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低碱性磷酸酯酶症研究进展

    作者:陆伟;冀堃

    低碱性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HPP)是一种由ALPL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系统性疾病,因其编码的非组织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AP)活性降低从而表现出骨骼及牙齿硬组织发育不良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偏低。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低碱性磷酸酯酶症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低磷酸酶血症的骨X线表现

    作者:陈海松;李晓飞;韩燕;曹庆选;徐文坚

    目的 探讨低磷酸酶血症骨骼病变的X线表现.方法 经临床确诊的5例低磷酸酶血症中男3例、女2例,年龄5个月至23岁,婴幼儿1例、儿童3例,成人1例.分析其实验室检查结果、骨病变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结果 5例患者生化检查结果:血清碱性磷酸酶降低,分别为8、20、13、21、18 U/L.血清磷酸氨基乙醇水平升高,分别为16.5、13.5、21.6、18.7、28.9 μmol/L.尿中磷酸氨基乙醇水平升高,分别为2350、9120、3520、5280、1820 μmol/L.血钙升高,分别为4.2、5.6、4.9、6.1、3.5 mmol/L.X线主要表现为骨密度减低5例,干骺端增宽凹陷4例,临时钙化带变薄或消失4例,长骨弯曲4例,病理性骨折1例.结论 低磷酸酶血症相对特殊的X线表现对诊断有提示作用,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与佝偻病和骨软化症、成骨不全等鉴别并确诊.

  • 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研究

    作者:李婧;刘鹤;葛立宏

    目的:明确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本质形成是否受到影响;比较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乳牙牙髓细胞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乳牙牙髓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收集低磷酸酯酶症患者脱落及因治疗需要拔除的乳前牙(实验组)以及正常健康同龄儿童因乳牙滞留拔除的乳前牙(对照组),制作牙根病理磨片,分别分离并培养两组乳牙的牙髓细胞,用二甲基噻唑二苯基四唑溴盐[3-(4,5-dimethylthiazolyl-2)5-diphenyltetrazoliumbromide,MTT法比较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逆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测定细胞分化的不同时期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issue nonspecific alkaline phosphatase,TNSALP)的表达情况,分别诱导两组细胞形成矿化结节,3周后用von Kossa染色鉴定所形成的矿化结节.结果:病理磨片显示实验组乳牙牙根表面有典型的吸收区,全层没有牙骨质结构;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细胞;其TNSAL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在体外诱导两组细胞后均能形成矿化结节,但实验组乳牙牙髓细胞形成的矿化结节数量少、体积小.结论: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的牙骨质及牙本质形成过程均受到了影响,低磷酸酯酶症患者乳牙牙髓细胞的增殖能力、TNSALP的表达量及细胞的矿化能力均低于正常健康同龄儿童,这可能与低磷酸酯酶症患者牙齿矿化缺陷相关.

  • 应用二代测序技术对两个低磷酸酯酶症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

    作者:白莹;刘宁;杨娟;郭煜;孔祥东

    目的 对2个中国汉族的围产期型低磷酸酯酶症(HPP)家系进行碱性磷酸酯酶基因(ALPL)突变分析,以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方法 应用二代测序(NGS)技术对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遗传与产前诊断中心的2个家系的HPP患儿生育史的母亲进行骨病检测包基因检测,发现可疑致病位点后,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Sanger测序直接对患儿的父亲进行突变筛查,初步确定该家系的可疑致病位点,并对父母双亲、患病胎儿和200名健康个体的进行突变验证分析.结果 家系1中临床表现正常的患病胎儿母亲、父亲为杂合子,分别携带ALPL基因c.333delC(p.Gly112AlafsX10)及c.568 570delAAC (p.190delAsn)碱基缺失突变,患病胎儿为复合杂合突变,同时携带c.333delC(p.Gly112AlafsX10)和c.568_570delAAC (p.190delAsn)碱基缺失突变.家系2中患病胎儿的母亲和父亲分别携带ALPL基因已知致病性突变c.1250A>G(p.Asn417Ser)和c.1166C>A(p.Thr389Asn),患病胎儿为c.1166C> A(p.Thr389Asn)和c.1250A>G(p.Asn417Ser)复合杂合突变个体.2家系均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LPL基因c.333delC(p.Gly112AlafsX10)为首次报道的致病性突变,200名无关健康个体验证未发现该突变存在.结论 ALPL基因突变是2个HPP家系的致病原因,NGS结合Sanger测序方法可以高效准确地对该病进行基因诊断.

  • 婴儿型低磷酸酯酶症1例

    作者:王崇伟;谢丽尔

    低磷酸酯酶症(hypophosphatasia,HOPS)是一种罕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以骨骼、牙齿矿化障碍和组织非特异性ALP(TNSALP)活性低下为特征.其中婴儿型HOPS病情严重,病死率高,常易误诊.现报告1例,以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 新复合杂合突变致婴儿型低磷酸酯酶症1例及其家系分析

    作者:李登峰;蓝丹;钟京梓;Roma Kajal Dewan;谢彦舒;杨莹

    该文对1例婴儿型低磷酸酯酶症(HPP)患儿及其家系进行临床特点分析及碱性磷酸酯酶基因(ALPL)检测.先证者,男,5个月,多发骨骼畸形:胸骨凹陷、双侧桡骨弯曲畸形、双膝外翻畸形,伴喂养困难、体重下降、发育迟滞、反复肺炎并呼衰,血碱性磷酸酶显著降低.患儿父母、姐姐、叔父、姨母(其他家系成员未能配合)中除父母及姨母的碱性磷酸酶略低,姨母可见脊柱侧弯畸形,余均无临床表型及实验室异常.患者ALPL基因检测到来源于母亲的c.228delG突变及来源于父亲的c.407G>A复合杂合突变,其姨母携带c.228delG突变.c.407G>A突变为已报道的HPP致病突变,c.228delG为新的致病性突变.低磷酸酯酶症是由ALPL基因突变所致,ALPL基因检测是有效的诊断方法.该研究拓展了ALPL基因突变谱,为HPP的基因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 新生儿磷酸酶过少症

    作者:伍金林;陈娟;丘力;弓晓媛

    低磷酸酯酶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代谢疾病.该文对其发病机制、分型及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进行了综述,并介绍了在该院诊断明确的1例新生儿型的罕见病例,患儿为出生30 min女婴,产前B超提示胎儿双顶径与四肢长骨不成比例,生后即有明显的颅骨软化、呼吸困难和紫绀等表现,血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下,X线表现及尸检结果均提示骨骼矿化极度低下,4 d后因呼吸衰竭死亡.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