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新鲜冰冻血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效果

    作者:范小康;陈开贵;陈华

    目的 探讨新鲜冰冻血浆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早期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例SAP患者进行常规对症处理方案,对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1例SAP患者采用林格氏液+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2 U新鲜冰冻血浆治疗方案.结果 使用常规治疗方案的12例SAP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16.5±3.5)h;5例(41.7%)发生ACS,3例(25.0%)发生MODS;住院抢救期间因合并心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并发症导致死亡3例(25.0%).应用新鲜冰冻血浆治疗的11例SAP患者的平均抢救时间为(13.5±3.5)h;3例(27.3%)发生ACS,2例(18.2%)发生MODS;住院抢救期间因合并心肾功能衰竭及糖尿病并发症导致死亡1例(9.1%).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可有效提高重症胰腺炎早期复苏治疗的救治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

  • 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唐元旭

    目的:分析两种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感染性休克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去甲肾上腺素液体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补液方法治疗。将两组患者复苏成功率、病死率、ICU 入住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肌酐和血乳酸变化情况对比。结果:观察组6 h 复苏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肌酐、乳酸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 ICU 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液体复苏方法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可有效提高6 h复苏成功率,改善患者肌酐及乳酸水平,减少ICU入住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肺脏的作用

    作者:刘伟;刘志

    目的 研究早期与延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两种液体复苏方案对脓毒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成4组:健康对照组(A组,n=15),休克对照组(B组,n=15),传统液体复苏组(C组,n=15),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组(D组,n=15),所有大鼠给予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同呼吸机模式及参数.LPS静脉注射建立脓毒性休克大鼠模型,C组于液体复苏0.5h后应用去甲肾上腺素,D组于液体复苏同时应用去甲肾上腺素,记录各组大鼠生命体征、补液量及去甲肾上腺素用量.2h后处死大鼠,进行血气分析,HE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炎性介质的表达,检测肺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丙二醛表达.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与传统补液方案比较明显减少了达到目标血压所需的补液量,使氧合指数进一步改善,同时降低了血乳酸水平(P<0.05);HE染色结果显示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使肺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侵润程度、肺泡充血情况得到明显改善;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和传统补液方案均使血清和肺泡灌洗液中的促炎介质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下调,但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使促炎介质表达下降更为明显,与传统补液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仅使髓过氧化物酶表达较传统补液组及休克对照组明显下降,两种补液方案对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表达均无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的液体复苏方案与传统补液方案比较从多层面改善了脓毒性休克大鼠肺损伤的程度.

  • PiCCO监测下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董双雄;沈辉;陈世明

    目的 分析在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5年3月~9月半年期间选取的5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接受CVP指导液体复苏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及相关治疗指标.结果 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治疗中,PiCCO监测下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作者:陈盛奎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下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对血管外肺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入住ICU的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选取的患者存在血容量不足,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750 mL/m2。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5例,其中研究组采用PiCCO监测,根据监测得出的ITBVI与EVLWI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照组采用传统中心静脉压(CVP)进行早期液体复苏。对比观察两组液体复苏疗效与预后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研究组治疗72 h后,血管活性药物评分与APACHEII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治疗28 d后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住ICU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在picco监测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可使ITBVI、EVLW逐渐趋于正常,有效提高液体复苏成功率,缩短住ICU时间。

  • PiCCO监测在感染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吴立春

    目的:探讨PiCCO监测在感染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感染休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PiCCO监测仪记录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依据PiCCO血流动力学数据分型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及疗效评估;对照组采用常规液体复苏治疗和疗效评估。观察并记录治疗组治疗前和治疗后30 min、2 h、4 h及12 h的ITBVI、CI、SVRI、EVLWI,并记录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乳酸水平、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排尿量及死亡率。结果治疗组治疗后30 min、2 h、4 h及12 h的ITBVI、CI及EVLWI高于治疗前,治疗后12 h的SVRI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ScvO2、乳酸水平、排尿量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的ScvO2、乳酸水平、排尿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监测应用于感染休克早期液体复苏能快速有效地改善机体组织灌注,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重症急性胰腺炎入院后72h内的液体复苏

