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SIRS患儿凝血纤溶变化及与病情危重程度关系的研究

    作者:胡晓斌;赵江勇;陈锐;何玉霞;谢凤菊;刘玉英;秦艳;马蕊;李克群;武师润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患儿血浆D-二聚体(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表达情况及其与病情危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治SIRS患儿77例为病例组,采用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估Ⅱ(APACHE-Ⅱ)评分,<8分者为轻型组(SIRS1组),≥8分者为重型组(SIRS2组).另选同期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测定并比较两组DD、t-PA及PAI-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S1组、SIRS2组急性期DD、t-PA、PAI-1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SIRS1组相比,SIRS2组急性期DD、PAI-1含量明显增高,t-PA含量明显减低(P<0.05).结论:①SIRS患儿凝血系统被激活,同时伴有纤溶功能亢进.②凝血亢进和纤溶系统活化与SIRS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与病情较轻患儿相比,病情较重患儿凝血系统被激活的程度较高,且纤溶系统活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抑制.

  • 探讨急性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血浆D-二聚体(DD)的关系

    作者:郭健平

    目的:探讨急性血栓性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与血浆D-二聚体(DD)的关系。方法对60例急性血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第1天、第3天、第7天以及第14天的血浆DD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73:1,血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为70岁以上人群,而且冬天的发病率较高。血栓性疾病患者在急性期第1天、第3天的DD检测阳性率均为为83.3%,大部分患者的DD质量浓度为≥500μg/l和≥1000μg/l;在第七天DD检测阳性率为81.7%,大部分患者的DD质量浓度为200~1000μg/l;而在第14天,患者DD检测阳性率为73.3%,DD质量浓度<200μg/l的患者开始显著上升。结论在急性血栓性疾病中,DD可以看成是血栓形成的直接指标,能对疾病的演变进行动态显示,能为急性血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和可靠的依据。

  • PLT、AT-Ⅲ、DD及PCT的水平与小儿重症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魏红艳;张丽;王丽丽;李娜;张静

    目的:研究PLT(血小板计数)、AT-Ⅲ(抗凝血酶Ⅲ活性)、DD(D-二聚体)及PCT(降钙素原)的水平与小儿重症肺炎的相关性.方法: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间沧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重症肺炎患儿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50例重症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将5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PLT、AT-Ⅲ、DD及PCT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研究对象PLT、AT-Ⅲ、DD及PCT的水平,并观察研究组患儿PCT水平与其PLT、AT-Ⅲ、DD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儿童相比,研究组患儿PLT、DD及PCT的水平均更高,其AT-Ⅲ的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中,与PCT<2 ng/ml的患儿相比,PCT≥2 ng/ml的患儿其PLT、AT-Ⅲ的水平均更低,但DD水平更高(P<0.05),研究组患儿PCT的水平与其DD的水平呈正相关,与其PLT、AT-Ⅲ的水平呈负相关.结论:重症肺炎患儿的PLT、DD及PCT的水平均比健康儿童高,其AT-Ⅲ的水平比健康儿童低.且重症肺炎患儿PCT的水平与其DD的水平呈正相关,与其PLT、AT-Ⅲ的水平呈负相关.

    关键词: 重症肺炎 PLT AT-Ⅲ DD PCT
  • 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在脑血栓形成各期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闫俊杰;徐荣慧;佟晓艳;刘杰;耿志伟;于宏玲

    目的探讨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在脑血栓形成各期的动态改变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6例脑血栓形成期患者为研究组,并设对照组25例.采晨血6 mL,对研究组分别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3个时相各采血1次,应用ELDSA法测定血浆FPA浓度,采用双抗体夹心ELDSA测定DD浓度.将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脑血栓形成各期血浆FP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脑血栓形成中各期无显著差异.DD浓度亦显著高于对照组,但亚急性期高于急性期,慢性期与急性期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测定血液高凝分子标志物对诊断脑血栓形成有一定实用价值.

  •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孙玉洁;吴兵;金雪琴;黄捷

    目的:初步探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二聚体(D-Dimer, DD)、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latelet-associated Immunoglobulin G, PAIgG)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55例,并按Child-Pugh肝功能分级,A级18例、B级17例、C级20例,健康对照组20名,检测DD、PAIgG的水平变化。另按有无出血现象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进行分组,出血组患者30例,无出血组患者25例,从而对上述指标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肝炎后肝硬化患者A、B、C组与对照组比较,DD随肝炎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而升高,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PAIgG在肝炎后肝硬化各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则明显高于A组、B组及对照组(P<0.05);(3)肝炎后肝硬化患者,DD在出血组明显高于无出血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则在出血组与无出血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存在明显的凝血、抗凝血以及纤溶机制的异常,且与肝炎后肝硬化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密切相关。

  • C-反应蛋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意义

    作者:余方友;刘斌

    目的 研究炎症因子血清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 、D-二聚体(D-Dimer,DD)和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急性期的意义.方法 检测30例DVT急性期住院患者治疗前、治疗3 d及7 d的血清CRP、DD及FIB浓度,测量双下肢膝上15 cm和膝下 10 cm处周径,计算患肢与健侧肢体周径差.结果 DVT急性期组患者治疗前CRP,DD及FIB浓度显著高于治疗3 d及1周血清(P<0.01);治疗3 d与治疗1周相比CPR及DD存在差异(P<0.01).结论 联合动态监测血清CRP、DD和FIB在DVT急性期的发生和发展中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 D-二聚体检测在血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张缤迎;陈静;曾茜茜;江小玲;宋胜伟

