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男性性病患者延迟就诊和性伴侣通知现况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作者:马尔健;李晓静;许有帮;刘宏杰;Roger Detels

    目的了解男性性病患者延迟就诊和性伴侣通知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在4家性病门诊对男性初诊患者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在406例中,80%的人感受到由性病引起的羞辱,28%的病人在发现症状>1周才就医,40%的病人在自感症状期内仍发生性行为.羞辱感和延迟就诊之间不存在明显的联系.77%的已婚患者不愿意告诉妻子自己感染了性病.有羞辱感的病人更不愿意告诉妻子自己的病情(OR=0.44;95%CI:0.21~0.85).结论需要开展包括健康咨询在内的预防措施,以减少病人的羞辱感,提高及时就诊率和鼓励性伴侣通知.

  • 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及相关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作者:李晖;晏春丽;朱姝娟;雷俊

    目的 探讨我国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存在情况及羞辱感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医学应对、焦虑和抑郁的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疾病相关情况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家庭关怀度量表(family APGAR)、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11例不孕症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9.19%(146/211)的女性不孕症患者存在羞辱感,不同居住地和不同不孕时间患者的羞辱感存在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羞辱感组与无羞辱感组患者在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消极应对、焦虑和抑郁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羞辱感得分与社会支持、家庭关怀度、积极应对得分呈负相关(P<0.05),与消极应对、焦虑、抑郁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 不孕女性普遍存在羞辱感,减少对不孕女性的歧视羞辱行为,减轻患者羞辱感,对缓解患者不良心理应激状态有重要意义.

  • 不孕症女性社会支持、羞辱感、自尊与负性情绪的关系探讨

    作者:李晖;朱姝娟;晏春丽;程丽;秦楠;雷俊

    目的 探讨我国不孕症女性患者社会支持、羞辱感、自尊与负性情绪(焦虑、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制一般情况问卷、不孕羞辱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自尊量表(SES)、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对211例不孕症女性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孕症女性患者社会支持总分为(38.95±6.87)分,其中主观支持得分为(22.63±4.15)分,客观支持得分为(8.97±2.73)分,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为(7.35±1.87)分;羞辱感得分为(4.15±4.14)分;自尊得分为(21.80±3.53)分;焦虑得分为(43.44±10.45)分;抑郁得分为(50.06±10.59)分.焦虑得分分别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自尊得分呈负相关(P<0.01),与羞辱感得分呈正相关(P<0.01).抑郁得分分别与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自尊得分呈负相关(P<0.01),与羞辱感得分呈正相关(P<0.01).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对羞辱感有直接(负向)效应(β=-0.41,P<0.01),对自尊有直接(正向)效应(β=0.52,P<0.01);羞辱感对自尊有直接(负向)效应(β=-0.45,P<0.01),对负性情绪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8,P<0.01);自尊对负性情绪有直接(负向)效应(β=-0.50,P<0.01).结论 社会支持通过羞辱感和自尊的作用对不孕女性患者的负性情绪产生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可以降低不孕女性的羞辱感,增强其自尊,从而降低不良心理应激水平.

  • 服毒洗胃病人的心理护理

    作者:赵琳娜

    服毒自杀是人在绝望时的一种逃避行为,是在个人性格缺陷、心理应激不良的基础上,家庭及社会不良刺激所造成.服毒自杀病人心理变化复杂,毒性发作时多有后悔心理,但洗胃时又爱面子,有羞辱感,抢救中故意不和医护人员配合拖延时间,使洗胃无法顺利进行,往往失去抢救的良机.

  • 女性不孕症患者相关羞辱感的研究进展

    作者:秦楠;朱姝娟;程丽;雷俊

    羞辱感在女性不孕症患者中普遍存在;导致女性产生社会隔离感、自尊和自我效能感降低等不良心理应激;进而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从羞辱的定义和分类出发;对女性不孕症患者羞辱感存在的现状、产生原因、对患者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女性不孕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 2008年湖南省农村居民艾滋病认知及日常接触惧怕和羞辱感调查

    作者:贺莉萍;黄晓;李军;李先知;唐海波;左丹;李十月

    [目的]了解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与相关羞辱感,以及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的惧怕心理,为探索解决导致羞辱和歧视的根源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利用湖南省农村户籍医学专业大学生回乡过春节的机会,对当地农村校外青少年、外出务工返乡过节人员及留守家属进行调查.[结果]调查880人,19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72.63%.其中,校外青少年总知晓率为74.50%,外出务工人员为72.90%,留守家属为73.07%(P>0.05);全部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经典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7.41%,对日常接触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仅为56.53%.对于如果发生某些日常接触行为时,55.57%至少有1项回答害怕或担心被HIV感染;对于假设感染了HIV,60.91%有不同程度的羞辱感.认为如果自己、他人或家人感染或患艾滋病应该感到耻辱的分别占50.68%、54.77%、47.16%.[结论]农村居民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日常接触非传播途径存在较多的误区,部分人对日常接触传染艾滋病存在恐惧心理,对感染者和病人存在羞辱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