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颈联合血管造影自动与手动触发辐射剂量对比的应用研究

    作者:熊永芳;赵传军

    目的 通过头颈联合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自动与手动触发时辐射剂量不同的对比,探讨低辐射造影方法.方法 选择60名行头颈联合CTA的患者分成A、B两组.A组选择用管电压100 mV,管电流350 mA,注射流率4 mL/s,手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B组选择用管电压100 mV,管电流350 mA,注射流率4 mL/s,通过检测层自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结果 60名患者所做的头颈联合CTA颈动脉及其分支均可清晰显示,完全能满足医学诊断要求.结论 手动触发做头颈联CTA所得的辐射剂量都大于自动触发做头颈联合CTA所得的辐射剂量.

  • 老年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的护理要点

    作者:李丽群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头颈部CTA检查的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500例在本院接收头颈部CTA检查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检查不成功的案例原因,总结检查全过程的护理要点及处理各种意外情况的经验.结果:498例老年患者成功完成检查.2例患者未能配合完成检查.其中检查成功的案列中,有5例患者图像因伪影干扰未达到诊断指标导致需重新检查,2例患者出现造影剂外渗,用50%硫酸镁湿敷后,肿胀消退,无不良反应.结论: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多为老年人,CTA检查快速,非创伤性,被临床常规应用.在护理检查过程中,应遵循老年人的心里生理特点,应用合适的沟通方法,实施细致的护理评估,措施,监护,是检查成功的保证.

  • 低剂量头颈部CTA与高场强磁共振MRA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杨欣

    目的:探讨低剂量头颈部CTA与高场强磁共振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间90例经D S A证实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例资料,均行低剂量头颈部C T A与高场强磁共振MRA检查,所得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CTA及MRA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分别为:86.7%、93.3%、92.9%、87.5%、90.0%;92.3%、96.4%、96.0%、93.1%、94.4%.结论:高场强MRA检查可作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的首选无创方案,低剂量头颈部CTA与高场强磁共振MRA联合检查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检出率,降低误诊率,值得临床重视.

  • 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

    作者:王荣洲;潘兆春;张翔

    目的:探讨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至我院进行头颈部C T A检查的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管电压100kVp,对比剂270mgI/ml,iDose4迭代算法,对照组患者管电压120kVp,对比剂350mgI/ml,滤波反投影算法.观察两组患者CTA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HU、SN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ED、碘摄入量均低于对照组,而两组患者CTA图像合格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低浓度对比剂和低管电压技术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颈部CTA检查具有可行性,能够减低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同时保证图像质量.

  • 脑梗塞患者头颈部CTA征象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作者:陈晶

    目的:总结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在临床诊断脑梗塞的相关性分析,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我院确诊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发作时间均在48h内,均完成64排128层CT平扫、头颈部CTA检查,以此评价扫描靶向区域血流量、血容量、达峰值时间,并完成与CTA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本组患者临床症状对应扫描异常区域相较于健侧责任血管出现程度不一的闭塞、狭窄,但二者并无显著相关性;本组病例并无出现不良反应表现.结论:对脑梗塞患者予以CT平扫可明确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异常,通过头颈部CTA的配合检查有助于获得责任血管的具体表现,为脑梗塞的后续诊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宋磊;王建明

    目的 对头颈部CTA在脑梗死患者中应用情况进行系统探讨.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CAT检查的情况.结果 该组患者中通过CTA检查观察到血管壁软板块43处,纤维斑块合并钙化斑块52处,单纯钙化斑块37处;轻度狭窄72处,中度狭窄41处,重度狭窄17处,血管闭塞有4条.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采取头颈部CTA检查,能通过其无创安全、迅速快捷及三维成像等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明确患者的病因,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 128层螺旋CT头颈部CTA的临床应用

    作者:赖长权

    目的:探讨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应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spiral computed tomogarphy angiography,SCTA)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1例临床疑似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28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后续的一系列技术处理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诊断。结果共计36例颅内阳性病例,21例颈动脉钙化病例,14例无异常病例。结论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过程中,临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首选非SCTA莫属。

  • 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海洪勃

    目的 探讨双低剂量在头颈部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6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按常规管电压和对比剂水平进行头颈部C TA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水平完成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结果 客观评估:在主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各部位CT值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主观评估: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对照组比较,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CTA滤过反投影重组法中应用双低剂量条件进行头颈部检查,可有效保障图像质量,应推广应用该方法.

