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阿替卡因与利多卡因用于老年人拔牙麻醉的临床效果比较

    作者:夏雨凝;许一起;王霞

    目的:探讨复方阿替卡因在我院口腔科对老年人拔牙术中观察麻醉镇痛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选自我院口腔科接受常规拔牙术的老年患者479例,随机分为复方阿替卡因麻醉组(实验组)242例和利多卡因麻醉组(对照组)各237例,比较两组的临床麻醉效果和麻醉不良反应。行拔牙术中根据患者表情和医生评价确定麻醉效果,麻醉分为完全、良好、有效和无效四级进行统计分析,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麻醉效果和VAS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方阿替卡因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优于利多卡因麻醉组(均P<0.05)。结论:复方阿替卡因麻醉效果比传统麻醉剂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好,麻醉力强,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小等特点,反而消除了老年人的焦虑和精神恐惧,避免因紧张害怕而引起的血压急剧升高,是一种值得口腔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局部麻醉剂。

  • 使用局部麻醉剂以减轻ARDS炎症级联反应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陈瑶;郭述良

    ARDS的治疗是世界范围内的挑战,它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局部麻醉剂在基础研究中已经显示了对ARDS炎症级联反应的抗炎作用,以及改善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安全性等特征.这使得使用局部麻醉剂减轻ARDS的炎症反应成为近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局部麻醉剂减轻ARDS炎症级联反应的研究.

  • 盐酸左布比卡因的合成

    作者:宗在伟;胡文波;陈林;杜有国

    以N-(2',6'-二甲基苯基)-2-哌啶酰胺为起始原料,经烷基化、拆分、成盐合成盐酸左布比卡因,总收率19%.

  • 局部麻醉剂中小剂量肾上腺素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探讨

    作者:王秋萍;李泽卿;王天友;程向荣;汤健;杨建军

    目的探讨全麻鼻内镜手术时在利多卡因中加入小剂量肾上腺素局部浸润麻醉引起血压下降的原因,并对局麻药中常用剂量和浓度的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控制的方法,将108例在全身麻醉下行鼻内镜手术的病人随机分成4组.采用不同浓度的利多卡因和肾上腺素进行鼻黏膜下多点浸润注射.I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 ml;Ⅱ组:含1∶4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Ⅲ组:含1∶20万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4 ml;Ⅳ组(对照组)注射1%利多卡因4 ml.术中常规行心电图及桡动脉有创测压,监测心率和血压.记录注射前(基础值)和注射后0.5、1、1.5、2、2.5、3、3.5、4、5、6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数值,比较分析其变化趋势.同时记录该时段低SBP、DBP和MAP的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注射前的基础值相比,Ⅰ、Ⅱ和Ⅲ组均出现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血压下降于注射后1 min开始出现,多在1.5 min时达低值(P<0.001),同时伴有心率增快(P<0.001),其中SBP大降幅大约25%,DBP大降幅大于30%,MAP大降幅大于28%;约3 min时SBP开始上升(P<0.01),上述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持续时间通常少于4 min;Ⅳ组则无以上变化.各组与Ⅳ组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Ⅰ、Ⅱ、Ⅲ组之间两两比较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鼻内镜手术中局部浸润麻醉时,局麻药中的小剂量肾上腺素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小剂量肾上腺素可引起明显的血压下降,但持续时间少于4 min.

  • 多种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附797例总结分析)

    作者:田丰;沙宜芳;张坤全

    目的探讨不同种类局部麻醉剂,以轻比重溶液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疗效.方法采用1.5%奴夫卡因、0.1%丁卡因、1%利多卡因、0.2%布比卡因用于临床麻醉观察其效果.结果771例麻醉满意,肌松良好,生理扰乱少,各溶液组麻醉发挥作用时间各有不同.结论由于溶液浓度低,脊神经阻滞程度轻,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低.

  • 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在牙髓病治疗中的疗效

    作者:景向东;王改玲

    目的观察局部麻醉药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用于牙髓病治疗的麻醉效果.方法将需要作牙髓治疗的患者360例共425颗牙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和2%利多卡因麻醉,进行牙髓治疗,麻醉效果由患者和医生共同评定.结果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总有效率达98.6%.结论盐酸甲哌卡因肾上腺素具有麻醉力强、过敏反应副作用小等特点,是治疗牙髓病理想的局部麻醉药物.

  • 表面麻醉乳膏在清创缝合中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毕胜;李世荣;杨东运;戴霞;柴琳琳

    目的 研究表面麻醉乳膏在皮肤挫裂伤清创缝合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5例年龄>16周岁,伤口短于6 cm的面部挫裂伤患者被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n=23)给予EMLA乳膏表面麻醉,对照组(n=22)进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患者术中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记录结果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患者随访2周至6个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45例患者伤口长度为(2.1 ±0.6)cm,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19)mm和(29 -±8)mm.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91).术后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乳膏用于面部挫裂伤局部麻醉安全有效,可作为临床选择之一.

  • 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热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嘉丽;于寿勋;施云海

    目的为获得制备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处方中碳酸氢钠的加入量与使其稳定的控制质量标准.方法在自制的平衡搅拌反应釜中,研究了由盐酸利多卡因与碳酸氢钠制备新型局麻剂碳酸利多卡因的反应过程,着重考察了溶液在二氧化碳气体饱和条件下,碳酸氢钠的加入量对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热稳定性--液固相转变温度,溶液pH值的影响.结果制剂液固相转变温度随着碳酸氢钠加入量的增加而下降,溶液pH值亦随之升高.为获得新型制剂在临床应用上的优良效果,处方中碳酸氢钠的加入量不得超过其完全中和盐酸利多卡因理论量的2.91倍;控制质量标准为:液固相转变温度不低于39.1℃;溶液pH值不高于7.35.结论从原始数据表中可获得制备碳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处方中碳酸氢钠加入量与使其稳定的控制质量标准.

  • 关节内注射加温利多卡因改善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情况

    作者:蔡志俊;王景阳

    目的:尽管在局麻下行膝关节镜检查是被证明很有效的操作,但常因无法忍受疼痛和不适而中断.加温局部麻醉剂溶液可以提高麻醉效果,对关节内注射加温利多卡因能否改善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情况进行试验.方法:加温组患者在术前20min关节内注射(40℃)1%利多卡因20ml,对照组患者在术前20min关节内注射室温(25℃)1%利多卡因20ml,术中按视觉模拟评分(VAS)来报告患者疼痛情况.结果:加温利多卡因组VAS评分为1.5(0.0-3.0),对照组为5.0(4.0-8.0)(p<0.001).术中和术后镇痛药需要量,对照组明显较大.结论:为患者行膝关节镜检查,关节内注射加温利多卡因,可以改善术中麻醉和术后镇痛情况.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