    作者:陈万洲;叶连敏;陈水洁;潘景业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液体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收集笔者医院2007年8月~2013年6月同期入院的50例SAP患者,根据患者第1个24h接受的液体不同分为两组.A组:<6.0L和B组:>6.0L,其他治疗方法不变.然后统计其住院时间、入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情况、每24h的总液体入量、APACHEⅡ评分、HCT、HR、血压和脉搏.计算患者机械通气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和治愈率.结果 B组较A组第1个24h液体量(6516.2±441.8 vs 3746.5±992.4ml)、72h总液体量(14577.2±1711.2 vs 13807.9±2639.3ml)及72h总尿量(8112.2±2167.6 vs 4489.1±903.8ml)增加(P<0.05),但72h正平衡液体量(6465.1±3451.9 vs 8598.8±2880.3ml)、第2个24h液体量(3945.6±915.0vs 4556.9±1121.7ml)、第3个24h液体量(4115.4 ±870.7 vs 4784.5±1025.6ml)反而减少(P<0.05).虽然两组都达到了液体复苏目标,但72h后A组较B组APACHEⅡ评分(12.67±3.98 vs8.10±2.61分)更高(P<0.05),住院时间(36.30±22.65 vs20.85±11.90天)、ICU时间(1.65±5.50 vs 7.20±12.08天)更长(P<0.05),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18% vs 6%)、假性囊肿发生率(17% vs 4%)、病死率(7% vs 0)更高(P<0.05).此外,在机械通气发生率(10% vs 2%)和机械通气时间(4.73±8.85 vs1.40 ±4.87天)方面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推荐应在24h内给予不少于6L的液体.

  • 不同浓度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刘雅东;汪占祥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根据复苏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手术治疗后都采用早期液体复苏,其中对照组采用3.0%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治疗组采用4.5%氯化钠+6%羟乙基淀粉组作为高渗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白细胞介素与血钾、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治疗后均痊愈出院,但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液体复苏后1h的血浆白细胞介素(IL)1、IL-6和IL-8都明显降低(P<0.01).两组在休克复苏前后的血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血钠在液体复苏后1h后,对照组有明显上升(P<0.05),治疗组变化不明显.结论 高渗盐水在急性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可有效抑制炎性因子,且机体电解质无明显不利变化,值得推广应用.

  • 感染性休克应用早期不同液体复苏对血流动力学及脑钠肽的影响分析

    作者:任宪军

    目的 研究探讨对感染性休克病患实施早期不同液体复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以及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感染性休克病患中选择符合此次研究入组标准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如上病患实施分组治疗,A组采取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进行早期复苏治疗,B组则采取浓度为6%的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进行早期复苏治疗,各40例.结果 比较复苏前、复苏8 h、48 h时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提示较之复苏前,两组病患的复苏后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比较两组脑钠肽(BNP)水平则提示B组患者48 h的BNP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感染性休克病患实施早期复苏效果理想,不同液体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但相较而言使用胶体液早期复苏治疗可避免容量负荷过高,更利于临床治疗.

  • 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研究

    作者:缪翠维

    目的:研究早期液体复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类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均2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进行早期复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复苏液治疗,治疗组给予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外肺水(EVLW)、血浆脑钠肽水平(BNP).结果:治疗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EVLW、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同时还可降低EVLW、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羟乙基淀粉用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李勋;王俊

    目的:评价不同液体用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血管外肺水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取的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5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9例。以早期复苏为根本性目标给予2组患者导向治疗,对照组仅予0.9%氯化钠溶液展开复苏治疗活动,试验组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注射剂+0.9%氯化钠溶液展开复苏治疗活动,对2组复苏后6、24、48h液体复苏达标状况进行对比和记录。结果2组复苏后血乳酸整体水平、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胸腔血容量指数达到升高指标的时长相对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pVpi、EVLwi等指标复苏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复苏48h后,其EVLwi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EVLwi和iTBVi、gEDVi、氧合指数等指标之间无相关性,和pVpi之间则呈现正相关。结论基于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而言,早期液体复苏有助于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使之血管外肺水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可推广。

  • 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EVLW)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作者:莫玉华;容永璋

    目的:分析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液体早期复苏对血流动力学、血管外肺水(EVLW)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来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早期复苏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0.9%生理盐水复苏,观察组给予6%羟乙基淀粉130/0.4融合加入到0.9%生理盐水中进行复苏,统计记录两组复苏前,复苏6h、24h、48h的血流动力学指标、EVLW及BNP指标。结果:两组复苏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复苏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苏48h的EVLW及BN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LW与BNP、PVPI呈明显正相关,r1=0.62,r2=0.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无论采取何种早期复苏方式,均可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胶体液早期复苏具有更好的扩容效果,但可增加EVLW及BNP的风险,不影响融合功能。

  • 无创心排量监测在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孙婧菡;刘志

    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50例老年(年龄>65岁)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实验组,探讨无创心排量监测指导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临床效果.实验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根据无创心排监测血流动力学调整补液量及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结果显示,无创心排量监测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早期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估至关重要,可以更准确地指导液体复苏、减少相关并发症、改善预后.

