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浆TM、AT-Ⅲ检测在大面积烧伤削痂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孙涛;张熊

    目的 探讨血浆TM、AT-Ⅲ检测在大面积烧伤削痂术后凝血功能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本院ICU收治的大面积烧伤并有削痂手术指征的患者35例,其中早期削痂组19例,非早期削痂组16例,并选取同期本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三组TM和AT-Ⅲ水平.结果 早期削痂组休克期尿量高于非早期削痂组,而回收期心率和创面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非早期削痂组(P<0.01).早期削痂组和非早期削痂组的TM水平分别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而AT-Ⅲ水平明显下调,非早期削痂组的TM水平高于早期削痂组,AT-Ⅲ水平则低于后者(P<0.01).烧伤病变发展与血浆TM和AT-Ⅲ水平具有相关性,且TM水平及AT-Ⅲ水平均与休克期尿量、回收期心率和创面愈合时间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大面积烧伤时,由于组织和血管内皮的大面积损伤导致血液的高凝状态,焦痂早期切除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病情发展,预防或缓解血栓形成.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特点及实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作者:康燕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cute fatty liver of pregnancy AFLP)的临床表现、实验指标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颐性分析的方法,收集2004年01月年至2013年12月苏州市立医院34例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患者临床资料、实验数据,总结分析其在病情变化中的特点.结果:34例患者均发生在妊娠晚期,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终止妊娠前及终止妊娠第二天肌酐(Gr)、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明显下降(P<0.05),凝血指标改善、胆红素下降不明显(P>0.05),白细胞较前升高(P<0.05).结论:终止妊娠是前提,有效的治疗是保障,肝肾功能、凝血异常的改善及胆红素的恢复需时较久,且有时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而波动,不利病情的监测,乳酸脱氢酶、白细胞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与病情的变化有一致性,前两者联合监测更能反映疾病转归.

  • 活血化瘀法对活动期SLE患者凝血指标的影响

    作者:朱盈盈

    目的 观察活血化瘀法对活动期SLE患者体内的凝血指标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活动期SLE患者进行研究,对40例患者使用活血化瘀中药,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其血浆F1+2、抗心磷脂抗体(ACA)及血浆AT-Ⅲ活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浆F1+2浓度明显下降,血浆AT-Ⅲ活性明显升高(P<0.05).血浆F1+2浓度及血浆AT-Ⅲ活性改变在ACA阳性及ACA阴性患者中同期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化瘀法对改善活动期SLE患者高凝状态有一定作用.

  • 病理水平抗凝血酶Ⅲ室内质控血浆的制备及应用评价

    作者:华建江;黄炳坤;陈艳敏;梁巧玲;朱惠君

    目的 研制病理水平的抗凝血酶Ⅲ(AT-Ⅲ)室内质控品,并对其稳定性和质控效果进行评估.方法 用病理水平的AT-Ⅲ混合血浆为血浆制备来源,以“复合酶稳定剂AFP+抑肽酶+25mmol/L的pH7.4磷酸缓冲液、60g/L蔗糖、20g/L聚乙二醇2万衍生物、10g/L小牛血清清蛋白、0.5g/L叠氮钠”为保存介质制备AT-Ⅲ质控品;采用L-J质控图比较自制质控品和西门子定值质控品的质控效果;观察自制质控品在室温、4℃、-80℃冰箱保存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 自制病理水平AT-Ⅲ质控品定值为32.9%,与定值质控品质控效果一致,可监测到试剂、仪器、环境等因素改变引起的失控,在-80℃冰箱保存条件下可稳定5个月,复融后须在室温2h内、4℃冰箱2d内使用完成.结论 自制病理水平AT-Ⅲ质控品的稳定性和质控效果均符合室内质控品的要求,可应用于实验室的室内质控.