  • 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价值研究

    作者:桂爽;李小军;高万春;李路

    目的:研究头颈部CTA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纳后循环缺血性疾病VAOS患者60例,现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个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各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诊断方式,观察组采用CTA诊断,分析比较显示后循环动脉病变特征以及各段发病率.两组均经DSA复查.结果:对照组利用常规诊断方式诊断经过DSA复检的准确率为85%,而利用CTA检查的准确率为96.9%,CTA检测准确率高出常规检查手段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能完整有效清晰的显示头颈部循环动脉全貌病和病变部位,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 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的临床表现及头颈部 CTA 分析

    作者:张建岭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 VBD)的临床表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 CTA)的特点,加深对该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确诊的25例V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表现及头颈部CTA特点。结果头晕为主要临床表现,一部分可表现为耳鸣及肢体无力。头颈部CTA检查可见增粗、延长、迂曲的椎基底动脉及管腔、管壁内钙化斑,以及基底动脉移位、扩张、压迫脑干。结论 VB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更多引起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脑干梗死及脑神经损害。头颈部CTA检查能准确清晰地显示变异的椎基底动脉的立体形态、血管壁钙化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VBD的首选检查方法。

  • 头颈部CTA在诊断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建军

    目的:探究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成像CTA在医学临床上对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在医院进行临床诊断共92例脑血管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头颈部CTA技术,对头颈部脑血管患者病情进行分析,比较,诊断。结果在医院的92例脑血管性病变患者中总共有70例患者的头颈部脑血管显示单支或多支以及脑血管中有多段不同的程序软硬斑形成导致管腔不同程度的狭窄及堵塞;在92例患者中有4例属于血管变异;单侧推动脉发育不良的有6例;5例患者属于动脉瘤或瘤样扩张;有7例属于脑血管畸形病变。结论头颈部CTA对脑血管性病变诊断极为可靠,值得医学的临床推广。

  • 头颈部CTA在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愉;孙鑫;曾亮;陈虎

    目的:通过分析64排CTA头颈部血管中颈动脉斑块的成像特点,研究其与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于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 两组分别行头颈部CTA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斑块发生部位. 结果:观察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颈动脉斑块均以钙化性斑块为主,大部分位于颈动脉分叉处,观察组非钙化性斑块及溃疡型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头颈部CTA检查利于早期发现颈部血管斑块,通过对斑块的性质、部位的特点分析有助于早期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值得临床上推广.

  • 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A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价值

    作者:张鹏辽;闫宏梅

    目的:探讨ABCD2评分法结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短暂性脑缺血(TIA)患者60例,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 ABCD2评分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分为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根据 CTA的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管狭窄<50%组和血管狭窄≥50%组。对患者出现TIA后7天之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进行观察。结果11例(18.3%)患者TIA后7天内出现脑梗死。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发生脑梗死的概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并且低危组患者中血管狭窄≥50%组出现脑梗死的概率同样明显高于血管狭窄<50%组(P<0.05)。结论 ABCD2评分能够有效地预测患者出现 TIA后早期进展为脑梗死,再结合头颈部CTA检查,能够进一步提高预测准确性。

  •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后循环缺血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正军;蒋士杰;姚俊;龚家明

    目的:探讨多层CT血管成像(MSCTA)在后循环缺血(PCI)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98例临床诊断为后循环缺血患者行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血管病变和PCI的关系.结果:98例患者中 87例(88.78%)存在后循环血管病变,其中后循环狭窄或闭塞64例(73.56%),后循环其他病变(发育不全、扭曲延长、夹层、骨质压迫)23例(26.44%).结论:后循环血管病变是后循环缺血的主要原因,头颈部CTA能清晰显示患者的血管情况,对后循环缺血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联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成像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潘俊;周海;张滨;乔淑冬;杜汉军;张源芳;李澍锴;李新华;哈婷婷;常天静

    目的 通过对慢性脑缺血患者头颈部CTA与全脑CT灌注(CTP)的相关性对比研究,评估两种检查方法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50例患者行头颈CTA和全脑CTP检查,对灌注区域分布规律、责任血管与灌注异常区域的关系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结果 98.72%灌注异常区域其责任血管均为中度以上狭窄.随着责任血管狭窄程度的加重,灌注异常区域比例呈明显递增改变.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与CTP梗死前期分期呈中等正相关. 结论 结合头颈部CTA与全脑CTP的结果,能全面评判慢性脑缺血患者脑组织的慢性缺血程度,更有利于临床上的相关治疗方法的选择.

