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显示肌部室间隔缺损心室面形态的效果

    作者:黄云洲;李冬蓓;任书堂;龙进;王勇;王翠华;周建华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对肌部室间隔缺损(VSDm)心室面形态的显示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31例VSDm患者接受了RT3DE,其中23例经手术证实,其余8例经CT/MRI检查证实.VSDm位于房室瓣瓣环附近2例,位于室间隔中部6例,位于室间隔中部及心尖部5例,位于室间隔中部与游离壁交界处6例,位于心尖部11例,位于心尖部与游离壁交界处1例.应用飞利浦7500实时三维超声成像仪对VSDm进行多角度三维灰阶成像.确定RT3DE显示VSDm心室面形态的效果并评价VSDm位置、大小、走行、右室面肌束、图像质量和参考切面等因素是否对其有影响.结果 RT3DE可显示54.8%(17/31)VSDm的心室面形态,45.2%(14/31)VSDm心室面形态则显示不清.VSDm位置(P<0.001)和走行(P<0.01)对RT3DE显示VSDm心室面形态有显著影响,VSDm大小也有一定的影响(P<0.05).结论 RT3DE可显示半数以上VSDm心室面形态,其效果受VSDm大小、位置和走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体外循环下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镶嵌治疗

    作者:莫绪明;顾海涛;左维嵩;孙剑;彭卫;戚继荣;沈立;丁君;武开宏;夏建海;王振喜;钱龙宝

    目的 探讨镶嵌模式(hybrid procedure)治疗小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下采用手术及封堵相结合的镶嵌技术矫治小儿Mvsd 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天~12岁;体重3~32 kg.7例为单个Mvsd,38例为多发性VSD.同时合并大血管错位(D-TGA)1例、法洛四联症(TOF)2例、肺动脉狭窄(PS)3例、动脉导管未闭(PDA)6例、房间隔缺损(ASD)6例、主动脉缩窄1例.均在心脏停跳后直视下将导引钢丝经三尖瓣孔自心脏右室面穿过VSD至左室面,直视下置入导引器,然后送入封堵器,完成Mvsd封堵.多发性VSD 38例,予自体心包片修补膜周部等较大的VSD,心内其他畸形同期完成矫治.结果 42例置入单枚封堵器(直径4~10 mm)、3例置入双枚封堵器(直径4~7 mm).手术经过顺利,术前左室射血分数(EF)均在正常范围,术后1天小于8月龄组EF均值低于正常,大于8月龄组EF正常,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常规每天给予5 mg/kg肠溶阿司匹林3~6个月.术后随访超声检查示封堵器位置无偏移,无残余分流,无二尖瓣、主动脉瓣反流、Ⅲ度传导阻滞及新发心律失常等.术后因重症感染放弃治疗1例,无远期死亡病例.结论 体外循环下镶嵌技术治疗小儿 Mvsd明显降低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简化了手术过程,降低了手术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杂交手术治疗右室双出口合并肌部室缺1例

    作者:张强

    1 资料与[方法] [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儿,女,1岁9个月,体重9 kg,身长79cm,因自幼发现心脏杂音,反复罹患肺感染入院.查体:发育迟缓,心界扩大,胸骨左缘2~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样杂音,P2显著亢进.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HILIPS iE33)检查结果:右室双出口;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其一为膜周型,直径18 mm,另一为肌部缺损,直径0.6 cm;房间隔缺损直径17 mm;房、室间隔水平为双向分流;三尖瓣反流法估测肺动脉压为100 mmHg(1 mmHg=0.1333 kPa).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右室双出口,多发性室间隔缺损(膜周型+肌部)、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重度肺动脉高压、NYHA心功能Ⅲ级.限期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期右室双出口矫治术、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和三尖瓣成形术.

  • 术中应用Amplatzer封堵器关闭婴儿多发性肌部室间隔缺损

    作者:刘锦纷;高伟;祝忠群;陈会文;张玉奇

    目的报道1例小婴儿肌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VSD)术中镶嵌治疗的初步经验.方法正中胸骨切口开胸,在食管超声的导引下,在跳动心脏的右心室表面导入Amplatzer封堵器关闭2处肌部VSD.结果成功封堵2处肌部VSD,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将手术和介入治疗结合的镶嵌治疗小婴儿肌部VSD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肌部室间隔缺损漏诊2例

    作者:白文娟;唐红;安琪

    例1 患者女,2岁.因发现心脏杂音1年入院.查体:发育较差,口唇无发绀.胸廓鸡胸畸形.心尖搏动增强,心前区扪及震颤,心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bpm,律齐,胸骨左缘3~4肋间闻及4/6级收缩期杂音.

  • 肌部室间隔缺损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冯娟;王玉林

    Jacobs等提出的室间隔缺损(VSD)等级分类法涵盖了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s)的详细分类.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日益广泛应用于MVSDs的手术和介入治疗中.尽管心脏外科术式、体外循环技术、心肌保护技术均有长足发展,但心脏内、外科医师还须密切协作才能进一步改进手术方法及疗效.经导管介入封堵治疗MVSDs安全有效,且创伤小,但在婴幼儿中应用受限.介入性心导管术与外科手术相结合的镶嵌治疗能弥补各自不足而应用于单纯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均不能很好处理MVSDs患者.

  • 17例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直视封堵术的护理配合

    作者:夏燕枝

    总结了17例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直视封堵术的护理,主要包括手术方法,手术实施过程中的术前准备,术中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配合细节等。认为加强对手术患者的全期护理,随时关注手术的进展,有预见性思维,做到提前准备,是保证术中各个手术步骤顺利进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关键。

  • 新生儿肌部室间隔缺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随访

    作者:王文统;杨玉敏;丁萍;史春娟;沈华良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新生儿肌部室间隔缺损(MVSD)的变化,探讨新生儿MVSD的自然闭合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5月至2010年8月新生儿期确诊MVSD、并坚持随访至发现MVSD关闭或未关闭者坚持随访至18个月的患儿,所有患儿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进行随访观察,检查时间分别为出生后1~5天、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观察并记录肌部缺损的大小变化、血流过隔分流情况及分流消失的时间.结果 56例MVSD新生儿观察至18个月时有48例自然闭合,自然闭合者其MVSD内径均小于3.0 mm,其中出生后1个月时闭合8例,1~3个月闭合10例,3~6个月闭合12例,6~12个月闭合18例,至18个月时未闭合8例,缺损内径(4.25±0.85)mm,总的自然闭合率85.7%,其中心尖部缺损31例,中央部缺损12例,边缘部缺损5例.结论 新生儿MVSD的自然闭合率较高,自然闭合与缺损大小及缺损部位有关.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