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两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

    作者: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肖晓蓉

    目的 比较2种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ICAM-1的表达水平.方法 实验组用P. 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菌毛组),W83(Ⅳ型菌毛组),47A-1(Ⅳ型菌毛组)分别与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 h;对照组为未受P. gingivalis刺激的KB细胞.分别在1 h、3 h、6 h和24 h收集细胞,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KB细胞膜上ICAM-1的动态表达.结果 P. gingivalis刺激细胞后3 h、6 h和24 h,实验组ICAM-1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种fimA基因型P.gingivalis调节KB细胞表达ICAM-1的方式相似,Ⅳ型菌毛组的调节作用强于Ⅰ型菌毛组.结论 P.gingivalis上调口腔上皮细胞表达ICAM-1的水平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基因型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分布

    作者:唐路;曹日丹;曾红燕

    目的 分析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不同fimA基因型在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根管内的分布状况.方法 收集因牙周损害导致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牙43例,开髓揭髓顶后用纸尖采集根管内组织液,提取DNA.采用16S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并根据各fimA基因型的特异性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不同fimA基因型菌株的分布.结果 16S 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阳性率76.7%.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Type Ⅰ fimA为24.2%;Type Ⅰ b fimA为27.2%;Type ⅡfimA为75.8%;Type ⅢfimA为9.1%;TypeⅣfimA为48.5%;Type ⅤfimA未检出;同时检测出Type Ⅰ和Ⅰb fimA为3.0%;Type Ⅱ和ⅣfimA为39.4%;Type Ⅰ、Ⅰb和ⅡfimA为21.2%.Type Ⅱ和Ⅳ fimA基因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P<0.05).结论 牙周源性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存在fimA基因多态性.TypeⅡ和Ⅳ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株是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根管内的主要定植菌,可能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发生、发展相关密切.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黏附和侵入口腔上皮细胞能力的比较

    作者:高雳;吴亚菲;苗棣;赵蕾;孟姝;王洁

    目的 通过比较临床分离的不同fimA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菌株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探讨不同fimA基因型Pg菌株之间致病力差异的原因.方法 应用培养法和抗生素保护法测定不同fimA型Pg菌株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不同fimA型Pg对KB细胞的黏附情况.结果 所有菌株均可黏附和侵入KB细胞,黏附率为0.523%~37.125%,侵入率为0.017%~3.750%;各fimA型Pg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株Pg之间、4株Ⅱ型菌株之间、5株Ⅳ型菌株之间,黏附和侵入KB细胞的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g的fimA型与其对KB细胞的黏附和侵入能力无相关性,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影响不同fimA型Pg致病力差异的因子.

  •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基因型的分布研究

    作者:唐路;薛栋;白雨豪;王鹏程;陆夏;周维;曾红燕

    目的 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不同fimA基因型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分布.方法 选取需要进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47例,收集术中分离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患者龈下菌斑,用16S rRNA PCR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不同limA基因型的分布.结果 在47例患者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检出率分别为72.3%和46.8%,在同一患者同时检出率为40.4%.TypeⅡfimA在龈下菌斑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检出率高,分别为76.4%和81.8%;其次为TypeⅣfimA,检出率分别为50%和40.9%;这两种基因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Type ⅤfimA基因型在龈下菌斑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均未检出.结论 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不同fimA基因型同时在龈下菌斑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被检出,TypeⅡ和Ⅳ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作为主要的定植菌,可能在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和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比较

    作者: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肖晓蓉;张静宜

    目的 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 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方法 P. gingivalis ATCC 33277(I fimA),W83(Ⅳ fimA),47A-1(Ⅳ fimA)分别与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6h,在3h和6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KB细胞IL-8,IL-6,IL-1β 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IL-6,IL-1β的变化.结果 3h时,Ⅳ fimA组IL-6蛋白水平低于I fimA组(P<0.05),6h时,Ⅳ fimA组IL-6和IL-8蛋白水平均低于Ⅰ fimA组(P<0.05);IL-8,IL-6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不一致,提示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3h,6h时,IL-1β对P. gingvalis刺激不敏感,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都很低.结论 P. gingivalis fimA基因型与上皮细胞表达细胞因子的水平相关,提示P. 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 牙龈卟啉单胞菌菌毛FimA基因型在牙周病患者中的分布情况

