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范肃洁;王瑞红;郭黎霞;崔宏宇;张志宏;吕靖;李继英;张军明

    目的:研究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 LPI)对急性发作期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05年9月至2007年9月确诊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180例(180只眼)分为药物组及治疗组,药物组应用降眼压药物联合LPI,治疗组及时行LPI边虹膜成形术,术后1~2 d、1个月观察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情况。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分别比较药物组和治疗组术后1~2d和术后1个月发作眼和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药物组与治疗组治疗1个月后,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1~2 d:药物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06.30±586.45)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23.49±446.0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3,P<0.05);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61.33±636.82)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553.88±515.22)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9,P>0.05);治疗后1个月:药物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50.93±639.27)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21.13±469.43)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78,P>0.05);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401.34±617.76)个/mm2,对侧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613.66±460.61)个/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2,P<0.05);治疗1个月时药物组与治疗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眼压下降后1~2d时的发作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药物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43±412.55)个/mm2,治疗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减少(80.96±537.09)个/m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3,P>0.05)。结论 LPI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无明显损害,是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的安全治疗方法之一。

  • 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影响的观察

    作者:金玲;王军;丁丁;张勇

    目的:观察扭动模式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Ⅲ或Ⅳ级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99例(123眼),随机分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组(观察组)59眼与爆破模式常规超声乳化组(对照组)64眼.术前均行角膜中央区内皮细胞密度测定,记录并比较两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积释放能量(CDE),以及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结果:观察组术中UST与CDE,显著或非常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第1天角膜水肿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角膜内皮细胞丢失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扭动模式超声乳化术,UST短、CDE低,且可减少对眼内组织特别是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 作者:

    关键词:
  • 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疗效分析

    作者:孟娜

    目的:观察配戴角膜塑形镜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变化。方法8~16岁在本院门诊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诊者30例(58眼),配戴前与配戴后1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测定与比较,并比较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佩戴1年后患者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年后与配戴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与角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能明显降低近视屈光度、安全有效地控制近视发展,但长期配戴应严密观察及随诊。

  • 利用膜片钳技术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膜电位的研究

    作者:刘蓉;张林;段惠萍

    目的 利用膜片钳技术测定体外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RCECs)的膜电位.方法 运用接膜法联合组织块法获得原代及传代培养的RCECs,利用免疲组织化学方法对其鉴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测定培养RCECs的膜电位.结果 原代RCECs的平均膜电位水平为(-20.9±1.7)mV(n=6),而传二代细胞为(-15.1±1.8)mV(n=6).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膜片钳技术成功记录到体外培养的RCECs膜电位且原代RCECs的平均膜电位水平高于传二代RCECs.

  • 无缝线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

    作者:杨洪生;夏侯梨;晏思珍;夏欢

    目的 探讨无缝线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SLIMCE)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江西省分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大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无缝线中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的裸眼视力情况及治疗前后的角膜散光度、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在0.1~0.4水平的占比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在>0.4~0.9水平的占比高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在>0.9水平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在>0.4~0.9水平的占比低于对照组,裸眼视力在>0.9水平的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的散光度低于术前,术后1个月的散光度低于术前及对照组,术后1周、1个月的内皮细胞减少量低于术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核白内障患者采用SLIMCE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视力状况,提升治疗的安全性.

  • 超声乳化预劈核技术对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的应用效果

    作者:向琎琎;于爱民

    目的 分析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应用超声乳化预劈核技术对视力恢复、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40例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意愿分为两组,传统超乳组(19例)和超乳预劈核组(21例).传统超乳组采用传统超乳手术,超乳预劈核组在传统超乳手术基础上采用预劈核技术,两组术后1、3、7d开展随访,并于治疗后1个月回院复查.观察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视力差异、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结果 两组术前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d超乳预劈核组佳视力高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d眼压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7d超乳预劈核组眼压数值低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两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乳预劈核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高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d六角形细胞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超乳预劈核组六角形细胞比例高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乳预劈核组术后1个月门诊复诊用降眼压药物种类少于传统超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PACG合并白内障患者行预劈核技术超声乳化晶体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能减轻传统超乳手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术后视力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 树鼩角膜内皮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的建立

