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的长期疗效

    作者:包贝西;王显军;赵尔弘

    目的 评价(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的长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至1996年11月采用(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12例(21足)随访时间超过19年的(踇)外翻患者资料,均为女性患者,手术时年龄为24~56岁,平均(43.6±7.6)岁.术前、术后4年及术后19年摄足X线片,比较(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及胫侧籽骨位置(tibial sesamaid position,TSP).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足(踇)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前足功能.应用Glynn综合临床评价及Glynn(踇)趾评分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术前HVA平均为30.68°±9.71°,IMA平均为12.92°±4.02°;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HVA平均为24.62°±7.61°和21.47°±6.52°,IMA平均为7.32°±3.21°和6.15°±2.92°,均较术前减小.患者术前TSP平均为4.46±1.03,术后4年及19年随访时TSP平均为2.01±0.75和1.79±0.62,均小于术前.HVA、IMA、TSP数值术后4年和19年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年与术后19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9年AOFAS评分为75~100分,平均为(92.16±10.22)分.患者术前足底胼胝的发生率为95.2% (20/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85.7%(18/21),术后19年随访时,各跖骨头下胼胝数量均明显减少,仅1足存在第三跖骨头下疼痛性胼胝,其余胼胝均无痛,胼胝的发生率为33.3%(7/21),疼痛性胼胝的发生率为4.7%(1/21),患者远期胼胝发生率显著低于术前.术后19年随访时,Glynn综合临床评价,优16足、良2足、差3足,优良率为88.5% (18/21);Glynn(踇)趾评价,优18足、良3足,优良率为100%.结论 采用(踇)内收肌-(踇)囊筋膜瓣吻合术治疗(踇)外翻可获得较好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术后(踇)外翻畸形得到显著纠正,患者满意度高.

  • 第1跖骨颈截骨应用"T型阶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踇)外翻

    作者:夏志勇;高建国;张建利;陈少鹏;赵海涛;秦士吉;张奉琪

    [目的]探讨第1跖骨颈截骨应用T型阶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足(踇)外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2014年1月采用T型阶梯接骨板治疗的50例足(踇)外翻畸形患者(88足);年龄26~65岁,平均43.6岁,比较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和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躅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评分评估患者功能愈后.[结果]有45例(76足)患者获随访,其中男性5例(8足),女性40例(68足);平均随访时间21.3个月(15 ~ 27个月),HVA由术前平均(35.1±2.7)°减小至术后平均(17.7±2.0)°(P <0.05);IMA由术前平均(13.5±2.5)°减小至术后平均(8.7±0.7)°(P<0.05),AOFAS评分由术前平均(45.7±8.6)分提高至术后平均(91.2±4.3)分(P<0.05);无感染、骨不愈合和转移性跖骨痛发生,有4例6足(7.9%)出现(踇)趾僵硬,2例3足(3.9%)出现足躅外翻复发.功能评级:优51足,良16足,差9足,优良率为88.2%.[结论]足(踇)外翻第1跖骨颈截骨应用T型阶梯接骨板内固定安全可靠,疗效显著.

  • Weil截骨治疗(足母)外翻转移性跖痛

    作者:薛剑锋;施忠民;董扬;曾炳芳

    [目的]回顾分析Weil截骨治疗(踇)外翻转移性跖痛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第1跖骨基截骨及Weil截骨治疗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中重度外翻17例25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I-Il跖骨间角(IMA),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选择第1跖骨基底截骨联合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结果]患者(踇)外翻角(HVA)术前为32°±5.7°,术后为12.8°±3.5°;Ⅰ-Ⅱ跖骨间角(IMA)术前为23.2°±3.7°,术后为10.5°±0.7°;AOFAS评分术前45.6±6.9分,术后86.9±4.6分;Weil截骨术后的跖骨短缩3-8 mm,平均4.5 mm;术后18足跖痛症状完全缓解,7例好转,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踇)母外翻术前应综合分析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伴有外侧转移性跖痛的严重(踇)外翻患者,联合使用第1跖骨基截骨和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 (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踇)外翻畸形

    作者:闫行超;刘鉴峰;刘彬;刘志刚;潘月海;贾晓燕;张亚楠;邵江波

    目的 探讨(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踇)外翻畸形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月,采用(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治疗并获随访的28例(40足)(踇)外翻畸形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6足),女25例(34足);年龄20~71岁,平均51.7岁.单足16例,双足12例.病程1~ 30年,平均8.9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踇)囊炎表现;22足有明显前足横弓塌陷并足底胼胝,8足合并锤状趾畸形.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为(59.07±8.49)分.术前X线片示(踇)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33.68±8.10)°,跖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15.60±4.07)°.根据Mann(踇)外翻分类标准,轻度9足,中度23足,重度8足.结果 术后1例(1足)切口感染,其余切口均Ⅰ期愈合.2例(3足)出现(踇)趾麻木.2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1.8年.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评分量表评定疗效:获优24足,良9足,可4足,差3足;优良率为82.5%.末次随访时,HVA为(15.10±5.28)°,IMA为(9.05±2.42)°,AOFAS评分为(86.03±7.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伴前足横弓塌陷者横弓均有一定程度恢复,足底胼胝消失(14足)或变小(8足).2例(3足)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2个月时(踇)外翻复发,无(踇)内翻发生.结论 (踇)收肌与(踇)展肌移位吻接重建前足横弓矫治(踇)外翻畸形,能减小HVA及IMA,复位脱位籽骨,重建前足横弓,有效恢复前足生理解剖结构及功能.

  • (踇)外翻第1跖骨旋转的量化分析

    作者:曲大伟;张建中

    目的 探究(踇)外翻中第1跖骨头冠状面旋转的程度及其与第1、2跖骨间夹角的量化关系和其对籽骨分度的影响.方法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足踝外科就诊行负重足正位及负重籽骨轴位患者57例,测量患足第1、2跖骨间夹角,第1跖骨旋转程度,正位片籽骨脱位程度,籽骨位片籽骨脱位程度,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检验.结果(踇)外翻组跖骨旋转度均值大于非(踇)外翻组跖骨旋转度均值;(踇)外翻组IMA与籽骨七分度脱位程度及跖骨旋转度具有正相关性;在(踇)外翻组及非(踇)外翻组负重籽骨位籽骨脱位程度与IMA及第1跖骨旋转无相关性.结论 (踇)外翻中第1跖骨具有冠状面旋前改变,旋前程度与IMA具有正相关性,负重正位籽骨脱位程度与IMA具有正相关性,负重籽骨位籽骨脱位程度与IMA及第1跖骨旋转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