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NF-κB表达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作者:郭文平;梁新华;焦炎

    目的 观察大鼠实验性脑挫伤后不同时间内脑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表达的变化,探讨NF-κB表达与脑损伤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参照Feeney's法建立大鼠脑挫伤模型,在伤后1 h、4 h、12 h、48 h、72 h、7 d、14 d,运用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NF-κB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阳性反应细胞集中在挫伤区和脑实质内海马区.NF-κB表达阳性细胞在损伤后1 h出现,4 h~12h即达到高峰,随后阳性反应细胞逐渐减少,7 d仍高于对照组,14 d基本恢复至接近对照组水平,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在脑挫伤后的表达经历了一个先快速增加后又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的过程,其表达的时序性变化可望成为法医学脑挫伤的早期鉴定及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指标之一.

  • 尸体组织中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及年龄影响分析

    作者:芦俊峰;董祖鑫;梅泽;任广睦;路健;尹长玉;姜美玲

    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尤其是晚期死亡时间的准确推断是法医病理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RNA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并有望应用于法医学实践,尸体RNA的稳定性及时序性变化研究在损伤时间推断、死亡时间推断甚至死亡原因、死亡机制的判断方面有着极其广泛的法医学应用价值[1].

  • Photoshop软件在研究骨折愈合影响因素中的应用

    作者:薛若冰;薛华新;王英元

    目的 探讨Photoshop软件在测定数字图像上影像学标志指标的可行性,为该类研究提供有效方法. 方法 利用Photoshop软件的图像处理和测量功能,对骨折愈合相关放射学标志的肉眼观察和定量,完成两点间距离的划线定位和占据网格的分布,进行对比、测量以及评估. 结果 不同性别、不同骨折部位、不同骨折类型骨折间隙增宽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本方法经济简便,在临床法医实践中可操作性强,对于提高推断骨折形成时间的准确度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统计学结果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 大鼠皮肤切创后NF-κB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作者:曹云星;王立军;吴爽;沙峰;梁赞姜

    目的 研究大鼠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NF-κB(nuclear factor-κB)在创缘的表达规律,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探索新指标及选择阳性对照.方法 应用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60例不同损伤时间(0.5 h~16 d)大鼠皮肤切创NF-κB表达进行检验.结果 在创缘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和NF-κB阳性细胞的表达在切创后0.5h就开始升高,1~2 d达高峰,以后表达量开始下降,16d时降到低值;死后造创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F-κB在切创后创缘的表达有一定的规律,可作为一种判断皮肤切创经历时间的参考指标.

  • IL-8在大鼠皮肤切创中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刘东辉;卢英强;陈志明;王心蕊;张宇

    损伤时间的推断是法医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之一,迄今许多学者应用多种方法及指标对其进行了较广泛的研究,传统的对损伤时间的推断历来建立在创伤修复反应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上,已不再能满足短生存期损伤时间推断的需要[1].

  • Nrf2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中表达及分布的研究

    作者:张书韬;任鹏;官大威

    目的 研究红系衍生的核因子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骨骼肌挫伤愈合的可能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5只,体重280~320 g,随机分为9组,其中骨骼肌挫伤分为8个时间段组,另一组为正常对照组,各组5只大鼠的肌肉样本用于石蜡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细胞浆显示了Nrf2的弱阳性反应.骨骼肌挫伤后6~12h,大部分多形核细胞(polymorphonuclear cells,PMNs)和少量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s)的胞浆中呈Nrf2阳性表达.伤后1~3d,Nrf2主要表达于MNCs的胞浆中.伤后5~14 d,Nrf2阳性反应主要见于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ic cells,FBCs)的胞浆中.此外,伤后5~14 d,多核肌管和新生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也显示Nrf2阳性反应.双重免疫荧光显示在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的过程中,Nrf2时序性表达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结论 大鼠骨骼肌挫伤愈合过程中,Nrf2表达在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再生多核肌管的胞浆中,未在细胞核中表达,提示Nrf2可能不参与骨骼肌挫伤愈合.

