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效果

    作者:郑远廷;黄川

    目的:分析在肿瘤护理中应用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应用价值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肿瘤科进行治疗的乳腺癌病患96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各48例.对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护理.分析PICC置管术的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91.67%,相比较参照组的79.1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讨论:针对肿瘤患者,在传统的护理方法上,进行PICC置管术护理,既能够增加病人战胜病魔的信心,提高医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病人康复.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王环先

    目的:分析在肿瘤护理中采用PICC方式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肿瘤治疗的患者110例,随机平分两组.观察组接受PICC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出血情况、操作和导管保留时间以及成功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出血方面及操作和导管保留时间方面均好于对照组;观察组置管成功率和疼痛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出现静脉炎和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比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ICC方式比常规性的静脉留置针穿刺的临床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并且具有极高的安全、可靠性.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病人的感受与需求

    作者:鲁亚玲;曹月琴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接受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病人90例,经贵要静脉穿刺45例,肘正中静脉穿剌36例,经头静脉穿剌9例.其中男68例,女22例,年龄32~84岁.

  • 自我管理项目在恶性血液病患者PICC居家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华银玲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接受自我管理项目干预在其居家自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两组均行PICC并于化疗间歇停止住院返回家中,对照组仅给予针对家庭常规宣教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宣教基础上增加自我管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变化情况、PICC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干预前具有并无显著差异的自我护理能力(P>0.05);经不同干预后两组ESCA量表评分均较之前有所提高,研究组ESCA量表评分改善效果更优(P<0.05);研究组PICC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8.89%,对照组则具有高达28.89%的PICC不良反应发生率(P<0.05)。结论对恶性血液病患者给予针对性的自我管理项目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其居家自我护理能力,有利于保障PICC使用安全性及患者预后效果。

  • PICC置管患者健康教育与导管相关性血栓的预防和护理管理

    作者:刘丽艳

    开展PICC患者健康教育,使患者和家属真正了解PICC使用目的 和意义,从心理接受置管并做好置管配合,掌握日常维护技能,减少相关性血栓等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就置管患者置管前、置管过程、置管后不同时期健康教育要点以及如何开展CRT预防性护理及护理管理进行了详细介绍.

  • 集束化护理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的效果

    作者:王任姣;赵永兰

    目的:分析集束化护理在预防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行PICC置管的9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PICC置管感染(4.26%)、静脉炎(2.13%)、皮肤过敏(4.26%)、局部渗血(2.13%)、导管脱落及堵管(2.13%)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感染(26.67%)、静脉炎(22.22%)、皮肤过敏(22.22%)、局部渗血(26.67%)、导管脱落及堵管(24.44%)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在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维护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有效降低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血液疾病患者中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血栓形成的风险分析

    作者:范彬;黄芬;张玉红;梅赣红

    目的:观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对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CRBSI)及患者导管相关血栓(catheter-related thrombotic complications,CRTC)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血液肿瘤患者共483例,共进行612次PICC置管,置管时间中位数101(48-184)d;观察CRBSI及CRTC的发生率,并对CRBSI及CRTC的相关变量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CRBSI共47例(7.7%),发生率为0.59‰导管日;而CRTC共16例(2.6%),发生率为0.20‰导管日,无其他相关严重并发症.CRBSI和CRTC相关的变量的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类型的疾病相比,急性白血病与CRBSI的高发病率显著相关,但与CRTC无显著相关.结论:与传统CVAD置管方法相比,PICC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成为CVAD有效的替代方案.

  •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应用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

    作者:李建丽;董艳;郭永琴;王莉;候国强

    目的 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应用外周静脉短导管(PIV)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两种输液途径进行效果评价及成本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8月山西省长治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95例应用PICC的VLBWI和同期90例留置PIV的VLBWI,分别作为PICC组和PIV组,比较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平均住院日、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成本及效果.结果 两组患儿体质量增长比较,PICC组每周体质量增长高于PI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平均住院日比较,PICC组短于PIV组[(48.2±5.2)d比(53.2±8.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PICC组(35.4%)低于PIV组(44.9%),其中静脉炎(PICC组21例次,PIV组169例次)、液体渗出或外渗(PICC组2例次,PIV组185例次)、导管脱出(PICC组3例次,PIV组145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导管堵塞(PICC组7例次,PIV组84例次)和其他(静脉穿刺栓塞、感染)(PICC组1例次,PIV组3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种静脉输液途径成本比较,PICC月成本(1 951.5元)稍低于PIV(2 008.5元),单次成本(1 691.5元)高于PIV(129.9元),PICC成本-效果比值(30.22)优于PIV(36.45).结论 对于VLBWI,PICC可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儿体质量增长.但单月成本两者相近,其原因可能与本研究观察时间过短有关,对于HCC,随着留置时间延长,其卫生经济学优点将更突出.

