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SIV/SHIV病毒RNA拷贝数方法的建立

    作者:许琰;冯育芳;王卫;丛喆;蒋虹;佟巍;魏强

    目的 建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及SHIV病毒的RNA拷贝数.方法 利用TaqMan探针,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通过对本室SIV/SHIV病毒RNA定量外标准品RS的定量分析,优化反应体系,检测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重复性.结果 该方法检测灵敏度可达4.60×101 copies/ μL,特异性及重复性良好,对同一样品进行16次重复检测,其循环阈值的平均标准偏差为0.066 .结论 Taq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特异性、敏感性高,稳定性好,可用于定量测定猴免疫缺陷病毒(SIV)及SHIV病毒RNA载量.

  •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核酸

    作者:赵越;李壮;费飞

    目的 应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咽拭子中麻疹病毒核酸.方法 荧光定量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咽拭子中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结果是准确的.结论 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检测麻疹病毒核酸的方法,适用于麻疹病毒的早期诊断.

  • 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剑利;张王刚;蒙昕;曹星梅;陈银霞;何爱丽;张鹏宇;田玮

    目的 评估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在辅助白血病临床诊断和药物疗效判定方面的价值.方法 5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25例,中位年龄54(18~80)岁;9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中位年龄47(2~64)岁.另有22例非CML或APL患者(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6~55岁).应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临床患者骨髓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血病融合基因M-bcr/abl或PML/RARα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56例CML患者的M-bcr/abl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96.4%(54/56);9例APL患者的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阳性率为77.8%(7/9).②5例CML患者应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后定量检测M-bcr/abl融合基因的拷贝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或转阴(4/5),伊马替尼治疗CML效果优于应用羟基脲和干扰素治疗的患者.结论 实时定量RT-PCR技术操作简便,检测白血病融合基因的准确性高,在辅助临床诊断和白血病患者药物疗效判定方面都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 免疫荧光动态监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ML-RARα融合蛋白变化

    作者:仇飞;张辉;赵旭杰;朱雪花;王侃侃;张济

    背景:实时定量RT-PCR 只能间接地反映融合基因表达量的变化,并不能在细胞原位直观反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细胞内PML-RARα融合蛋白在全反式维甲酸治疗前后的相对表达量.目的:探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融合蛋白PML-RARα表达的动态变化在判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全反式维甲酸早期治疗的效果.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全反式维甲酸干预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经典细胞株NB4 细胞或来源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NB4 细胞PML-RARα蛋白的表达,以实时定量RT-PCR 检测细胞PML-RARα mRNA 的表达作为对照,以评价免疫荧光技术的可靠性.结果与结论:免疫荧光染色显示,无论是体外培养的NB4 细胞,还是患者骨髓内的NB4 细胞,在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前细胞内均可见大量红色的融合蛋白PML-RARα,大小不均一、形状不规则,全反式维甲酸干预后,NB4 细胞内红色的融合蛋白PML- RARα形状逐渐规则,弥散状态变为散在分布,且随着全反式维甲酸干预时间的延长,原有的弥散状态逐渐消失.实时定量RT-PCR 测得的PML-RARα mRNA 的变化趋势与免疫荧光相一致.说明免疫荧光技术检测PML-RARα能够更为直观地判断全反式维甲酸的治疗效果.

  • 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健侧C7神经移位前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的变化

    作者:廖晓辉;史其林;孙贵新;王新红;李继峰

    背景:已有研究证实,周围神经损伤后大脑皮质会出现功能可塑性变化;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在发育中神经系统的表达特征提示,它与神经发育中突起延伸和突触形成有关,参与突触重建过程.目的: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实验动物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前后,不同阶段相应大脑皮质组织神经生长相关蛋白mRNA的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探讨周围神经修复与中枢神绎可塑性的关系.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9/2008 12在上海市周围神经重点实验室和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完成.材料:成年SD火鼠108只,分为臂从损伤未修复组(n=48)、臂丛损伤修复组(n=8)及对照组(n=12).方法:大鼠左侧为实验侧,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在大鼠左侧取锁骨下横形切口,找到臂从各神经根并造成全臂丛根性撕脱伤.臂丛损伤修复组同法将大鼠全臂从神经根性撕脱后,取右侧锁骨下切口,显露健侧颈C7神经根备用:取左侧前臂尺神经通过皮下隧道桥接健侧颈7神经根与正中神经端端吻合.对照组为成年雌性正常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主要观察指标:于术后1 d.3d,1周,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0个月共8个时段及对照组取材,采用SYBRGreen Ⅰ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健侧颈7神经根移位术前后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相对表达量及动态变化.结果:臂丛损伤未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天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和1周与对照组比较差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臂丛损伤修复组对侧(右侧)大脑前肢投射区域皮质组织生长相关蛋白43 mRNA的相对表达量变化规律为术后第1天开始升高.第3人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至术后3个月再次升高,6个月达到高峰,然后逐渐降低.术后1 d,3 d,1周和6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臂丛损伤健侧颈7移位术前后相应大脑皮质生长相关蛋白表达变化与临床现象一致,提示生长相关蛋白在大脑皮质及突触可塑性方面发挥作用.