  • 对重症感染患者在PICCO监测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效果研究

    作者:王兆;温建立;杨蕾;陈微微;杨阳;刘微;喻守佳;代静静

    目的:探讨对重症感染患者在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间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80例重症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为研究组患者在PICCO监测下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监测下进行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 d后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乳酸(Lac)、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氧合指数(PaO2/FiO2)、入住ICU的时间及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结果:治疗3 d后,研究组患者的CVP及血Lac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其ScvO2、MAP及氧合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其进行机械通气的时间及住ICU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3 d后,两组患者的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感染患者在PICCO监测下实施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显著.

  • PiCCO监测在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使用效果分析

    作者:谢龙炜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在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49例危重烧伤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25例)与观察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监测,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O监测,比较两组患者早期液体复苏的应用效果.结果 复苏后,两组患者的CVP、MAP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患者的CVP、MA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复苏前后两组患者的HR、APACHEⅡ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下降幅度远高于对照组患者,其HR、APACHEⅡ评分比对照组患者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复苏后,其EVLWI、GEDVI以及ITBVI均有所提高.液体复苏前后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危重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过程中应用PiCCO监测具有较为积极的临床指导意义,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状况,值得临床借鉴与应用.

  • 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影响

    作者:陈兆芸;彭文宏;马君武

    目的 观察乳酸清除率对脓毒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治疗的影响.方法 70例脓毒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EGDT组(EGDT组)和乳酸清除率指导EGDT组(L-EGDT组),每组各35例.分别记录各组的年龄、性别、体重、入院SOFA评分,以及补液量、每小时尿量和7 d,28 d的病死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入院SOFA评分以及补液量、第1小时尿量无显著差异(P>0.05).L-EGDT组6 h总尿量大于EGDT组(P<0.05),L-EGDT组7 d和28 d病死率小于EGDT组(P<0.05).结论 乳酸清除率指导的早期液体复苏治疗能降低脓毒性休克患者病死率.

  • 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86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莫国欢;曾秋月;袁碧丹;刘经飘

    目的:研究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在86例新生儿感染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6例感染性休克患儿病历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治疗6 h的尿量、呼吸、平均动脉压、输液量、心率、血糖、pH、乳酸、BE水平,并分析观察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 h、治疗6 h的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值.结果:(1)观察组患者治疗6 h后的尿量、呼吸频率、心率、血糖、pH值、乳酸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幅度明显较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每搏输出量、外周循环阻力指数和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 h时和治疗6 h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感染性新生儿休克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可判断病情,评估治疗效果,也能指导早期液体复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PiCCO监测进行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的研究

    作者:刘锦全;罗文晓;郑志忠;伍荣乐;蔡洧丹

    目的:比较一般监测方法和PiCCO监测下进行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诊断为脓毒症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PiCCO监测组。对照组采用一般监测方法进行6h早期液体复苏,PiCCO监测组采用一般监测方法+PiCCO监测进行6 h早期液体复苏。结果:对照组6h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实现率80%,平均实现时间(5.52±2.01)h,而PiCCO监测组实现率100%,平均实现时间(3.12±1.13)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进行脓毒症早期液体复苏可以更快更有效地实现6h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胱抑素C的改变及早期液体复苏对其影响

    作者:王澜涛;刘红娟;胡振杰

    目的 通过检测血浆胱抑素C(Cystatin C),早期评价肾功能损伤程度,并探讨早期液体复苏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ICU自2008年3月1日~2008年11月30日收治的脓毒性休克患者48例为实验组,健康志愿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参照2004年国际脓毒症治疗指南的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对脓毒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分别于0、6、24、48 h4个时间点,用ELISA法测定血浆Cystatin C的浓度,同时记录患者体温、心率、呼吸、平均动脉压及小时尿量和24 h尿量、CVP、APACHEII评分,根据预后再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结果 液体复苏前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Cystatin 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4 h血浆Cystatin C水平较液体复苏前显著下降,P<0.05;死亡组血浆Cystatin C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 脓毒性休克患者血浆Cystatin C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存在急性肾损伤;早期充分的液体复苏可以明显改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肾功能状态;血浆Cystatin C水平与r水平有很好的相关性,能反应患者早期的肾损害,与肾损害程度正相关.

  • 感染性休克治疗中两种液体复苏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黄桔秀;朱慧民;金礼通;章娅妮

    感染性休克(septic shock),亦称脓毒性休克,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循环衰竭,是ICU患者的首要死因[1]。早期使用合适的抗菌药物、早期容量复苏、使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以及早期器官功能保护是为常用的治疗措施。儿茶酚胺药物对于升高血压和稳定平均动脉压及心输出量有重要作用。2008年重症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指南推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为纠正脓毒性休克低血压首选的一线血管升压药[2]。然而,治疗感染性休克传统补液方法通常在充分扩充血容量的基础上,若不能维持有效的灌注压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往往补液量大。如何进行液体管理成为许多临床医生的困惑。本研究对比观察两种补液方法对治疗感染性休克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更好地改善重症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供循证医学证据。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