  • 不同置放途径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王秀荣;马恩陵;郭惠琴

    目的对比两种经不同途径置放中心静脉导管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方法选择需长期输液治疗的患者80例,分为A、B两组,每组各40例.A组应用双腔或单腔中心静脉导管(美国Arrow公司)经锁骨下静脉穿刺至上腔静脉置管,B组应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美国B-D公司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简称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观察2组置管成功率、流速及导管相关并发症30天.结果置管成功率相近(P=0.5562):PICC导管置管成功97.5%(39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100%(40例).导管堵塞率有明显差别(P=0.0231):PICC 9例(22.5%),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锁骨下静脉置管流速明显快于PICC(P=0.0001).其他导管相关并发症两组无明显差异(P=0.1521~0.5562).气、血胸并发症:PICC未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动脉损伤:PICC未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导管易位:PICC 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1例(2.5%).静脉炎:PICC 2例(5%),锁骨下静脉穿刺未发生.导管感染:PICC未发生,锁骨下静脉穿刺2例(5%).大多数PICC置管可由护士完成,而锁骨下静脉置管全部由医师操作.结论经锁骨下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流速大,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首选导管.PICC导管穿刺更安全、易推广;导管堵塞或感染后,能进行原地置换;是长期输液和大剂量长时间化疗的首选中心静脉导管.两种置管途径的导管相关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

  • 品管圈在提升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品质中的应用

    作者:廖云;王远丽;金秋;刘珊珊;唐王芳;宋海燕;朱红倩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护理人员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持续护理质量改进.化疗是恶性血液病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由于普通静脉穿刺常存在化疗药物外渗、血管内膜的刺激、反复静脉穿刺等局限性,以及化疗药物可损伤血管,目前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技术已成为输注化疗药物较好的一个选择.随着近年来QCC被推广应用于医学管理,本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针对提升化疗患者PICC护理开展QCC活动,现将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

  •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知情同意

    作者:李雪萍;刘卫权

    2010年7月1日,我国《侵权责任法》施行.《侵权责任法》是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该法对私权的具体保护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人的价值的尊重.近年来,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医护人员由于未尽告知说明义务对患者知情权造成损害引发的纠纷类型也屡见不鲜.《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即规定该情形下医疗机构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告知说明义务的履行同样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静脉输液治疗中有关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技术的患者知情权的分析,以期达到提高医护尤其是护理人员法律意识、减少或防止侵权行为发生的目的.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服务需求的调查

    作者:徐琴鸿;谢浩芬;郑炯;傅国英;姜建帅;葛海波

    目的 调查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出院患者对延续护理服务的需求,为探索HCC置管患者的延续护理服务模式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所三甲综合性医院共165例PICC置管出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PICC置管出院患者一般情况,对延续护理服务内容、方式、满意度及需求.结果 PICC置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需求较高,各延续护理服务方式合计非常需要占39.77%,需要占39.09%,但满意度较低,不满意占46.34%,满意仅占34.4%;不同年龄患者对建立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和家庭访视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患者对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创建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和病友俱乐部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延伸护理需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医院应建立PICC延续护理服务团队,根据患者需求及疾病情况制定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服务方案,从而达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PICC置管出院患者自我护理目的.

  • 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王晓靖;王宏玲;白海;宗雪莲;移燕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因其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具有较长留置时间等优点在临床被广泛应用,但患者因置管发生感染的危险性也会增加[1],其感染致死率为3%[2].