  • 脑挫伤早期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变化的观察

    作者:李凡;张浩;李庭玉;马书玲

    目的 观察脑挫伤后早期神经细胞凋亡和调节因子Caspase-3表达的时序及空间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TUNEL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损伤时间组人脑挫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 ① TUNEL染色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挫伤区和挫伤半影区,与远隔部位和对照组脑组织的阴性染色有显著差异,P<0.05;② 脑挫伤后48 h内,在挫伤半影区TUNEL染色的阳性率和阳性细胞IOD逐渐增加,各时间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参数与损伤时间均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89和0.93;③Caspase-3阳性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变化呈平行关系,两参数与损伤时间也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92和0.90.结论 ①人脑挫伤后48 h内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阳性表达的阳性率、IOD增加与损伤时间之间呈线性关系,可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新依据;② 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挫伤半影区和挫伤区都提示可以用于判断脑挫伤部位,尤其是对轻度脑损伤大体和HE染色形态改变不明显的脑挫伤更有意义.

  • 实验性大鼠脑创伤后脑组织FADD及Caspase的表达

    作者:王浩;王志举;付建伟;樊红琨;乔鹏

    目的 观察脑损伤后FADD和caspase-3表达及其时序性变化,探讨脑损伤的分子机制及脑损伤时间推断.方法 采用Marmarou法制造大鼠重型弥漫性颅脑创伤模型,运用HE染色法观察脑损伤后大鼠海马CA1区损伤情况,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大鼠脑损伤后的不同时相点((3、6、12、24、48、72、168、336 h)海马CA1区的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和FADD和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创伤组于伤后6 h,镜下可见大鼠海马CA1区出现散在变性坏死神经元,于伤后72 h加重,并观察到广泛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改变;正常及手术对照组大鼠,脑组织CA1区内有低水平的FADD和caspase-3表达;脑创伤后3 h大鼠海马CA1区出现FADD和caspase-3阳性凋亡细胞,伤后6 h、12 h及24 h数量逐渐增多,并于伤后48 h达到高峰.结论 脑创伤后可诱导FADD和caspase-3蛋白在脑内表达,并呈现出时序性变化.

  • 实验性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观察

    作者:李凡;马书玲;李群泉;薛小琦;秦豪杰

    目的 观察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时序空间变化.方法 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TUNEL染色方法和DNA凝胶电泳分析,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结果 ①伤后2 h即可见神经细胞凋亡,挫伤半影区比中央区更显著,P<0.05;与远隔部位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②挫伤半影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和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变化呈上升趋势,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③脑挫伤后6 h以后出现DNA"梯状"谱带.结论 大鼠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增强,具有时序性变化特点,有利于探索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 大鼠脑挫伤DNA含量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

    作者:李凡;廖志钢;王星明;马书玲;秦豪杰;翟仙敦;莫耀南;李庭玉

    目的观察大鼠脑挫伤后DNA含量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建立自由落体打击大鼠脑挫伤动物模型,采用Feulgen's DNA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结果损伤侧大脑皮质浅层和海马区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变化呈:24 h内迅速下降,24~96 h有缓慢上升趋势;伤后24 h内上述两区域平均积分光密度均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R2分别为0.668和0.615,可导出直线回归方程.结论采用Feulgen's DNA染色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伤后DNA含量变化,可以应用于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探索推断脑损伤时间的新方法.

  • 皮肤创伤愈合过程中TGF-β1mRNA表达与损伤时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学锋;王慧君;罗红

    目的研究TGF-β1mRNA在皮肤创伤愈合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实时PCR技术检测不同造创时间(生前伤15 min~2周,死后伤1~6h)小鼠皮肤切创创缘组织TGF-β1mRNA含量,并同时检测GAPDH含量对结果进行均一化.结果TGF-β1mRNA于伤后24 h显著增高(和对照组比较P<0.01),48 h和72 h时还保持在较高水平.死后伤1 h和3 h时,TGF-β1mRNA的表达有增高的趋势,6 h则降至对照水平.结论TGF-β1mRNA在小鼠皮肤创伤后有明显的规律性表达,能作为一种代表性细胞因子参与有一定存活时间(6 h以上)的生前伤损伤时间的推断.实时PCR技术能对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较为精确的检测,是目前损伤时间推断研究中用于细胞因子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有效方法.

  • 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E-选择素及ICAM-1表达及法医学意义

    作者:汪平;邓世雄;史文军

    目的:探讨大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E-选择素(E-selectin)及细胞问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 molecule-I,ICAM-1)表达变化规律及法医学意义.方法:建立模型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生前皮肤切创后不同时间点E-选择素及ICAM-1的表达变化,并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图像分析.结果:正常组无E-选择素表达,切创后1 h E-选择素在损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伤后1 d达峰值,以后开始下降,持续至伤后7 d,且E-选择素随时间呈规律性变化.ICAM-1早在伤后1 h,迟在伤后3 d在表皮层中呈阳性表达.此外,ICAM-1还在炎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损伤周围血管内皮细胞有阳性表达,且随损伤时间呈规律性变化.E-选择素及ICAM-1在死后伤中均为阴性表达.结论:E-选择素及ICAM-1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的参考指标.

