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治进展

    作者:于宝成;王玉敏

    随着神经影像学的发展和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人溶栓和抗凝治疗的应用,人们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认识逐步提高.文章综述了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 脑梗死后出血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韩瑛;吴晓华;张颖琪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出血与梗死面积、血糖、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将3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其中出血性脑梗死(HI)34例]根据梗死面积、血糖值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分组,并将各组不同的HI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大面积梗死组发生HI为37.29%,腔隙性脑梗死组发生HI仅1.17%(P<0.001);血糖>11.1 mmol/L组发生HI为17.98%,<7.0 mmol/L组发生HI仅3.07%(P<0.05);神经功能缺损重型组发生HI为18.52%,轻型组发生HI仅2.14%(P<0.05).结论梗死面积越大、血糖越高、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的患者越易出现梗死后出血.

  • 出血性脑梗死患者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刘正松;胡俊夫;周睛华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发生于60岁以上,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者12例,原梗死灶出血20例.脑梗死后第2周发生出血12例,发生出血性脑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经脱水等综合治疗后预后良好16例,但大量出血者仍需手术治疗,预后不良.结论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其预后.

  • 出血性脑梗死38例临床分析

    作者:翟正平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 对38例H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诊断脑栓塞23例(60.5%),脑血栓形成15例(39.5%);发生于2周内者36例(94.7%);血肿型18例(47.4%),非血肿型加例(52.6%);大面积梗死者30例(78.9%).治疗有效率60.5%,病死率13.2%.结论 对于脑栓塞及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在发病2周内多次进行CT复查,以利于H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出血性脑梗死34例临床分析

    作者:邓海波;李文华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经CT或MRI确诊的34例HI患者进行易患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结果:HI发生率占同期脑梗死的9.3%,脑栓塞为其主要病因,其次为高血压及高血糖等,CT或MRI主要分为血肿型及非血肿型.脑梗死发病第2周发生出血占82.4%,且出血后原有症状加重,预后不良.结论:CT或MRI是诊断HI可靠的手段,及时确诊和治疗可改善预后.

  • 出血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曾素琴;陈小芳;吴金飞;熊宁

    目的 研究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e infarction,HI)的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 我院948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分析其梗死类型、梗死面积、血糖及溶栓治疗与HI发生的关系,比较出血发生时间、出血类型与短期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化与梗死机制、梗死面积、高血糖及溶栓治疗有关;其出血性转化发生时间愈早则预后愈差,血肿型预后较非血肿型差.结论 脑栓塞、大面积脑梗死、高血糖、溶栓治疗是HI的主要危险因素.

  • 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9例分析

    作者:江毅卿;周灵芳;王莹

    目的 讨论脑肿瘤卒中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原因及两者之间的些内在联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误诊为出血性脑梗死的脑肿瘤卒中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等.结果 9例病例均为急性起病,其头颅CT改变与出血性脑梗死表现相似.结论 脑肿瘤卒中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改变不典型,临床上容易误诊.

  • 出血性脑梗死的微创治疗2例报告

    作者:张正江;朱引南;王长青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 HI)是指脑梗死后缺血灶内发生的出血性转化,系为梗死区内血管再通所致[1],治疗较棘手.作者采用微创治疗2例HI,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作者: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1500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既往中风病史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皮质梗死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 出血性脑梗死临床与影像特征报道

    作者:黄建平

    目的:评价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gic infarction,HI)临床与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出血性脑梗死是指缺血性脑卒中梗死区内继发性出血,该文收集科室自1997年1月-2005年10月间共收治资料较完整出血性脑梗死62例,29天内经CT或MRI证实有出血征象,符合HI的诊断.结果:62例除2例自动出院外,显著进步15例,进步35例,死亡6例,其中5例死于脑疝,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大面积栓塞的病人尤其是在发病后2周内需定期复查CT或MRI.且发生越早病情加重的比例越多,发生的越晚,病情加重的越少.头颅CT和MRI是诊断HI的重要无创性检查.多数学者认为,急性期首选检查为CT.但随着功能性MRI和快速成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有研究表明,MRI对梗死后的出血性转化具有较高的预测及检测价值,对脑梗死超早期的溶栓治疗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出血性脑梗死 CT MRI
  • 出血性脑梗死24例临床分析

    作者:蔡红星;李贞

    目的:探讨梗死后出血(亦称出血性脑梗死hernorrhagic infarction.HI)的发生规律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4例HI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4例占同期住院脑梗死470例的5.1%,入院时即诊断为HI 4例,另20例入院时诊断为脑梗死.梗死部位位于前循环者20例,其中大脑皮质10例,基底节区6例,半卵圆中心4例;梗死部位位于后循环者4例,均为小脑梗死.在20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治疗过程中16例病情无好转或加重,通过复查头颅CT发现为HI.经调整治疗20例预后较好,4例死亡,病死率为16.7%.结论:①梗死后出血临床表现不典型;②应适时复查头颅CT;③慎用降纤治疗.

