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氯吡格雷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预后评价

    作者:李兴;李广平;赵亚楠;王媛媛

    目的:观察对于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行择期经皮冠脉介入(PCI)治疗,增加氯吡格雷的维持剂量能否进一步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并影响临床预后.方法:选取100例择期行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术的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高维持量组(n=S0)和常规剂量组(n=50),术后分别给予氯吡格雷150 mg/d及75 mg/d治疗,7d后两组均以标准剂量维持.分别于术前及服药7d时测定患者的hs-CRP浓度,并随访比较术后7d和30 d时两组之间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及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1)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术前hs-CRP浓度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服药7d时高维持剂量组的hs-CRP下降程度显著高于标准维持剂量组(P=0.005).(3)术后7d时随访,两组在联合终点事件、术后缺血性事件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0 d随访,氯吡格雷高维持剂量组较标准维持剂量组显著减少临床心脏不良事件,而且不增加出血的发生率.结论:增加氯吡格雷维持剂量可以显著降低NSTEACS患者PCI术后hs-CRP浓度,显著改善患者短期预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林爱民;郭锋;吴素蓉;李建阳;刘小英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接受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治疗,阿司匹林每日100mg(首剂300mg),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7d,同时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ACE-Ⅰ及他汀类等药物,治疗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口服,每日75mg,随访1个月,行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计算24h内缺血型ST段的次数、持续时间及心肌缺血总负荷,观察两组患者每天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及持续时间、硝酸甘油日用量、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及皮肤粘膜的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硝酸甘油使用量及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对照组(P<0.01),24h动态心电图比较两组心肌缺血改善情况治疗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4.73%明显优于时照组81.58%(P<0.01),且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 氯吡格雷联用阿司匹林的抗血小板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机制

    作者:闫宜亮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于1971年由Fowler首先提出,逐渐被学术界采用,且沿用至今,其病情发展快,致死、致残率高,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的急重症之一.与稳定型心绞痛相比,以下均为UA的疼痛更强,持续时间更长,可呈进行性加重,其病理生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黏附、聚集和释放,凝血系统激活形成血栓,同时可伴血管痉挛,引起血管腔明显狭窄或闭塞[1],为"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醒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容易发展为AMI,甚至缺血性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据报道首次发作后1个月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10%[2].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了抗栓治疗UA的临床研究,许多结果表明,早期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有效,本文就其治疗机制进行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