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他汀类药物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震;魏玉杰;刘惠亮

    他汀类药物可以用于降低血清胆固醇,因其降脂作用而被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随着对他汀类药物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他汀类药物具有抗凝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调节凝血因子的表达、影响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通过对炎症和内皮功能调节等方面.文章就他汀类药物的抗凝作用做一综述.

  • 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应用

    作者:郁丽霞;叶建明;陈文君;周雪娟;卢国元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浓度的枸橼酸盐(30%、4%)抗凝在使用常规透析浓缩液的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观察两者的透析效果、抗凝情况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32例高危出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高浓度枸橼酸盐组15例和低浓度枸橼酸盐组17例),分别行常规血液透析30例次和32例次,检测透析前后、透析器前后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PH值、游离钙(iCa2+)、钠离子(Na+)的变化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平均尿素清除率指数(kt/v)、尿素清除率(URR)、管路凝血情况.结果 两组透析后PH值、Na+浓度虽较透析前升高(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两组血离子钙在透析后、透析器后均显著下降,但透析器后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透析后、透析器后的ACT略有延长,但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枸橼酸钠体外局部抗凝对凝血没有不良影响.对两组透析后ACT、PH值、iCa2+、Na+、URR进行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两种浓度的枸橼酸盐在常规血液透析中的局部抗凝是安全、有效、简便,使用高浓度的枸橼酸盐更方便、更经济.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机制

    作者:邓可

    慢性肾功能衰竭(hronic renal failure,CRF)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的紊乱,即主要存在出血倾向,同时又有高凝状态.在临床上患者出血可发生于各个部位,如轻微外伤或穿刺部位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有高达三分之一的CRF患者存在出血倾向[1],严重的出血可导致病情加重甚至患者死亡.目前研究显示出血倾向主要由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而高凝状态是由凝血因子水平异常以及血管内皮损伤等引起.本文就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膜性肾病凝血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奉娅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一种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MN是自身免疫介导的肾小球炎性损伤,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细胞下弥漫的复合免疫物沉积,伴基底膜均一地、弥漫性增厚为病理特征.MN患者容易发生静脉血栓、栓塞并发症,常见于肾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文献报告其发生率差别较大,为10%到60%不等.本文就MN凝血机制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关键词: 肾疾病 血液凝固
  • 慢性胆道感染对兔门静脉系统凝血环境的影响

    作者:何谦;张少波;祝峰;刘朝辉;潘建生;张诚华

    目的:观察兔慢性胆道感染后门静脉血与外周血凝血功能的改变.方法:24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家兔均行经皮胆囊管置管.模型组兔经留置管注入大肠杆菌,每周1次,连续3周;对照组则以同样方式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兔于末次注射后3d取耳缘静脉及门静脉血,并取近第一肝门处肝组织样本,检测两处血液样本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水平,观察门静脉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动物造模后进食量明显减小,肛温升高,体质量下降,而对照组一般情况较造模前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耳缘静脉血DD明显升高(p<0.01),但凝血时间(C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门静脉血中除DD明显升高外,CT,PT,APTT均明显缩短(均P<0.01).病理学检查可发现模型组门静脉微小血栓形成,而对照组未见.结论:慢性胆道感染可以导致门静脉系统局部高凝状态并微血栓形成,外周血DD的检测对诊断胆道感染并发门静脉血栓有一定的意义.

  • 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疗效

    作者:李冈栉;赵瑾洁;郭忠梁

    目的:探讨实施间歇充气加压(IPC)治疗对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联合组采用腔内激光联合IPC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腔内激光,其余术后用药等措施保持一致,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流速度、血流量、凝血功能指标.结果:联合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数量、切口长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患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患者的患肢髂外静脉、股静脉、腘静脉的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D-二聚体(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 d,联合组患者的PT、APTT高于对照组(均P<0.05),联合组患者的D-D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联合组1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7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688,P=0.030).结论:实施IPC治疗可有效预防大隐静脉曲张腔内激光术后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其机制与IPC可以减少血液高凝,减轻高黏滞状态,加快患肢血流速度,促进静脉血液循环有关.

