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观察

    作者:付敏;李桂林;彭凤云;周强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对合并子宫肌瘤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同时行子宫肌瘤挖除术或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合并有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粘连者行粘连分离及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灶电灼术.术后观察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体积等变化;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水平.结果:术后月经量减至术前的(48.7±18.5)%,14例(77.8%)痛经完全消失,3例(16.6%)痛经明显缓解,1例(5.6%)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子宫体积明显缩小;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电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方法,近期疗效显著,患者易接受.

  • 腹腔镜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高霞;周玉萍;张毅;岳艳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3年1月~2009年1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B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C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子宫动脉阻断术,随访12 ~24个月,比较3种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患者腹腔镜手术后痛经程度明显减轻及月经量较治疗前明显减少,C组痛经缓解程度、月经量减少率明显高于A、B两组,术后痛经疼痛分级、子宫体积、子宫动脉阻力指数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比较,B组患者痛经缓解率及月经量减少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P<0.05),痛经疼痛分级、子宫体积及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患者术后痛经复发率及子宫腺肌病复发率,C组明显低于A、B两组,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好,且术后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新的保守性手术方法,同时行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效果更佳,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子宫动脉阻断术及缩宫素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海艳

    目的: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分组用子宫动脉阻断术、缩宫素,对比分析术中止血效果及术后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22例经腹腔镜下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缩宫素分为2组(每组61例):研究组使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对照组应用缩宫素20 U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为40 ml,注射于子宫肌瘤与子宫交界处;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剔除肌瘤大小、多少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值得临床推广.

  •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比较研究

    作者:颜和芳

    目的:研究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AM)以及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复合切除术(LUAO-M)三种术式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患者246例,所有患者均要求保留子宫.三组患者各82例,分析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情况、并发症、感染情况、术后排气、住院时间,经手术治疗后,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1~2a,观察患者月经缓解情况、肌瘤有无复发、子宫恢复状况以及有无发生闭经,并对处于月经中期的患者检测其雌激素水平.结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比较,三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比较,LM组显著优于AM组,而LUAO-M组,则优于LM组与AM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后,闭经率及血雌激素水平比较,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各指标情况,AM组优于LM组,而LUAO-M组优于AM与L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复合切除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较佳方法,保留子宫安全性高,此术式值得推广与应用.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剥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苏静芳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并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收集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3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患者76例,其中56例单纯行子宫肌瘤剥除术,20例配合行子宫动脉阻断术后再行子宫肌瘤剥除术,前者作为对照组,后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病例腹腔镜手术均成功,无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并发症。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配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复发率、手术野清晰、创面电凝少,减少组织坏死,减少术后并发症。

  • 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分析

    作者:谢仲秋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2012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年轻、要求保留子宫的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月经量、痛经程度、子宫大小以及卵巢功能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月经量明显减少[(10.5±3.8)片vs(30.5±4.8)片],痛经症状减轻[(33.5±6.2)分vs (93.5±10.2)]分,子宫有不同程度缩小[(62.3±7.2)cm3vs(122.3±10.6)m3](P均<0.01),雌二醇、卵泡刺激素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具有微创、安全、疗效显著以及不良反应较少的优点,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后血清学相关指标的变化

    作者:张克球;彭凤云;李桂林;付敏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术后血清CA125水平、EMAb阳性率及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26例子宫腺肌病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测定手术前后血癌抗原(CA125)、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性激素水平.结果 术后患者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手术前后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和雌二醇(E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结论 该阻断术可降低血清CA125水平及EMAb阳性率、对性激素影响不大.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孙红梅;朱春云

    目的 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方法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86例患者开展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按照规范进行围手术期护理.结果术后随访1~18个月,86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需要责任护士高度的重视及熟练的护理技能,对病情变化要严密观察和及时处理,防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水云;曾勇梅;吴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1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6)与对照组(n=56),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1),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月经过多缓解率为9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 <0.01);子宫肌瘤复发率为1.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P <0.01);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之前先给予子宫动脉阻断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手术效果、降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术后恢复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辅助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吕秀宁;张玲玲

    目的 评价子宫动脉阻断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本院68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常规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病率,随访子宫肌瘤复发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5),2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病率低、肌瘤复发率低、月经改善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先行子宫动脉阻断再行肌瘤剔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肌瘤复发率,明显缓解月经过多症状.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戴碎平;曾清芳;卢昆林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在子宫腺肌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对照组: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痛经情况、子宫体积、月经量及贫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问、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症状均有所缓解,但观察组在痛经缓解、月经量减少、子宫体积减小、贫血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腺肌病应用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病灶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改善术后月经情况.

