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中国GBZ2.1与美国ACGIH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比较研究

    作者:李文捷;张敏;王丹

    目的 将我国职业卫生标准GBZ 2.1中规定的与ACGIH于2013年发布的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OELs)数量、水平、制定和管理过程等方面进行系统比较,并提出我国职业卫生标准制修订过程中优先考虑的化学物质OELs及有关建议,为制定职业卫生标准规划计划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方法 将GBZ 2.1中规定的OELs与美国ACGIH 2013年采纳的化学有害因素OELs按照不同类型的限值建立比较分析数据库,并进行限值的数量、具体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具体值及其关键效应、法律地位、制定原则、制定依据、制定条件、制定程序、关键效应、化学有害因素的致癌性标识的应用、化学有害因素的致敏性标识的应用、化学有害因素的经皮标识的应用、非常规工作制下对OELs的调整、联合作用的概念及其应用、超限倍数的概念和应用及对颗粒物的标识等方面的比较分析.结果 (1)GBZ 2.1中共规定了339种化学有害因素的OELs,美国ACGIH 2013年已采纳TLVs的化学有害因素有656种.GBZ2.1有OELs而ACGIH未规定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只有52个;ACGIH有OELs,GBZ 2.1中无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共有371个.在GBZ 2.1和ACGIH中均规定了OELs的化学有害因素共260种,涉及302个OELs,其中GBZ 2.1有47个比ACGIH宽,96个比ACGIH严,81个与ACGIH相近,77个与ACGIH相等.(2)化学有害因素的致癌性、致敏性和经皮标识的应用方面我国尚未制定评估的指南性文件;(3)在非常规工作制调整指南方面我国即将出台更详细的标准;(4)我国与ACGIH在限值制定和管理程序的多个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OELs制定的管理和审批程序较为繁琐,但与ACGIH相比,科学性和可行性不足.结论 (1)我国应尽快制定化学有害因素的致癌性、致敏性和经皮标识评估的指南性文件.(2)应尽快确定我国OELs研究的工作重点,缩小我国OELs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优先调整过宽和过严的OELs;对ACGIH已有OELs但GBZ 2.1中尚未制定OELs的371种化学有害因素,应根据我国职业卫生实践确定需要优先制定职业接触限值的重点有害因素.(3)应采用系统性综述的方法,为修订OELs提供新的科学证据.(4)尽快解决我国对超限倍数的理解和应用问题,非常规工作制下调整OELs,阐述和应用联合作用,标识化学有害因素OELs所适用的化学有害因素的物理状态等几个重要的关键技术问题.

  • 深圳市南山区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干预效果分析

    作者:姜立民;黄丽琴;王欣;陈世端

    目的 调查深圳市南山区生产企业采取干预措施前后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情况,以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浓度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30家生产企业,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分析.结果 该区大部分超标的化学性职业病危害因素在干预后均能达标;锰及其无机化合物超标情况整改较难.以加强个体防护为主,职业卫生管理和应急管理措施的各项指标率干预后均显著高于干预前.结论 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但集装箱制造、船舶制造、大型港口机械企业焊接作业的防护设施仍有待加大力度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 2011年江苏省如东县各企业有毒有害因素监测情况

    作者:陈雪琴;李红美;陈淑林;冒明建;陆顾峰

    目的 分析江苏省如东县各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旨在进一步改善作业场所环境,减少职业病危害.方法 根据国家标准、规范,采集车间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进行检测、平价.结果 2011年对如东县75家企业作业场所进行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采集化学有害因素、物理因素共1 622件样品,其中超标样品155件,样品超标率9.56%.结论 如东县部分企业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超标,应继续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政府部门、各相关机构、用人单位应高度重视职业卫生工作,劳动者应提高职业病防治意识,预防、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 化学原料药工厂化学因素防控策略

    作者:裴秀文;安建钢;张维森

    目的 探讨化学原料药在生产过程中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 以广州市某外资化学原料药多功能生产工厂在生产某一化学原料药(BO-006)期间针对职业性接触化学因素采取的预防控制策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该工厂在生产BO-006过程中,对职业性接触化学性因素建立了预防控制措施,作业场所中化学因素检测结果符合GBZ 2.1-2007中对应化学因素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工厂就化学因素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式职业健康风险防控策略,我国在化学原料药制造业化学因素防控策略亟待规范、完善.

