,二期碎石118例.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碎石术后前3天高体温以及结石清除率.结果 发现二期碎石在碎石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碎石术后前3天高体温以及结石清除率方面均优于一期碎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时,二期碎石在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均优于一期碎石.

  • 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留置单J管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爱建;萧芝松;冯波;杨银桂;肖玉坤;郑宝寿;杨立;文贵成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upper urinary tract calculus,UUTC)术后留置单J管取代双J管及肾造瘘管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分析19例UUT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PCNL术后留置单J管取代双J管及肾造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 19例IUUTC患者中14例术后(74.0%)结石清除干净,4例(21.0%)残留无意义结石(结石直径<0.4cm),1例(5.0%)结石残留术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排出结石.术后保持单J管引流通畅,均未出现重症感染、漏尿、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4天均拔出单J管出院.随访1~3个月,无漏尿或迟发性出血病例.结论 对于体积小的上尿路结石,PCNL术后留置单J管作为输尿管支架管是安全有效的.

  • B超结合C臂X光定位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90例

    作者:赵鲁平;代庆德;张黄莉;谭锐;段晓波;尤平洪

    目的 探讨应用影像技术引导经皮肾穿刺治疗肾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90例肾结石患者应用B超结合C臂X先定位引导经皮肾穿刺造瘘,将经皮肾通道扩至16~1BF,从通道内入输尿管镜碎石取石.结果 90例肾结石患者中,Ⅰ期取石70例,Ⅱ期取石20例;40例复杂结石经多次取石,均有少量肾益残石,结合ESWL治疗,肾结石基本排净.结论 B超结合C臂X光定位经皮肾穿刺取石安全、有效,成功率高,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 一步扩张法与两步扩张法结合在PCNL中的应用

    作者:胡卫东;方阗;李伟伟

    目的 探讨一步扩张法与两步扩张法结合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5年11月~2017年12在医院接受PCNL手术患者99例,采用一步扩张法与两步扩张法相结合建立经皮肾通道取石术治疗50例(A组),采用序贯扩张法建立经皮肾通道取石术治疗49例(B组),比较两组术中通道建立大小、结石清除率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分别于术前及术后24 h检测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H-b),计算Hb下降程度;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建立通道直径大于B组(P<0.05),但两组血红蛋白(Hb)下降值、住院时间、结石取净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CNL中应用一步扩张法与两步扩张法相结合,可安全、有效地建立经皮肾通道,避免二次扩张,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皮肾镜碎石术后感染性休克的护理

    作者:庞艳;王良梅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在我科行PC N L治疗术后发生感染性休克的28例患者,总结护理经验及体会。结果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皆在发病早期得到明确诊断并行抗休克治疗和良好护理,患者血压在24~96 h内都逐渐恢复正常,术后3~6 d内体温、血常规恢复正常,术后14 d内均治愈出院。结论感染性休克是 PCNL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早期密切观察并发现休克的征象,维持血容量和血流动力学稳定,加强抗感染治疗和生命体征监测,能够有效防治感染性休克的发生。

233 条记录 10/12 页 « 12...45678910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