    作者:黄定明;周学东;天野敦雄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牙周患者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技术对40例牙周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及其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患者的牙周袋内检出率为87.5%,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各基因型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携带者的检出率分别为:Ⅰ型22.9%,Ⅱ型60.0%,Ⅲ型17.1%,Ⅳ37.1%,Ⅴ型未检出;基因Ⅰ型在牙周袋内未单独检出,与基因Ⅱ型混合感染.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Ⅱ型和Ⅵ型是牙龈卟啉单胞菌在牙周病损部位的主要定植菌,两基因型可能与牙周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在高原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中分布差异的研究

    作者:邓舒婷;吕俊;谭颖徽;蔡俊;张纲

    目的 分析高原地区和平原地区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Fimbrilline(fimA)基因分型的差异.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方法选取高原人群(海拔3700m,高原组)和平原人群(海拔400 m,平原组)各8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采用16S rRNA PCR法分别检测高原和平原组慢性牙周炎患者龈下菌斑中的P.gingivalis,应用fimA基因引物特异性的PCR方法对P.gingivalis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检测.结果 高原组检测出P.gingivalis 77例,平原组检测出70例,高原组检出率高于平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原组牙周炎P.gingivalis各fimA基因型总检出率:Ⅰ型27例(35.1%),Ⅰb型24例(31.2%),Ⅱ型66例(85.7%),Ⅲ型10例(13.0%),Ⅳ型16例(20.8%),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原组样本中,Ⅰ型13例(18.6%),Ⅰb型21例(30.0%),Ⅱ型39例(55.7%),Ⅲ型8例(11.4%),Ⅳ型19例(27.1%),V型未检出,其中,ⅡfimA型的检出率高,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平原组ⅡfimA型基因的检出率比较,高原组的检出率更高(P<0.05).结论 高原组龈下菌斑中P.gingivalis的fim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且检出率高于平原组,但同时存在多态性,可能与高原地区慢性牙周炎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 牙龈卟啉单胞菌fimA基因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邓舒婷

    牙周炎为致病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慢性牙周疾病,致病微生物能够损伤牙齿支持组织[1].牙周炎和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已成为肺部感染、心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2].在导致牙周炎的菌类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是重要的类别,基因遗传的多态性为其致病性差异的主要因素.P.Gingivalis的毒力因子主要为菌毛,是其侵入、损伤牙周组织的重要结构[3].资料显示,P.Gingivalis菌毛亚基菌毛素主要的编码基因为fimA基因,该基因对P.Gingivalis的致病能力具有决定性作用[4].研究证明,不同fimA基因型,其致病能力也存在着较大差异[5-8].研究fimA基因型P.Gingivalis的致病特点,对于预防、治疗慢性牙周炎,避免患者牙齿丢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刺激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的表达

    作者:郭永华;吴亚菲;刘天佳;张静宜;肖晓蓉;赵蕾

    目的 比较不同fimA基因型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刺激下口腔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8(IL-8)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的关系.方法 P.gingivalis ATCC 33277(Ⅰ型fimA)、W83、47A-1(Ⅳ型fimA)和KB细胞ATCC CCL-17共同孵育24h,以未受刺激的KB细胞作为对照组,分别在1、3、6、24 h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RT-PCR检测KB细胞胞IL-8mRNA的动态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动态变化.结果 2种fimA基因型菌株刺激1h,KB细胞IL-8 mRNA的表达上调至峰值,高于对照组,3~24 h IL-8 mRNA的表达水平接近对照组;P.gingivalis感染细胞后3~24h,上清液中的IL-8水平低于对照组,Ⅳ型菌株低于Ⅰ型菌株;IL-8 mRNA及其蛋白表达不完全一致,提示IL-8的表达存在转录后水平的调节.结论 fimA基因型与口腔上皮细胞IL-8的表达水平相关,提示P.gingivalis致病性与其fimA基因型相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