    作者:苗雨润;宋庆凯;陈玲霞;尹博文;李晓飞;代解杰

    目的 建立树鼩角膜内皮细胞(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CECs)体外分离、培养及纯化的稳定技术,为人类眼科角膜疾病提供新的实验材料.方法 通过比较揭膜法、双酶消化法及揭膜-消化两步法,确定每种树鼩原代CECs取材方法的优劣性.分别使用DMEM/F12,M199,Ham's F12/M199三种培养液以确定树鼩CECs原代细胞适培养液.使用TGF-β抑制剂、低血清培养法及梯度消化法来探讨树鼩CECs纯化的可行性.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根据树鼩神经元烯醇化酶(NES)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使用PCR方法检测细胞NES表达情况并用NES抗体进行细胞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结果 揭膜法可以快速、有效得到高纯度的树鼩CECs细胞.Ham's F12/M199培养液是树鼩CECs的适培养液.使用TGF-β抑制剂可以达到CECs的纯化目的.结论 优化的树鼩CECs细胞培养纯化方法对树鼩CECs的体外培养更适宜,优化条件下分离培养的细胞符合CECs的一般特征.

  •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与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李宁;王剑锋;卜京丽;李娟

    目的 通过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学(变异系数、六角形细胞比例)以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分析两种手术方式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安全性.方法 分析2015年1-12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共200例白内障患者,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6周的随访.超声乳化组患者100例,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小切口组患者100例,接受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比2组患者术前、术后各时期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情况.结果 术前、术后6周2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小切口组患者中央角膜厚度变化与超声乳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各时期,2组患者内皮细胞密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期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及六角形细胞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手术方式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但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和形态学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而术前详细的检查,术中精细、熟练的操作以及术后精心的观察治疗,是减少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的关键.

  • 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

    作者:金玉梅;张玥;李辉;胡伯越

    目的 探讨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1年对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2008年8月至2009年2月8~14岁在本院配戴角膜塑形镜随诊数据完整者40例(79眼),配戴前与配戴后6个月及1年进行角膜内皮细胞和角膜厚度的测定与比较,同时观察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的变化.结果 配戴后6个月及1年与配戴前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无明显降低(P>0.05).细胞变异系数和六角形细胞比率在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而在1年时分别轻度增加和减少,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厚度在配戴后6个月及1年与配戴前比较无明显改变,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后1年裸眼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地形图(K值)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角膜塑形镜降低近视屈光度、控制近视发展效果明显,但长期配戴对角膜内皮细胞形态有轻度影响,必须严密观察和随诊,以确保长期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眼内压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陈景成;孙鹏;张洪洋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对青光眼眼内压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2月选择在笔者医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92例(92只眼),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组给予超声乳化术,观察两组术后眼内压、角膜水肿程度和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个月的眼内压分别为12.98±4.33和16.24±3.49mmHg,都明显低于术后1天的23.45±7.21和23.10±6.35mmHg,同时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角膜水肿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都低于术后1天(P<0.05),同时治疗组术后1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面积变异系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乳化术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能促进眼内压的降低,减轻对于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减少术后角膜水肿程度,应用安全性佳,值得推广应用.

  • 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及促进其修复的因素

    作者:张翠英;刘华

    角膜内皮创伤愈合早在19世纪就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对角膜内皮损伤的病理、愈合的过程、修复机制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很多学者对角膜内皮愈合过程中各种因子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各种生长因子和纤维连接蛋白对角膜内皮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层粘连蛋白、高糖、柔红霉素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作用.

  • 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角膜水肿98例分析

    作者:陈建军

    目的 探讨表麻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的原因.方法 全部病例来源于我院1190例1281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引起的角膜水肿的病例.结果 本组1190例1281眼中共发生角膜水肿及失代偿98眼,其中角膜水肿97眼,角膜失代偿1眼.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发生角膜水肿及角膜失代偿与下面因素有关:晶体核硬化程度;术者手术熟练程度、手术时间;术中消毒液的种类;角膜内皮细胞总数;术后高眼压是否及时处理.以上诸多因素应该是临床眼科医师必须重点考虑的关键所在.

  • 长期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和形态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红锋;欧阳君

    目的:探讨长时间佩戴角膜塑形镜对近视眼患者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23例(200只眼)佩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戴镜前、戴镜后1 d、1周、1、3及6个月检测其角膜内皮细胞数量、形态,以及角膜厚度改变情况.结果:戴镜后1 d~6个月,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六角形比率及细胞密度有轻微下降,变异系数以及平均面积出现轻微上升,但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 d~1个月,患者旁周边厚度出现轻微减薄,之后又出现轻微增厚,中央厚度在1 d~6个月之后出现轻微减薄,但不同部位的角膜内皮厚度于戴镜前及戴镜后各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患者进行科学的矫治,戴镜前后角膜内皮细胞数量以及形态无明显变化,对角膜代谢基本无影响,长时间佩戴帮助患者控制近视过快发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及应用.

