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交叉韧带重建锐角效应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金水;王万明;王辉;韩雪松;徐健

    目的 探讨后交叉韧带(PCL)重建术中股骨骨道方向及屈膝角度对锐角效应的影响.方法 解剖12具新鲜膝关节标本,切断PCL并标记两端止点中心O1、O2,标记股骨内上髁中心凹槽A、股内侧肌起点远端的骨干中心点E,直线AE的4平分点B、C、D.以O1为圆心,不同骨道长度为半径,在股骨内侧髁前上象限骨面画弧,弧的两端及中点记为F、H、G.测量BO1、CO1、DO1、EO1的骨道长度,B、C、D、E点与O1O2的夹角,不同骨道长度(30、33、36、39、42 mm)时F、G、H点与O1O2的夹角,不同屈膝角度(0°、30°、60°、90°、120°)时C点与O1O2的夹角.结果 B、C2点与O1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80,P=0.110);B点与O1O2的夹角明显大于D点(t=2.850,P=0.005)、E点(t=3.260,P=0.002)与O1O2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36 mm骨道组中F、G、H点与O1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9 mm骨道组中H点与O1O2的夹角大于F点与O1O2的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70,P=0.005).不同屈膝角度中除90°与120°之间C点与O1O2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L重建术中屈膝90°下由内向外技术建立较短的骨道长度及靠近前方的出口可以减小锐角效应.

  • 后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角度胫骨隧道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陈坚样;陆文杰;童松林;成立;施绒舟;王以进

    目的 评价后交叉韧带重建中不同角度胫骨隧道对移植物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18具人体跟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后交叉韧带,分别建立与胫骨平台呈30°、40°、50°3组不同夹角的胫骨隧道,在胫骨隧道出口边缘与移植物之间放置压敏片计算压强值及试验前后隧道出口面积变化来评估磨损作用的大小、“锐角效应”的影响以及移植物循环载荷能力.结果 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夹角50°时压强小、隧道出口面积扩大小.夹角减小压强增大、隧道出口面积的扩大增大,“锐角效应”增加,导致循环载荷能力下降.结论 增加胫骨隧道与胫骨平台的夹角,可以降低隧道出口处的压强,减少移植物磨损,增加疲劳力学性能.

  • 重建后交叉韧带股骨侧“锐角效应”的相关研究

    作者:项群;王四清;殷俊;王栋梁;吴亚

    背景: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的股骨侧“锐角效应”可造成韧带移植物磨损,目前尚无有效的解决方法.目的:通过动物模型试验研究骨道技术减小重建后交叉韧带术后股骨侧“锐角效应”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力学特性,以进一步指导临床研究.方法:采用猪屈趾肌腱重建后交叉韧带,分别建立与股骨髁间窝侧壁夹角为80°、90°、100°骨道组,均未行骨道边缘打磨处理,测量并计算压强值,用以表示磨损作用大小;之后建立压强值小组的对照组,采用相同夹角大小,并行骨道打磨处理.不同夹角组之间和同夹角不同处理组之间进行压强值比较,评估骨道技术对韧带磨损情况的减小作用.结果:与股骨髁间窝侧壁呈100°夹角,且进行边缘打磨处理的骨道的压强值小.结论:应用骨道技术可有效减小重建后交叉韧带股骨侧的“锐角效应”.

  • 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锐角效应"的相关研究及骨道技术的评价

    作者:

    [目的]探讨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的"锐角效应"以及对骨道技术进行评价.[方法]应用猪的屈趾肌腱作为移植物重建后交叉韧带,分别建立与股骨髁间窝侧壁呈80°、90°、100°夹角的骨道,以及对骨道边缘进行打磨处理.在骨道边缘与移植物之间放置压敏片计算得压强值来表示磨损作用的大小,压强值越大表示磨损作用越大.通过比较应用骨道技术重建PCL组与对照组的压强值来说明这种减小"锐角效应"的方法是否可行.[结果]应用骨道技术重建后交叉韧带各组中移植物与股骨髁间窝侧壁夹角为100°时压强小[(3.55±0.21)MPa],并且对骨道边缘进行打磨后压强值[(3.29±0.19)MPa]明显低于对照组[(3.55±0.21)MPa].[结论]应用骨道技术可以有效减小后交叉韧带重建中股骨侧的"锐角效应".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