  • Fas蛋白表达与大鼠脑损伤时间推断的研究

    作者:吴伟;万立华;管丽丽;刘明树;王鹏飞

    目的:探讨Fas蛋白在大鼠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的表达规律.方法:建立大鼠脑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和图片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6.0对脑损伤后不同时段皮质和海马区的Fas蛋白表达进行检测,并做Fas表达高峰时的稳定性实验.结果:伤后0.5 h Fas开始表达,此后浓度逐渐升高,至伤后48 h达峰值,其后开始下降,至伤后14 d左右表达基本消失.结论:Fas有望成为脑损伤后损伤时间推断的可靠指标.

  •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和MMP-1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研究

    作者:柳丹凤;曾达;李林峰;田甜;林伟;李雪榕;刘敏

    目的:研究骨骼肌挫伤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金属蛋白酶-1(MMP-1)阳性细胞率表达比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骨骼肌损伤时间的关系,为骨骼肌挫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方法.方法:将6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成实验组(60只)及对照组(5只).实验组大鼠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骨骼肌挫伤模型后根据处死时间不同再分为0.5 h、1 h、3 h、6 h、12h、1d、2d、3d、4d、7d、10d和14d共12组,每组5只;对照组常规饲养24h后处死.取骨骼肌组织行常规HE染色及bF-GF和MMP-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bFGF、MMP-1表达情况,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计算阳性细胞率并完成相应统计学处理.结果:bFGF和MMP-1均在伤后呈现出上升-峰值-下降的表达趋势.当bFGF与MMP-1阳性细胞率的比值为0且MMP-1的阳性细胞率高于正常水平时,可推测骨骼肌挫伤时间在3 h内;当二者的比值大于0且小于1.01时,可推测骨骼肌挫伤时间在3h~3d之间.结论:研究比较先后不同时间表达的两种生化指标阳性细胞率的比值,同时结合二者各自阳性细胞率的变化情况,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于推断骨骼肌挫伤的时间范围.

  • 大鼠骨骼肌挫伤后bFGF与c-Fos阳性细胞率比值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李林峰;曾达;林伟;李雪榕;柳丹凤;田甜;刘敏

    目的 研究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细胞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c-Fos阳性细胞率比值的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为骨骼肌损伤时间的分析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65只,体重180~200 g.依据处死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12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5只.实验组大鼠于伤后0.5h、1h、3h、6h、12h、1d、2d、3d、4d、7d、10d、14 d处死,制作大鼠骨骼肌挫伤模型;对照组大鼠常规饲养24 h后处死.分别实验组大鼠取挫伤处骨骼肌及对照组大鼠正常骨骼肌作bFGF和c-Fos免疫组化染色,分析bFGF和c-Fos的表达情况.结果 当骨骼肌损伤时间在0.5~3 h时,bFGF和c-Fos的阳性细胞率比值为0,且c-Fos阳性细胞率升高;当骨骼肌损伤时间在3h~1d时,bFGF和c-Fos的阳性细胞率比值在0~1.22,且c-Fos阳性细胞率高于bFGF;当骨骼肌损伤时间>1d时,bFGF和c-Fos的阳性细胞率比值>1.22并持续升高.结论 bFGF和c-Fos阳性细胞率比值所呈现的单调性时序性改变,表明采用两种表达时间存在先后差异的生化指标,通过二者阳性细胞率比值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二者阳性细胞率的变化情况,可推断大鼠骨骼肌挫伤的损伤时间.

  • 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与脑损伤时间的关系

    作者:李凡;王晔;莫耀南;刘敏;马淑玲;秦豪杰;廖志钢

    目的观察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调节因子Caspase-3表达的时序变化,探索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方法采用TUNEL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对不同损伤时间组的脑挫伤组织进行染色观察和分析.结果① TUNEL和Caspase-3免疫组化染色的阳性细胞分布在挫伤灶中央及其周围的半影区,与远隔部位和对照组脑组织呈阴性染色形成明显对比;半影区比中央区更显著,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脑挫伤后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半影区TUNEL染色和Caspase-3表达逐渐增强,呈平行关系;48 h内两种染色方法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增加与损伤时间呈线性关系(r分别为0.93和0.69).结论观察脑挫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Caspase-3的表达随损伤时间逐渐增强的变化规律,可以作为损伤时间推断的新方法.

