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董建刚;蒋扣红

    目的:探索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对23例(35只眼)不同程度患者采用不同的术式.并比较分析效果.结果:术后29只眼基本满意,6只眼改善.结论:当患者合并下斜肌亢进时,根据下斜肌亢进的程度和分离眼的上飘高度行下斜肌不等量截除+转位术,无下斜肌亢进时,首选上直肌后徙术.双眼不对称时选择非对称性手术,合并水平斜视时可酌情同时予以矫正.

  • 下斜肌转位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霞琳(综述);陈金卯(审校)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 DVD)的一种有效方法。改良的手术方式不一定优于传统下斜肌转位术。双眼非对称性DVD可采用不等量下斜肌转位,单眼下斜肌转位可治疗单眼DVD,但术后可能出现术眼上转受限,不伴下斜肌亢进的DVD也可采用下斜肌转位术。抑制上转综合征是下斜肌转位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双眼手术以及下斜肌新的附着点不超过下直肌止点可能会减少该综合征发生。

  • 下斜肌转位术对伴下斜肌功能亢进DVD患者疗效研究

    作者:陈霞琳;陈金卯;陶崇飞;魏艳飞

    目的 评价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垂直分离性偏斜的疗效.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2月至2013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2例(26只眼)行下斜肌转位治疗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VD)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手术前后33cm及5 m垂直斜视度变化、下斜肌功能减弱情况以及单双眼下斜肌转位术后发生抑制上转综合征(AES)的情况.结果 (1) 22例患者术前33cm平均垂直斜视度(21.12±9.49) PD,术后(3.92±6.35) PD(t=9.026,P=0.000);术前5 m平均垂直斜视度(21.00±8.83) PD,术后(4.12±7.25) PD(t =8.819,P=0.000).(2)术前下斜肌亢进平均(3.04±0.79),术后平均(0.20±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4.432,P=0.000).(3)双眼下斜肌转位4例中1例以及单眼下斜肌转位加对侧眼下斜肌切断7例中1例术后出现抑制上转综合征(AES),仅行单眼下斜肌转位11例中6例术后出现AES.结论 下斜肌转位术是治疗合并下斜肌亢进的DVD的有效手术方式,双眼下斜肌亢进的DVD可采取双侧下斜肌转位或者单侧下斜肌转位联合对侧下斜肌切断,单眼下斜肌亢进的DVD不建议首选下斜肌转位术.

  • 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探讨

    作者:范德君;张小平

    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又称交替性上隐斜、双上隐斜或双上斜视.该病由Stephen(1985)首次报告.其特点是遮盖一眼时,被遮盖眼上转,并同时伴有轻度外旋和外转.当去除遮盖时该眼下转并伴有轻度内旋、内转是与一般斜视的神经支配法则相矛盾的一种眼球垂直运动异常.该病病因不清,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我院1990 ~1998年间共收治DVD患者20例,采用单纯上直肌徙后术或加做下直肌缩短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 分离性垂直偏斜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青吉;赵堪兴;郭新;孙丰源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共统计DVD患者191例(332眼),双眼诊断为DVD者141例(73.8%),单眼DVD者50例(26.2%),双眼视力均≥0.8者120例(62.8%),150例(78.5%)Titmus立体视检查呈阴性,182例合并其他眼部疾病,如隐性眼球震颤(13.6%)、共同性外斜视(16.8%)、间歇性外斜视(19.9%)、共同性内斜视(14.7%)、麻痹性斜视(18.8%)等,仅诊断为DVD者只有9例(4.7%).79例(41.4%)未行手术治疗,83例(43.5%)行上直肌后退术,29例(15.2%)行下斜肌截除+转位术.结论 DVD患者多为青少年,多为双眼,对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较大,多合并其他眼部疾病.

  •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观察

    作者:赵琪;邵彦;王慧珠

    目的 探讨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 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1例(38只眼)分离性垂直斜视患者行上直肌大量后徙(7~10 mm),合并下斜肌亢进者同时行下斜肌后徙转位术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远期效果满意率为80%,术后效果良好.结论 上直肌大量后徙术及下斜肌后徙转位术是治疗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有效方法 .

  • 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手术探讨

    作者:孙梅;于青云;于锡存

    目的探讨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方法DVD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定量主要根据第一眼位用遮盖试验测量大斜视程度来决定,先治疗斜视更明显者.结果治愈标准:满意,垂直斜视与水平斜视消失或小于10△,外观满意,且无明显上转受限.本组15例患者术后获治愈,1例内斜过矫15△,1例上斜欠矫20△.术后观察时间3~48个月.结论水平斜视合并DVD患者,水平斜视明显者,应首先矫正水平斜视.一旦水平斜视矫正,周边融合即可控制DVD的症状.

  • 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同时手术治疗的效果

    作者:于秀敏;陈峻;戴秀玉;侯跃双

    目的:观察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斜视一次性手术的效果。方法:先作垂直斜视手术即上直肌后徒、再作水平斜视手术即内或外直肌手术。结果:36例术后眼位正,眼球运动良好。结论:一次性手术同时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合并水平偏斜是可行的。

  • 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杨隆艳;孙伟;徐春玲

    目的 分析下斜肌转位术对伴有下斜肌亢进的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的矫正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行下斜肌转位术的24例(30眼)伴有下斜肌亢进的DVD患者的完整资料,并根据术前原在位垂直斜度将患者分为小度数、中等度数和大度数组,比较下斜肌转位术对各组近距离(33 cm)和远距离(5 m)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所有患者下斜肌固定于下直肌颞侧缘外的浅层巩膜,与下直肌附着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合并水平斜视者同期手术矫正.结果 近距离小度数DVD组、中等度数DVD组、大度数DVD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3%、7.7%、0;3组无效率分别为41.7%、25.0%、33.3%;远距离时各组治愈率分别为100%、0、0;3组有效率分别为92.9%、7.1%、0;3组无效率分别为25.0%、50.0%、25.0%;无论是近距离还是远距离,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的原在位垂直斜度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小度数和中等度数DV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斜肌转位术对小度数DVD组(≤10<'Δ>)和中等度数DVD组(11<'Δ>~19<'Δ>)近距离和远距离原在位垂直斜度的矫正效果明显优于大度数DVD组(≥20<'Δ>).

  • 手术治疗分离性垂直偏斜30例

    作者:彭静;李捍民;金丽英;杨新光

    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又称交替性上隐斜、双上隐斜或双上斜视,是指双眼交替遮盖时遮盖眼呈上斜状态.这是一种与Herring法则相矛盾的眼球垂直运动异常.DVD垂直斜视度不稳定,常与内、外斜视相伴发生且有隐性眼球震颤.目前手术是治疗DVD的主要方法,现将我院2002年至2005年诊治的30例DVD患者报告如下.

  • 分离性垂直偏斜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游秀芳;张立贵;游秀霞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2/2011-08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54例88眼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采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后,原注视眼视力无明显下降,现注视眼视力不仅提高而且眼位达到外观美容效果,满意率75%;手术组近期治疗满意率为81%.两组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转换注视眼方法可以有效矫正DVD患者的上斜视症状,尤其对于单眼DVD和双眼不对称DVD一侧眼为上斜视、对侧眼为隐性上斜视者效果较好.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轻中度弱视和屈光不正的儿童患者.手术要根据患者的视力、斜视度、眼球运动情况及是否合并水平斜视等综合分析考虑,将诸多因素充分考虑于术中,提高一次手术的正位率.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