  • 小儿肾病综合征D-二聚体和抗凝血酶-Ⅲ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杨威;王弘;吴斌;张新刚;迟昨非;李爽

    目的 观察小儿肾病综合征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情况.方法 检测26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浆凝血指标、D-二聚体(D-dimer)含量以及AT-Ⅲ活性,同时检测20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1) 肾病综合征发作期D-dimer含量为(0.91±0.36) mg/L,AT-Ⅲ活性为(57.6±19.8)%;缓解期分别为(0.32±0.10) mg/L,(75.4±21.1)%;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3±0.16) mg/L,(89.2±16.6)%.(2) 肾病综合征发作期较对照组D-dimer含量明显升高(P<0.01),AT-Ⅲ活性明显降低(P<0.01).(3) 肾病综合征合并高凝状态发生率为46%,DIC的发生率为8%.结论 肾病综合征患儿具有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IC为其表现之一.

  •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血浆AT-Ⅲ、D-二聚体的变化

    作者:胡月;刘春峰;袁壮;徐大庆;代锡阳

    目的观察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凝血系统功能紊乱情况,探讨凝血系统紊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43例SIRS患儿及19例非SIRS患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做DIC筛查.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未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32.0%,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83.3%(P<0.01).结论 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DIC为其主要表现之一,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活性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素华;刘希龙;佟凤芝

    目的 检测急性脑梗患者中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Fg)含量,探讨其四项指标在急性脑梗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脑梗者94例,对照组65例,采用发色底物方法、凝固法、凝血酶比浊法分别进行检测分析AT、PT、APTT、Fg.结果 脑梗患者血浆AT-IIl活性为84.2±13.9%,对照组为96.9±11.8%,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PT、APTT、Fg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观察血浆AT活性有助于急性脑梗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

  • 不同起搏模式对AT-Ⅲ、FPA、PF4和β-TG的影响及意义

    作者:张勤婷;胡美琴;赵树梅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早期及不同起搏模式对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肽A(FPA)、血小板因子4(PF4)和血小板β球蛋白(β-TG)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对30例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患者,根据起搏模式分为两组,其中心室按需(VVI)型组(V组)15例,双腔(DDD)起搏器组(D组)15例.测定其术前当天、术后7 d的AT-Ⅲ、FPA、PF4、βTG.结果术后AT-Ⅲ较术前明显降低,FPA较术前明显升高.PF4、βTG较术前升高且V组升高较D组明显.结论本研究说明心脏起搏器植入后(1)凝血系统失衡,抗凝降低,凝血增强;(2)血小板活性增强,单腔起搏较双腔起搏更明显.

  • 凝血指标和降钙素原及前白蛋白在儿童重症肺炎中的评估价值分析

    作者:高洁;温鸿飞;白相峰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抗凝血Ⅲ(AT-Ⅲ)等凝血指标、降钙素原(PCT)及前白蛋白(PA)在重症肺炎患儿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42例(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患儿96例(普通肺炎组)及健康体检儿童8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组根据PCT水平分为低于2.00 ng/ml和高于2.00 ng/ml 2个亚组.比较不同组别儿童PCT、CRP、PA、DD、AT-Ⅲ、PLT、PT、TT及APTT等指标的水平.结果重症肺炎组PCT、CRP及PA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肺炎组和对照组,普通肺炎组PCT、CRP及P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肺炎组DD、PT、TT、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普通肺炎组(P<0.05).重度肺炎组AT-Ⅲ、PL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普通肺炎组(P<0.05).普通肺炎组DD、PT、APT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普通肺炎组AT-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CT≥2.00 ng/ml的患儿DD水平显著高于PCT<2.00 ng/ml的患儿,PCT≥2.00 ng/ml的患儿AT-Ⅲ水平显著低于PCT<2.00 ng/ml的患儿(P<0.05).结论 DD、AT-Ⅲ等凝血指标、降钙素原( PCT)及前白蛋白( PA)对于重症肺炎患儿的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益气活血解毒法对脓毒症患者AT-Ⅲ的影响

    作者:谢礼翔;梁群;邢海洋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化纤胶囊水煎剂对脓毒症患者AT-Ⅲ的影响.方法:将纳入实验标准的8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的脓毒症患者按照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的脓毒症患者按照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益气活血解毒中药化纤胶囊水煎剂一起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两组脓毒症患者AT-Ⅲ、住院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治疗组的患者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后AT-Ⅲ水平较对照组患者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的患者住ICU时间比对照组患者明显更短(P<0.05),治疗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比较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法可明显升高脓毒症患者的AT-Ⅲ水平,缩短脓毒症患者的住ICU时间,提高脓毒症患者的28 d生存率,可以很好地应用于临床.