  •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后血红蛋白及凝血功能变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吴梦涛;刘长瑞

    主动脉瘤腔内修复(EVAR)术后可发生血红蛋白和(或)凝血功能的急性变化,并已经开始受到重视.但这种急性变化的病理机制以及对于EVAR术后的影响尚不明确.笔者对EVAR术后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变化特点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与血小板、凝血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何静;王军;杨涛

    目的:探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绝对计数与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指标、C反应蛋白(CRP)的潜在相关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8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E)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入院初次血液学检查结果,比较不同特征患者外周血EOS绝对计数、PLT计数、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III活性(AT-III)、CRP的变化,并分析EOS绝对计数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DVT分型、不同分期患者的外周血EOS绝对计数不同,男性高于女性,混合型患者高于周围型患者,亚急性期和慢性期患者高于急性期患者(均P<0.05);所有其他指标也均在部分特征分组中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EOS绝对计数与PLT计数、PT、INR、APTT、D-D、CRP存在相关关系,且相关程度随着患者年龄的变化而变化(均P<0.05).结论:EOS可通过多条途径激活和促进凝血,同时影响抗凝系统,终导致血栓形成.不同类型VTE患者外周血EOS水平存在差异,EOS绝对计数与PLT、凝血功能指标、CRP表现出潜在的相关性,提示外周血EOS在VTE的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胃癌患者凝血状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作者:董平;沈定丰;杨勇;张勇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凝血与纤溶系统的变化.方法比较胃癌患者(胃癌组)与非肿瘤患者(对照组)的手术前、后2周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组织困子途径抑制物(TFPI),D-二聚体(D-djmer),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t-PA:a)等指标.结果胃癌组PAGT较对照组增强(P<0.05),PT和APTY明显缩短(P<0.05),TFPI降低(P<0.05),D-二聚体和t-PA:a显著升高(均P<0.01),发生淋巴结转移和低分化腺癌者尤为显著(P<0.05或P<0.01).手术切除肿瘤后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胃癌患者处于高凝和纤溶亢进状态,在淋巴结转移和肿瘤细胞分化差的患者中尤为明显.

  •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骨科手术患者凝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迟梅英;蔡兴志;高秀娟;张彦伟;张宗旺

    目的 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机体凝血状态和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骨科大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和异体输血组.分别取术前、输血后1 h及输血后24 h的静脉血,测定血常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及活化凝血时间(ACT),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输血后第1天、第5天两组病人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 输血后1 h两组APTT、PT、ACT均延长,FIB和血小板计数均降低(P<0.05)但尚在正常范围内,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前比较,异体输血组输血后第1天和第5天CD3+、CD4+、NK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1),回收式自体输血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回收式自体输血对凝血功能的影响与异体输血相似,回收式自体输血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抑制作用.

  • 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吴梅芳;徐兴云

    目的 探讨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近3年本院收治的225例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休克、低体温、酸中毒及血红蛋白测定值分8组,休克组(78例),非休克组( 147例);低体温组(73例),非低体温组(152例);酸中毒组(96例),非酸中毒组(129例);低血红蛋白组(152例),非低血红蛋白组(73例).并对各组入院当日急诊时抽取血标本,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血红蛋白及血气分析等指标,比较各组指示变化.结果 休克组较非休克组、低体温组较非低体温组、酸中毒组较非酸中毒组、低血红蛋白组较非低血红蛋白组,血凝异常(PT> 18 s、APTT> 60 s、TT>15 s)患者均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血凝异常与休克、低体温、酸中毒、低血红蛋白明显相关,监测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凝血指标,对成功诊治妇科失血性急腹症患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对血小板及凝血功能的影响(附26例报告)

    作者:郑祥德;王耀华;孙福德;张英

    目的探讨急性非等容血液稀释(ANIH)对血小板各参数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脊柱择期手术26例,于麻醉诱导前采集全身血容量15%~20%的血液, 然后在30 min内补充2倍采血量的6%羟乙基淀粉与乳酸林格氏液 (其容积比为2:1)进行 ANIH.分别于采血前、采血毕、稀释毕、术毕测定Plt、MPV、PDW、BPR、BT、ACT、PT、APTT和FIB.结果 Plt在稀释毕和术毕明显降低(P<0.01);PDW和MPV在稀释后轻度升高(P>0.05);稀释毕Plt与PDW和MPV均呈负相关(r=-0.731,p<0.01;r=-0.819,p<0.01),PDW和MPV呈正相关( r=0.871,P<0.01);PT 和APTT在稀释毕和术毕均延长(P<0.01),ACT术毕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术毕FIB增加(P<0.01),亦在正常范围.结论 ANIH对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凝血功能正常.可作为一种新的血液保护手段用于临床.

