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肠道菌群介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肠CYP3A和P-糖蛋白的变化及机制

    作者:高雪姣;李婷;魏斌;严志祥;燕茹

    肠道细胞色素P450 3A (cytochrome P450 3A,CYP3A)和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是肠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炎症性肠病中肠CYP3A和P-gp下调伴随肠道菌群紊乱.但两者是否关联?机制如何?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5%葡聚糖硫酸钠诱导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并对正常动物分别灌胃正常及UC动物粪便,发现粪便移植改变了受体动物肠道菌组成,而移植UC粪便组肠CYP3A2和P-gp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外膜囊泡(outer-membrane vesicles,OMVs)是革兰阴性菌产生、进行群体行为及与环境通信的关键结构.不同处理组的OMVs均能下调人结肠腺癌细胞Caco-2中CYP3A4和P-gp的mRNA表达,而UC组以及UC粪便处理组的OMVs的抑制作用更强,且相对分子质量3~5万的OMVs组分的作用更显著.细胞经toll样受体4 (toll like receptor 4,TLR4)抑制剂瑞沙托维处理或转染TLR4 siRNA能够阻断OMVs对CYP3A4和P-gp的下调.本研究证实,UC肠道菌部分通过分泌OMVs活化TLR4受体通路下调肠道CYP3A和P-gp表达.

  • 肠道菌群与肝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何志钧;宋怀宇

    正常肠道菌群具有生物屏障、刺激胃肠道运动、营养消化吸收、免疫调节、促进生长发育等作用,与机体维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打破,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引发和加重各类疾病.肝硬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终末阶段,而肠道菌群失衡在肝硬化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组成改变、细菌代谢活性变化或菌群在局部分布变化,表现为肠道菌群在种类、数量、比例、移位和生物学特性上的变化,故改善肠道菌群失衡有助于肝功能的恢复.未来,纠正肠道菌群失衡将成为肝硬化治疗的主要方向之一.

  • 粪便涂片在诊断腹泻患儿肠道菌群失衡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钱明;袁君君;李文辉

    目的 探讨粪便涂片在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调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无菌器皿留取各科患儿性状异常的新鲜粪便标本,用无菌棉签涂片,自然干燥后固定,行革兰染色后镜检,计算菌总数和各类菌组成比例.结果 31例标本中符合菌群失调标准的有28例,符合率90.32%,其中符合G-菌增多性失调19例,占61.29%,G+菌增多性失调7例,占22.58%,全菌减少2例,占6.45%.可见真菌孢子的有7例,占22.58%.结论 粪便涂片检查对快速诊断患儿肠道菌群失衡、正确治疗腹泻、避免滥用抗生素有中有一定意义.

  • 山银花对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

    作者:姚小华;唐立;高菲;李卫华;张国斌;刘银辉;李华军;李明;郭艳杰

    目的 探讨山银花对于小鼠肠道菌群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应用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利用观察称量等方法观察小鼠临床表征的变化,以及盲肠指数和脾指数的变化.利用活菌计数法分析肠道优势菌群的变化趋势.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菌群失衡组盲肠指数增高(P<0.05);自然恢复组变化不明显;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相似,显著下降(P<0.05),呈恢复趋势.(2)菌群失衡组脾脏指数有下降趋势,自然恢复组无明显变化;山银花组(5%、10%)与大豆低聚糖组均有所上升,呈恢复趋势.(3)菌群失衡组厌氧菌被抑制,需氧菌大量繁殖,自然恢复组菌群种类和数量变化不明显,主要是需氧菌的恢复;山银花组(5%、10%)和大豆低聚糖组厌氧菌重新出现,菌群种类增多,尤其是双歧杆菌、乳杆菌、韦荣球菌和类杆菌的出现预示着菌群正在逐渐恢复正常.10%山银花高剂量组比5%山银花低剂量组恢复要好.结论 山银花可以促进菌群失衡小鼠盲肠和脾脏大小的恢复,可以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失衡,具有益生元功效.

  • 荷瘤裸鼠暴露于PM2.5后肠道菌群的急性改变

    作者:张瑜;肖纯凌;杨丹;杨彪;李冰玉;郭杰;石威

    目的 研究暴露于PM2.5后的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发生的急性改变.方法 18只Bac裸鼠随机分为PM2.5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9只.全部裸鼠应用A549细胞腋下注射后,饲养1周让其适应环境,第2周开始于动式染尘暴露仓中暴露染尘,对照组暴露于生理盐水.每天暴露2h,每周暴露6d,共暴露3周.利用16S rDNA分析技术对粪便标本的PCR产物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 暴露于PM2.5的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与对照组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相比,其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细菌显著减少,而致病菌变形菌门细菌增加.结论 PM2.5可以导致肺癌荷瘤裸鼠肠道菌群失衡.

  • PM2.5暴露荷瘤裸鼠后肠道菌群组成的改变

    作者:张瑜;肖纯凌;杨丹;杨彪;李冰玉;郭杰;石威

    目的 了解暴露PM2.5后的Bac荷瘤裸鼠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方法 采用A549细胞对30只Bac裸鼠进行肺内注射,饲养1周适应环境,第2周开始进行暴露染尘与对照暴露生理盐水组实验,共暴露1、4、8周.采用口鼻暴露仓进行小鼠染尘与生理盐水暴露操作,每周暴露6d,每天2h,建立大气污染暴露荷瘤裸鼠模型,5只未做处理的Bac荷瘤裸鼠作为空白对照组.采集裸鼠晨起新鲜粪便样品,抽提其中微生物总基因组DNA,采用Ⅱ代基因测序技术对粪便样品进行16S高变区扩增测序,划分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使用I-Sanger分析平台对所有OTU进行物种注释与评估、物种组成分析、样本比较分析等,运用R Studio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在PM2.5暴露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为优势菌门.PM2.5暴露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相比厚壁菌门减少,拟杆菌门增加.结论 PM2.5暴露减少Bac荷瘤裸鼠肠道菌群丰度,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可抑制有益菌的繁殖,并使致病菌数量增加.

  • 肠道菌群失衡与肠易激综合征

    作者:章菲菲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IBS可能与肠道菌群谱的改变有关。本文就IBS患者存在的结肠菌群失衡、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它们可能的致病机制,以及干预肠道菌群失衡等的治疗手段作一综述。

  • 基于肠道菌群失衡从脾论治AIDS浅析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张颖;艾合买提;曾琳

    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目前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中医药在艾滋病的防治过程中承担了重要的任务.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艾滋病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在艾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艾滋病的治疗多从脾论治,且益气健脾类中药有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稳态平衡的作用,为艾滋病从脾论治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文章就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