  • 专科培训对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谭慧;谌永毅

    目的 分析护士接受专科培训对降低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探讨专科培训对提高PICC护理质量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化疗行PICC的肿瘤患者180例为对照组;选择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本科住院化疗行PICC的肿瘤患者18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180例患者均由经专科培训合格者实施PICC,对两组患者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进行比较.结果 PICC专科知识培训后实施PICC置管与维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3.3% (6/180)与9.4% (17/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P=0.015).结论 专科培训可降低PICC非计划性拔管率,从而提高PICC护理质量.

  • 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与盲穿法行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陈雅玫;石新华;张煜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的价值.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3月对213例肿瘤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行PICC(超声引导组),与采用盲穿法的230例肿瘤患者(盲穿组)进行对比,比较2组PICC穿刺置管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结果超声引导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5.3%(203/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27.436,P=0.0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8.1%(209/213),显著高于盲穿组78.3%(180/230)(χ2=40.755,P=0.000).超声引导组血栓性静脉炎发生率为0 5%(1/212),显著低于盲穿组4.5%(9/202)(χ2=5.377,P=0.020);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0.9%(2/212),显著低于盲穿组7.9%(16/202)(χ2=12.109,P=0.001).超声引导组无一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盲穿组1例,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检验,P=0.488).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Seldinger技术对肿瘤患者行PICC比盲穿法可以显著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少,安全有效.

  • 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张丽莎;张晶;王竹筠;姚源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已被临床广泛应用.笔者对2008-2010年收治的75例肿瘤患者发生PICC相关性感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8-2010年10收治的75例PICC置管患者,其中男31例,女44例,年龄20~68岁.穿刺部位选择贵要静脉58例,肘正中静脉17例,留置时间15~243 d.

  •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应用痊愈妥敷料预防穿刺点感染的效果研究

    作者:赵洪俊;王丽红;葛艳红;宋淑然;叶丽云;刘春娟

    目的:研究痊愈妥敷料对血液科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患者穿刺点局部感染的预防效果,为临床预防局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医院就诊的PICC置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在PICC置管后应用痊愈妥敷薄片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置有红霉素软膏的纱布置于穿刺点,外面用无菌贴膜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感染情况,对感染患者感染部位采样并进行菌种培养鉴定。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率为1.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1.67%;研究组患者自感舒适、非计划性拔管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2株,低于对照组患者的32株,以上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痊愈妥敷料能够有效降低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穿刺点感染率,增加患者的舒适度,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急性白血病患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分析与控制研究

    作者:陈芳;王小梅;周丽;廖锋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分析以及控制对策,以降低静脉导管感染率。方法选取急性白血病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患儿115例,收集其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留置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因素,采用 logistic多因素分析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结果115例患儿发生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8例,发生率为24.35%,单因素分析表明, PICC留置感染的原因包括患儿年龄、穿刺部位渗血、中心静脉导管阻塞、静脉血栓、静脉炎、导管脱出、疾病类型与合并骨性疼痛、PICC穿刺次数及留置时间,其中穿刺部位渗血、中心静脉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和 PICC穿刺次数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提高临床PICC操作质量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利于降低PICC感染的发生。

  • 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郑芝蕾;肖秀漫;陈琼;杨祖钦;陈晓春

    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以降低 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414例接受PICC的新生儿临床资料,对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14例新生儿经PICC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4例,感染发生率为5.8%;感染新生儿中检出病原菌24株,其中肺炎克雷伯菌12株占50.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株占33.3%,真菌4株占16.7%;导管执行地点、是否计划拔管、穿刺时间、导管堵管、穿刺次数与导管相关性感染有关,为其主要影响因素;导管执行地点(OR=1.702,95% CI:1.439~3.716)、是否计划拔管(OR=2.162,95% CI:1.682~4.902)、穿刺时间(OR=2.386,95%CI:2.251~5.392)、导管堵管(OR=1.381,95% CI:1.298~3.979)、穿刺次数(OR=1.402,95% CI:1.372~4.592)等因素为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繁多,宜对上述高危因素进行预防控制,以减少新生儿PICC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管路安全维护模式构建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芹;张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创伤小、适应证广和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有效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可以满足肿瘤患者长期静脉化疗的需求[1].但PICC导管留置时间长会引起并发症,迫使治疗中断,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就PICC管路安全维护模式构建的实施和PICC置管常规护理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63 条记录 1/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