    目的 分析D-二聚体(D-Dimer,DD)在血栓性疾病(Thrombotic disease,TD)检验中的意义、质量标准,评价临床科室TD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10月-2018年3月对TD进行DD水平检测305例,脑梗死16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1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0例.回顾性分析,分析不同送检时间、不同级别的变异指数,不同疾病诊断用、治疗评估用的水平,不同血栓疾病的参考区间.根据2017年、2018年不同类型的TD的DD水平设置单中心分布水平,在2018年3-6月,诊断TD240例,评价符合率.结果 门急诊来源样本重复采样(样本不合格再次采样)率2.9%(3/105)、住院来源1.0%(2/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h内送检的对象,急性冠脉综合征变异指数高,其次为脑梗死,后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异指数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类型的TD诊断用、治疗评估用的变异指数存在差异,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评估用的变异指数显著下降、脑梗死显著上升,其它无显著的变化.根据TD的DD水平设置的单中心分布水平诊断TD符合率87.9%(211/240).结论 DD在TD检验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同类型的TD的DD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疾病DD水平也一定的差异;DD水平的检测时间对指标检验存在影响,提倡及早检验,门急诊、诊断用样本若需要检测DD水平,应避免等待时间过长;今后需要建立不同类型疾病的DD水平参考区间,为TD诊断提供依据.

    关键词: DD TD 检验
  • 冠心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变化分析

    作者:张小斌;赵秋霞;周松伟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g)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在冠心病患者诊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凝固法检测血浆中Fg水平,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中DD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MI、UAP组与SAP、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比较,血浆Fg、DD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且AMI组与UAP组比较,血浆Fg、DD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冠心病各组与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Fg与DD阳性检出率比较:AMI、UAP组与SAP、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组比较,血浆Fg与DD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MI组与UAP组比较,血浆Fg与DD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与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的加重,升高更为明显.

    关键词: 冠心病 Fg DD
  • 通心络胶囊辅助辨治对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岳敏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血浆内C反应蛋白(CRP)和D-二聚体(DD)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并观察通心络胶囊辅助辨证论治对CRP、DD浓度的变化影响.方法:将本院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老年患者30例设为观察组,同期诊断为单纯2型糖尿病的老年患者30例为对照组,在入组时分别抽取静脉血,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CRP及DD的浓度.将观察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A组和观察B组,两组患者均接受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口服治疗,观察A组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组治疗前后股浅动脉、足背动脉的血管内径、峰值流速、血流量、血浆中CRP及DD的浓度.结果:(1)观察组患者血浆中CRP及DD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2)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股浅动脉、足背动脉血管内径及峰值流速、血流量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A组升高的幅度更大(P<0.05).(3)观察A组和观察B组治疗后血浆中CRP及DD的浓度均有所下降(P<0.05),其中其中观察A组下降的趋势更为明显(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辅助辨证论治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病情,降低血浆中CRP及DD的浓度可能是其发挥作用的机制.

  • 清络通脉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临床观察

    作者:赵诚;曹烨民

    目的:观察清络通脉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脉络舒通颗粒治疗,治疗组口服清络通脉片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2组患者临床疗效、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3%,对照组为8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高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水平治疗后均下降(P<0.05),治疗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结论:清络通脉片治疗下肢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的临床效果优于脉络舒通颗粒,可能与其降低TNF-α、CRP、IL-6及FIB、DD水平有关.

  • NT-pro BNP、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

    作者:王越;郭立志;倪朝雯

    目的 探讨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C-反应蛋白(CRP)及D-二聚体(DD)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SI)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59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实验组,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分组,其中30例NIHSS≤10患者纳入实验Ⅰ组,29例NIHSS>10患者纳入实验Ⅱ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同期选取我院30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分析三组NT-pro BNP、CRP及DD的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实验Ⅰ组和实验Ⅱ组的血清NT-pro BNP、CRP及DD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IHSS评分越高,血清NT-pro BNP、CRP及DD表达水平越高.结论 血清NT-pro BNP、CRP及DD表达水平可以反映ASI患者的病情程度,这对临床早期检测ASI以及病情评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孕妇妊娠晚期血凝状态研究分析

    作者:刘琼英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28~40 周)孕妇PT、FIB、APTT、TT、DD 等凝血指标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的区别.方法用SYSMEX15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分别检测160 例正常育龄未孕女性和160 例妊娠晚期女性PT、FIB、APTT、TT、DD.结果:两组人群血凝指标中PT、FIB、APTT、DD 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与正常育龄未孕女性相比,晚期妊娠孕妇处于动态平衡的高凝状态,联合检测血凝指标PT、FIB、APTT、TT、DD,可及时了解孕妇凝血功能,提示临床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1].

    关键词: 妊娠晚期 血凝 PT FIB APTT TT DD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