  • 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唐世发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21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及CT影像资料.结果 21例病人均于发病后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痊愈好转20例,死亡1例.结论 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主要是心源性脑栓塞、高血糖、高血压;大面积梗死及时复查CT有助诊断;预后取决于发生部位、范围及合并症.

  •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作者:洪玉娥;吴倩;郭茜

    目的 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I)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预后和影像特点.方法对26例经颅脑CT/MR I证实的H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HI发生率为4.4%,好发于原发性高血压(76.4%)和心房纤颤(57.7%)的患者;临床上以脑栓塞多见(69.2%),大面积脑梗死占92.3%,出血转化多在脑梗死发病后1周内(65.4%);病变以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为主占92.3%,影像学上表现为非血肿型占大多数,为76.9%,血肿型少见,但其预后不良.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是HI的易发因素,HI经综合治疗,预后良好,但大量出血者预后不良.对大面积脑梗死、脑栓塞者应动态CT/MRI观察,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CT/MRI均为诊断HI的可靠手段,MRI更为优越.

  • 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发出血性脑梗死1例

    作者:郭勇;王素英

    本文介绍1例急性重度一氧化碳(CO)中毒并发出血性脑梗死患者救治过程,提示对既往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毒患者,应采取可靠的治疗方法以得到佳疗效.

  • 银杏达莫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明达

    目的:研究分析出血性脑梗死应用银杏达莫的治疗效果,丰富临床治疗经验。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1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注射银杏达莫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53/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8%(45/55),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出血性脑梗死应用银杏达莫治疗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作者:董俭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纳络酮对出血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8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A组(对照组)予以减轻脑水肿、调整血压、防治并发症等综合基础治疗.B组(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醒脑静联合纳络酮治疗,共用2用,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B组总有效率(87.5%)明显优于A组(62.5%),两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纳络酮治疗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且能降低并发症,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孙金星

    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是一种继发性出血现象,是由于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后梗死区血液再灌注所引发的,在脑栓塞患者中较为常见,而在脑血栓患者中并不多见.出血性脑梗死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梗死类疾病,通常发生在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稳定后的5~15 d内,主要的早期表现为严重的呕吐、头痛、晕厥、面色苍白、四肢麻木、突然失语甚至是抽搐[1].

  • 精纯抗栓酶致出血性脑梗死1例

    作者:张毅军;边志辉

    患者,男,38岁.患者于1998-04-14清晨突发昏迷,呼吸急促,四肢强直,小便失禁.急行头颅CT扫描示双侧基底节大片低密度影,以急性多发性脑梗死收入我院诊治.入院查体:T 38.5°C P 110次/min,R 24次/min,Bp160/110 mmHg,患者呈浅昏迷,两肺呼吸音无异常,无干、湿性啰音,心率110次/min,节律规则,无病理性杂音.中枢性面、舌瘫,四肢呈瘫痪体位,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病理征及脑膜刺激征阴性.

  • 2型糖尿病合并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饶琦;桂绍高;朱晓钢

    目的:探讨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糖尿病HI组55例及非糖尿病HI组60例,对比两组空腹血糖(GLU)、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尿酸(UA),以及两组梗死灶及出血灶稳定后神经功能损害、梗死面积及出血面积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糖尿病HI组患者TC、TG、LDL-C、UA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HI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患者HDL-C低于非糖尿病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P<0.5),糖尿病HI组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高于非糖尿病组神经损伤程度(P<0.5)),糖尿病HI组患者大面积梗死人数及大面积出血人数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P<0.5)。结论糖尿病影响患者糖类、脂类代谢,糖尿病可加重脑梗死症状,提高脑出血风险,是影响脑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

  • 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白敏;隋庆兰;狄玉进;徐金法

    目的 探讨3.0T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出血性脑梗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430例脑梗死患者行MR的T1WI、T2WI、DWI与SWI扫描,分析T1WI、T2WI、DWI和SWI对出血性脑梗死检出率的差异和SWI对于出血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SWI检出出血性脑梗死45例,T1WI检出20例,T2WI检出28例,DWI检出31例.结论 SWI较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可检出更多的出血性脑梗死病例;可早期发现脑梗死中的出血灶,明显优于MR常规序列(T1WI和T2WI)和DWI序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可作为出血性脑梗死检查的一线方法或常规序列.

260 条记录 8/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