  • PLT、AT-Ⅲ、DD及PCT的水平与小儿重症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红艳;张丽;王丽丽;李娜;张静

    目的:研究PLT(血小板计数)、AT-Ⅲ(抗凝血酶Ⅲ活性)、DD(D-二聚体)及PCT(降钙素原)的水平与小儿重症肺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将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LT、AT-Ⅲ、DD及PCT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PLT、AT-Ⅲ、DD及PCT的水平,并观察研究组患儿PCT水平与其PLT、AT-Ⅲ、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研究组患儿PLT、DD及PCT的水平均更高,其AT-Ⅲ的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中,与PCT<2 ng/ml的患儿相比,PCT≥2 ng/ml的患儿其PLT、AT-Ⅲ的水平均更低,但DD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患儿PCT的水平与其DD的水平呈正相关,与其PLT、AT-Ⅲ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的PLT、DD及PCT的水平均比健康儿童高,其AT-Ⅲ的水平比健康儿童低.且重症肺炎患儿PCT的水平与其DD的水平呈正相关,与其PLT、AT-Ⅲ的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 重症肺炎 PLT AT-Ⅲ DD PCT
  • 联合检测血浆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含量、血小板计数对产科DIC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

    作者:苍忠齐;蔡奕蓉;徐成轩;张庆;刘爱忠

    目的:探讨孕产妇在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诊断中,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检测的意义,为临床提供早期干预的有效实验室指标.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正常妊娠妇女20例及发生DIC的孕产妇6例,分别采用STAGO 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检测D-二聚体、抗凝血酶Ⅲ活性、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采用Sysmex公司生产的XT-1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DIC孕产妇血浆中D-二聚体显著增高,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纤维蛋白原含量<1.5g/L.血小板计数<100 109/L,并进行性下降.结论:及时检测孕产妇血浆中的D-二聚体、AT-Ⅲ、Fib、血小板计数,有利于DIC的诊断,从而提高DIC救治成功率.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者血清补体和抗凝血酶Ⅲ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

    作者:蒋贤高;尤荣开;蔡平平

    目的探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清补体(C3、C4)、AT-Ⅲ及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变化及其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免疫比浊定量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97例SIRS及32例非SIRS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补体C3、C4、AT-Ⅲ及血浆D-dimer含量进行测定,并对SIRS患者不同住院时间的血清补体C3、C4、AT-Ⅲ及血浆D-dimer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SIRS组C3、C4、AT-Ⅲ水平明显下降,D-dimer含量显著升高,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C3、AT-Ⅲ、D-dimer:P均<0.01,C4:P<0.05);SIRS组中病情好转者上述各指标随时间推移渐趋正常,至发生SIRS后第7日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均>0.05),而恶化组C3、C4及AT-Ⅲ继续下降,D-dimer则进一步上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结论 SIRS患者存在血清补体(C3、C4)、AT-Ⅲ含量下降和血浆D-dimer含量升高,它们的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 水蛭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高凝状态的临床研究

    作者:钱海凌;张文宗;黄琛

    目的:观察水蛭注射液对肺源性心脏病高凝状态的治疗效果,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将60例符合条件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控制感染、吸氧、祛痰、止咳平喘、纠正并发症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水蛭注射液,2ml×2支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测定(AT-Ⅲ);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活性测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APTT、PT、T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Fg、AT-Ⅲ、PAI-1与治疗前相比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水蛭注射液可以改善肺源性心脏病血液高凝状态.

  •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潜丽俊;刘晟;蔡莹

    [目的]通过检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及D-二聚体的含量,探讨凝血纤溶系统紊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SIRS诊断标准的患儿63例为试验组,按有无合并MODS,分33例为单纯SIRS组和合并MODS组为30例,另选同龄健康儿童2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试验组血浆AT-Ⅲ减低,D-二聚体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P<0.01),合并MODS组与单纯SIRS组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性(°Pa<0.01).[结论]SIRS患儿存在凝血机制异常,合并MODS者,凝血功能紊乱越显著,病死率越高,有助于早期DIC的诊断及判断预后.