  • 骨形态发生蛋白2/Osterix信号通路调控的前成骨细胞分化

    作者:李成琳;陈书兰;任伟伟

    背景:研究发现Osterix基因的表达能够受到骨形态发生蛋白2信号通路的调控,从而调节骨的形成发育。目的:分析骨形态发生蛋白2/Osterix信号通路对小鼠前成骨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将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用于前成骨细胞,利用实时定量RT-PCR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时间段Osterix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构建pcDNA3.1/myc-Osterix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至前成骨细胞,利用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转染Osterix真核表达载体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用后碱性磷酸酶、骨涎蛋白、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MEPE)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①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结果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上调Osterix mRNA在小鼠前成骨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在24 h时上调作用为显著;②免疫印迹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显著上调Osterix 蛋白的表达水平;③成功构建了 pcDNA3.1/myc-Osterix 真核表达载体,在转染小鼠前成骨细胞和以骨形态发生蛋白2作用后检测到碱性磷酸酶、骨涎蛋白、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的mRNA表达显著增强;④结果说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通过上调小鼠前成骨细胞中Osterix的表达来调控碱性磷酸酶、细胞外基质磷酸化糖蛋白等成骨标志基因的合成,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2/Osterix这一信号通路在骨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转录因子c-fos/c-jun调控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表达

    作者:唐培娟;王长磊;宫春梅;唐培倩;郝建忠

    背景:基质金属蛋白酶20是在成釉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一种蛋白酶,其在牙齿釉质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分子角度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0可受到的调控机制,为进一步做动物实验奠定基础。目的:通过研究转录因子c-fos/c-jun对小鼠成釉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的调控作用,初步确定c-fos/c-jun在牙釉质发育中的作用。方法:首先构建 c-fos 真核表达载体重组质粒,分别利用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报告系统和定时定量 RT-PCR法分析c-jun、c-fos转染成釉细胞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活性的影响;并利用基因定点突变和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报告系统进一步分析c-jun、c-fos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双荧光素酶基因检测报告系统和定时定量RT-PCR法分析显示c-jun、c-fos转染转染小鼠成釉细胞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表达显著上调;突变基质金属蛋白酶20启动子的AP1结合位点后,c-fos/c-jun失去上调基质金属蛋白酶20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的作用。结果提示c-fos/c-jun对基质金属蛋白酶20基因表达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表明其在釉质发育过程中有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 miRNA-223、miRNA-181a在急性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刘佳;冉学红

    目的:探讨miRNA-223、 miRNA-181 a在急性白血病( AL)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在AL临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 (RT-PCR)方法检测42例AL患者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其中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AML)患者3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患者7例,以同期住院的5例非白血病患者中miRNA-223、 miRNA-181a的表达作为参照物,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中的LSD法对多组样本均数间的比较进行分析。结果采集的样本中符合标准的共39例(其中AML 29例, ALL 6例,正常对照组4例);29例AM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6.65±1.29、9.7±2.20,6例ALL中miRNA-223、 miRNA-181a相对表达水平的均数分别为4.76±0.76、10.06±2.47; miRNA-223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223在AML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LL ( P<0.01), miRNA-181 a在AML、 ALL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miRNA-181a在AML、 ALL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iRNA-181a在预后好分组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预后中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P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 miRNA-223、 miRNA-181 a在初治、复发组及不同年龄及性别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AL关系密切相关,可作为AL诊断的新标准,尤其在AML、ALL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miRNA-181 a可能在AML预后中具有重要价值,与患者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有着直接关系; miRNA-223、 miRNA-181 a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初治与复发无关。

  • MicroRNA-141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作者:吕腾;姚勤;戴淑真;王丽;李燕

    目的:探讨微小RNA-141(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早期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T-PCR)检测16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例正常人卵巢组织及血清标本中miR-141的表达;检测4例良性卵巢肿瘤血清中miR-141的表达.结果:miR-141在卵巢癌患者组织中相对表达量分别为(72.846±76.671)显著高于正常人(2.869±3.201)(P<0.05);miR-141在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31.581±52.885)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患者(0.668±1.196)和正常人(1.690±1.697)(P<0.05),后两组间表达无差异(P>0.05);miR-141表达随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上升趋势(P<0.01),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与组织分级和CA125的升高无关(P>0.05).在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miR-141可能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miR-141用于检测上皮性卵巢癌敏感性和特异度较高,有望成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的新指标.