  • 深圳市3家LCD制造行业化学有害因素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作者:周伟;李天正;翁少凡;张敏红;左弘

    通过对深圳市3家液晶显示器(LCD)制造企业开展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应用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对其主要工作岗位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阵列车间、封装蒸镀车间和模组车间各岗位化学性有害因素的风险指数为2或1,属于低风险或可忽略风险.辅助工程靶材打磨岗位铟及其化合物与残材处理岗位其他粉尘的风险指数为3,属于中等风险.提示,该行业采取的防护设施与措施控制效果较好,应注意化学品储运、气体监测和工艺设备排风系统等防护设施的定期维护及维保人员呼吸防护与培训.

  • 20家新建扩建企业工作场所中化学有害因素控制效果分析

    作者:许晓丽;江世强;吕林;段平宁;黄翔

    对广西20家新建、扩建企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合格率为100.00%,锰和磷化氢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7.50%、83.33%,碳酸钠的检测合格率为66.67%,甲醛的检测合格率仅为33.33%.建议企业应从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等多方面完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降低工作场所生产环境中化学有害因素浓度,以达到确实保护劳动者健康的目的.

  • 某企业职业病危害的半定量风险评估

    作者:王志平;郑文慧;肖国兵

    [目的]对某蓄电池企业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运用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风险评估,为企业整改做好职业病危害控制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新加坡化学毒物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系统地识别该企业化学有害因素、评价暴露可能性决定其危害级别,并按危害程度依次处理. [结果]该企业化学有害危害因素为铅尘、铅烟、硫酸.检测结果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值分别为铅尘0.025~0.030 mg/m3、铅烟0.019~0.035 mg/m3、硫酸0.260mg/m3,其危害等级都为5级;暴露等级铅尘作业为3级,铅烟组装岗位为3级,铅烟分片岗位为2级,硫酸化成岗位为3级. [结论]该蓄电池企业各作业岗位风险等级为重度、中度风险.应根据岗位作业风险分级情况,在职业病危害防护和控制上全面采取重点防护措施,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估.

  • 某采油厂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危害调查分析

    作者:王建成

    目的 了解某油田采油厂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病危害.方法 现场调查各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的分布和来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用品和职业卫生管理等情况,对空气中化学有害因素进行检测,对接害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大部分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因素的浓度均在检出限以下,少部分工作场所有检出值,但明显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有1个工作地点检测结果超标.职工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有12名原油分析化验工白细胞减少.结论 该采油厂存在苯、甲醛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企业应进一步加强针对苯、甲醛、硫化氢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加强通风排毒措施,避免发生职业病中毒事故.

  • 厦门市规模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限值分布状况分析

    作者:吴长春;杨涛;范朝梅

    目的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种类超限值的分布状况及危害程度,确定安监和卫监工作重点,提高综合防制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厦门市规模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数据(无C-TWA数据)中超过职业卫生标准接触限值的指标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对163家规模企业的2 663个工作岗位点进行定点检测,不合格率达10.3%.检测噪声单位795个工作岗位点,不合格率26.4%;生产性粉尘单位404个工作岗位点,不合格率9.4%;化学有害因素单位1 464个工作岗位点,不合格率1.7%;噪声不合格率较高.含硅和硅酸盐制造及运用工业的噪声、粉尘和化学有害因素不合格率高(33.9%、26.5%和3.2%),电子工业的噪声和粉尘不合格率低(16.1%和4.0%);机械制造工业的化学有害因素不合格率低(0.4%).结论 厦门市规模企业的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岗位不合格主要是噪声,其次是粉尘,均主要分布于硅酸盐制造和运用工业.

  • 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检测结果评价

    作者:吴集才;蔡如华

    目的 对景德镇市某汽车配件有限责任公司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职业卫生防护对策和建议.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采用现场调查和检测等方法,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果 该公司存在的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现场检测结果表明,该厂职业病化学有害因素的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分别为:苯<0.6 mg/m3,甲苯、二甲苯< 1.2 mg/m3,乙苯<1.3 mg/m3,乙酸乙酯<12.8 mg/m3,均未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该企业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综合指数(I)为0.070,评价结论为合格.