  • 颅脑损伤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血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月战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TBI)后早期凝血功能、血白细胞(WBC)及血糖水平的变化与损伤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依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将126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轻中型、重型损伤两组;1个月后随访依据牛津残障评分(OHS)分为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测定其入院时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WBC和血糖的水平.选取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T、APTT、FIB、PLT、WBC及血糖水平.结果 轻中型TBI组、重型TBI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和FI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损伤程度加重,PT、APTT、WBC和血糖水平逐渐升高,而PLT和FIB水平逐渐降低(P<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TBI预后不良组PT、APTT、WBC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PLT、FIB水平和GCS评分明显降低(P<0.05);PT、APTT、WBC、血糖分别与GCS、OHS评分呈负相关,PLT、FIB与GCS、OHS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TBI患者早期凝血功能、血WBC及血糖与颅脑损伤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可初步用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

  • 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葛叶盈;成建庆;席文娇;徐云;康亚梅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0例,年龄60~ 85岁,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U组)两组,每组40例.U组在术中切皮前、术后第1、2、3天静脉注射乌司他丁1万U/kg;C组只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0)、术毕(T1)、术后1 d(T2)、2 d(T3)、3 d(T4)五个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标本,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应用血栓弹力图动态检测TEG参数:R(min),K(min),α(deg)、MA(mm)、CI等指标.结果 与术前比较,C组中TNF-α、IL-6、IL-8和CRP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都增加,R、K值在术毕缩短,α角、MA、CI表达增大(P<0.05);与C组比较,U组中IL-1、IL-6、TNF-α和CRP表达水平在各时间点都下降,R、K值延长,α角、MA、CI减小(P<0.05).结论 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

  • 急性颅脑外伤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的研究

    作者:戚佳飞;施小燕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变化以及其与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并发症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223例单纯急性颅脑外伤患者于入院时检查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及D-二聚体(D-dimer),根据病人的GCS评分、受伤类型、治疗6个月后格拉斯预后评分、及外伤1周内有无继发外伤性脑梗死和迟发性颅内出血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凝血功能及D-dimer值.结果 D-dimer值在不同GCS评分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凝血功能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颅脑损伤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继发外伤性脑梗死组与无梗死组相比PT缩短(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性颅内出血组与无出血组相比PT明显延长(P<0.01)、APTT延长(P<0.05),Fbg值低(P<0.05)、D-dimer值明显升高(P<0.01).结论 凝血指标对颅脑损伤的伤情、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等方面有一定的关联,但不稳定.D-dimer是早期判断颅脑损伤预后的较可靠指标.

  • 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对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韩驰

    目的 探讨产后大出血时输注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差别对于产妇凝血功能的影响,为防治凝血功能障碍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产后大出血需要输血的产妇40例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成份不同分两组,对照组(10例)输注悬浮红细胞,实验组(30例)以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 1作为分界,又分为高(>1∶ 1)、中(1∶ 1)、低(<1∶ 1)三个亚组,每组10例.对各组输血前后分别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测定,比较血浆与浓缩红细胞的比例差别对于产后大出血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前凝血功能均正常(P>0.05),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24 h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降低实验组(P<0.05);低比例组大量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P<0.05),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中比例和高比例组输血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仍在正常水平(P>0.05).结论 产后大出血病人大量输注悬浮红细胞时会影响凝血功能,而输入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的比例≥1:1,既能改善产妇的凝血功能,又减少其不良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检测的临床价值(附60例报告)

    作者:向治纬;杨晓红;田超

    笔者观察肝炎后肝硬化患者60例,并以慢性肝炎患者30例作为对照,分别检测PT、APTT、TT、FIB.同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B-C顺序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时间明显延长,按功能分级,肝功能越差,凝血功能越差.凝血功能可作为肝功能分期的指标.认为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肝硬化临床分期、出血的严重程度、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 多聚磷酸盐促凝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付双双(综述);宁建平(审校)

    多聚磷酸盐(polyphosphate,poly P)的发现已有数百年历史,但主要集中于原核生物等低等生物的研究中。直到近年才发现poly P在真核生物中也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其强大的促凝作用尤其引人注目,被医学界所重视,并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笔者就poly P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和炎症介质的影响

    作者:危先江;方小勤;童玲

    目的 探讨不同的液体复苏方法对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脏器功能、凝血功能、免疫功能以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2年3月至2017年1月本院产科收治的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根据监测的生命体征及相关监测指标进行实时液体调整;而对照组采用传统液体复苏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复苏后心肾脏器功能、凝血功能、免疫细胞、炎症因子、microRNA-155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失血量、血压变化、BNP、IL-10、APTT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microRNA-155、Treg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产后失血性休克患者,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降低脏器损伤、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症介质,减少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

  • 断指再植术后监测患者凝血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国君;邓仁娣;王娜

    目的探讨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凝血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6月本院接诊的120例断指再植的患者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的3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后0~3d期间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2聚体、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指标均高于3d以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以后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监测断指再植术后患者的凝血状况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监测再植肢体的存活、术后并发症的预处理、断指再植后功能的恢复有不可或缺的临床意义.

588 条记录 22/30 页 « 12...19202122232425...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