  • norA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表皮葡萄球菌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

    作者:叶亚菲;夏忠弟;邓俊;李一柯;范志茹

    目的:探讨表皮葡萄球菌多药转运蛋白norA基因表达水平与氟喹诺酮耐药性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分离表皮葡萄球菌菌株,用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检测50株表皮葡萄球菌对抗茵药物的敏感性,筛选出耐药和敏感菌株,以标准菌株ATCC12228作为对照;提取表皮葡萄球菌的总RNA,应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检测表皮葡萄球茵多药转运蛋白norA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所有菌株均检测到norA基因,临床分离耐药菌株norA基因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菌株,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norA基因过度表达,其可能是表皮葡萄球茵耐药的原因之一.

  • 喉癌中PAK1基因mR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何国庆;管强;张喜军;张杰武;姬宏飞;徐晋

    目的 探讨PAK1(p21 activated kinase 1)基因在喉癌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黏膜组织中PAK1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62例喉癌中PAK1基因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为72.58%(45例),PAK1的表达与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和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 喉癌中PAK1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的上调与喉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并且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不良预后有关,表明PAK1可能成为喉癌治疗中的新靶点.

  • 乳腺癌中Livin 和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鲁祥石;张有学;崔静;王志华;庞达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Livin和Surviv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mRNA水平表达情况、两者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Livin和Survivin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61例乳腺癌中Survivin和Livin基因mRNA水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62.3%(38例)和54.1%(33例),Survivi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HER-2表达有关(P<0.05),Livin的表达仅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在38例Survivin阳性表达病例中有21例Livin呈阳性表达,而两者之间不存在相关性(P>0.05).Survivin基因和Livin基因阳性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P<0.001和P<0.00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Livin基因在mRNA水平表达上调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两者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表明它们的高表达与乳腺癌较差预后有关,并可能成为乳腺癌中新的治疗靶点.

  • hCLP46基因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张有学;杨艳梅;贺晓光;姜永冬;庞达

    目的 探讨hCLP46基因在乳腺癌中mRNA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48对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hCLP46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hCLP46基因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t=2.368,P<0.05);癌组织中hCLP46基因表达水平仅与腋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LP46基因在乳腺癌中表达量增高,且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可能有助于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 SO2吸入对大鼠肺p53、bax、bcl-2 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白巨利;孟紫强

    [目的]观察SO2对大鼠肺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运用荧光实时定量RT-PCR和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不同浓度SO2(0、14、28、56 mg/m3)吸入对大鼠肺细胞p53、bax、bcl-2三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肺中p53和bax mRNA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呈剂量依赖性增加,在低浓度SO2(14mg/m3)吸入条件下,p53、baxmRNA表达水平及bax/bcl-2比值虽然有升高趋势,但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在SO2浓度为28.00和56.00mg/m3时均为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p53:在14mg/m3为1.07倍,在28mg/m3为1.23倍,在56 mg/m3为1.39倍;bax:在14 mg/m3为1.12倍,在28 mg/m3为1.77倍,在56 mg/m3为2.26倍;bax/bcl-2比值:在14 mg/m3为1.13倍,在28 mg/m3为2.19倍,在56 mg/m3为3.01倍);而bcl-2 mRNA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低浓度SO2(14mg/m3)吸入条件下,bcl-2mRNA水平虽然有降低趋势,但统计学上未见显著差异,在SO2浓度为28.00和56.00 mg/m3时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bcl-2:在14 mg/m3为0.99倍,在28 mg/m3为0.78倍,在56 mg/m3为0.73倍).免疫组化的实验结果表明吸入SO2后大鼠肺中p5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而bcl-2蛋白表达水平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结论]SO2可以改变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表明SO2可诱导大鼠肺细胞凋亡,这可能与一些凋亡相关疾病的发生有关.这些机制的阐明有助于对SO2毒作用机制的理解和所致疾病的治疗.

  • 幼年大鼠神经根断裂后移植修复对神经元凋亡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

    作者:傅阳;陈亮;顾玉东

    目的 观察幼年大鼠神经根损伤后即行神经移植修复对近端神经元C-Jun和Bcl-2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出生18 d SD大鼠24只等分为2组:神经根切断组,将右侧颈5神经根切除0.3cm;神经根修复组,颈5 神经根切除后取腓肠神经移植修复.于术后4周取颈5脊髓和背根神经节.通过RT-PCR检测大鼠近端神经元C-Jun和Bcl-2 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与神经根切断组相比,神经根修复组神经元C-Jun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Bcl-2 mRNA 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 幼年大鼠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变化是产瘫早期臂丛神经修复手术保护近端神经元的分子机制.