  • 不同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在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的应用比较

    作者:边洪英;胡伟江;张恒东;陈琳;陈振龙;田亚锋;张成

    目的 比较3种风险评估方法对铅酸蓄电池生产行业中化学有害因素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的适用性.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6家铅酸蓄电池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均为半定量评估法)和定性风险评估法对铅烟、铅尘和硫酸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进行评估,将所得风险等级标准化为风险比值,对3种方法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铅烟、铅尘和硫酸作业岗位的职业健康风险等级,接触比值评估法评估的结果为2~4级,综合指数法评估的结果为2~3级,该2种方法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与标准化前的风险等级一致;定性风险评估法评估的结果为2~3级,标准化后的的风险比值为3~4级,各岗位标准化后的风险比值均较标准化前的风险等级提高1级.当接触水平(E)/职业接触限值(OEL)≥2时,定性风险评估法评估与接触比值法对铅烟、铅尘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一致,均为高风险,均高于综合指数法评估所得的中等风险结果.当E/OEL<2时,Kappa分析结果显示:接触比值法与综合指数法一致性极好(Kappa=0.84,P<0.01);定性风险评估法结果与接触比值法、综合指数法的一致性差(Kappa值分别为-0.22、-0.24).结论 对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中化学有害因素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时,在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OEL时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估较为全面,在职业病危害因素暂无检测方法或OEL时可采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评估.

  • 事故树分析法评价化学有害因素皮肤接触伤害应用研究

    作者:黄翔;段平宁;黄吉;李明;许晓丽

    目的 探讨事故树分析法(FTA)在化学有害因素皮肤接触伤害评价中的应用.方法 以某企业制酸项目吸收工段硫酸灼伤作为顶事件,建立事故树图并对原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硫酸灼伤事故的发生存在45种可能途径及3种预防方法,事故成立的小割集为{d,x3,x10},发生概率为8.83×10 3次/年.沾染硫酸达到灼伤程度是事故发生重要的影响因素.结论 FTA法可作为现有评价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还需在今后实践中进行不断的尝试和改进.

  • 欧盟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发展及其特征

    作者:秦戬;李涛

    职业接触限值( 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 values , OELs)是针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为预防其发生职业病或其他不良效应制定的限值;其是职业病危害因素定量识别的评价依据,既是衡量职业卫生状况的尺度,也是制订职业卫生标准的基础[1-3]。GBZ 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以下简称“GBZ 2.1—2007”)是我国现行的新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OELs标准[4]。本文从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化学有害因素OELs的发展历史出发,对欧盟OELs分类情况进行分析,为我国制定职业性化学有害因素OELs提供参考,并为实现OELs国际一体化和消除国际非关税贸易壁垒而服务。

  • 某手机零部件企业化学有害因素防护设施调查与整改效果

    作者:冯本秀;李小亮;徐海娟;黎丽春;苏世标;陈建雄

    目的 了解手机零部件企业主要存在的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情况以及防护设施设置存在的问题,为手机零部件企业或类似企业防护设施设置提供参考依据,减少化学有害因素的危害.方法 对工作场所进行化学有害因素的检测,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防护设施的调查与检测.结果 化学有害因素的防护设施设置不到位,是造成化学有害因素超标的主要原因;此外,管理不到位是造成化学有害因素超标又一原因.结论 做好防护设施的设置和管理是减少化学有害因素危害的重要手段.

  • 深圳市松岗街道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超标企业分析

    作者:张丽银;陈金茹

    目的 对2013年度松岗辖区企业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超标情况进行分析,为超标作业场所整改提供依据.方法 以松岗辖区2013年度化学有害因素超标企业为研究对象,从超标的危害项目、超标岗位、超标浓度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正己烷、粉尘仍为本街道主要超标的化学有害因素,且具有一定的岗位特性:印刷岗位以甲苯和二甲苯超标为主;清洁和擦拭岗位以正己烷超标为主;电镀工艺中的超声波清洗岗位以三氯乙烯浓度超标为主;裁切、打磨和抛光岗位以总粉尘浓度超标为主.结论 改善工艺、加强局部抽风排毒设施和作业场所通风情况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落实是降低作业场所化学有害因素浓度的有效措施,此外加强职业卫生“三同时”政策落实可帮助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对职业病危害风险进行控制.

  • 2017年大连市部分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曲春清;孙文非;边朝卿

    目的 分析2017年大连市部分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情况.方法 收集2017年大连市部分用人单位工作场所的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的检测结果,对检测点的合格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7年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共检测71家用人单位,共检测接害点数1977个,合格率为90.29%.粉尘、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2.68%,98.79%和79.23%.不同种类粉尘的检测合格率结果:煤尘合格率为79.03%,电焊烟尘合格率为96.83%,矽尘合格率低,仅为36.11%.不同类型物理因素的检测合格率结果:工频电场的合格率为95.83%,紫外辐射的合格率为92.50%,高温的合格率为88.52%,噪声的合格率为76.35%,手传振动的合格率低,仅为52.63%.结论 大连市部分用人的单位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矽尘、手传振动和噪声岗位,相关用人单位应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和治理工作,将职业卫生工作贯彻落实到实处.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