  • 损伤时间推断研究进展

    作者:李廷富;万立华;肖复燊

    损伤时间的推断一直是法医病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损伤时间推断有两个重要内容,一是生前受伤与死后伤的鉴别,二是伤后存活时间的推断.

  • 热休克蛋白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比值与大鼠脑震荡伤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代号;陈波;金伟;刘敏

    目的 联合应用热休克蛋白70 (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率及表达比值的变化规律推断脑震荡的损伤时间.方法 建立大鼠脑震荡伤动物模型,取脑组织进行HPS70、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经显微图像分析,计算伤后不同时间点两种蛋白指标表达的阳性细胞率及比值变化,了解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结果 当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的比值明显升高(从7.15升至11.73),且HSP70阳性细胞率亦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5),但GFAP阳性细胞率无明显改变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损伤时间在伤后0.5~3h;当二者的比值较大(>6.66),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均有明显升高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可推断损伤时间在伤后3~ 12h;当二者的比值较小(<6.66),HSP70与GFAP阳性细胞率仍高于正常值时(与对照组比较P<0.05),损伤时间大致在伤后12h以后.结论 通过分析两种指标在脑震荡伤后不同时间点的阳性细胞率及比值变化规律,可在一定程度上推断出损伤时间的大致范围,此方法有助于脑震荡损伤时间的推断.

  • 大鼠脑震荡伤后脑外主要器官热休克蛋白70、C-fos表达比值与损伤时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金伟;夏勇军;李雪榕;林伟;刘敏

    目的 研究大鼠脑震荡伤后脑外主要器官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 70、C-fos表达比值的变化规律与脑震荡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脑震荡的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采用自由落体法制作大鼠脑震荡模型,在伤后0.5、1、3、6、12、24、48、96、168、240、336 h时处死大鼠,取脑外主要器官组织(心、肝、脾、肺、肾)作C-fos和HSP7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伤后0.5~6h,HSP70的阳性细胞率缓慢升高,而C-fos阳性细胞率快速升高,二者的表达比值呈下降趋势;伤后6~12h,HSP70的阳性细胞率持续升高,而C-fos的阳性细胞率逐渐下降,二者的表达比值呈上升趋势;伤后12 ~ 336 h,HSP70的阳性细胞率缓慢下降,而C-fos阳性细胞率快速下降,二者的表达比值仍呈上升趋势.结论 大鼠脑震荡伤后,脑外主要器官组织和脑组织中C-fos和HSP70两个指标阳性细胞表达率及表达比值变化相类似,说明在脑震荡伤后,观察脑外主要器官组织中两个指标阳性表达比值,同时结合各指标阳性表达细胞率的变化情况可以推断脑震荡损伤的损伤时间区间.

  • 大鼠脑震荡伤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比值随损伤时间变化的关系研究

    作者:董贺文;代号;夏勇军;曾达;金伟;刘敏

    目的 研究大鼠脑震荡伤后脑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比值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脑震荡损伤时间之间的关系,以期为脑震荡的损伤时间推断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将85只健康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25只)、实验组(55只)及对照组(5只),模型组大鼠用于确定打击高度以建立脑震荡模型;实验组采用自由落体法建立脑震荡模型后根据处死的时间不同再分为0.5、1、3、6、12、24、48、96、168、240、336h共11组,每组5只;对照组大鼠于常规饲养24h后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取脑组织作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及GFAP和iNOS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伤后0.5~3h,iNOS与GFAP阳性表达的比值由5.03上升至10.47,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此时iNOS阳性表达亦显著升高,阳性细胞率由14.61%上升至37.45%,但GFAP的阳性表达无明显升高.伤后3~12h,二者的比值逐渐降低至4.98,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同时iNOS阳性表达与GFAP的阳性表达均显著升高.伤后12~336h,二者比值呈单调递减的变化趋势,由4.98降低至0.95,且均小于0.5~12 h的二者比值;同时iNOS和GFAP的阳性表达均表现为持续升高至峰值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结论 采用iNOS与GFAP比值,同时结合iNOS与GFAP各自变化规律,可为脑震荡伤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依据.两个或多个生物化学指标的比值研究,可望为损伤时间的推断提供可行的研究思路.

76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