  • 受体酪氨酸激酶EphB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建东;李国立;董迎春;盛蓁;马恒辉;卢光明;周晓军

    背景与目的:受体酪氨酸激酶Eph基因家族在神经和脉管系统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能参与某些肿瘤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本研究探讨该家族成员EphB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reverse-transcriptase PCR)测定61例胃癌组织标本(包括来源于同-患者的正常黏膜和癌组织)和5株胃癌细胞的EphB1 mRNA.并应用抗EphB1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对其中58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探讨EphB1蛋白在正常黏膜和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及细胞内定位.结果:EphB1 mRNA在胃癌细胞株中呈现不同程度表达.与正常黏膜相比,69%(42/61)的患者胃癌组织EphB1 mRNA表达上调,15%(9/61)的患者表达下调,16%(10/61)的患者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EphB1 mRNA表达与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值分别为0.006,0.04和0.039),而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无关.EphB1蛋白表达水平与mRNA表达不完全一致.EphB1蛋白在45%(26/58)的患者标本中表达下调,在17%(10/58)的患者中上调,其余标本中表达既不上调也不下调.肿瘤细胞EphB1蛋白丢失与胃壁侵犯深度、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01和0.008).结论:在胃癌进展过程中,EphB1可能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它有可能成为胃癌预后的新标志物及基因治疗的新靶标.

  • 口腔鳞癌组织CK19蛋白质与mRNA水平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钟来平;张志愿;胡永杰;杨雯君;李江;李思毅;陈万涛;张陈平;郑家伟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的蛋白质表达与基因转录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方法,对33例口腔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K19的蛋白质表达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和相关分析.结果: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呈正相关,且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癌组织CK19蛋白质表达阳性率为90.91%(30/33),mRNA水平是癌旁组织的2.21倍.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显著相关.恶性程度越高,两者的表达水平也越高.结论:口腔鳞癌组织中CK19蛋白质和mRNA表达上升,并且与肿瘤恶性程度相关,CK19免疫组织化学和荧光实时定量RT-PCR技术在鉴别组织恶性程度上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广州市水体中诺如病毒检测及分型

    作者:蒋力云;曹毅敏;许杨;耿进妹;谢华萍;刘于飞;吴新伟;狄飚;杨智聪

    目的 掌握广州市水体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2010年间按月采集广州市内河涌和市场售卖贝类产品的水体用PEG浓缩后,用Realtime PCR检测,阳性标本再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除7-10月间的样品为阴性外,其余月份均有阳性检出.测得的11份序列,与国内北京、深圳测得的序列相近.结论 广州市水体中存在诺如病毒的污染,且污染的时间分布上与诺如病毒胃肠炎暴发的分布相吻合.GⅡ型诺如病毒是引起广州市诺如病毒暴发和流行的基因型.

  • 实时定量逆转录PCR在白血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姚利;陈子兴;岑建农;何军;邱桥成;鲍晓晶;袁晓妮

    目的 建立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Q-RT-PCR)检测各种急慢性白血病的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评价其在疾病诊断和微小残留病(MRD)监测中的意义.方法 设计TaqMan探针和引物,建立RQ-RT-PCR法对各种融合基因转录本和ABL阳性模板进行扩增,并检测177份白血病标本的转录本含量,同时做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RQ-RT-PCR法低可检测到10个拷贝/μl的阳性模板,但重复性较差,而(108~102)拷贝/μl的重复性良好,正常对照无扩增信号.与细胞遗传学相比,RQRT-PC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强,对白血病标志物的阳性检出率更高.对12例不同类型白血病患者的MRD随访监测表明:患者体内融合基因转录本的含量随病情进展逐渐升高,随病情好转逐渐下降,并且早于细胞遗传学预测疾病复发.结论 RQ-RT-PCR方法更敏感、可靠,与疾病的关系更密切,可用于白血病的诊断和MRD随访.

  • MDS患者端粒相关蛋白TRF1基因的表达

    作者:焦雪丽;陈子兴;岑建农;何军;刘丹丹;陈文明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骨髓端粒相关蛋白TRF1 mRNA的表达水平,以研究其在MD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以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24例MDS患者和8例对照骨髓TRF1 mRNA表达水平,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DS患者骨髓均表达TRF1,初诊低危组和高危组TRF1 mRNA的表达均升高(P<0.005).随着病情的进展,TRF1表达升高(P<0.005);随着病情的改善,TRF1表达降低(P<0.01).结论 TRF1 mRNA随着病情变化在MDS患者骨髓的表达改变,提示TRF1作为端粒长度的负性调节因子,是揭示MDS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88 条记录 2/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