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血小板膜微粒与冰冻血小板在止血功能方面的比较

    作者:王丽;李岚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微粒与冰冻血小板的止血效果,并对两者的效果强弱进行分析比较.方法 随机选取血小板合成减少或血小板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56例,将其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输入血小板膜微粒和冰冻血小板,比较两组出血时间的变化,并对24 h后血小板的数量进行统计,与输注前血小板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输注后两组血小板的数量均有所增加,出血时间缩短,实验组出血时间为(7.5±1.5)min,而对照组出血时间为(9.5±1.8)min,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输注后1 、24 h外周血血小板增高校正指数(CCI)值,实验组1、24 h后CCI值分别为(18.1±2.8)和(12.2±3.1).对照组分别为(5.9±1.3)和(2.3±1.4).结论 常规下血小板膜微粒在治疗大面积出血时比冰冻血小板具有更好地临床效果,但在急性出血时因血小板膜微粒不能及时供给使得冰冻血小板在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发展应用空间.

  • 血小板膜微粒的制备及止血功能的研究

    作者:黄成垠;李翠萍;史广耀;裴孝平;肖建宇;唐荣才

    目的 探讨血小板膜微粒(IPMs)的制备工艺,并对研制的IPMs的止血功能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 用街头采集的全血制备浓缩血小板悬液,用血小板型去白细胞滤器去除白细胞,轻离心去除红细胞后,用生理盐水洗涤血小板并调血小板浓度为2×109/ml,置-80℃反复冻溶3次,再用生理盐水洗涤,然后置60℃、20 h灭活病毒,用高压匀质机进行匀质化破碎血小板膜,即为IPMs.用粒度测定仪检测IPMs的粒度;应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APCT)检测IPMs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输入血小板减少症兔出血动物模型体内,观察IPMs止血效果及对凝血系统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IPMs颗粒均匀,大小为200~300 nm;50 μg/ml IPMs相当于250×109/L新鲜血小板的体外促凝血活性;将IPMs按2 mg/Kg输入兔血小板减少症的出血动物模型体内,在输注2~12 h内,兔耳出血时间和APCT均明显缩短,而其他凝血指标(PT、APTT、Fg、TT)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血小板膜微粒止血效果好,输注IPMs并不影响凝血系统,是一个很有前途的生物止血剂.

  • 不溶性血小板膜微粒止血功能的实验研究

    作者:江朝富;陈会友;汪传喜;李晓帆;张伟玲;邓晶;黄可君

    目的:探讨不溶性血小板膜微粒的止血效果.方法:以手工采浓缩血小板为原料,采用冷冻、融化、裂解、洗涤和干燥技术,制备成血小板膜微粒,并在血小板减少兔体内观察其止凝血作用.结果:血小板减少兔注射血小板膜微粒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6 h的出血时间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均P<0.01);注射前出血时间与注射后24 h出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ussel蝰蛇毒时间检测结果正常对照为(12.64±0.72)s,血小板膜微粒为(14.82±0.79)s,提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初步促凝作用.结论:血小板膜微粒具有短期止凝血活性.

  • 利用探针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研究活体血小板膜结构及其膜微粒的形成

    作者:刘晓;罗玉福;张彦军

    血小板在激活剂作用下会快速活化并释放具有高促凝活性的血小板膜微粒(PMPs),进而诱发出凝血功能障碍,但PMPs的形成机制有待明确.探针跳跃式离子电导显微镜(HPICM)具有在生理环境下对活体细胞进行非接触式实时高分辨率成像的技术优势.本文运用HPICM技术实时监测血小板在胞内钙离子诱导剂A23187和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活化及PMPs形成的过程,证明了胞内钙离子浓度和细胞骨架蛋白在血小板活化及PMPs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发现与扁平型血小板相比,突起型血小板对A23187和细胞松弛素D更为敏感,这对利用HPICM技术研究血小板活化与出凝血功能调节之间的关系具有指导意义.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