  • 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CTA中的应用

    作者:刘洋;桂振朝;王锡明;段艳华;齐耀东;杨佳;陈宝锦;顾慧;赵硕

    目的 探讨光子探测器双源CT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临床疑诊头颈部血管性疾病并于我单位行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78例患者资料,所有患者采用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客观评价图像的CT值、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78例患者中,前交通动脉瘤5例,大脑中动脉瘤7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颅内多发动脉瘤2例,动静脉畸形5例,后交通动脉发育不良18例,开窗畸形5例,动脉粥样硬化并管腔狭窄和/或闭塞23例,颈动脉体瘤3例,无异常9例.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83±0.41)、(3.78±0.40),所有图像的CT值均高于300HU,满足临床诊断需要,CNR分别为(32.1±8.1)、(35.9±10.7)、(25.5±10.0)、(18.2±8.5)分.结论 光子探测器双源CT头颈部血管成像个性化对比剂注射方案操作简单、方便,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头颈部CTA中预测试的剂量优化研究——“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应用效果

    作者:梁永超;莫夏萍;邓德茂;江雪源;陈加军;韦兰珍;廖海;段高雄;兰志毅;陈文福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低管电流及低对比剂剂量(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预测试技术在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将拟行头颈部CTA检查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40例,三组采用参数不同的小剂量预测试技术进行扫描延迟时间(DT)的确定.A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电压120 kV,管电流60mA,20 ml碘佛醇(320 mgI/ml),准直器宽度和层厚5 mm;B、C组均采用:管电压80 kV,管电流20 mA,准直器宽度和层厚1.25 mm,但B组使用20 ml碘佛醇(320 mgI/ml),C组则按患者体重(1 ml/kg)的10%作为预测试扫描的对比剂用量.记录三组预测试的达峰时间(T)、预测试扫描的人均碘用量(I)、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测量、计算三组患者测试层面靶血管CT值、噪声(N)、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终原始图像中主动脉弓、大脑中动脉M1段的CT平均值(AA CTValue,M1CTValue)进行统计学分析.由两名高年资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三组患者头颈部动脉的显示情况及锁骨下静脉对比剂污染情况进行评分.结果 三组预测的T、原始图像中主动脉弓及大脑中动脉M1段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预测的T较A、B组的平均缩短约0.5s;B、C组的DLP、ED[(2.87±0.54) mGy·cm、(0.014±0.002) mSv;(2.93±0.63)mGy·cm、(0.014±0.003) mSv]均低于A组的DLP、ED[(61.05±14.08) mGy· cm、(0.305±0.07) mSv],B、C组的平均ED仅约为A组的4.59%;C组预扫描的I低于A、B组的I,C组的I约为A、B组的31.5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低”联合窄准直器宽度的预测试技术应用于头颈部CTA检查是可行的,能大幅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 眩晕与后循环血管变异的相关性研究分析

    作者:郭继文;于寰;段凯;张翔宇;林丽红;许梓童

    目的 探索眩晕综合症与后循环血管变异的相关性.方法 对本院123例患有眩晕综合症的患者在急性期进行头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颈部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应用头颈部CTA检查显示动脉形态学变化.结果 颈部血管彩超显示:对照组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头颈部CTA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孤立性椎动脉、椎动脉发育不良及胚胎型大脑后动脉的后循环血管变异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椎动脉发育不良明显.结论 眩晕与后循环血管变异发生具有明显相关性.

  • 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A图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静秋

    目的 探讨对比剂不同注射方案对头颈部CT血管造影术(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48)和B组(n=48),两组对比剂均为370mgI/mL碘帕醇,对比剂总量为60mL,右肘前静脉注入,注射速率为5mL,追加生理盐水总量为70mL,A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为5mL/s,B组生理盐水注入速率4mL/s,比较两组客观图像质量[平均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主观图像质量[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噪声和图像清晰度]、辐射剂量[CT剂量指数(CTDI)、CT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结果 A组主动脉弓和颈动脉分叉区动脉血管平均CT值、SNR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CNR显著高于B组(P<0.05);A组血管和周围结构对比度、管腔边缘锐利度和图像清晰度均显著高于B组(P<0.0 5),噪声与B组无显著差异(P>0.05);A组CTDI、DLP、ED与B组均无显著差异(P>0.0 5).结论 追加生理盐水注入速率越快,头颈部CTA图像质量越高,以和对比剂流速相同的盐水冲洗速率为佳.

  • 头颈CT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赵继军;王国兴;石犇;周小森;肖静;刘铁山;孟庆波

    目的:分析头颈部C T A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择取本院5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收治时间均在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上述患者均经过精确检查诊断,其中男性患者是25例,女性患者是25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0.1±1.5)岁,先进行头颈部的CTA检查,一周后再进行全脑血管的DSA检查,观察患者的颅内动脉的狭窄及闭塞程度和CTA的诊断价值.结果:①CTA检查结果:正常动脉数1589段,轻度狭窄20段,中度狭窄111段,重度狭窄59段,闭塞61段;DSA检查结果:正常动脉数1589段,轻度狭窄24段,中度狭窄110段,重度狭窄62段,闭塞55段;② 将DSA作为参照标准,计算在CTA检测下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值、阴性值及准确度,结果分别是95.65% 、75% 、95.65% 、75% 、92%.结论:利用多排螺旋C T头颈C T A可以清楚观察到患者脑内血管闭塞程度及狭窄程度,且风险性较低、临床价值较高.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