  • 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的观察

    作者:刘春峰;胡月

    目的 探讨凝血系统素乱在SIRS/MODS中的作用及其与SIRS/MODS严重程度的关系,为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发色底物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43例SIRS患儿及19例非SIRS患儿血浆AT-Ⅲ活性、D-dimer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做DIC筛查.结果 SIRS组与对照组和非SIRS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组AT-Ⅲ、D-dimer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IRS组(58.1%、69.8%VS 15.7%、21.0%,P<0.05);SIRS合并MODS与SIRS未合并MODS者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T-Ⅲ活性明显减低,D-dimer含量明显升高;SIRS未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32.0%,合并DIC时MODS的发生率为83.3%(P<0.01).结论 SIRS患儿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异常,其在SIRS发展成MODS中具有重要作用.

  • 抗凝血酶原Ⅲ及 CA125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不同 Child -Pugh 分级的关系

    作者:陈海生;范婉华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原Ⅲ( AT-Ⅲ)及CA125的水平变化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肝硬化患者50例作为肝硬化组,按照Child-Pugh分级分为A、B、C 3级,并以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检测两组 AT -Ⅲ与 CA125水平。结果肝硬化组 AT -Ⅲ为(50.04±20.98)%,对照组AT-Ⅲ为(102.85±10.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2.842,P<0.001);AT-Ⅲ在A级、B级及C级之间相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CA125为(127.34±196.24)U/mL,对照组CA125为(12.84±6.55)U/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64,P<0.001);而A级与B级、C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级与C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AT-Ⅲ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r=-0.583,P<0.05),血清CA125与Child-Pugh分级呈正相关(r=0.427,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浆AT-Ⅲ与血清CA125的水平变化可反映其肝功能损害程度。

  • 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及其对血栓素A2、前列环素及抗凝血酶Ⅲ的影响

    作者:郎晓玲

    目的 探讨丁苯酚治疗延迟就诊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及其对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抗凝血酶(AT-Ⅲ)的影响.方法 将145例延迟就诊ACI患者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酚,两组均治疗21 d.在治疗前和治疗21 d后使用NIHSS量表、Barthel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测定,并测定TXA2、PGI2、AT-Ⅲ,统计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在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NIHSS和Barthe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1、7.496,P<0.05).观察组疗效为91.25%,显著高于对照组(x2=4.736,P<0.05).治疗后,观察组TXA2、PGI2及AT-Ⅲ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37、9.332、7.391,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8,P<0.05).结论 相比于常规治疗,常规治疗加用丁苯酚可以降低ACI患者TXA2水平,提高PGI2及AT-Ⅲ,促进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运用.

    关键词: ACI 丁苯酚 TXA2 PGI2 AT-Ⅲ
  • 凝血抑制物检测在血栓性疾病的价值

    作者:苏学飞;黄秋莲

    目的探讨凝血抑制物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变化对血栓性疾病心肌梗塞、脑卒中、DIC、术后深静脉血栓四种疾病的影响.方法用STA compact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对心肌梗塞31例、脑卒中45例、DIC 17例、术后深静脉血栓43例、正常对照组50例以及治疗1周的心肌梗塞29例和DIC 16例进行AT-Ⅲ、蛋白C、蛋白S的活性测定.结果所有疾病组三个项目活性均大幅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而治疗一周复检的心肌梗塞和DIC两疾病组三个项目活性均有较大提高,但与对照组比差异仍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结论凝血抑制物AT-Ⅲ、蛋白C、蛋白S活性检测可以作为血栓性疾病可靠的诊断和治疗监测指标.

  • 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丛;梁群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解毒制剂化纤胶囊对脓毒症凝血功能及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影响.方法 Wiste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化纤胶囊干预组.造模后给药3d后检测各组凝血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结果 模型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PAF、纤维蛋白原(FIB)明显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AT-Ⅲ低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化纤组的PT、APTT、TT、PAF、FIB明显低于模型组并且高于空白组、假手术组(P<0.05),化纤组的AT-Ⅲ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益气活血解毒方化纤胶囊可改善脓毒症凝血功能,为中医治疗脓毒症提供理论依据.

2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