  • 兔角膜内皮细胞移植治疗角膜内皮损伤

    作者:刘小伟;赵家良

    目的 研究兔角膜内皮细胞(CECs)移植的可行性和移植后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方法 体外培养兔CECs并用Brdu标记后接种在Gelatin膜载体上;采用α-氰基丙烯酸脘基酯作为组织黏合剂,将接种有兔CECs的载体与机械去除了内皮细胞的自体兔角膜植片相黏合,原位缝合对21只新西兰白兔的右眼进行CECs移植;另外17只兔的右眼作为对照仅移植没有接种任何细胞的载体膜.术后1、2、4、8、12周观察兔眼角膜移植片的透明情况、眼压和植片厚度,并利用共焦显微镜进行移植细胞的形态观察和计数.观察12周后处死动物,角膜标本分别进行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 CECs在Gelatin膜载体上生长良好,体外培养3~5 d后细胞汇合,细胞密度可以达到约2 700个/mm2.术后2周,所有植片均发生了水肿,并逐渐浑浊.CECs组植片在术后4周左右逐渐水肿减退,开始恢复透明;而对照组角膜植片则持续水肿,逐渐浑浊.术后移植细胞的密度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术后12周时,移植细胞的平均密度为(2023±330)个/mm2.Brdu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植片上的细胞为移植细胞.结论 Gelatin膜作为内皮细胞培养载体并进行内皮细胞移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 碳酸酐酶Ⅳ型在兔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崔巍;柳港;梁瑞文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证明碳酸酐酶Ⅳ型(CAⅣ)在兔角膜内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逆转录多聚酶连反应(RT-PCR),应用CAⅣ的特异性引物,从新鲜的和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的总RNA中扩增CAⅣ,并对RT-PCR产物进行亚克隆和序列分析.应用大鼠抗CAⅣ的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杂交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从新鲜的和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检测CAⅣ蛋白的表达和分布.结果新鲜的和培养的兔角膜内皮细胞中,RT-PCR分析都得到了预期长度的CAⅣ阳性条带.序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CAⅣ的表达.免疫杂交在大约52KD得到了单一条带.在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中,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有明显的阳性着染.结论碳酸酐酶Ⅳ在兔角膜内皮细胞中表达.它可能促进经内皮细胞的碳酸氢根离子的运输,从而维持角膜的水合状态和透明性.

  • 超乳白内障吸出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影响的观察

    作者:汪涛;聂庆珠;于泳;曹蕾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影响。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42例42只眼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的患者,分别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术,使用NIDEK CEM-530全自动角膜内皮计观察术前及术后1mo、3mo的角膜内皮细胞变化。结果术后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的细胞密度(CD),细胞面积(SD),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CV)、六角形细胞的百分数(6A)进行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小梁切除组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组术前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的影响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改良K液保存人眼角膜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卢争鸣;龚向明

    目的 我们曾在改良K液的动物试验中获得良好的效果,现在将其用于临床是想进一步获得有关改良K液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收集7对(14眼)不适于穿透角膜移植的角膜为一配对,一只浸入K洼,另一只侵入改良K液,分别于保存10d后取出,行1%茜素红和0.25%台盼蓝联合染色,另收集了5对(10只眼)适用于穿透角膜移植的角膜浸入改良K液,置4℃冰箱保存,供穿透角膜移植用.结果 保存在改良K液中的角膜内皮细胞质量明显优于保存在K液者,保存在10d内的供体角膜透明度好.结论 改良K液配方合理,性质稳定,不仅具有比K液配置简单、经济、安全可靠等优点,更主要的是延长了角膜保存时间,提高了角膜保存质量.

  • 不同术式治疗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高鸿亮;明春平;祁晓君

    目的:探讨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和超声乳化术治疗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手术治疗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激光组107例(121只眼)和超声组106例(120只眼)。超声组予超声乳化术治疗,激光组予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和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结果激光组总有效率为97.52%,高于超声组的77.50%(P<0.05);治疗后,2组细胞面积变异度(CV)和平均细胞面积(AVE)均升高,但激光组升高程度小于超声组,且激光组数值低于超声组(P<0.05);2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CED)均较治疗前降低,但激光组降低程度较超声组小(P<0.05)。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较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青光眼临床效果显著,对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研究

    作者:孟庆春;李彦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和修复的状况。方法将2013年8月-2014年9月于医院进行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的100例(100只眼)老年白内障患者视作研究对象,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细胞形态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损伤以及临床修复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2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细胞形态明显增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的细胞密度与细胞形态差异不显著,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患者的后角膜内皮细胞在术后2个月时损伤严重,术后3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基本可以恢复到手术前的状况。

487 条记录 4/25 页 « 12345678...242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