  •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作者:周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研究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性激素水平及窦状卵泡(AFC)数量变化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1),且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而研究组术后2个月性激素水平及AFC的数量均较术前有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12个月上述指标回归至正常水平范围.研究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是短暂且可逆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 子宫动脉阻断术加肌瘤剔除术治疗多发性子宫肌瘤43例

    作者:邓月月;程琪辉;仝进毅

    子宫肌瘤(hysteromyoma)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并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

  • 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术后护理

    作者:吴淑芳;李君琴;邹玲玲

    总结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15例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术后护理.认为护理重点为术后做好疼痛护理、阴道流血护理、发热护理,加强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重视出院指导,以提高手术成功率.15例患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治愈出院,无1例切除子宫.

  • 腹腔镜子宫颈癌根治术中子宫血管与输尿管走行关系的研究

    作者:周白;张焱;邱智华;徐晓峰;胡娅莉

    目的 研究子宫血管与输尿管的走行关系,指导在子宫动脉阻断术中对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准确游离.方法 对18例宫颈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中游离子宫血管和输尿管,观察不同部位子宫血管和输尿管的走行关系、变异并测量两管腔的间距.结果 子宫动脉起始点至与输尿管交叉处长度为2.5~4.0 cm.此段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为子宫动脉起始点位于输尿管外下方,两者的距离为1.0~1.5 cm,自起始点子宫动脉前上、前内走行,延伸为略低或平行于输尿管,至交叉处跨越至输尿管上方.子宫动脉与输尿管交叉点至子宫峡部的血管长度为1.2~1.8 cm,子宫动脉干终点与输尿管入膀胱处距离为1.0 cm.结论 子宫动脉阻断术中,前路阻断电凝子宫动脉注意防止输尿管热损伤;后路阻断在子宫动脉输尿管交叉点头侧应在输尿管外侧平行输尿管或略低于输尿管处找寻子宫动脉;侧路阻断在输尿管外下方1.0~1.5 cm处可找到子宫动脉起始点.

  • 39例瘢痕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病灶清除术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范造锋;高瑞格;张洋洋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瘢痕妊娠(CSP)病灶清除术在CSP患者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4月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77例CS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CSP病灶清除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清宫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手术前后血清P、β-HCG水平变化,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月经复潮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血清P、β-HC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P、β-HC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CSP患者行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CSP病灶清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月经复潮及住院时间,降低血清P、β-HCG水平,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临床应用分析

    作者:李刚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93例.依据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46例仅予以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47例予以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与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治疗,比较2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用时,比较2组肿瘤复发率及手术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用时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躯体疼痛、生理机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等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瘤复发率为4.2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及住院用时,提高预后.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作者:凌莉莉;黄浩;欧璐

    选择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4例,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22例。对照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栓阻断术。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与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及治疗后卵巢早衰发生情况。联合组治疗后血清雌二醇(0.56±0.11)U/L、卵泡刺激素(0.29±0.08)U/L及黄体生成素(10.8±2.64)p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卵巢早衰发生率9.1%,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不影响患者预后雌激素水平,对卵巢功能影响很小。

  • 舒适护理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剥除术辅助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中的应用

    作者:辛丽娟;张伟萍;吴倩倩;徐学森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腹腔镜子官肌瘤剥除术(laparoscopic myomectomy,LM)辅助双侧子宫动脉阻断术(uterine artery blocking,UA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5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行腹腔镜LM辅助UAB患者120例,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舒适护理.结果 出现全麻术中知晓1例,术后肩背痛2例,恶心呕吐1例,阴道排液2例,UAB综合征2例.结论 LM辅助UAB患者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相应的舒适护理,有助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防止、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手术的成功.

  • 子宫动脉阻断及垂体后叶素在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作者:王中芹;薛晓芮;尹香花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阻断术及垂体后叶素应用于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126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术中应用垂体后叶素;对照组按传统手术方式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中应用子宫动脉阻断术、垂体后叶素可减少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患者康复快,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根据肌瘤大小、数量、位置等因素综合考虑.

91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